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忠此人其实不咋地,不是什么好人。
第一,李忠交给史进的是花棍。
什么叫做花棍?就像今天武术大师一样的花拳绣腿,平时训练很好看,一上场就完蛋。
大家注意,李忠是史进的第一个师傅,以史进的慷慨来说也给了他不少礼金。
然而,史进学的武功华而不实,遇到八十万教头王进,被两三招就打翻了。
是李忠自己没什么本事吗?
李忠武功虽不高,也不至于被王进秒杀,还是刻意不愿意教真功夫。
为啥?
李忠其实是走江湖混饭吃的,武功就是他的饭碗,不愿意随便交给别人,砸了自己饭碗。
所以即便史进给了他巨额礼金,李忠也不教真功夫,说明此人人品不好,骗吃混喝。
第二,李忠纵容周通强抢良家妇女。
作为匪盗,也是盗亦有道,第一条就是不能奸淫良家妇女。
李逵本来是宋江铁杆心腹,听说宋江抢走一个妇女后,挥斧头就要杀他。
道理就是这样。
而周通强行娶刘太公家的女儿,李忠作为周通的大哥,大寨主,却不予阻止。
周通被鲁智深揍了一顿赶走后,李忠还下山要杀他报复。
如果不是两人是熟人,鲁智深估计就死定了。
纵容结拜兄弟奸淫良家少女,李忠也不是什么好人。
第三,李忠为人吝啬。
李忠自称和鲁智深关系不错,后来又去二龙山请鲁智深救援。
但是,鲁智深落魄行走江湖时,李忠却非常吝啬。
明明宴请鲁智深的酒席上,就有很多金银酒器,他却不愿意赠送,却说要去拦路抢劫,将抢来的钱送给鲁智深。
这玩意,谁知道能抢到多少钱,说不定只是抢到一堆不值钱的货。
明明知道鲁智深在江湖上名气很大,未来可能有救助他的时候,还这么吝啬,可见李忠天性如此。
在鲁智深流落江湖时候,李忠连一点小钱也不愿意资助,人品也是够了。
总之,李忠此人也就是一个庸庸碌碌的小人而已,即便做了匪徒也是上不了台面的角色。
性格决定命运!
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实际上鲁智深瞧不上李忠这类人的,他们俩第一次相遇是在渭州的街头,鲁智深那时候还是个提辖,而李忠不过是一个江湖卖艺的杂耍。
虽号称史进的师父,实际上知名度很低,鲁提辖见到史进还惊讶万分:
“你莫不是史家村甚么九纹龙史大郎?”
“闻名不如见!见面胜如闻名。”
而见到李忠,却连个招呼都不打的,而且史进也没有给鲁提辖介绍,更没有抬出“打虎将”这个名号:
“既是史大郎的师父,也和俺去吃三杯。”
鲁提辖也是好面子之人,为人豪爽,虽然打心里瞧不上李忠,但毕竟是史进的师父,俩人要去喝酒,于情于理都得喊李忠一声。
但李忠这小子却不识抬举,也正是后面的这两个表现,让鲁提辖十分瞧不上他:
李忠说挺为难,刚铺开摊子,都没开张呢,不好意思去啊:
“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
这句话让鲁提辖相当不爽:
“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
实际上,李忠的表现很好理解,自己兜里没钱,徒弟来找了,说要一起吃饭,咋办?去吧,让人家掏钱,于情于理脸面上都过不去,不去吧,总得找个理由吧?
所以,人穷志短,不信看看你身边的朋友,但凡有点自尊心又家境贫寒的,基本很少参与酒场这种事。
李忠这一犹豫,鲁提辖心里老大不爽,请你吃个饭还这么磨叽,又不让你花钱,看你这怂样!
见鲁提辖有点怒,李忠当然得解释一下:
“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
意思就是说,你们一个是富二代,一个是公务员,不愁吃不愁穿的,我不行啊,一天不开张,明天能填饱肚子都是奢望。
结果鲁提辖把围观的百姓全赶走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没得办法,李忠只能收拾摊子跟着来了。
等到吃饭的时候,膈应人的事来了,因为鲁提辖遇到了一对卖唱的父女,还挺激动要替人家出头。
你替人家出头也就罢了,还把史进和李忠给拉进去,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鲁提辖要给金翠莲银子,让她跑路,但是自己就带了五两,剩下的钱得史进和李忠凑。此时,史进倒没什么,毕竟是富家子弟,李忠可就不一样了,心里面已经有一万匹羊驼飞过: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
李忠心里还不清楚,嘴上说的是借,其实就是要,这种人他早就见多了,而且也没见鲁达当提辖的时候给茶馆和酒馆结过账啊?
实际上就跟捐款一样,鲁提辖觉得李忠捐的少,做人不爽利,岂不知这二两银子已经是李忠的全部家当了。也恰恰是因为鲁达拳打了镇关西,害的李忠连街头卖艺都没法卖了,落草桃花山成了强盗。
也就是说,最开始鲁智深对李忠的印象相当差,甚至直接当着他的面把二两银子丢回去,说了句:
“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可想而知,当时的李忠得有多受伤,但没办法,人穷志短,多了也掏不出来,只能认了。
难道李忠就不好面子了吗?
他也好面子啊,只是口袋撑不起他的面子,难道他也跟鲁提辖学习让酒馆记账,人家还得陪着笑脸欢迎他记账:
“提辖只顾自去,但吃不妨,只怕提辖不来赊。”
说实话,一个江湖卖艺的,一文钱一文钱攒了这么二两银子,给一个只一面之缘的鲁提辖。不过是被强行拉来吃了顿饭,就哆哆嗦嗦把这点存货掏出来,已经相当可以了。
毕竟那时候一两银子,可以买“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和一对大鸡”,当时阮小七拿着吴用给的一两银子就买了这么多。
别说一面之缘了,别说他穷了,别说有借无还了,大家可以试试跟自己的同学、朋友、同事借点钱试试,看看有几个人会掏出来?
也正是因为第一次见面丢了面子,李忠才会在桃花山热情款待鲁智深,想方设法把丢掉的面子挣回来!
但人啊,因为穷惯了,即使当了山大王的李忠认为已经很大方了,每天好酒好菜的供鲁智深吃喝,但人家不领情啊:
“住了几日,鲁智深见李忠,周通,不是个慷慨之人,作事悭吝,只要下山。”
李忠等人苦劝不听,也只能作罢,并且讲要去山下抢点钱来给鲁智深当盘缠送行。
这就很奇怪了,李忠明明知道鲁智深嫌弃自己小气吝啬,为什么临走了还不大方一把,非要去抢钱才给盘缠呢?
其实不仅我们感到奇怪,当时的鲁智深也是感觉很奇怪,你们又杀羊又宰猪的,还弄了一堆金银酒器,这是啥意思,寒碜我?
“这两个人好生悭吝!见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
于是,鲁智深也是豪爽之人,桌布一裹,背着这些金银酒器就跑了,事后李忠也只能苦笑一声,毕竟人是自己招来的,让周通把账算在自己头上。
至于李忠为什么非要抢了银子才给鲁智深盘缠呢,主要原因还是这么几点:
一方面,自己落草为寇时间并不长,并没有多少积蓄,虽然是桃花山的大当家,但是他们的银子也是分红制的,参考最后他们抢了银子的分红比例:
“我们且自把车子上包裹打开,将金银段疋分作三分,我和你各提一分,一分赏了众小喽罗。”
另一方面,他跟鲁智深之间的交情确实不咋的,既然拉鲁智深落草无望,那你就走呗。我不过客气一下说给你抢点钱给你,你就识趣点快撤了呗,不,还真等着给钱。
就像你去别人家做客,一晃就中午了,人家试探着说了一句要不在这里吃了饭再走,你一听乐了,好啊,就真等着吃饭了。
第三方面,李忠确实是小气吝啬,或者讲他的脑回路与其他人不一样。毕竟当初在渭州丢了面子,这次想扳回来,但是山寨里东西不少,钱却真没多少,就想着多抢点,也能大方一次。
结果没等回来,鲁智深就卷着人家的酒器跑了……
咋说呢,没过过穷日子的人,是很难理解李忠的,但李忠却代表着绝大部分人。倒是鲁智深这种人,世上并不多,但也不少,平时花钱大手大脚,真没钱了,也只能去偷,去抢,去骗了……
关键是,这种人回过头来还骂那些过日子的人小气吝啬,一点都不爽快!
岂不知,人家李忠去抢钱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抢到的,那可是人家用命换来的,咋鲁智深还不领情呢?
“那客人内有一个便捻着朴刀来斩李忠,一来一往,一去一回,斩了十馀合,不分胜负。”
在这件事情上,鲁智深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够厚道,后来被李忠喊“花和尚”,也就顺理成章了。
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打虎将李忠作为九纹龙史进的师傅,自然传授过史进的武艺,但李忠只是个在江湖上使枪棒卖狗皮膏药的,本事非常有限,只能算是史进的开手师傅。
作为一个在江湖上使枪棒、玩杂耍、混饭吃的艺人,又本事平平,挣辛苦钱的艰辛可想而知。银子来之不易,对金钱的敏感大家应该予以理解。
从施耐庵对李忠出场时的行为描述,也可以让我们从中一窥端倪:当时史进来渭州寻找师傅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在茶坊巧遇鲁智深,两人惺惺相惜一见如故。遂手挽手上街找酒店吃酒,路遇打虎将李忠在街上使枪棒卖膏药,鲁智深念其是史进的开手师傅,遂邀请李忠一同赴酒店饮酒,李忠却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见这引起了鲁智深的不快,李忠又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又对史进说:“贤弟,你和提辖先行步"。这种拖泥带水的举止引得豪爽的鲁智深大为焦躁,遂把李虫卖艺场子搅了,这才一同去了潘家酒楼。
三人在潘家酒楼上吃酒正酣,又遇到了遭镇关西欺凌的金翠莲父女,在得知事情的原委后,激起了鲁智深除暴安良的本心。鲁智深尽管外表粗鲁,但救人须救彻做得无疑到位。为了凑齐金翠莲父女的路费,拿出随身的纹银五两,又向史进借了十两,又对李忠说:“你也借些出来给洒家"。李忠在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智深嫌少,即怼:“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从以上三人的行为可以看出,鲁智深为官当差吃朝廷俸禄,史进是个富二代,这两个人都不差钱。而李忠却是个实实在在的在社会底层凭手艺吃饭之人。像极了那只老母鸡,今天找食有得吃,今天不找饿肚子。鲁智深不屑理解李忠将钱如此的在意,李忠自然也不能像鲁智深、史进般的视金钱如粪土,必须要积谷防饥。两个阶层的人自然没多少共同语言。
性格是难以改变的,精打细算惯了,即使贵为桃花山主,李忠依然改不了小门小户的本性。这就可以解释李忠桃花山与鲁智深饮酒时,当得知山下有客商经过,竞撇下鲁智深与周通点起人马下山劫夺财富相赠鲁智深的原因所在。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没钱人永远不知道有钱人的世界,豪爽人永远也想不通吝啬人的人生。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一样,所以对世界观的理解也不一致。李忠认为他很大方,鲁智深却认为他很小气。
这个印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这还得从鲁智深见到李忠说起。
一、鲁智深对李忠的初步印象,从他为人处世的两件事便觉得不对胃口李忠曾是史进的开手师父,教给史进的武艺并不多。因他是撂地卖艺为生的主,一直过着浪迹江湖的生活。
史进途径渭州是找师父投靠的。但不是找李忠,而是真正磕头拜师的王进。喝茶时先碰到了鲁智深,两人一见如故,相约喝酒。在街市上碰到李忠。
碰到李忠是个意外,史进是个尊师孝义之人,一见李忠,他乡遇故知,自然分外亲热。于是鲁智深便要拉上李忠一起喝酒。李忠做了两个小动作惹得鲁智深对他印象不佳。
1、为了卖艺赚钱,不愿意一起去喝酒。其实,对史进和鲁智深两个闲汉来说,喝酒是件小事。但在李忠眼里,这是件大事。他心里一定这么想,我今天撂地卖艺还没开张,饭钱没着落,便让我去陪你喝酒,实在难以从命。于是李忠便回了鲁智深一句:
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李忠说着话,也是情有可原。诸位应该能感同身受,朋友过来一起喝酒,你兜里没几张现钞,出去如果碰到要买单,难免会尴尬。李忠浪迹天涯,日子过得紧巴,钱是恨不得掰成两半使,所以才口出此言。
可鲁智深就老大不愿意了,一是觉得李忠太过婆妈,不是豪爽人行径;二是不就喝个酒么,既然我让你去喝,怎会让你掏钱。不过的确如此,鲁智深作为经略府提辖,吃喝都是签单的,靠这张老脸便能通吃,且轮不到他自己掏腰包。
可李忠才认识鲁智深,对他底细不清。早知道你能喝酒刷脸,也就去了。
于是李忠又讲了一句:
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这句话言下之意是:兄弟啊,你们闲着可以没事,我还要为生计奔波呢。
其实李忠说这话也没错,史进原是富家子弟,从小就不愁吃喝,对钱财根本没啥概念。鲁智深是官府中人,平时吃喝不需花钱。
一个草根阶层的苦衷不是这两人能理解的。
因为不理解,所以鲁智深便搅局了,把围观的人轰走了,这摊子是摆不下去了。无奈之下,李忠只能跟着他们去喝酒。
2、救助金氏父女,李忠又让鲁智深误会加深了。几人喝酒,本来喝得开心。可碰到金氏父女俩,便不开心了。为啥,因为金氏父女被郑屠给欺负了。这让侠肝义胆的鲁智深颇为不满,骂骂咧咧,当下要找郑屠算账去。
这个时候,史进和李忠并无发话。为何不说话?一是两人都不是本地人,这种闲事不管也罢。二是两人闯荡江湖,这种欺男霸女的事见多了,早就习以为常。
不过碍于鲁智深的面子,也就帮劝几句。
鲁智深愤懑不平,拉都拉不住,当时便要接济金氏父女。于是从口袋里掏出五两银子,觉得不够,又找史进和李忠两人拿钱。史进拿出了十两银子。李忠拿出了二两银子。
这里我要说一下,十两银子对富家子弟史进来说,不过是随手而就。二两银子对李忠来说,可能是全部家底。
前文有过交代,李忠刚撂地卖艺,还没开市就被拉上喝酒。囊中本来就羞涩,你鲁智深突然要给人家金氏父女银子,李忠能拿出这营生钱已是不易。可最后还是被鲁智深嫌弃不够局气。
然后做了一个蔑视的动作,竟然把二两银子抛还给李忠。我想李忠心里一定十分憋屈,但他低头没出声,老脸涨得通红。知道为啥不,因为人穷志短呗。
这两件小事,让鲁智深对李忠的印象并不好。事实上,李忠并没做错过什么。帮是情义,不帮也是本分。
这件事也为后来李忠宁愿抢钱,也不愿意把现成的钱给鲁智深埋下了伏笔。
李忠和鲁智深再次相遇,是周通抢媒一事,到最后闹得大家不欢而散鲁智深途径桃花山刘太公处,听说刘太公的女儿被贼寇看上,准备强媒硬保,抢上山寨做山寨夫人。这时候,鲁智深一听有这种路见不平的事,立刻义愤填膺,倘若不管,对不起他这英雄好汉的名头。
于是扮成刘太公的女儿,等着贼寇上门。于是便上演了拳打周通,遇见李忠的经过。
其实,遇见李忠,鲁智深心里并不以为然。因为他对李忠的性格颇有些看不惯。跟着李忠上山,只是碍于以前大家相识的份上,并不想久留。
而李忠见到鲁智深,心里却是特别高兴。他上山落草,也是有原因的。一是撂地卖艺,赚个吃饭钱,日子过得不甚好。二是恰逢碰到周通,赢了他,便顺当做了第一把交椅。做山贼比卖艺强太多了。
可他见到鲁智深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一是见到徒弟的朋友,久未碰面,心里很兴奋。二是当年李忠被鲁智深很是看不起,今天终于扬眉吐气了。风水轮流转,且不说鲁智深吃了官司,做了和尚。现在李忠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当上了山大王。这个位置突然拔高了许多,在鲁智深面前,毕竟可以炫耀一番。
说到炫耀,李忠的确做出了炫耀的姿态。我们且看这段:
次日,山寨里一面杀羊宰猪,且做送路筵席,安排整顿许多金银酒器,设放在桌上。如果不是为了炫耀,没必要把这些金银酒器摆放在桌上。这些战利品,无非是想告诉鲁智深,我如今不是当年摆地摊,给二两白银的李忠了,现在我已是出人头地,有一定地位的李忠了。
可鲁智深早就对李忠心存偏见,哪怕他做出任何姿态,在他心里也认为李忠不是爽快人。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就算两人如何苦挽,也不愿意久留。
说到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要去抢钱送鲁智深?其实,这里有个规矩所在。
李忠在鲁智深面前虽然炫耀一番,但他是真心对鲁智深,要不也不会挽留鲁智深落草。之所以没把现有的金银送给鲁智深。是因为有两点:
1、这些金银是李忠和周通之前抢的,是属于入伙共享的。两人挽留鲁智深入伙,鲁智深不肯。既然不愿意,那只能当兄弟朋友,不能当合伙人了。那这里面的金银的分配,是只有入了伙,才能做到有福同享的。但既然好兄弟上了山,我总得赍发些钱财当礼物。所以新抢的金银,可以作为路费馈赠给鲁智深。
2、当年鲁智深曾当着徒弟史进的面,说过李忠不是爽利人,这是李忠的心结所在。这番话曾让李忠很没面子,可当时人穷志短,无法回应,只能夹着尾巴做人。今天我下山抢些金银回赠与你,表示我李忠这人并不是小气,只是当年的确穷,有难言之隐。
可再如何努力洗白,在鲁智深眼里,李忠就是个不折不扣的悭吝人。他才不管你桃花山有啥规矩,你摆着一堆金银不送,偏要下山去抢,这不是小气是啥。
于是,打倒喽啰,卷跑金银。让李忠和周通回来,跺脚后悔不已。估计他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为何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抢金银送给鲁智深,反而鲁智深不领情。
所以,还是那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两人的世界观不同,永远也不可能理解对方的想法。
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李忠有没有钱,都不想送给鲁智深一两银子,他去山下抢钱,只是一个借口而已。
他知道鲁智深急躁火爆的脾气,是不可能等他把钱抢回来再走的,只是没有想到鲁智深会卷了他的财物而去。
梁山好汉大多仗义疏财,而打虎将李忠却一毛不拔,这主要原因有两个:
他生活拮据,并没有钱来施于别人李忠第一次出场,就是在大街上使枪棒卖膏药。史进去延安府寻师父王进,在茶坊里巧遇在延安府做提辖的鲁达,两个人一见如故,相伴来到大街上,看到一群人围在那里,就想看个热闹,结果史进一看:
中间裹一个人,仗着十来条棍棒,地上摊着十数个膏药,一盘子盛着,插把纸标儿在上面,却原来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史进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史进开手的师父,叫做打虎将李忠。
这就是可怜的打虎将给大家的第一个印象,是“江湖上使枪棒卖药的”,李忠只是凭借着卖艺卖膏药的微薄收入养活自己。
我们知道,那时候江湖艺人和小商贩们赚钱并不容易,咱就只说一个例子:
《揭阳城宋江逢李俊》一回,写宋江发配途中遇到一个“使枪棒卖药的”,那教头卖力表演了半天,观众也不少,可端着盘子围着场子转了两圈,没有一个人赏他一个小钱。
宋江看不下去了,叫押送他的公人拿出五两银子给了那个教头,结果就惹出了杀身之祸。
原来这个外地来的教头在揭阳卖艺卖药,没有给这里的地头蛇送礼,所以没有人敢赏他一文钱,宋江那五两银子差一点让他送了命。
由此看来,走江湖的艺人处于社会最底层,四处漂泊,吃尽苦头,还遭人盘剥,最后收入寥寥,李忠就是这样的人。
当鲁达知道他是史进的师父,让他跟自己和史进去喝酒时,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
像李忠这样的人,一天不开张,一天没有饭吃,不像鲁达有稳定工作,有固定工资;也不像史进有厚实的家底,吃穿不愁。
《水浒传》中,宋江就是仗义疏财的典型代表,他开始既有做押司的铁饭碗,又有宋太公这个大财主做后盾,这些是李忠想都不敢想的。
所以,即使李忠想仗义疏财,条件也不允许,说到底,他是“无财可疏”的。
他十分吝啬,做事不场面、不大气因为李忠赚钱不易,所以他特别吝啬。
他和鲁达、史进在潘家酒楼上喝酒,遇到在那里卖艺的金氏父女,鲁达要资助父女两个一些盘缠让其还家。
可是鲁达自己并没有带多少钱,从身上只摸出五两银子放在桌上。他先看着史进道:
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
史进一面说“直什么,要哥哥还”,一面爽快地去包裹里取出一锭十两银子,放在桌上。
鲁达又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没有办法也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来。
鲁提辖看见只有二两,当时便不满了:“也是个不爽利的人。”鲁达只把十五两银子给了金老,让父女二人准备行程。
等父女两人离开,鲁达把这二两银子丢还了李忠,说起来还是鲁达瞧不起李忠的吝啬,等外人离开才退回银子,已经给他留足了面子。
鲁达五两,史进十两,李忠二两,按他们的经济实力来说,这也算公平了,毕竟李忠自己也不富裕。
可是,后来他做了寨主,经济状况大大改观了,鲁达流落到他的地盘,他舍不得拿出点银子来给鲁达,却临时下山去打劫。
也怪不得鲁达瞧不起李忠,他们完全是两路人。鲁达即使赊账也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李忠即使有钱了也不舍得施舍别人。
《水浒传》中的好汉,有很多是赤贫的人,李逵、武松都不比李忠富有,但他们遇事不会像李忠一样小气。
武松在蜈蚣岭上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救下张太公的女儿,妇人要把王道人留下的一二百金银和其它财物献给他,他却分文不取,全部给了那妇人:
我不要你的,你自将去养身。快走,快走!
当时武松血溅了鸳鸯楼,正在穷困交迫的逃亡途中,面对一二百金银的诱惑,他却不动心,大大方方地送给了已经无家可归的妇人。
看来,没有钱也不是吝啬的充分理由。所以,大家不喜欢李忠,是因为无论有钱无钱,他都不肯施舍给别人分文。
回到题目中的问题:明明李忠有钱了,为什么还要抢钱给鲁智深?
因为李忠曾经很穷,为缺钱所苦,所以他习惯了把钱看得很重,养成了吝啬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这个人骨子里就是小气,不慷慨,不场面。所以打着下山抢钱送给鲁智深的旗号,溜之大吉了。
作为史进师父,李忠明明有钱,为何还要去抢钱送给鲁智深?
打虎将李忠是九纹龙史进的“开首师傅”(入门师傅的意思)。
作为史进师傅的李忠,其实并不是像题主题目当中所说的那样“很有钱(明明有钱)”的。因为,在《水浒传》中,李忠其实只是一个“走江湖卖艺”的人而已。而通常走江湖卖艺的人相对而言都是比较穷愁潦倒的。譬如说与李忠相类似的病大虫薛永,薛永当初的时候流落到揭阳镇去卖艺,结果被揭阳镇的大户兼恶霸穆弘、穆春兄弟为难,幸亏有宋江的大力帮助才最终走出了困境的。
此外,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相关故事章节当中,鲁达、史进和李忠三个人在酒楼喝酒的时候,由鲁达(那个时候还没有叫做鲁智深)建议并牵头一起出钱资助金老汉,当时正是因为看到李忠小气出手不够阔绰大方,鲁达才因此嫌弃看不起李忠的。
后来直到李忠被小霸王周通请上了桃花山,李忠当上了桃花山的大头领,李忠的小日子才算是逐渐滋润起来了。
李忠在桃花山口袋逐渐涨起来之后,李忠和周通二人还要下山去抢劫来孝敬鲁智深,个人觉得一是因为李忠非常敬佩鲁智深的为人,李忠想在鲁智深面前再好好地表现表现。二是李忠想把鲁智深留在桃花山,以增加桃花山的实力。
只是咱们的鲁大师却完全不讲游戏规则,鲁大师趁着李忠等人下山的时候,自己席卷了大量现成的金银细软,之后来一个不辞而别从后山跑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