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看明清的疆域版图不难发现,今天的蒙古国一直是我国的一部分,它是从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脱离中国变成独立国家的?

众所周知,蒙古国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曾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蒙古国,曾经的外蒙古,是如何从中国分裂并独立的?

蒙古强盛时期,曾经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和体系。除了统治中国的元朝以外,还同时存在着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尔汗国。

由于元朝统治的落后和腐朽,终于遭至了汉人大规模的起义,其中最强的一支属于朱元璋。他建立明朝后,通过数次北伐,终于将蒙古人赶出了南中国,回到北中国地区继续游牧生活。

期间,蒙古人逐渐分裂成了鞑靼瓦剌两股主要势力,继续和统治南中国的汉族政权明朝为敌,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当属于“土木堡之变”。此次事件,成为了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从此开始一步步走向了灭亡。

随着关外后金的崛起,他们逐渐超越了蒙古人,成为明朝最强劲的对手。为了增加胜算,后金以及改名后的满洲开始推行“满蒙联盟”之策,通过“满八旗”和“蒙八旗”共同对付明朝政权。

满人入关后开始统治中原,而蒙古人也跟着水涨船高。当然,这时期的“蒙古人”主要指内蒙古(漠南蒙古)而言,因为外蒙古和西蒙古虽然表面臣服于满人,但并没有真正归顺入疆。

所谓的外蒙古,也称为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主要分为三大部落,分别是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车臣汗部。因为此处远离北京而又毗邻俄界,所以历来就多受俄国的挑唆和影响,不仅存在很强的离心力,而且彼此之间也是战乱不断。

西蒙古的噶尔丹多次挑衅满清政权,终于遭至了满人的雷霆手段。1690年,康熙率兵十万御驾亲征噶尔丹,在乌兰木通一带彻底平定了对方,结束了西蒙古的叛乱。

凭借此次良机,康熙决定采取软硬兼施的方法进行会盟,彻底解决外蒙古的隐患,打消俄国人的不良居心,史称“多伦会盟”。会盟后,康熙建立“汇宗寺”“江河入海和万宗归一”之意,以彰盛典,以留后世。

从此,外蒙古通过条约的形式正式纳入了满清帝国的版图,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领土。而这种传承和存续,一直没有变化,持续了清王朝的始终。

辛亥革命爆发后,趁着中国国内的政权交替和政局不稳,一直虎视眈眈的俄国人再一次跳出来兴风作浪。他们不断策动外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搞独立,希望外蒙古能够脱离中国的统治而依附于自己。

于是,蒙古地方武装在俄国人的暗中支持下,解除了原先驻守在此的清军武装,还美其名曰“礼送出境”。之后,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在库伦登基称帝,自称“日光”,年号“共戴”,宣布脱离中国而独立。

但是,无论当时岌岌可危的满清政权,还是更迭频繁的北洋政权,都不承认这位所谓的“日光皇帝”,更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于是,外蒙古问题被各方暂时搁置了。

1917年10月,俄国国内发生了“十月革命”,沙皇被列宁领导的革命力量赶下了台。这样一来,外蒙古傻眼了,因为自己敢于独立完全仰仗于沙皇的支持,而今自己的靠山都倒台了,于是财政危机直接就引发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危机。

无奈之下,外蒙古表示自己愿意重新回归中国的怀抱。当时,北洋政府的总统是徐世昌,他立即同意接纳外蒙古回归并且表示既往不咎。紧接着,又设立了“中华民国西北筹边使公署”,由徐树铮所部在外蒙古进行驻防,同时还收复了唐努乌梁海地区。

俄国政局稳定后,建立了苏联并又一次将目光对准了外蒙古。1924年11月26日,外蒙古单方面宣布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后改名为乌兰巴托。

但是,作为当事国的中国并未承认,而且美国、英国等主要强国也未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南京政府成立后,曾经多次希望能解决外蒙古问题,可惜屡屡被苏联人破坏。

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南京国民政府希望得到苏联的军事援助,被迫降低了讨还外蒙古的调门。但是,只是降低了调门而已,从未承认过外蒙古的独立。

到了1944年,随着二战形式的明朗化,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这“三巨头”开始进行利益的分配和输送。为了换取苏联早日对日本宣战,减轻自己在太平洋战场的压力,美国在雅尔塔会议上秘密表示:

为了早日击败德国,我们应该有苏联的支持;为了早日击败日本,我们更是绝不可没有苏联参加。

1945年2月,在雅尔塔会议期间,针对罗斯福的要求,斯大林提出了苏联的出兵条件。除了其它利益外,其中还有一条就是:

外蒙古的现状须予以维持。

对此,罗斯福和丘吉尔在背着中国的情况下,竟然同意了斯大林的无理要求。事后,美国的驻华大使赫尔利转交了一份“关于中国国民政府和苏联协定纲要的说明”,其中附有雅尔塔密约的全文。

蒋介石气愤不已,大骂“娘希匹”的同时却又无可奈何,毕竟还得求助美国和苏联共同对付主要敌人日本。于是,他派遣自己的行政院长宋子文、外交部部长王世杰等人穿梭于华盛顿和莫斯科之间,希望通过外交进行补救。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蒋介石还安排了与苏联颇有渊源的儿子蒋经国赶赴莫斯科参加谈判。

可惜,这些都完全于事无补,斯大林蛮横无理,坚持按照“雅尔塔会议”的结果履行条约。总结起来一句话,要么中国同意外蒙古独立,要么苏联拒绝出兵进攻日本。

在美苏的两面夹击下,南京国民政府只得接受苏联方面的条件。在苏联承诺击败日本后尊重东北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干涉新疆的内政事务,绝不军事和经济援助中共这三个事项后,最终同意外蒙古“独立”。

1945年8月14日,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和中华民国外长王世杰代表两国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及其相关的附件。关于外蒙古,条约中这样写到:

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独立,即以其现在之边界为未来两国边界。

日本宣布投降后,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雷法章到外蒙古前去监督所谓的“公民投票”,确认了90%以上的外蒙古公民都“赞成独立”。1946年1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甚至还在2月13日与其建立了外交关系。

从此以后,外蒙古彻底脱离中国而成为了蒙古国,一直持续到了现在。

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蒙古的独立主要是沙俄和后来苏联搞的鬼。

清朝初期,漠南蒙古首先彻底并入中国版图。

随后,漠北蒙古喀尔喀因被漠西蒙古准噶尔攻击,差点王国,也宣布并入中国。

清代也打垮了漠西蒙古喀尔喀,将所有蒙古部落征服。

满清版图包括漠北蒙古也就是今天的外蒙古,在这里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

漠北蒙古有四部:土谢图汗部(20旗)、车臣汗部(23旗)、札萨克图汗部(19旗)、赛音诺颜部(24旗)。

本来这个局面维持了200年,但到了清末随着沙俄的入侵,出现了变化。

沙俄认为外蒙古的存在,对他是个很大的威胁。

因为外蒙古的地理位置特殊,恰好向北深入沙俄境内几百公里。

如果外蒙古是中国一部分,一旦双方交战,中国从外蒙古出兵可以轻松切断沙俄远东、西伯利亚和欧洲部分的联络。那么,沙俄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就完了。

而当时是清朝末年,满清腐败不堪,军事力量贫弱。

所以,沙俄在侵吞了100多万平方公里满清的土地后,就一味扶持外蒙古脱离中国。

到了1911年辛亥革命之前,沙俄扶持外蒙古活佛哲布尊丹巴建立了自己的军队,有着自己的政府,实际上已经获得独立。

而当时满清在1900年庚子事变期间,连整个东北都被沙俄占领,实在无力管理外蒙古,只能基本放弃。

到了1911年12月,活佛哲布尊丹巴在沙俄军队的支持下,登基称帝,随后武力清除少量中国势力。

这次,外蒙古实际上独立。

然而,外蒙古独立以后,却持续攻击中国的内蒙古,试图建立大蒙古国。

此举让沙俄颇感威胁,唯恐大蒙古国成立以后实力太强,自己无法控制。

所以,沙俄认为夺取外蒙古,已经可以达到自己的战略目标,不支持外蒙古继续向南进攻。

由于没有沙俄的支持,北洋军也不是吃素的,迅速击溃了南侵的蒙古人。

1915年中俄签订《中俄蒙协约》,外蒙古实行自治,但承认是中国一部分。

1919年,沙俄垮台,民国政府趁机出兵外蒙古,同年废除外蒙古自治,外蒙古回到中国怀抱。

然而,随后苏联出兵,一举占领外蒙古,将中国军队全部清除。

就此,外蒙古脱离中国,直到今天。

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外蒙古独立始终是中国人民心中的痛,每每提到外蒙古,很多人会痛斥俄国的狼子野心,蒙古王公的忘恩负义,民国政府的懦弱无能,但很少有人了解外蒙古独立的完整过程。

在正文开始之前,我们先要搞清楚外蒙古独立的两条线索和五个“关键人”。民国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1912年-1928年的北洋政府时期和1928年到1949年的国民党政府时期,这是外蒙古独立事件的两条时间线索;五个“关键人”分别为外北洋政府、国民政府、蒙古王公、沙俄和苏俄,他们的立场和态度是外蒙古独立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外蒙古第一次独立和回归

外蒙古的独立与觊觎中国已久的沙皇俄国有着密切的关系。

自鸦片战争后,俄国以武力威胁和政治敲诈的手段,迫使清政府先后与其签订《中俄北京条约》、《瑷珲条约》、《伊犁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中国攥取大量领土和特权。在鲸吞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领土后,毗邻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外蒙古就成了俄国的下一个目标。

1907年,俄国同日本签订了旨在瓜分中国的日俄密约。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殖民统治,日本则承认俄国在外蒙古的“特殊利益”,为后来俄国势力进入外蒙古创造条件。此外日俄两国还通过密约,将中国东北一分为二,南满为日,北满为俄,互不干涉,“和平共处”。

△《日俄密约》中划分的日俄两国势力范围

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在内地各省纷纷宣布独立脱离清政府统治的同时,俄国利用清政府忙于镇压革命的空挡,怂恿以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蒙古活佛)为首蒙古王公在1911年12月1日宣布独立。12月5日,蒙古军队联合俄军包围了清政府驻库伦的办事大臣衙门,解除了库伦清军的武装,并将办事大臣及衙门人员驱逐出境。12月16日,一切准备妥当后,蒙古亲俄王公在俄国的支持下宣布成立“大蒙古国”。

△蒙古第八世活佛,哲布尊丹巴·博克多格根

但是,外蒙古的独立并没有得到中国政府的承认。

中华民国成立后,无论是孙中山之南京临时政府还是袁世凯之北洋政府都表示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多次通电外蒙古当局,要求其取消独立,并派代表前往库伦与哲布尊丹巴谈判。然而外蒙古当局并不买账,反而邀请俄国出面干涉,将原本属于外蒙古和中国之间的内政问题扩大为中俄蒙三方的国际纷争。

1912年11月3日,为了应对来自北京的压力,外蒙古当局私自与俄国签订所谓的《俄蒙协约》及其他条约,排除中国在外蒙古的主权,给予俄国在外蒙古开矿、建设铁路、经济通商等各种特权,使俄国成为外蒙古的保护国,全面控制外蒙古的政治经济军事,将外蒙古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1913年,随着欧洲局势的进一步恶化和俄国国内起义四起,为了避免因外蒙古问题使俄国在国际上陷入不利地位,俄国暂时搁置了吞并外蒙古的计划,与北洋政府接触讨论外蒙古问题。

1914年9月,中俄蒙三方在恰克图举行关于外蒙古独立的会议。1915年6月,经过近一年的谈判,《中俄蒙协约》正式签订,外蒙古以自治为条件放弃独立回归中国,但是中国政府仍须承认“外蒙古自治政府”有权缔结有关外蒙古工商事宜的国际条约,以及俄国在外蒙古的特权。6月9日,外蒙古宣布取消独立。外蒙古虽然回归,但仍然处于俄国的控制之下,“自治”和“独自”除了字面上的差异并无本质区别。

俄国垮台,外蒙古取消自治

1919年十月革命后,沙皇俄国迅速垮台,外蒙古的国内形势也发生大逆转。俄国白匪谢米诺夫在日本的支持下盘踞在俄蒙边界,企图侵占外蒙古,建立“大蒙古国”,与此同时,苏俄红军也进入外蒙古。

△俄国白匪谢米诺夫(左一)

面对狼子野心的谢米诺夫,势单力薄的外蒙古只好向北洋政府求援,时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随即派徐树铮率北洋军进驻外蒙古。徐树铮进入外蒙古后,迅速击溃了俄匪谢米诺夫和蒙匪富升阿,随后又解除了日本驻库伦的日军武装,解散了外蒙古当局的武装力量,完全控制了外蒙古。

△北洋军阀徐树铮

1919年11月17日,外蒙古当局正式上书徐世昌,呈请废除俄蒙一切条约,蒙古全境归还中国。11月22日,徐世昌颁布大总统令,取消外蒙古自治,废除1915年《中蒙俄协约》,并在库伦设立中华民国西北边使公署,任徐树铮为西北筹边使驻防库伦,经过独立和自治风波的外蒙古得以重回中国。

军阀内战,外蒙古再次独立

外蒙古回归没多久,北洋政府内部出现分裂,分属直系军阀和皖系军阀的总统冯国璋、总理段祺瑞在1920年爆发直皖战争,驻守库伦的徐树铮作为皖系将领调兵回援北京,参与直皖大战。这场直皖大战最终以皖系的惨败而告终,徐树铮败逃日本,而他之前驻守的库伦也成为一座空城。

1921年2月,俄匪谢米诺夫的旧部恩琴在日本的支援下攻陷库伦并宣布独立,拥哲布尊丹巴重登汗位,建立“大蒙古帝国”。为彻底击败白俄残余势力,新生的苏俄政府在外蒙古扶持苏赫·巴托尔乔巴山组建蒙古人民党,并建立“蒙古人民政府”,与恩琴夫的“大蒙古帝国”对立。

△俄匪恩琴

3月19日,蒙古人民党联合苏俄红军击败了恩琴白匪,与蒙古王公共同组建了亲苏的君主立宪制政府。11月5日,外蒙古宣布独立,并立即与苏俄签订《苏蒙友好条约》,苏俄取代沙俄成为横亘在中国和外蒙古之间的“第三者”,而此时的中国仍然处在军阀混战的阶段,根本无暇顾及外蒙古,只能在口头上强调中国在蒙古的主权。

△苏俄内战

苏联插足,外蒙古独立已成事实

苏俄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敌视和包围,为了避免国际上的孤立,苏俄有意主动放弃沙皇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攥取的领土和特权,并在1919年和1920年发表两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俄国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以下简称苏联),为获得中国对苏联政府合法性的认可,中苏双方就建立外交关系开始谈判,外蒙古问题就成了中苏谈判的重中之重。

△苏联红军和蒙古人民

1924年,中苏双方签订《中苏解决悬案大纲协定》,规定“苏联政府承认外蒙为完全中华民国之一部分,尊重在该领土内中国之主权”,保证“苏联政府军队由外蒙全部撤退。”并约定在来年按照《协定》精神,讨论未解决的其他问题并签订正式条约。

但就在《悬案大纲协定》签订后,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为宗旨,在苏联的支持下于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并在1926年发起北伐战争。与北伐军对立的北洋政府,转而反苏反共,使得中苏会议不了了之。与此同时,苏联也背叛了两次对华宣言以及《悬案大纲协定》中的承诺,不仅没有从外蒙古撤军,反而按照苏联模式将外蒙古改造成“蒙古人民共和国”,强化了对外蒙古的控制。

△1927年中国国内局势

1927年,蒋介石在北伐过程中叛变革命,放弃了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宗旨,这使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苏联政府公然要求蒋介石之南京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而蒋介石当局,先是和阎锡山、冯玉祥等军阀进行中原大战树立自己的统治权威,随后又忙于围剿南方的红色政权,以至于外蒙古问题被一拖再拖。

雅尔塔会议,外蒙古正式脱离中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搁置已久的外蒙古问题出现转机。为了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中苏双方于1932年恢复外交关系并签订《中苏互不侵犯条约》,虽然在蒙古问题上并没有谈拢,但也不至于像以往那样“无话可谈”。

全面抗战后,中国政府顶着巨大的压力独自面对日军的进攻,外蒙古的问题也就搁置了下来。而苏联则趁中国忙于抗战,以维护蒙古人民和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为由,调派大量军队进驻蒙古。

1939年5月,苏联红军与日本关东军在诺门罕及哈拉哈河一带爆发边境战争,即诺门罕战役。这场持续了3个月的边境战争最终以苏联的胜利结束,然而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远东地区的安全局势愈发紧张。面对现实的威胁,蒙古在苏联的控制下脱离中国已成定局。

△诺门罕战役中的日伪军骑兵部队

1942年2月,日德法西斯败局已定,美苏英“三巨头”在雅尔塔召开关于二战结束的会议,而之前仅存在于中苏蒙的三方之间的外蒙古问题,成了美英为争取苏联对日宣战,尽早结束战争的筹码,作为当事方的中国,则完全被排除在会议之外。

1945年6月5日,在雅尔塔会议结束后4个月,蒋介石才从美国驻华大使那里了解到,美英两国以“维持外蒙古之现状”为条件换取苏联出兵日本的决定。蒋介石考虑到雅尔塔会议决定“维持外蒙古之现状”,并没有否认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于是在6月30日,派遣以宋子文为首的代表团出访苏联,就外蒙古和对日宣战问题与苏联谈判。

△雅尔塔会议“三巨头”

按照蒋介石的指示,宋子文准备在谈判中避而不谈外蒙古问题,坚持“维持外蒙古之现状”,即给于外蒙古高度自治的同时,保持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将外蒙古问题搁置下来。然而,谈判刚开始,斯大林就扔出了《雅尔塔协定》,称如果不解决外蒙古的归属问题,那么苏联将拒绝对日宣战。斯大林还威胁道:“放弃外蒙古,对中国更有利。如果中国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外蒙古将成为联合所有蒙古人(影射内蒙古)的一个因素,这对中国是不利的。”

△中华民国行政院院长、外交部长,宋子文

谈判陷入僵局后,蒋介石派蒋经国以私人名义拜见了斯大林,蒋经国近乎恳求的说道:“中国抗战七年,就是为了把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今天日本还没有赶走,东北、台湾还没有收回,一切失地都在敌人手里,反而把这么大一块土地割让出去,那岂不是失了抗战的本意?中国国民一定不会原谅我们,会说我们出卖了国土。”然而斯大林却直言不讳的说道:“你要知道,今天并不是我要你来帮忙,而是你要我来帮忙,倘若你本国有力量,自己可以打日本,我自然不会提要求。”

7月6日,蒋介石在了解了斯大林的态度后致电宋子文,表示如果“东北和新疆真能确实统一,所有领土主权和行政真能完整无缺”,那么“外蒙古独立或可考虑”。7月9日,允许外蒙古保留最大限度的自治权及允许苏联驻军外蒙古的提议被斯大林否决后,蒋介石终于下定决心,只要苏联在东北、新疆中共的问题上满足他的条件,那么他将在外蒙古独立一事上做出让步。

8月14日,在敲定具体细则后,《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式签订,条约声明:“兹因外蒙古人民一再表示其独立之愿望,中国政府声明于日本战败后,如外蒙古之公民投票证实此项愿望,中国政府当承认外蒙古之独立,即以其之边界为边界。”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现场

1945年10月25日,外蒙古举行“全民公投”,参加投票的“蒙古公民”无一例外全部表示赞成独立,这场苏联操纵的独立公投以100%赞成率通过。1946年1月5日,中华民国正式承认外蒙古独立,有着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外蒙古就这样脱离了中国,成为中国人的“伤心之地”。

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这个问题说来话长。

作为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今天的蒙古虽然和我们近在咫尺,但内心却远在天涯。

而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尴尬的状态,根本原因在于历史上的蒙古曾和我们同在屋檐下,而近代却又和我们分道扬镳。而导致山水相连的两国形同陌路的根本因素,是北方的俄国。

15世纪莫斯科大公国挣脱了蒙古金帐汗国的统治后,很快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1582年,哥萨克越过乌拉尔山,陆续消灭西伯利亚汗国和喀山汗国,兵锋直指远东;

1600年,哥萨克前锋抵达贝加尔湖西部和北部;

1639年,哥萨克势力抵达鄂霍次克海,影响力抵达太平洋沿岸;

1643年,哥萨克侵入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此时中原正处于明清交接时期,对沙俄势力无暇顾及;

此时的中原和蒙古地区,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1571年隆庆和议后,明朝和鞑靼部开始封贡互市,长达200多年的明蒙战争落下帷幕。随后明朝开始对付后金,而蒙古则逐渐分化成漠南、漠北和漠西蒙古三大部;

1635年,后金击败漠南蒙古,漠南蒙古领袖林丹汗死于打草滩,漠南蒙古正式臣服后金。随后漠北和漠西蒙古陆续向后金行九白之贡,确立了后金对蒙古各部的宗主地位;

1685年,康熙皇帝对沙俄用兵,经过两次雅克萨之战,迫使沙俄和清朝进行边界谈判,并在1689年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该条约作为我国近现代史上第一个平等条约,《尼布楚条约》划定了两国的东段边界。由于当时贝加尔湖周边的布里亚特蒙古未臣服清朝,清朝企图和沙俄划定中段边界的努力未能成功;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沙俄并未完全恪守中立,随后勾结漠西蒙古准噶尔部噶尔丹,大举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严重威胁北京,促使康熙皇帝不得不加强对漠北蒙古的经营;

1690年,清军在乌兰木通击败准噶尔部,获得了漠北事务主动权;

1691年,康熙皇帝在多伦诺尔和漠北喀尔喀蒙古贵族举行会盟,标志着喀尔喀三部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随后清军在1696年的昭莫多之战中再度击败准噶尔,迫使噶尔丹自杀;

喀尔喀蒙古纳入清朝版图后,清朝在漠北实行盟旗制度。因沙俄始终没有放弃侵略政策,因此1727年,清朝和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以牺牲十多万平方公里的代价确定了两国的中段边界;

1731年,清朝在漠北设立乌里雅苏台将军,负责掌管唐努乌梁海和喀尔喀四部及所附厄鲁特、辉特二部军政事务;

清朝盛极而衰后,沙俄加紧对清朝入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夺走外东北和外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对漠北蒙古也加紧入侵,探险队、商队等间谍队伍络绎不绝;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沙俄趁机煽动蒙古高层,即第八世哲布尊丹巴为首的蒙古王公和上层喇嘛自立门户,随即和沙俄签订非法的《俄蒙协约》,建立大蒙古帝国,并向内蒙古和新疆大举进攻,一时间北方局面风起云涌;

1913年,袁世凯领导的北洋政府组织军队打退蒙古进攻,收复内蒙古全境;随后北洋政府和沙俄签订《中俄声明》,确定了北洋政府对蒙古的宗主权,但实际则被沙俄控制。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列强无暇东顾,沙俄对蒙古的控制也逐渐力不从心;

1915年6月9日,蒙古取消独立,实行高度自治;

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爆发,俄国局面波谲云诡,列强大举干涉俄国革命;北洋政府趁机出兵远东,兵临海参崴;与此同时,皖系军阀徐树铮大举北上蒙古,以武力手段迫使蒙古取消自治,回归祖国,并一并收复唐努乌梁海;

1919年11月22日,蒙古正式回归祖国,国父盛赞徐树铮:“徐收回蒙古,功实过于傅介子、陈汤,公论自不可没!”

不过,北洋政府的高光时刻并未持续多久,因为北洋军阀的相互倾轧从未停止。再加上苏俄内战结束,局面逐渐稳定,开始在蒙古卷土重来;

1921年2月11日,“血腥男爵”罗曼·冯·恩琴攻入库伦,北洋政府驻军被迫撤退;随后

白俄罗曼·冯·恩琴的军队勾结外蒙古上层王公在日本关东军的支持下攻入库伦。

1921年5月25日,苏俄红军在蒙古人民党军队的支援下进入蒙古,并在7月6日攻入库伦抓获恩琴,蒙古再度被俄国控制;

1924年5月,蒙古君主哲布尊丹巴活佛逝世,蒙古方面于11月26日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定都库伦,改城名为乌兰巴托;

1924年5月31日,北洋政府和苏联签订《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及声明书》,规定我国对蒙古享有主权,但北洋政府的混战让这样的结果难以维持;而蒙古也切断与我们的所有联系,成为苏联的卫星国;

1939年,苏联和日本关东军在诺门坎激烈交锋,随后在1939年10月签订了停战协定;二战爆发后,日本急于南下太平洋,苏联则需应对德国的进攻,于是苏日两国在1941年4月13日签订《苏日中立条约》,苏联以承认日本在伪满洲国的权益,换取日本承认苏联对蒙古的控制;

1944年12月,国民政府遭遇豫湘桂战役惨败,此前对南京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大失所望,不得不将希望寄托在苏联身上,而苏联方面则不失时机地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包括将蒙古维持现状等;

1945年8月14日,苏联迫使南京国民政府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规定蒙古问题通过公投方式解决。随后苏联操纵蒙古在10月20日举行公投,以97.8%的高票数通过分立结果;

1946年1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承认蒙古分立。随后南京国民政府表示愿意在联合国接纳蒙古并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不过随着南京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对蒙古问题开始食言而肥。

1949年1月,主席和苏联代表米高扬探讨蒙古问题,得到的结果是蒙古问题应由外蒙合并内蒙而不是相反,最终不得不作罢;

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10月16日和蒙古建交;

1952年,蒋向联合国控告苏联,名为“控苏案”,虽得到联合国通过但无济于事;

1956年,总理非正式地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蒙古主权问题,但再次遭到拒绝;

1961年10月25日,在美国肯尼迪政府的压力下,蒋放弃一票否决权,蒙古进入联合国。

木已成舟后,蒋政权开始沉迷于地图开疆,在出版的地图上将蒙古纳入版图,直到2012年5月21日才正式结束了这种自欺欺人的闹剧,而此时距离蒙古分立,已经过去了整整66年。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1961年10月25日,联合国决议,是否将外蒙古纳入联合国成员。最终结果是9票赞同,1票弃权(美国),0票反对。外蒙古成为了联合国承认的独立国。

当时,所谓的“中华民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不过,老蒋在美国的软硬兼施下,没有行使否决权,也没有参加投票。

决议之前,老蒋和时任美国总统,肯尼迪达成了秘密协议:

1、美国必要时,动用否决权,阻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联合国合法席位。

2、在外蒙独立的表决中,美国投弃权票。

交换条件:外蒙独立,老蒋不能行使否决权。最终,老蒋牺牲了外蒙,换来了短暂的苟延残喘。

决议顺利通过的背后,除了美国,也有苏联的影响。

本应属于我方领土的乌兰巴托

老蒋曾经被斯大林欺骗,放弃过外蒙

1945年8月14日,老蒋派宋子文、蒋经国前往莫斯科,与斯大林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作为《雅尔塔协定》的进阶版的《中苏条约》中,老蒋的最终关切是:斯大林必须保证不能援助中共,只能承认“中华民国”是唯一合法政府。

作为交换条件,老蒋承认外蒙独立。但是,老蒋太高估斯大林的人品了。他被当猴耍了。斯大林背信弃义,明里暗里,帮助中共。

你也别认为斯大林对我们有多好,我们也是以承认外蒙的独立地位为条件,换取的斯大林的有限的帮助。

知道被耍后,老蒋于1953年,通过决议,废除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现场,两头占便宜的斯大林,心里乐开了花

为什么苏联希望外蒙独立,而不是自己吞并?

从沙俄政府开始,他们就对外蒙虎视眈眈。随着苏联的强大,外蒙的控制权就被他们紧紧地抓在手中。

那么苏联为什么不吞并外蒙呢?

1、当时条件所限,外蒙地下的矿产没有被充分发掘,在苏联人眼里,外蒙除了草原什么都没有。

2、蒙古族与苏联种族相差太大。当时,这个民族相对封闭、落后,无法同化,不好统治。

3、二战后,美苏争霸。虽然当时苏联已经实际控制了外蒙,但是碍于美国的威胁,苏联也不敢明目张胆地将外蒙收入囊中,只能扶持傀儡。

蒙古族

结尾

外蒙独立前后,不断受到前苏联和美国敌对势力的资助和挑唆,对我们极端仇视。但是最近几年,我国综合实力的加强,他们还是比较老实的。外蒙,是康熙当年的心腹之患,我们必须尽早解决掉,否则后患无穷。

蒙古是怎样从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变成独立国的?

外蒙古从原先中国的领土中独立出去,主要是俄国在起作用,如果没有俄国在背后支持外蒙古独立的话,那么外蒙古也不会独立出去。

俄国从19世纪末以来就一直把外蒙古看作是自己的势力范围,素怀侵略野心。早在1911年8月4日,俄国内阁总理大臣斯托雷平在“远东问题特别会议”中就专门讨论了外蒙古问题,在会上,斯托雷平认为要持续加大对蒙古的“援助”,如果外蒙古要独立俄国就应该不遗余力地帮助蒙古人“独立”。

因为外蒙古的独立对于俄国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晚晴时期,当清政府认识到东北危机后,就放开了关外,一时间大量人口涌入关外开发东北,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闯关东”事件。到1910年关东总人口增至1800万人,大量人口涌入东北地区,带动了东北的开发。俄国人认为,大量中国人在东北边境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也方便了清政府在当地大量的驻军,长此以往对俄国侵占东北十分不利。所以在战略上如果能策动外蒙古独立,就能牵制住中国在东北的军力,有利于俄国进一步蚕食中国。

▲“日光皇帝”哲布尊巴

辛亥革命前夜,俄国曾照会中国政府要求撤废中国驻外蒙古地方的军备,清廷未允。武昌起义爆发后,沙俄乘机策动外蒙古于1911年底宣布“独立”,号称大蒙古帝国,由“活佛”哲布尊巴自称日光皇帝。同时,俄国人还要求清廷承认其在外蒙古的筑路权,承认外蒙古“自治”。当时清廷正忙于镇压武昌革命,对于俄国人的要求未予答复。

1912年7月,俄国与日本签订第三次《日俄密约》,瓜分南北满及外蒙古;9月,与英国签订密约,瓜分蒙藏;10月份,俄国与“活佛”哲布尊巴直接签订《俄蒙协约》,在这份协约中俄国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并帮助外蒙古练兵,不许华兵进入外蒙古地界,而俄国人则在外蒙古则享有各种特权。

之后,俄国人就正式强迫中国正式承认这些活动,民国成立后曾声明不承认《俄蒙协约》,但迫于当时内外交困的局面,最终袁世凯在1913年11月5日签订了《中俄声明文件》,只承认了外蒙古的“自治”。

在策划外蒙古“独立”的同时,俄国还策划了黑龙江呼伦贝尔地区的武装叛乱,企图把这块地方也据为己有。不过呼伦贝尔的武装叛乱最终为民国政府镇压,在中国政府强硬的态度下,呼伦贝尔才没被俄国人独立出去。

▲收复外蒙古的徐树铮将军

之后没几年俄国就参与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17年爆发了“十月革命”,之后就进入了苏联内战时期,在这一时期俄国忙于内战,无力顾及外蒙古问题。这一时期的民国总统是徐世昌,他乘着俄国内部自顾不暇的机会,派徐树铮率军出兵外蒙古。徐树铮在进入了外蒙古后,迅速击败了当地各种支持独立的武装力量,完全控制了外蒙古。1919年11月,徐世昌颁布大总统令,取消了外蒙古的自治,废除了《中蒙俄协约》,并在库伦设立了中华民国西北边使公署,使外蒙古又回归了中国。

不过民国初年的国内政局动荡不断,在外蒙古重新回归中国后不久,直皖战争爆发,徐树铮所属的皖系在内战中战败,徐树铮本人逃亡日本,之前由北洋军驻守的库伦也成为了一座空城。

苏联内战末期,红军取得了对白军的绝对优势,在这一时期,苏联以剿灭残余白匪为由出兵进入了外蒙古地区,并与当地支持独立的蒙古王公组成了亲苏政府。1921年11月5日,外蒙古在苏联的支持下重新宣布“独立”。由于当时国内处在军阀混战状况,无瑕顾及外蒙古问题,虽然一直没有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在苏联的插足下,外蒙古在事实上已经独立。

到了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国内仍处于分裂动荡的局面,蒋介石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内战当中,对于外蒙古问题一直没有予以明确的答复,外蒙古问题也就一直拖了下去。

到了抗战末期,在德意日法西斯败局已定的情况下,美、苏、英三国于1945年2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为减少对日作战的伤亡,极力劝说苏联对日开战。而在这个时候外蒙古就成为了苏联谈判的筹码,在会上斯大林同意对日本开战,但前提是美英要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于是在中国不在场的情况下,美英背弃了同盟国中国的利益,默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直到1945年6月,蒋介石政府才知道了这个事情,于是就派宋子文带团出访苏联,就外蒙古问题与苏联展开谈判。在谈判中,中国代表坚持“维持外蒙古现状”,只承认外蒙古的自治权,但不放弃中国对外蒙古的宗主权。

然而无奈当时苏联军力过于强大,斯大林甚至以武力为要挟迫使中国接受外蒙古独立的现状。在谈判陷入僵局的时候,蒋经国曾私下拜会过斯大林,希望苏联放弃对外蒙古独立的主张,但斯大林却直言不讳地表示,苏联的军队就在那里,有本事你们自己过来拿吧。

蒋介石在了解了斯大林的态度后,才不得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但前提是苏联在东北、新疆以及中共问题上满足他的条件。8月14日在商定了各种细节后,南京国民政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这份条约中南京国民政府承认了外蒙古将以公投的方式决定是否独立。在当年10月份外蒙古的全民“公投”当中,“蒙古公民”无一例外表示赞成外蒙古的独立,于是在1946年1月,蒋介石政府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总结:

如果没有俄国(苏联)的干预,外蒙古不会独立出去。外蒙古的独立,与俄国长久以来在远东地区的政策不无关系。对于俄国来说,他们要实现在远东地区的扩张,就要不断地蚕食中国。但中国太大,俄国采取了分化瓦解中国的策略,外蒙古独立就是这一策略的结果。在历史上,当俄国处在弱势时期,对外蒙古干预有限的情况下,外蒙古还是能牢牢掌控在中国政府手中的。但是当俄国(苏联)处于强势时期的时候,外蒙古独立势力便可以在俄国(苏联)的支持下对抗中国政府,最终在二战后,在苏联成为世界上的超级大国的时候,在苏联的强力干预下,国民政府不得不承认了外蒙古的独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