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日本建立强大海军,花费的时间一点不少。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海军组建于明治维新的1872年。
组建长达22年后,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才击败了满清北洋水师,获得了东亚的制海权。
自然,此时的日本海军只是战胜了一个有些实力的弱敌,同列强海军还有很大差距。
甲午战争以后的日军,拥有三十一艘军舰和二十四艘水雷艇。这个数量在东亚是不错,在世界上也就不算什么,列强谁没有七八十艘军舰?
而这一阶段,日本还没有什么造舰能力,主力舰几乎都是从国外购买,花费大量军费。
到了10年后的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有了准一流的实力。
自然,沙俄海军的综合实力仍然强于日本一倍左右,但因战略短视将海军一分为二,被日本海军各个击破,导致日俄战争惨败。
到了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有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的规模。
而此时日本的主力舰虽仍然依靠外购,但已经开始自产部分军舰。
不过,沙俄海军的实力在世界上和欧洲,并不算一流列强,顶多算是二流,尤其军舰技术含量也差劲。
日本战胜了沙俄,只是说明它拥有了准一流海军的实力,但不足以和海上强国诸如英美法等强国抗衡。
到了一战时期,日本海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大量本国制造军舰,实力也急需增强。
一战结束后,日本海军的科技已经逐步追上世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凤翔”。
资料中这么写:410毫米口径的“长门”和460毫米口径的“大和级”战列舰后来成为了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吹雪型驱逐舰”驱逐舰,127毫米口径大炮和鱼雷塔成为了其它海军模仿的目标。而可以一击毙命的“九三式鱼雷”,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鱼雷之一。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终于达到了世界前三的水平,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强于意大利、苏联等国,略强于法国。
就是依靠这支海军,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军在太平洋作战了3年,到1945年才彻底崩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海军的建设,其实花费了长达50年时间,才有了二战时候的水平。
为什么海军发展如此缓慢?
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投入经费很大。
日本为了海军投入惊人,曾达到国家财政(注意不是军费)的百分之三十。
换成一般国家,哪里能够承受这种投入。
比如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了组建更强大的六六舰队对付沙俄,一次性投入就高达2亿1千3百万日圆。
当时日本工人月薪才几日元而已。
第二,海军投入是无底洞。
这主要是海军一定要持续投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大规模投入,不然很可能鸡飞蛋打。
以北洋水师为例,建立时确实很牛,舰队实力是强于联合舰队。
但随后北洋水师却得不到经费,导致6年时间没有购买新式军舰,也没有更换武器和设备。
结果好了,短短6年时间,联合舰队不但购买了多艘实力强劲的主力舰,还更换了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速射中口径炮。
结果,就是这些新军舰和速射炮,打垮了北洋水师,投资的上千万两银子打了水漂。
第三,海军是高科技兵种。
海军的武器和设备更新换代是很快的,需要本国的技术力量支持。
上面北洋水师的速射炮是个例子,因为缺钱加没意识,满清没有大规模装备速射炮。
联合舰队则大量装备这种火炮,黄海海战双方发射炮弹数量相差20倍。
这还能打赢吗?
而科技对于海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最擅长夜战,在夜晚突然打开探照灯,采用近距离炮击和强大的氧气鱼雷攻击,多次重创盟军海军。
然而,中后期美军换装了先进的军舰雷达,在夜战胖揍日本军舰,后者毫无还手之力,但敌人在哪里都搞不清。
然而,这些都是依赖本国的高科技,而高科技本身也要巨额投入和漫长的研究时间。
所以,海军组建是最困难的。
新中国从1949年开始组建海军,然而到1974年西沙海战对付一个马上就要垮台的南越,仍然是拼的两败俱伤,略胜一筹而已。
可以说,这25年海军发展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
海军真正的崛起,还是西沙海战以后,给与海军很大的重视。
到了1988年赤瓜礁海战,我军几乎毫发未损,打的北越全军覆没。
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原创#
日本在美国的佩里舰队炮口威胁下
不得已打开国门
掀起明治维新
此后才重视发展海军
犹其发现清海军发展的端倪
日本不惜以举国之力
千方百计扩充海军实力
甲午战争后
清政府大败
无奈
既割地又赔巨款
日本捞得盆满钵满
从此日本撑起顺风船
用清庭的赔款
推动工业大发展
推动经济大发展
推动海军建设大发展
从甲午战争结束后
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短短的几十年时间
日海军跃入世界的海军强国之列
故,吸食中国人民的民脂民膏
养肥了日本
#五爱教育##凌远长著#
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所说的百年海军其实主要是指国力的财政实力底蕴,当面对战争时有着强有力的国力支撑,能在持久对抗中屹立不倒。而海军装备则是国家科技的最高体现,而军工科技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也就是说发展海军先要有钱才能发展科技。而当时日本是怎样获得钱的呢?
经过甲午一役,日本从大清获得了巨额的战争赔款,除了填补战争期间的财政空缺以后剩下的资金仍然相当于两日本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而这些资金全部投入到军备发展当中,不然从1895年到1904年,这9年时间里日本海军的实力也不可能快速提升,没错,它就是通过向英国购买装备的来增加自己的实力。而当日俄战争日本战胜俄国之后也想让坑俄国,但是俄国拒绝赔款,直接导致日本在未来几年内严重的财政危机。
而日本几乎是集全国之力大力发展海军,你看看海军能造出世界上最大的战列舰,陆军也能造出最世界上最差的坦克。而且日本的国民生活水平并没有太大的提高。日本陆军入侵东三省就是日本穷兵黩武,以战养兵的最好体现。所以用别人的钱来发展海军也只能逞一时之威,当太平洋战争日本经过两年的消耗,国家实力底子薄的弱点就显现出来。国家财政根本支持不了长时间的大规模战争。
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日本二战前很短时间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
并不是这样,日本海军虽然没有百年,但截止二战,也发展了近60年。
这60年看着短吗?咱改革开放也有40年了呢。
但放到历史书上,这60年却能从洋务运动讲到甲午战争。
再到日俄战争,八国联军入侵,到满清垮台。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到九一八事变,到一二八事变,七七事变,武汉会战……
最后才到1941年12月7日偷袭珍珠港。
风起云涌50年,尽是中国被宰割的历史,也是日本吞噬中国壮大的历史。
日本人拍了个叫《坂上之云》的片子,这“坂上之云”指的就是日本国一路高歌猛进,不断进步,国力高升如山坡上的白云蒸腾而起一样。
国家强,则海军强,倘若日本在甲午打输了,咱也不需要谈什么日本海军了。
日本海军历史不比大清晚。
大清搞洋务,买军舰,大兴钢铁和造船、造枪炮的时候,日本也在节衣缩食搞海军。
明治天皇1868年就批阅了建设海军的奏折,对建设海军心生向往,1872年就开始筹建海军。
1886年,丁汝昌率“4远”等大舰访日,日本人又嫉又妒,双方遂发生冲突。
中国水兵在岸上被暴揍,被日本人追在街巷里持刀狂砍。
5死44伤,还失踪了5个,大抵是被日本人抓走慢慢盘了。
日本方面则5死33伤,不算吃亏。
之后北洋系统威逼要对日本开战,讨来了5万元赔款,然后赔还了1.55万元,觉得全了面子。
日本人直接拿“长崎事件”类比“黑船事件”,视之为奇耻大辱,民族仇恨。
他们觉得被谁欺负了,都不能让这帮挨劈的清国奴欺负。
于是上自天皇,下自百姓,开始节衣缩食发展海军。
明治天皇每年从内库自掏30万日元投资,一众百官也扣除俸禄十分之一充实造舰大业。
日本民间在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也要造出海军”的感召下,半年就捐款200万。
很多人狂热的“省吃俭用”,憋到营养不良也要捐款。
有人拆了自己的屋子,把石头、木料卖掉,换钱捐款。
甚至还有大批妓女,跑到国外去卖身,换回银钱支援建设。
日本依靠这种“明治精神”,不断购买军舰,充实海军,同时也凝聚出了近代的国民观念。
大清的水师也在建设,1888年北洋水师正式成立,光绪政府每年拨白银400万两。
同年还正式成立了沈葆桢挂帅的南洋水师,这支海军在1884年就已经小有规模了。
除此之外,还有自中法战争之前就已经发展的福建水师,其规模也不小,国产化程度还高。
甚至广东也有广东水师,规模不大,但也颇有历史。
如此,大清才有底气称北洋水师是“亚洲蓝波丸,世界蓝波A”。
但北洋这25艘主力舰,50艘辅助舰,30艘兵船,在1894年已经比不上日本了。
日本憋出了31艘军机那,24艘水雷舰,其它船只若干,舰型比清朝更新。
日本还自己发展了科技,开发出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苦味酸炸药“下濑火药”。
清朝在搞什么呢?朝堂上在拉李鸿章的后腿,朝堂外关于是否要大办洋务的争吵始终不绝。
有那装点面子的水师,朝廷也无所谓什么进步了,愈发的怠惰。
于是,发展起来的日本海军先后揍趴了北洋水师和沙俄舰队。
甲午战争在1894年,日俄海战在1904年,期间日本海军还与德国舰队打过。
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与美国开战的1941年12月7日,这日子不算短了吧?
从1886到1894,日本人用8年干掉了北洋水师。
从1886到1904,日本人用18年干掉了俄罗斯海军。
到1914年,日本人用28年干掉了青岛的德军,逼沉德军伊丽莎白皇后号等军舰。
从1886年到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用56年建设起了一支相当强大的海军。
事实证明,不需要什么“百年海军”便能变得强大,用木板和船钉一块块攒军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东方人的发奋能力,也决不能拿西方的套路去扣。
日本人所做的无非“认真”二字,有目的,有决心的去面对自己的弱小,增进自己的强大。
反过来,茫然无措,沉浸在天朝大国梦里的满清,一面给腐儒旧德束缚手脚,一面为平衡拉自己人的后腿,一旦停止砸钱,便会渐渐腐朽。
国家骨子里的发展和进步才能强大,刷墙粉饰的强大只是面子罢了。
就如同今天的日本海上自卫队,整一个半殖民地奴才军,哪还有昭和的霸气?
嗯…从1886年到2021年,日本水师也有135年了。
海自连军旗都没换,当年管事儿的也都是海军马鹿那些人,这叫百年海军?
海自不过是被打断脊梁骨的狗吧!世界排名再高,那也不是真正的强大。
再杠,咱就要亮西班牙海军了,当年那个“至圣三位一体”骑脸的“百年海军”呢?呵。
多少国运,都在那光阴荏苒之中。
所以毛主席会说:“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其实日本建立强大海军,花费的时间一点不少。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日本海军组建于明治维新的1872年。
组建长达22年后,1894年,日本联合舰队才击败了满清北洋水师,获得了东亚的制海权。
自然,此时的日本海军只是战胜了一个有些实力的弱敌,同列强海军还有很大差距。
甲午战争以后的日军,拥有三十一艘军舰和二十四艘水雷艇。这个数量在东亚是不错,在世界上也就不算什么,列强谁没有七八十艘军舰?
而这一阶段,日本还没有什么造舰能力,主力舰几乎都是从国外购买,花费大量军费。
到了10年后的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有了准一流的实力。
自然,沙俄海军的综合实力仍然强于日本一倍左右,但因战略短视将海军一分为二,被日本海军各个击破,导致日俄战争惨败。
到了日俄战争以后,日本联合舰队已经有了七十六艘军舰外加七十六艘水雷艇的规模。
而此时日本的主力舰虽仍然依靠外购,但已经开始自产部分军舰。
不过,沙俄海军的实力在世界上和欧洲,并不算一流列强,顶多算是二流,尤其军舰技术含量也差劲。日本战胜了沙俄,只是说明它拥有了准一流海军的实力,但不足以和海上强国诸如英美法等强国抗衡。
到了一战时期,日本海军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开始大量本国制造军舰,实力也急需增强。
一战结束后,日本海军的科技已经逐步追上世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正式的航空母舰“凤翔”。
资料中这么写:410毫米口径的“长门”和460毫米口径的“大和级”战列舰后来成为了日本海军“大舰巨炮主义”的象征。“吹雪型驱逐舰”驱逐舰,127毫米口径大炮和鱼雷塔成为了其它海军模仿的目标。而可以一击毙命的“九三式鱼雷”,直到二次大战结束前为世界上最优秀的鱼雷之一。
二战期间,日本海军终于达到了世界前三的水平,仅次于英国和美国,强于意大利、苏联等国,略强于法国。
就是依靠这支海军,日本联合舰队和美军在太平洋作战了3年,到1945年才彻底崩溃。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日本海军的建设,其实花费了长达50年时间,才有了二战时候的水平。
为什么海军发展如此缓慢?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第一,投入经费很大。
日本为了海军投入惊人,曾达到国家财政(注意不是军费)的百分之三十。换成一般国家,哪里能够承受这种投入。比如甲午战争后,日本为了组建更强大的六六舰队对付沙俄,一次性投入就高达2亿1千3百万日圆。当时日本工人月薪才几日元而已。
第二,海军投入是无底洞。
这主要是海军一定要持续投入,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停止大规模投入,不然很可能鸡飞蛋打。以北洋水师为例,建立时确实很牛,舰队实力是强于联合舰队。但随后北洋水师却得不到经费,导致6年时间没有购买新式军舰,也没有更换武器和设备。结果好了,短短6年时间,联合舰队不但购买了多艘实力强劲的主力舰,还更换了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速射中口径炮。
结果,就是这些新军舰和速射炮,打垮了北洋水师,投资的上千万两银子打了水漂。
第三,海军是高科技兵种。
海军的武器和设备更新换代是很快的,需要本国的技术力量支持。上面北洋水师的速射炮是个例子,因为缺钱加没意识,满清没有大规模装备速射炮。联合舰队则大量装备这种火炮,黄海海战双方发射炮弹数量相差20倍。这还能打赢吗?而科技对于海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太平洋战争初期,日本海军最擅长夜战,在夜晚突然打开探照灯,采用近距离炮击和强大的氧气鱼雷攻击,多次重创盟军海军。然而,中后期美军换装了先进的军舰雷达,在夜战胖揍日本军舰,后者毫无还手之力,但敌人在哪里都搞不清。然而,这些都是依赖本国的高科技,而高科技本身也要巨额投入和漫长的研究时间。所以,海军组建是最困难的。
新中国从1949年开始组建海军,然而到1974年西沙海战对付一个马上就要垮台的南越,仍然是拼的两败俱伤,略胜一筹而已。可以说,这25年海军发展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比较失败的。
海军真正的崛起,还是西沙海战以后,给与海军很大的重视。到了1988年赤瓜礁海战,我军几乎毫发未损,打的北越全军覆没。
为什么老是有人说“百年海军”?那该怎么解释二战前日本在很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呢?
“百年海军”说的是一种海军文化,这种海军文化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经过几乎百年的磨砺扬弃存留下来的。二战前日本海军已经具备规模,并且他们发展也近乎百年。
一、什么是海军文化企业有企业文化,行业有行业文化,海军当然有他自己的文化。海军是一个国际兵种,在海洋上全世界航行,通过互相接触,交流融合,使各自的内在文化得以提升。我认为海军文化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世界海军共同的文化,这个可以通过借鉴学习,短时间内可以掌握的;一个是各国海军所独有的,是一种内在的蕴含的气质,外在体现的素质;是一种平时体现的综合能力,战时体现的战斗能力。所以,说“百年海军”指的是这支海军所独有的、与众不同的那种文化,这个是装不出来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匪盗与侠客的区别。
二、海军共同的文化事实上,早期的海洋强国也没什么海军,海上是海盗的天下。这些海盗在需要时被统治阶级收编在海上为国家搞运输、抢敌国物资、拓展新的市场,国家给它一些钱财。由于海盗是名声不太好的武装集团,到任何港口都不是很受欢迎,当地的海防炮都指着他、防备他。海盗为了表明自己来是无害的,就在港外对大海把自己的炮弹打光,取得当地人的信任。后来这种放空炮的形式成了一种高级别的礼仪,叫“鸣礼炮",这就是一种文化。
海军是在茫茫大海上作战的,比拼的是综合能力,一艘舰艇战斗力高低,取决于最弱的那个战位,是最能体现“短板效应"的。所以世界上海军有着一些共同的特性,这是他们强调团结一致、补齐短板、增强战斗力的要求。最早的海军挑选水手都有一个爬桅杆仪式,想成为水手要爬上主桅杆最高处然后跳到海里,经过这样考验,起码这个人体力与胆量是有的,这也保证了整体水平不至于太低。直到现在,海军军官都应该跳过高台跳水的。这也是一个固有的海军文化。甚至海军舰艇缆绳的系法都有这种文化基因在里面,航海上叫“船艺”。
海军还是国家外交的一部分,军舰出访代表着国家的形象。所以从有海军以来,各国海军就非常重视礼仪,海军官兵都有专门漂亮的“礼服”,举止谈吐都十分注意,这也是海军共同的文化,各国都是一样的。还有许多共同的,比如军舰上舰长最大,来了比舰长级别高的也不能干涉舰长指挥;如果军舰弃舰,舰长最后走等等,都是海军固有的海军文化的一部分,它们是经过几百年实践留传下来的,已经深度融入海军的生活、工作当战斗。各个国家海军的发展继承了海军的共同的文章,又根据本国特点,融合进自己独有的文化因素,形成自己独特的海军文化。正是这种有自己特点的“海军文化”,促进了海军战斗力的形成。这种融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时间考验的海军文化才能真正被人接受,所以我们常说“百年海军”。
三、二战时日本海军已近百年,也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日本海军是日本国的国家海上武装力量,可以分两个阶段来看。第一阶段,二战时的日本帝国海军,他是明治4年成立的(即1872年),昭和20年解散(即1945年);二战失败后,日本建立的是日本海上自卫队,只有自卫权,没有交战权,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不是军队。日本海军从建立开始,就接受了世界海军的共同文化,注重海军成员的能力,他们的长崎海军传习所就是个海军学校,全面学学习西方国家海军的包括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后来日本海军一些在当时有点奢侈的小节,比如大和号和武藏号上的奢侈的生活细节让在陆地上的陆军很羡慕也很生气。同时日本海军更是结合日本自己的武士道精神内化了一部分自己的“海军文化”。
日本海军特别注意学习别的国家的先进经验,只要有海战和演习,他们都想方设法去观察,在今天看来就是侦察。比如清朝北洋水师在渤海演习,他们的侦察船就抵近查看,被发现了;美国和西班牙在菲律宾打战,他们就专门去观战;英国和德国的日德兰海战,他们也去观战,回来后还根据观战的结果改进自己舰艇的设计建造方案。从对马海战开始,日本在战术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认识,他们把在对马海战中获胜的经验奉为金科玉律,这些对日本海军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大家都知道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是日本海军的标志性人物,可是这样一个人,在近五十岁时担任日本海军航空兵学校负责人时,自己就学会了开飞机并达到教练的水平,一下子就把那些本来纪律松弛的部队降服,获得较高的威武。可见日本海军内部自己的文化对他们的战斗力还是有许多促进的。当然,后来他们的“神风”、“回天”、“菊水”等就不提了,这也是一种他们的文化,几乎连接他们生死观的教育,许多方面需要仔细分析。
所以,我们常常讲的“百年海军”,我认为从文化上来讲是这样的,“百年”只是表示时间漫长罢了。而日本海军在二战时为什么那么强,一方面与他们工业水平的发展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他们海军发展过程中经过交流融合形成的自己的独特文化有关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