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和通泊之战,是雍正帝心中永远的痛,不仅八旗精锐几乎被团灭,并且多达14名高级将领阵亡,此战算是彻底打破了“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

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在雍正帝的授意下,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八旗兵、蒙古兵以及黑龙江索伦兵共三营万余精锐兵力,远赴漠西蒙古,意欲荡平准噶尔帝国。

之所以选在这个时候开战,是因为雍正帝得知准噶尔帝国内部不久前发生了宫廷政变,此时正值内乱,于是,雍正帝便想借此机会,一劳永逸的解决掉这个时常侵扰的宿敌。

为了保证战役胜利,雍正帝可谓是下了血本,不仅将京城中的八旗精锐尽皆抽出,还从黑龙江调来骁勇善战的索伦兵,而领兵的大将,除了大将军傅尔丹以外,剩余的十多名将领,也都是极富经验的沙场老将。

但就是这么豪华的阵容,以及在外人看起来不俗的战斗力,却最终在和通泊遭遇惨败,除了十八名大将战死十四个外,八旗精锐也基本上全军覆没,万余名士兵,在傅尔丹拼死杀出重围后,最终仅剩两千余人。

高达百分之七十多的战损率,是清朝开国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情,并且这次出战的士兵,那是清朝的王牌部队,相当年可是仅用一万人就能追着明军几十万人打的精锐,而如今,却被准噶尔帝国打的抱头鼠窜。

此战之后,让八旗兵元气大伤,并且由于战死人数较多,就出现京城八旗家家戴孝的凄惨景象,而这一场失败的战役,也成为了雍正帝心中永远的痛,终雍正一朝,再也没能组织起对准噶尔帝国像样的战役,直到乾隆登基后,才举倾国之力,彻底灭掉了准噶尔。

曾经精锐的八旗兵,以及骁勇善战的索伦兵,为何会在准噶尔面前轻易溃败呢?这还要从准噶尔帝国的发展史说起。

准噶尔的前身,是当年大明朝的宿敌瓦剌部,在瓦剌与明朝抵死纠缠的同时,原本元朝的残存势力蒙古鞑靼不断崛起,并与瓦剌产生了尖锐的冲突。

由于不敌,瓦剌部不得不向西迁徙至漠西,而在迁徙的过程中,瓦剌部内部发生分裂,成为了四个独立的部落,其中一个,就是准噶尔。

而在明朝逐渐没落,后金逐渐强大的同时,准噶尔也默默地日渐强盛起来,不仅将原瓦剌部分裂出的其他三个部落赶走,还建立自己的城邦,制定自己的法律,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帝国。

尤其在皇太极将国号由后金改为大清时,准噶尔已经两次击败俄罗斯的入侵,并迫使俄罗斯承认准噶尔汗国,更统一文字,成为了新的霸主。

实力强盛自然就想着要扩张疆域,而当时的清朝也是处于上升期,因此两者避免不了的就发生了剧烈的冲突。

其实在顺治初年,尚未完全成气候的准噶尔部,也曾向清朝奉表纳贡,在那个时候,就确认了主从关系,顺治帝还赐予其首领甲胄弓矢,命其统辖诸部。

但在之后,准噶尔首领噶尔丹却野心越来越大,不仅四处征战,还和清朝争夺漠南、漠北的控制权,更是在公元1688年,公然侵入内蒙古,悍然向清朝发起挑战。

此时,康熙帝已经登基,自然对准噶尔的挑战不会坐视不理,于是御驾亲征噶尔丹,当时的八旗士兵凶悍异常,很快就将其击溃,最终噶尔丹兵败如山倒,同时,原准噶尔法定继承人策妄阿拉布坦又乘势占据了大部分领土,逼的噶尔丹服毒自尽。

随后,策妄阿拉布坦向清朝臣服,顺利地登上了准噶尔汗国的王位,自此,清朝与准噶尔算是度过了一段和平的岁月。

但说是和平,其实小摩擦依旧不断,准噶尔依旧虎视眈眈,只不过慑于康熙的威名,才不敢轻举妄动,而在康熙帝驾崩后,准噶尔就开始伺机而动了。

当时的准噶尔汗国,对外号称拥兵三十万,同时国力强盛,因此就十分的不安分守己,数次对清朝边境侵扰,在前后多次小规模交战后,不胜其烦的雍正帝就决定,发兵打一打准噶尔气焰。

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雍正帝派出北、西两路大军,北路由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统帅,西路则由岳飞后裔岳钟琪统帅,两路大军负责共同剿灭准噶尔大军。

但以岳钟琪为首的西路军,在与准噶尔军的战斗中,一直没有取得较好的成果,双方打打停停一年多,互有损伤,这就让雍正帝十分不满。

他想要的,是快速解决掉准噶尔,至少也得打他个元气大伤,让他在一段时间内不侵扰清朝,但岳钟琪的西路军,显然没能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傅尔丹的北路军,却取得了不少战果,并且还在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这个要道筑城,凭城固守之下,数次让准噶尔大军铩羽而归,这就让傅尔丹有些自满起来。

雍正九年五月,准噶尔首领噶尔丹策零见久攻不下北路清军,于是使出诡计,派出间谍并故意被清军抓获,通过间谍,给清军带去了准噶尔兵力不足的假情报,而清军统帅傅尔丹并未识破,当即决定,趁此机会,出兵杀敌。

和通泊之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爆发,雍正帝对于傅尔丹传递回来的情报也不疑有他,同意了其出兵的计划,并且,在他的概念里,傅尔丹率领的不仅有八旗精锐,还有黑龙江索伦兵,整体战斗力要比岳钟琪率领的汉人士兵强得多,这场战役,理应没什么悬念才是,因此,也就十分放心的等着傅尔丹带回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但让雍正帝做梦也没想到的是,傅尔丹带回来的消息,让他惊得差一点从床上掉了下来。

前文讲过,傅尔丹之所以出兵,是因为轻信了间谍的话,也就是中了计,因此,这场战役从一开始,就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在当年六月初,傅尔丹又“抓获”了一名准噶尔兵,从他的口中得知,其部仅有千余人在不远处驻守,因此,傅尔丹大喜过望,传令大军急速前进,前去剿灭这千余准噶尔兵。

但这只不过是噶尔丹策零的诱敌之计,目的就是要将傅尔丹一步一步地引到包围圈内,在当月十七日,傅尔丹果然遇到了小股的准噶尔兵,一顿冲杀后,斩敌四百。

这次胜利,更让傅尔丹自信满满,于是大军继续推进,等到二十日,大军汇合后,进入博克托岭,准噶尔才露出了獠牙。

在博克托岭,准噶尔有两万大军在此埋伏,就等着傅尔丹入套,此时时机成熟,顿时喊杀声震天,从四面八方向清军杀了过去。

由于占据高处有利地势,准噶尔几乎是毫不费力地将清军杀了个人仰马翻,当日的战斗,清军付出了惨重代价后,才得以勉强抵抗。

到了次日,准噶尔更为神勇,同时在欧洲大炮、土耳其式火绳枪等先进武器的加持下,打的清军节节败退,恰逢当日天降冰雹,这就几乎是宣判了清军的死刑。

在几番救援无果之下,傅尔丹只得拼死突围,最终退到和通泊边上的大营中,但立足未稳之际,准噶尔兵紧跟着就杀到,最终,在付出更为惨重的代价后,傅尔丹率残兵渡过哈尔噶纳河,退往科布多方向。

此时的清军,已经被打的仅剩两千余人。

除了士兵多为阵亡之外,随军出征的十八位将领,也有十四位战死沙场,可以说,基本上将当时稍微有点名气或者能力的能带兵之人,全都一扫而空。

这次战役,让雍正帝深受打击,从之前的自信满满到如今有些茫然,更让他苦心经营数年,意图一举荡平准噶尔的梦想破灭,而自明朝末期就所向无敌的八旗兵,也在这场战役中,打破了“过万不可敌”的军事神话,由此,终雍正一朝,对准噶尔就从主动出击,转为了被动防御,而这场以惨败为结局的战役,也直接造成了京城八旗家家戴孝的景象。

不管是此次出战的八旗兵,还是蒙古兵,或者是黑龙江的索伦兵,在清朝初期的大小战役中,向来都是强悍的存在,为何会在这次规模并不是太大的和通泊之战中惨败呢?

仔细分析之后,其之所以惨败,也是必然的结果。

其一,傅尔丹的刚愎自用

此战中,最大的责任人就是靖边大将军傅尔丹,正是他对情报不加以分析真假,在立功心切的心思驱使下,贸然出兵,被准噶尔大军包了饺子。

事实上,准噶尔的计策并不是特别高明,并且,傅尔丹也有过察觉出来有诈的机会。

在抓获间谍后,傅尔丹传令大军前进,期间又抓获了一名准噶尔巡逻兵,告知他准噶尔部仅有千余人驻守,在前进数日后,却并没有见到这所谓的千余人,一直到当月十七日,才遇到了小股的准噶尔兵。

这个时候,作为一个有经验的将领,理应有所戒备,放缓行军速度,而不是贸然前进,但傅尔丹却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最终一头扎进了对方的包围圈。

其二,雍正帝的误判

在傅尔丹申请出兵时,雍正帝也是未加考虑,直接同意了他的出兵计划,这也是此次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

之所以雍正帝会误判,是因为在他看来,准噶尔刚刚历经了宫廷政变,此时应该是内外交困,各方势力不一心的时候,这正是出兵的大好时机。

同时,由于岳钟琪的西路军一直没有取得很好的战果,将战争拖得无限长,这也让雍正帝十分急躁,毕竟打仗打的是钱粮,再这么耗下去,肯定不是个办法。

因此,一向冷静的雍正帝,也失去了理智,没有结合当时的实际情况,而是轻易地就同意了出兵。

其三,再厉害的兵种,遇到更厉害的热兵器,也会占下风

需要说明的是,这次出战的八旗精锐,已经和当初清军入关时的八旗精锐有很大的不同,至少在战斗力上,已经退化不少。

从清军入关,到雍正九年的这次战役,大清朝已经在中原统治了近百年的时间,而在这段时间里,虽说仍有战役,但毕竟与入关时对比,在拼命程度上已经大不一样。

同时,关内的繁华生活,逐渐也在消耗着八旗子弟的战斗力,入关时玩命儿是为了美好生活,而如今已经达成梦想,谁还会像当初那样拼死战斗?

同时,这场战役中,清军使用的火器,是以火铳、子母炮为主的早期热兵器,而准噶尔用的是什么?是更为先进的欧洲大炮、土耳其式火绳枪。

不太愿意拼命,同时武器也没对方先进,两相对比之下,谁胜谁负不言而喻。

小结:

和通泊之战,是清军历史上一次典型的失败战役,在此之前,八旗兵几乎鲜有败绩,曾经在明末时,一万人就能打得明军十几万部队溃散,但这次却出乎意料地大败而归,由于八旗兵多为战死,因此在战后,京城里就有了八旗家家戴孝的凄惨景象,而此次战役,也让八旗兵不败的神话破灭,同时让准噶尔帝国得以继续发展,直到乾隆登基后,才将其灭掉。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此战中的随军精锐,京都八旗兵几近被团灭,清军18名将领中的14名将领阵亡,彻底打破京都八旗兵“破万不可敌”的神话,是清军19世纪以前最大、最耻辱的一次败仗。

此次战役,是清帝国与准噶尔帝国战争中的,一次规模不大不小的战役,清军参战人数一万人左右,准噶尔大军参战人数三万余人,清军战损比达到了百分之七十,虽然单看战损人数并不多。

但战损比远超当时清朝对外征战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并且这一万多人都是清朝的王牌部队,特别是其中的京都八旗兵,在入关之时,曾声称创造过一万人追着明朝八十万军队打的战绩。

所以京都八旗兵也号称“破万不可敌”,但在这一次战役中,参战的六千名左右京都八旗兵被彻底打残,也就有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说法。

01准噶尔帝国

准噶尔帝国是由蒙古人建立的政权,在清朝时蒙古共分为三个部分:漠南蒙古(内蒙古)、漠北蒙古(外蒙古)和漠西蒙古(准噶尔帝国)。

而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在清朝建国前后,就被彻底征服了,主要是以牧民为主,早已失去了蒙古骑兵所向披靡的战斗力。

但准噶尔帝国,却继承了蒙古骑兵的骁勇善战作风,不断对外扩张,是盘踞在中北亚地区的强悍政权,并屡次侵犯我华夏大地,这才有了康熙的三次亲征,以及后来的雍正、乾隆的不断征讨。

不过康熙时期只是击退了准噶尔帝国的进犯,而雍正时期的多次大战也没有彻底战胜准噶尔,直到乾隆时期,彻底灭了准噶尔帝国,成就了乾隆的“十全武功”。

02和通泊之战

在康熙驾崩之后,之前被康熙打得俯首称臣的准噶尔帝国,就开始伺机而动了,雍正初期主要以防御为主。

但经过一系列的内部权力斗争、实行新政改革等措施后,国力日渐昌盛,加上雍正五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去世,雍正认为一统蒙古的时机已经成熟。

于是在雍正七年(1729年),派出两路大军近十万人,征讨准噶尔帝国,西路军的统帅是岳飞的后人岳钟琪,主要以汉人为主;北路军的统帅是傅尔丹,主要以满清八旗精锐为主。

随后两路军与准噶尔打打停停地持续了一年多,没有获取良好的效果,雍正等满清贵族对以汉人为主的岳钟琪西路军非常不满,这时北路军的傅尔丹等人更是想建功立业,急于求战击败敌方。

雍正九年六月(1731年),准噶尔大汗噶尔丹策零使出诡计,派人假意被清军抓获,传递噶尔丹策零并没有集结好部队,目前只有千余兵力的消息给傅尔丹。

有勇无谋的傅尔丹当即决定,利用这绝佳战机,立即出兵剿灭这小股准噶尔军队,当时傅尔丹手中的北路军一共有四万兵力,他从中挑选出最王牌的精锐一万余人,向前冒进。

结果钻入了噶尔丹策零的三万兵力包围圈,傅尔丹边站边退,一直到和通泊附近(今蒙古国科布多城以西,阿尔泰山脉之中),迎来了与噶尔丹策零的决战。

清军在面对三倍于己的兵力,以及由瑞典军官列纳特训练的准噶尔野战炮队伏击下,被打得落花流水、血流成河,最终傅尔丹拼死带着两千余名残兵败将杀出重围,其余精锐将领尽皆损失殆尽。

03和通泊之战失败的原因

第一,傅尔丹的求功心切冒然进军,是这次失败的直接原因,如果他当时不轻信几个俘虏的谎言,没有率军进入噶尔丹策零的大军包围之中,也就不会出现惨败。

并且傅尔丹的战略措施一错再错,发现被对方包围后,并没有急于杀出重围返回北路军大营,而是试图与对方硬拼,并撤退到和通泊附近,错过了撤退的最佳时机。

第二,北路军没有及时救援,西路军没有牵制住准噶尔大军,是这次失败的间接原因,在傅尔丹被包围后,还有三万余人的北路军,竟然没有发兵救援,甚至还有不少临阵脱逃的。

而西路军更是在之前,被准噶尔大军耍得团团转,不断地被准噶尔大军骚扰,却始终没有与之展开真正行之有效的对抗。

第三,雍正对形势的误判,是这次失败的主要原因,最开始雍正认为准噶尔帝国上一任可汗死后,准噶尔帝国肯定四分五裂,正是剿灭对方的好时候,没想到噶尔丹策零很快就稳定住局势。

同时,雍正在派出两路大军之后,竟然在中途将两路大军主帅召回京中面授方略,这也致使两路大军出现权力真空,没有主事之人,错失了很多机会。

第四,武器装备的落后,是这次失败的客观原因,当时清军手中有的只是鸟枪、明末火铳、威远炮、子母炮等早期热兵器。

而准噶尔大军,却有着欧洲大炮、土耳其式火绳枪等新式热兵器,无论是在射程、射速、精度上都完全碾压清军装备。

04和通泊之战的影响

第一,和通泊之战的失利,让雍正苦心经营数年的,平定准噶尔帝国梦想彻底破灭,也让康熙时期的苦心经营付之东流,自此雍正一朝无力再平定准噶尔帝国,只能被动防守。

不过还好,雍正的运气不错,准噶尔大军此战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大意轻敌,最终被雍正的妹夫博尔济吉特·策棱击败,使得准噶尔帝国的进攻告一段落,没有继续挺进中原。

第二,和通泊之战的失利,是八旗兵自明朝万历二十一年与蒙古交战以来,首次真正意义上的败仗,直接改变了东北亚地区的战略格局。

双方之前的历次战争中,准噶尔都被清军击败,可以说准噶尔帝国之前对清帝国一直有着深深的畏惧,这次以后使准噶尔帝国重拾自信,不断的扩张起自己的领土范围。

第三,和通泊之战的失利,彻底打破了“亚洲第一雄师”—京都八旗兵不可战胜的神话,也显示出八旗兵早不如刚入关时的战力,实力已经大大削弱,变得徒有其名。

不过经过此战,也让清廷见识到了准噶尔帝国的枪炮威力,自此清军也开始着手研发装备各类枪炮、训练八旗兵,这也为乾隆时期,灭掉准噶尔帝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5总结

可以说多方面的因素,造成了和通泊之战的惨败,不过京都八旗兵在当时,虽然战力有所下降,但斗志十足,大多数宁可战死也决不投降,这种精神也算难能可贵,但也导致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惨状。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1727年,准噶尔大汗策妄阿拉布坦喝下了自己小老婆精心调配的毒酒,这个让康师傅头疼了半辈子的一代雄主就这样稀里糊涂的见了佛祖。策妄阿拉布坦大老婆之子噶尔丹策凌立刻起兵,把大汗的小老婆抓住凌迟,并把这些同父异母的兄弟全部弄瞎眼睛,发配到伊犁坐水牢。

准噶尔这边的狗血宫廷政变引起了雍正皇帝的注意,决定趁准噶尔内乱,跑去一劳永逸,解决掉准噶尔这个宿敌。

1729年6月,雍正组织了西北两路大军,远征准噶尔,此时雍正手下第一打手年羹尧,早已被杀。于是西路大军由岳钟琪领军,北路则由御前护卫出身的傅尔丹领军,其中北路为主攻线路,傅尔丹为前敌总司令,节制两路兵马。

出征这天,皇帝亲自太庙斟酒送行,傅尔丹身披百花战袍,骑紫辔银鞍马,倒也威风凛凛,但老天不给面子,誓师之时,暴雨如注,弄得全军和逃难似的狼狈不堪。为了加强傅尔丹的实力,一向节俭的雍正甚至连黑龙江的披甲人都配制了鸟枪,用以作为傅尔丹的左膀右臂,同时召集来的还有素图的宁夏满八旗、塔尔岱的索伦兵、马尔齐的蒙古土默特兵,基本上见过血的都来了。

八月,傅尔丹的北路军来到了科布多,新上任的总指挥踌躇满志,提刀而立,为之四顾,只待敌人前来送死,好一战成名,建不朽功业。但噶尔丹策凌不讲武德,他没有派兵迎战,却派遣使臣特 磊 到岳钟琪的军营,声称要向大清请降,受封、定界,岳钟琪不敢做主,只能送使臣去京城圣裁。雍正听闻能不战屈人之兵,决定“谕以受封、定界、遣回逃人,当宽宥其罪,进兵之期暂缓一年”,并调傅尔丹、岳钟琪回京议事,还派了礼部侍郎奕禄带了一堆喇嘛和尚去伊犁和噶尔丹策凌谈条件。

噶尔丹策凌压根就是在拖延时间,他一边让瑞典俘虏雷纳德昼夜置办火枪火炮,一边告诉雍正,我这是在逗你玩!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这下在满朝文武面前丢人丢到家了,天子一怒,流血漂橹,只好往两路大军加兵了事。但尴尬的是,大清西北两路主帅还在京城开会,这边的准噶尔已经开始动手了。

雍正八年十月,准噶尔大军偷袭了西路军的后勤要地科舍图马厂和图古里克卡伦,因为大家等待谈判结果,所以清军毫无防范,驼马全部被抢,粮草也被烧个精光。没了粮草,短时间内西路军开始寸步难行。

西路军让人如此失望,雍正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北路军傅尔丹身上。准噶尔也同样如此,没有了西路军的牵制,噶尔丹策凌举全国之力带了三万精兵和一千炮队前来迎敌,至此,准噶尔军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实力已经超过北路大军,但傅尔丹却一无所知。

1731年五月,噶尔丹策凌率大军到达达博克托岭,随即分出两千骑兵驻扎到库里野图岭,准备伏击傅尔丹。准噶尔部队大规模调动的消息被傅尔丹探知,深知兵法的大内侍卫傅尔丹立刻想到趁敌立足未稳、攻其不备,好一鼓而下。当时北路军实力雄厚,有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孙子辅国公巴赛,费扬古之子陈泰,礼烈亲王代善五世孙锡保,鳌拜之孙达富等,还有京城正牌八旗子弟六千八百人,加上宁古塔、宁夏各路杂牌八旗以及蒙古骑兵两万余人,有了这些精兵强将,傅尔丹是信心爆棚。

在傅尔丹寻找战机之际,噶尔丹策凌也在想尽办法想把北路军引向库里野图岭,最后派了几个死间做探子故意被傅尔丹抓住。这些探子招认很快:准噶尔军队不到两万,军无战心,驻扎在察罕哈达。听得傅尔丹热血沸腾,建功立业只在今朝。镶黄旗蒙古都统赫舍里·定寿表示反对:“安可信俘虏片言,突入敌垒,以黩其武哉?”以一俘虏口供,全军深入敌境,这不是搞笑?傅尔丹答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御敌非勇也,汝何懦怯自损其威也。我国家之所以无敌者,以武臣不畏死耳!君等安可蹈汉儿之习,自弱其势哉?”你们这些胆小鬼,怎么和汉人一样?至此,再无人出声反对。

六月九日,傅尔丹率全军精锐一万一千人出发,其中本部军马7千人。一路向西,再次抓获俘虏一名,经审讯得知准噶尔骑兵两千人驻扎库里野图岭,还有驼马上万。机不可失,傅尔丹即刻做出安排,素图、岱豪带三千宁夏兵直奔库里野图岭,突击准噶尔骑兵,自己率大军押后。

库里野图岭位于蒙古国巴彦乌列盖省,根据卫星地图显示,此处地势崎岖,高低落差达600米,根本不利于大部队的展开,所以,准噶尔的两千骑兵奇迹般地顶住了宁夏八旗兵的第一波进攻,很快,傅尔丹又派定寿带一千五百人进去增援,奇袭变成了攻坚,以多欺少也变成了添柴战术。一直攻打了三天,6月21日,已经全军进场的清军发现了四周被准噶尔包围了,更为不利的是,制高点早已被准噶尔的新建炮兵部队“包沁”占据,炮矢齐发,清军损失很大。

傅尔丹随即应变,派两翼冲击制高点,然后有序向和通呼哈卓尔后退。虽然准噶尔部队拼命留人,但还是没有占到什么便宜。阿尔泰山脉天气变化无常,两军从早上战至晚上,清军殿后部队在定寿率领下且战且退,突然风雹大作,清军的火绳枪成了烧火棍,被准噶尔包围,一天后,弹尽粮绝的宁夏八旗全军覆没,定寿自尽,同时跟随定寿自尽的还有素图和马尔齐,只有皇族军官觉罗海兰单骑突围而出。

23日,精疲力尽的清军求援留守将领陈泰举兵来援,陈泰得知主力大败后,居然率3千骑兵一枪未发,逃往扎布堪。而傅尔丹主力也出现了问题,先是军纪最差的索伦兵在被“包鈊”大炮轰击之后,居然四散溃逃了。这给苦苦煎熬的清军带来了很坏的榜样,中军被准噶尔包围时,尚有八千余人,到晚上为止,蒙古绿营兵纷纷逃走,营中只剩下纯粹八旗户口四千来人。退路被断的八旗士兵反而迸发出惊人的战斗力,连续打退准噶尔的多次进攻。

25日,苦等援军的傅尔丹终于不再把希望放到陈泰身上,他集结剩余的士兵,组成方阵突围,以火枪布阵于外,辎重放于内,强行向东行军,边战边走,三天行军三百余里。二十七日,行军至哈尔哈纳河,弹尽粮绝,疲惫到极点的清军再无法保持阵型。而准噶尔兵如附骨之蛆一样紧追不放,傅尔丹下令抛掉辎重粮草,决定分兵逃窜:傅尔丹承保和德禄从右突围,巴赛带查弼纳带一部分人朝左突围。傅尔丹赌赢了。辅国公巴赛统率的左路军全军覆没,而傅尔丹则换上小兵服饰后一路冲杀回来。

7月1日,傅尔丹和承保带残兵回到科布多,清点人数后仅剩两千来人,战损率高达82%,三品以上的官员阵亡或自尽高达一百一十八名、宗室子弟两名,7千余正宗北京户口八旗子弟所剩无几,所以北京城里八旗家族家家戴孝也不足为奇。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说起和通泊之战,属于大清朝在西北边疆战事的系列战争之一。康熙在平定了三藩、统一了台湾之后,把战略重点转移到了北方。1689年,大清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使东北边疆安定下来。在西北边疆的准噶尔则成为大清统一中国的最大障碍。

清朝历经三皇的准噶尔战争

准噶尔,明朝时称为瓦剌,入清后称为准噶尔。当时的准噶尔势力强大,占地辽阔,以伊利为中心,雄据天山北部,又征服了天山南部的回部,基本控制着青海、西藏、哈萨克一带的局势,并且打算入侵喀尔喀(外蒙),图谋着呼伦贝尔,直逼乌兰布通,对北京造成威胁。

因此,清朝不除此患统治不能稳定,为此,清朝的三代皇帝,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与准噶尔进行了长达70年的战争。此战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1690年--1697年,康熙帝几次亲征打得正是准噶尔的噶尔丹,虽然清军大获全胜,将漠北蒙古纳入版图,建立了对外蒙地区的统治。但是损耗也巨大,此后无力远征伊犁,双方停战20年。

第二阶段:

1716年--1735年前后,此时准噶尔由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执掌,他大举入侵西藏,杀死了拉藏汗,和硕特汗国就此灭亡。康熙派兵援藏,收复了西藏和青海地区,将策妄阿拉布坦赶回了新疆新区。

1725年,雍正时期,准噶尔的继任者是策妄阿拉布坦的儿子噶尔丹策零,他又向清朝发起了挑战。发生在1731年的和通泊之战,就是其中的一战,双方在这一阶段互有胜负,打到精疲力竭,之后协议又停战20年。

第三个阶段:

时光一转,到了乾隆时代。1755年,准噶尔发生内讧,清廷出师,远征天山北路,攻克伊犁,俘获准噶尔汗达瓦齐。中途几经已降清朝的阿睦尔撒纳搅局,均被清兵平判。1757年,阿睦尔撒纳客死俄罗斯。至此,清朝结束了长达70年的平定准噶尔之战。

和通泊之战

时间:1731年

地点:和通泊地区

掌权者:雍正 VS 噶尔丹·策零

主战人物:傅尔丹 VS 噶尔丹·策零

兵力对比:1:3

战争经过:

1、交战前的战略战术和军事冲突

1729年年底,为便于处理西北军务,雍正帝成立了军机处,任命怡亲王胤祥、大学士张廷玉等主持军机日常工作。自此,雍正帝与噶尔丹的王者对决拉开大幕。

驻守西北边疆的大清统帅有两位,分别是北路军统帅傅尔丹,设营于乌里雅苏台南的察罕叟尔。另一路就是西路军统帅岳钟琪。1730年,傅尔丹向雍正呈报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其中心内容是:以八千兵力分成四路,各路两千,分别部署在布尔干、布鲁尔、库列图岭和奇兰河,穿越阿尔泰山后,与西路军汇合,直捣噶尔丹老巢。

但是这样大规模的调兵迁将,动静太大,没多久消息便传到了噶尔丹·策零耳朵里。同年秋,雍正决定暂停以上原定计划行动,召回西、北两路军大帅,打算重新制定作战计划。

图为统帅岳钟琪

这一停就是一年,一年的时间足以让噶尔丹也做足了应战计划,不仅如此,他还来了个先发制人,自1730年十月开始,清西路军在巴尔库尔、青海噶斯口岸各处都遭到了准噶尔军的袭击。十二月更是损失惨重,准噶尔军使出自己惯用的盗马战术,一举洗劫了清西路军的科舍图岭牧场,截获牲畜12万多,歼灭清军三千多人。

噶尔丹的盗马洗劫大大助长了准噶尔军的势气,之后他们一路骚扰了多处清军驻扎地,虽最终被清军击退,但西路军的人员和物资损失惨重已成事实。

战报传至雍正处,为了遏制准噶尔的盗马术,新的战略部署出炉了,简单八个字:步步为营,筑城进逼。意思就是西、北路军在袭扰准噶尔军的同时,各自在作战区域内修建三座大城,并配备城防设施,周边还要求部署卫星城和炮台。这样的大规模筑城,从战略上讲是对的,但是修筑成本相当高。

如果这项计划严格坚定的执行下去,三年内两军会师于准噶尔腹地博尔塔拉,确实会给准噶尔军造成巨大威胁。但是两路大军的筑城工作只进行到一半,这项军事计划中途又被叫停了,原因是雍正根据准噶尔军的几次袭扰都针对西路军的防区,因此,他武断地认为噶尔丹·策零的重点进攻目标是哈密、吐鲁番和巴里坤等西路军的驻防地。

再加上噶尔丹·策零又大举进攻吐鲁番东部清西路军的驻地鲁谷庆,且声势浩大,清军被围困了长达四十多天。这让雍正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

于是,他打算逐步增兵北路军,趁着准噶尔军主力与西路军鏖战之时,让北路军瞄准准噶尔空虚的后方,一击致胜。京师八旗和地方驻防八旗兵就在这时被增派到了北路军。

但事实是,1731年五月,从准噶尔逃回的被俘清军士兵报告,准噶尔军已在阿尔泰集结兵力,欲主攻北路军,但这一信息被冷处理了。六月初三,清军抓获一名准噶尔人也称,噶尔丹·策零集结三万兵力约于五月合兵于奇兰之地,小策零敦多布的驻扎地目前兵力两万余人。这一信息被后人认为是准噶尔军的间谍行为。

机不可失,傅尔丹决定先发制人,趁准噶尔军还未完成集结之际杀他个人仰马翻,一举挫败对方的战略意图,一来可以报科舍图牧场被劫之仇,二来可以扭转清军被动的局面。于是,他在没有上报皇帝的情况下,贸然采取了军事行动

傅尔丹或许认为势在必得,或许想给雍正一个惊喜,或许有些轻敌,更或许作为一军统帅少了几分运筹帷幄。他这一出战,不仅没有扭转清军被动的战局,反而让清军在漠北完全失去了势气。

2、为期14天的惨烈之战

  • 六月初九

傅尔丹发出了他的作战号令:

1)科布多守营人员,以都统衮泰、总兵胡杰、参赞大臣陈泰为首,满汉官兵9300余人。

2)顺承郡王锡保率军勘测地形

3)出战精兵一万,包括京师八旗、山西右卫八旗、盛京八旗、黑龙江驻防八旗及索伦猎手等鸟枪骑兵。(八旗精兵出征了,折返者却是寥寥)

4)随军大将:巴赛、查弼纳、马尔齐、塔尔岱等沙场宿将。

至此,我们看到这一万精兵的强大阵容,和参战的八旗子弟兵。

原计划进军目标:游牧在图鲁图绰尔的准噶尔人牧群。

图为雍正年间西北前线后勤保障运输线路图

  • 六月十六

傅尔丹行军至扎克塞河,抓获来自敌军牧人12名,其中一个名叫巴尔喀的人供认:小策零敦多布身边领兵仅千余人,分水草而驻,还未立营。原号称备兵三万,尚未全至,具体到了多少,实数不知。这一小戳人员也被后人认为是诈降行为,以此迷惑傅尔丹。

大小策零敦多布都是噶尔丹的重臣,又是亲戚关系。小策零原本负责监管天山南路各回部的城邦,战争爆发后,被噶尔丹调到东线与清军对抗,在进军清西路军的过程中,充当急先峰,表现勇猛。

噶尔丹把矛头调转指向清北路军后,小策零又被调到了主攻清北军的战事中。原本大小策零共同领军执命,但由于大策零年事已高,行军途中生病,由他统率的万人军马没有及时抵达指定地区。因此只有小策零亲率的私兵一千多人到达了察罕哈达以东地区。

小策零在准噶尔的名气不比大策零差多少,如果能将其生擒或斩首,那对于准噶尔军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是挫败准噶尔军图谋的有效手段。这就是傅尔丹的想法,这个想法实际上也没错,只是作为一军统帅,对敌我形势,以及获取的情报没有进行充分的理性分析和判断,最终导致陷入困境。

傅尔丹更改了原计划的进军目标,准备使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思维。

更改后的目标:直接进攻察罕哈达的小策零敦多布

图为威远将军炮

  • 六月十八

清军抵达博克托岭下(今蒙古国境内)的图尔巴图湖。由参赞大臣苏图率领的一千名京师八旗兵与在此地的准噶尔军发生遭遇战。

准噶尔军在此实际聚集人数为一万人,但是由于分散驻牧,反而让清浑占了主动。而且清军后续九千大部队很快增援,步步紧逼,准噶尔军只能撤退,两天后一直退到和通泊。

  • 六月二十一

今天傅尔丹开始为自己的莽撞埋单了。大、小策零敦多布人马最终按他们的计划齐聚和通泊战场外围,如上述俘虏所述,约有3万人马。清军形势急转而下,以一敌三,要取胜,恐怕得靠十个张飞来吼。对于此时的清军,最佳的计策就是第三十六计:走为上,但走得了吗?

傅尔丹与众将商议只能后撤,当下分成三路撤退,东西两路两路人马各一千人,负责殿后。东路由前峰统领定寿、副都统苏图、觉罗海兰等负责,西路由副都统马尔齐、塔尔贷负责。主力军八千人由傅尔丹率领在前方。

当晚遭遇暴风雨天气,定寿部行军缓慢,被准噶尔军追上形成包围之势。定寿部清军陷入血战,少量弹药和箭矢很快用完。

  • 六月二十二

负责殿后的东西两路人马受到重创,马尔齐等高级将官全部战死,定寿本人自尽,仅有觉罗海兰突围成功。

东西两路殿后的清军都已被灭,清军就只剩下傅尔丹亲率的八千人马了。他们能敌得过准噶尔军吗?如果索伦猎手的鸟枪队没有临阵脱逃,或许清军死伤不会那么多。

准噶尔军对这次战斗准备很充分,噶尔丹·策零曾经俘虏过一名瑞典籍的俄军炮兵准尉列纳特,和一名俄国技师。这两人派上了大用场,他们采用欧洲人的铸炮技术,为准噶尔军铸造了7门铜炮和3门臼炮。噶尔丹又专门成立了一支欧式炮兵部队。清军这下要吃苦头了。

但是噶尔丹这些炮也只是轻型火炮,两军在装备上的对比,还是清军略胜一筹。但是大敌当前,最怕再而衰,三而竭。傅尔丹的一鼓作气已然结束,面对来势汹汹的准噶尔军,如果没有一马当先的猛将,很难扭转局势。清军尝到了欧式火炮的滋味,伤亡惨重。

那么,清军的火炮鸟枪队跑那里去了呢?索伦猎手主体由黑龙江兵构成,单 兵作战能力强,但整体纪律差,大敌当前,竟然溃营而去。

  • 六月二十三

察哈尔八旗、土默特、喀喇沁等数千蒙古兵也在欧式炮火下溃散,而且作为副都统的衮布竟然投降了。最后,只剩下傅尔丹和京师八旗在抵抗了,京城的八旗子弟兵没给祖上丢脸。

  • 六月二十五

清军败局已定,傅尔丹令尚存的四千名八旗兵列成方阵,准备突围,但是还有附加条件,还要带上沉重的火炮等物资。实际这完全没必要,这就好比房子着火了,还非得去拿存款单,生死一线间,关键时刻命才是最重要的,拎不清者,只能后果处负了。

  • 六月二十八

清军退至哈尔哈纳河,但准噶尔军还是死死咬着这块肥肉不放。这时,傅尔丹从梦中醒来,扔!把那些沉重的物资扔了,随后又兵分两路继续回撤。

  • 七月初一

傅尔丹带着两千残兵败将终于撤回科布多,副都统塔尔贷在保护傅尔丹过程中身受重伤,不幸掉队,但幸运的是,他骑了一匹好马,那战马一直驮着濒死的主人不离不弃,塔尔贷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安全返回科布多大本营。

但是,另一路由辅国公巴赛统率的清军没有逃脱准噶尔军的围追堵截,最后也是全军覆没。

至此,和通泊之战结束。

上表为伤亡将士

和通泊之战伤亡情况及失败原因

和通泊一战,清军以一万精兵不敌准噶尔三万大军,惨败而归。

其中一万兵力中,阵亡及被俘者达七千多人,侥幸逃生都两千余人。战损率70%,可见此战的惨烈程度。

值得一提的是,八旗兵在与敌方交手过程中表现突出,特别是集荣誉感使命感凝聚力于一身的京师八旗,他们用沉重的伤亡代价使清军避免了被全歼的厄运。

参战的18名将领,衮布投降,傅尔丹、德禄、塔尔贷、承保等少数几位侥幸逃生,大部分将领都殉国了,他们当中有不少都是名臣之后。在危难时刻以身殉国,值得敬佩。

上图为伤亡各部伤亡人数,京旗子弟位列第一,伤亡最重。

谈及这次战争的失利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后人一直诟病于傅尔丹的有勇无谋,轻信诈降人员的信息,做出了错误的军事指令。这方面傅尔丹确实有责任。

其次,清军驻守在科多布大本营的后方部队未能及时发兵救援。留守都统衮泰在组织救援时,各处军台响应者寥寥,参赞大臣陈泰居然领三千官兵临阵脱逃。

第三,雍正帝频繁的改变战略战术,对敌方的战略意图始终没有摸清。同时鉴于历史原因,也过分倚重北路军,始终认为准噶尔军不敢正面与北路军进行大规模的交战。傅尔丹及其麾下众将也是这么认为的,因此,在战略思想上陷入被动,错估形势,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

第四,作为雍正对手的噶尔丹·策零,实战经验丰富,有过自统一军、南征北战的长期历练,而且极具军事才能。两军领队相比,噶尔丹·策零的谋略要略胜一筹。

总之,噶尔丹·策零把雍正派出的两路大军打得溃不成军,科舍图牧场的盗马战术让西路军损失惨重,和通泊一战又重创了北路军这支强劲的野战兵团,接下来他还有更大的计划,把战火烧到了喀尔喀,然而等着他的已不再是胜利了。

至此,我们也了解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局面”因何出现的前因后果。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和通泊之战在清朝的历史上,规模不算大,但是却引发了清朝政坛和民间的巨大震动。在这场战役中,清军参战人数是一万人,伤亡人数达到七千多,超过七成的战死比例,有十四位八旗将领战死,这是一场被称为清朝19世纪前最大的败仗。和通泊这场战役一次就将由精锐组成的清军打残,死了如此多的八旗将领,高达七成的战死比例,因此也有了北京八旗家家戴孝的说法。

雍正帝

在雍正五年,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喇布坦去世,他儿子噶尔丹策零继承首领位置。雍正多次下令让准噶尔交出因为叛乱而藏匿在准噶尔的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但噶尔丹策零统统拒绝, 还派兵攻打清朝的边境地区,企图让清朝的边境地区分裂,为了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雍正只得发动边境战争。雍正七年三月,雍正任命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率领两万三千余人的部队作为北路军,驻军科布多。任命川陕总督岳钟琪担任宁远大将军,率领川陕驻军作为西路军,驻军巴里坤。

噶尔丹策零知道清朝动真格了,为了有足够的时间调兵遣将对付清朝,立即到了岳钟琪面前表示愿意交出罗卜藏丹津,只希望保持和平的局面。雍正知道噶尔丹策零求和的消息后,停止了进军并和傅尔丹、岳钟琪商议。派四川提督纪成斌统领西路军马、副将军巴赛统领北路军。但是纪成斌以为清朝与准噶尔部将会进行和平谈判,两军也不会交战,所以就放松了对准噶尔部的警惕,整个军营的氛围完全没有准备打仗的样子。

傅尔丹

雍正八年,噶尔丹策零见岳钟琪不在军营中,立即对松散的西路军发起进攻,导致查禀部队被歼灭,十余万头牲畜也被抢走,最后靠着总兵樊廷、张元佐率兵与准格尔军队战斗了七天七夜,才夺回大量的牲畜,挽回一定的损失。这时的雍正才清楚噶尔丹策零之前的一系列讨好都是缓兵之计,于是命令傅尔丹和岳钟琪迅速赶回军营,准备和准噶尔部的战斗。

因为岳钟琪足智多谋,善于用兵,是难以对付的,所以在雍正九年的时候,准噶尔部两千兵马佯攻鲁克察克和哈喇和卓,目的是牵制岳钟琪,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有勇无谋的傅尔丹,到了博克托岭时,派遣间谍列科布多诈降傅尔丹,结果傅尔丹轻信间谍的话,不查明具体敌情就贸然出击,集中优势兵力准备全歼准格尔策零的先头部队,任命前锋都统定寿率大军四千五百人奔袭,傅尔丹率领主力大军在后。

岳钟琪

傅尔丹也是一步步陷入噶尔丹策零设下的全套,噶尔丹策零派遣大、小策零敦多布使用且战且退的策略,少量的兵力作为诱饵,将两万人马埋伏在和通泊谷地中。雍正九年六月十八日,定寿部与准军相遇,准军有四百余人报斩杀,残余势力逃入山谷,定寿部追击到了山谷的时候,忽然伏军四起,定寿部被团团围困,随后组织多次突围,但是均以失败告终。傅尔丹得知前锋被围困后,随即派遣军队前去救援,但为时已晚,因为突围无望,定寿自裁军中。

定寿部几乎全军覆没,只有少数官兵被救出,随后准噶尔军转而进攻傅尔丹大本营,傅尔丹组织部队反击,土默特蒙古兵作战英勇,歼灭众多敌人,但胆小的科尔沁蒙古兵纷纷逃窜,满兵见到如此逃窜局面,以为蒙古部队前部溃败了,于是也跟着逃亡,导致傅尔丹部兵败如山倒,艰难突出重围,最终只有傅尔丹率领两千残兵逃出。岳钟琪为了援救傅尔丹部,使用“围魏救赵”策略,派遣副将纪成斌围困乌鲁木齐,奈何傅尔丹部被歼灭得太快,导致准军快速回援乌鲁木齐,击退了纪成斌。在这次战役中,清朝是彻底完败的,雍正也无力再对准噶尔发动全面的战争,最后只得依靠乾隆的“平定准噶尔之战”收复西域地区。

和通泊之战

准噶尔部队的装备并不比清军的差,不仅有瑞典军官的指导,而且在沙俄的帮助下,自行生产火炮,威力甚至比清军的火炮还要大,加上和通泊独特的地形只适合于小股部队的战斗,在这众多优势之下,准噶尔打败了清军。清军的四位将军自裁、一位副将、七位王公大臣军死于乱阵中,万余大军都是八旗子弟,七千余人死于这场战役,所以产生了北京城内八旗家家戴孝的说法。这次战役的失败,与雍正错用傅尔丹这个刚愎自用的人有很大的关系。

雍正九年的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为什么说北京八旗家家戴孝?

这场战争就是清朝和准噶尔的战争中,雍正皇帝当政期间的和通泊之战。当时清王朝为了平定准葛尔部多次出兵,但在和通泊之战中中吃了大亏,也是这次大战后,清王朝改变了对准葛尔部的战略方针,开始使用怀柔手段。

和通泊之战有多惨烈?

在这场惨烈的大战中,清军作战中阵亡及被俘者6923名,303名官兵在溃败时被杀或遭到俘虏,总共损失官兵达7226人,侥幸逃出生天的只有两千余人;战损率达到参战兵力的百分之七十!惨烈程度堪比1652定南大将军尼堪被击毙的衡州之战,被美国的中亚史学家斯塔尔认为是19世纪以前清军最大的一次败仗。

要知道这可不是普通的七千士兵,而是清王朝正儿八经的王牌部队,是追随努尔哈赤打下江山的八旗军,在努尔哈赤时期八旗军曾有一万人追着明朝八十万人打传说记录,然后引以为傲的八旗军在这一战中派出的部队几乎被全歼,这是清王朝开国以来未曾有的惨烈损失。

和通泊之战经过

和通泊之战早在雍正七年就已经开始了,准噶尔部落在康熙朝受到了沉重打击后,经过十多年的休养生息,再次强大起来。雍正皇帝决定对准噶尔再次征讨,兵分西、北两路,北路大军由靖边大将军傅尔丹率领,统兵2万多精锐,开始在科布多(今蒙古吉尔格朗图) 筑城,打算以科布多为基地向准噶尔逐步蚕食,立图步步为营,压缩准噶尔的空间。这样的战略其实非常的高明,对付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野战的战法,中原王朝的大军必须进行战术改变,以强大的国力拖垮游牧部落。

准噶尔汗噶尔丹策零是个非常狡猾的部落首领,他看清楚了傅尔丹的用意,筑城固守,唯一的办法只能是引蛇出洞,围而歼之。于是,噶尔丹策零派了两拨间谍入城,故意让傅尔丹擒获,并交代噶尔丹策零派遣两支三万人的主力骑兵来攻打科布多,其中一支队伍已经到达了察罕哈达,而另外一支队伍还没有出发。这个信息给傅尔丹一个错觉:

1、准噶尔军数量众多;

2、他们分兵出发,没有左右呼应;

3、可以分而歼之。

于是傅尔丹就领军近2万人出城攻击先前达到的那支准噶尔部队,而这支间谍供诉的队伍只有1000多人,离科布多城只有3天的路程。傅尔丹大军一到,这支人马立刻逃窜,清军趁势追击,在追击的途中又俘虏了一名准噶尔士兵,据他交代准军有2000屯于博克托岭。傅尔丹觉得准噶尔军队人数并不多,决定率军前往歼灭,只是他没有想到准噶尔军在该地两山埋伏了2万多人。

傅尔丹的前锋部队一路向前,追杀了400多名准噶尔军,傅尔丹率领大部队马不停蹄地前往博克托岭与前锋汇合,此时准噶尔军四面包围,据山为守,将20000多清军重重包围在山谷之中。傅尔丹刷领的清军都是当时最为精锐的京城八旗军、蒙古八旗军,还有从沈阳调来的著名的索伦兵。如果是在野战,清军是完全不惧准噶尔军的,而此时的地理环境和处于包围的状态让清军的优势完全发挥不出来。

更重要的是清军出于追击歼灭目的,并没有装配当时先进的火炮,完全凭借士兵的顽强进行仰攻山顶占据制高点,为主力突围打开缺口。2万精锐清军分为左、中、右三军进行逐步抢夺、推进,以期突围,可是在关键的是时刻沈阳调来的索伦军溃败了,导致了傅尔丹大军的全盘崩溃。

最后,傅尔丹混在溃逃的清军士兵中才得以脱身,逃回科布多的清军士兵只剩下2000人,而战死的清军高级将领查弼纳、巴赛、达福、马尔萨、舒楞额等高达14名。雍正皇帝得到战报,异常愤怒,甚至在朝堂上失态痛骂傅尔丹:

“痛恻难忍,不觉泪下!”

和通泊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一、在战场中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只有创造有利于自己的环境,才能更好的取得胜利,这些都是孙膑在自己的《孙膑兵法》里讲述的,当然,有的时候需要战场的指战员们根据临时的战场情况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的意思。毕竟,后方的人不知道前线的事情,等到军报来了,情况发生变化了。

二、还有一个失误就是求胜心切,这个是兵家大忌。

当然,我就在这里纸上谈兵,连赵括都不如,更何况在这里指点人家将军的排兵布阵,只是想说的是,自己的意图被人获知以后,人家就会根据你的要求,给你设置陷阱,这个是专门定制的,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了庞涓被射杀的情形。

总结:和通泊之战八旗军相当于清王朝的贵族士兵,和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阶级很像,在清朝八旗军前期就是精锐和战斗力的代名词,虽然在清中末迅速腐朽,但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治世阶段,八旗军依旧能号称“天下第一军”。而和通泊一战的伤亡不仅伤亡惨重,还动摇了旗人的根基,要知道清王朝为了保护数量原本不多年的旗人给予了多少优惠政策,但这一仗就伤到了筋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