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宋高宗赵构,他能够建立南宋,完全是因为金人没有吞并整个宋朝的能力。但凡金人稍微懂点管理学的知识,找一帮宋人作为代言人,那一统江山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以说宋高宗赵构是捡了个漏,这才让他稳住了南方的局面,进而建立了所谓南宋朝廷。那么南宋朝廷的地盘到底有多大呢?

这个问题真不好回答,因为南宋朝廷是一个相对来说非常不稳定的朝廷,虽然能延续一百多年,可是国土面积却在不断变化当中。我们只能说,在某一个时期,南宋的国土面积是怎样的,却不能断言他的固有疆土有多大。

不过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南宋较之于北宋,除了北方分界线在不断变化外,西南边界和东南边界都是没有什么太大变化的。

一、第一次宋金和议,以黄河为界限。

这或许是南宋最铁骨铮铮的时代,因为这个时期的南宋朝廷,还是有点资本可以跟金国谈判的。

从靖康二年,也就是公元1127年,一直到绍兴七年,也就是公元1137年,这10年时间里,宋朝和金国之间一直处于战争状态。

昔日他们约好了一起收拾大辽,随后宋朝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结果金人屡战屡胜,而宋人屡战屡败,因此金人摸清了宋人的底细,认为他们是没什么战斗力的,因此在灭亡大辽以后,金人并没有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朝。

不光如此,还主动南下入侵,造成了悲惨的靖康之耻。此后才有赵构南下建立了南宋朝廷。说实话,赵构还要感谢一下金人,要不以他的身份,是不可能有机会做皇帝的。

金人的人口不足,又不懂得管理学知识,所以无法像后来的清朝一样,一口气吞并天下。不过金人也不甘心,汴京城都打下来了,灭亡宋朝也就是弹指间的事情。

因此金人开始扶植傀儡政权,先后扶植了伪齐政权和伪楚政权,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些傀儡政权,操控中原地区的局面。

可惜这些傀儡政权都不给力,被南宋相继击败。因此南宋首次掌握了议和的基本条件,这个时候双方的谈判也就浮出了水面。

恰逢金熙宗刚刚继位,金国内部也是动荡不安,而南宋一帮武将诸如岳飞、韩世忠等人,都在跃跃欲试,打算北伐。

在这种情况下,金熙宗做出了退让,双方第一次签订合约的时间是绍兴九年,也就是公元1139年。将黄河以南的地盘,全部归还宋朝。

二、第二次宋金和议,以淮河、大散关为界限。

公元1140年,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执政以后,那情况又不一样了。他将金国主和的大臣完颜昌给宰了,撕毁了去年刚订立的合约。

因为完颜宗弼是开国大将,也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儿子,战功赫赫,自然是主战派的代表人物。所以他带领金国大军再次南下。

这一次对南宋的打击也是相当大的,金国大军的入侵,使得南宋小朝廷再次进入了风雨飘摇的状态之中。

这个时候的宋高宗赵构,完全没了主意,只好把所有事情交给宰相秦桧来处理。而秦桧处理的结果就是再次议和,不过金人议和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杀掉岳飞。

赵构不是傻瓜,他杀掉岳飞,无异于自毁长城。但是金人提出了一个让宋高宗无法拒绝的理由,那就是杀掉岳飞,便可以放回宋高宗的生母韦太后,因此岳飞必死无疑。

这次议和的结果基本如下,首先宋朝必须要向金朝称臣,其次两国的边界,东边以淮河为界限,而西边以大散关为界限。

此外宋朝要割让河南部分地区和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给金朝,再者宋朝每年要给金朝一定的岁贡。

这次议和充满了屈辱性,不过唯一的好处,那就是保证了金朝和宋朝之间的领土,在20年之内,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一次议和在绍兴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141年。

三、元朝来了以后,南宋国土才再次有变化。

其实从第二次议和以后,南宋国土基本上就没有太大变动了,东边是淮河以南地区,西边是大散关以南地区,西南地区依旧挨着大理国,东南地区还是紧邻大海。

即使在绍兴三十一年开始,宋金再次爆发战争,国土面积也没有太大变化。而且在公元1164年,宋金第三次议和中,双方依旧认可第二次议和的国土边界线。

公元1208年,宋金最后一次议和,宰相韩侂胄北伐失败,此后宋金再次到了谈判桌上,这次也没有在国土上做多少改动,甚至金人还把这次战争中所侵吞的宋朝土地,还给了南宋。因此此时的南宋国土面积,依旧跟第二次议和的时候相同。

此后在1234年,金国被蒙古灭了,这个时候南宋遇到了强大的对手,那就是蒙古。最初蒙古假装北撤,而南宋这个时候还收复了河南商丘、开封等地。

可惜此后接连遭到蒙古大军的伏击,南宋军队一败涂地,损失惨重,再也没有了和蒙古较量的本钱。

公元1238年,蒙古大军攻占安徽安庆。公元1254年,蒙古大军攻占潼关。公元1267年,元朝建立者忽必烈攻打襄阳,6年后才打下了襄樊之地。

而襄阳是南宋军事重镇,失去了襄阳,那么南宋就失去了屏障,此后一路兵败,在公元1278年,南宋全境都被元朝大军所吞并。陆秀夫只好带着小皇帝赵昺跳海殉难,南宋自此灭亡。

总结:南宋实力不强,但是野心不小。

其实南宋一直都想着要收复故土,赵构能把势力范围推进到黄河流域,本身就是一种奇迹。此后也保住了淮河以南的土地,长达数十年的时间。

在宋理宗时期,南宋居然还指望着在蒙古灭金后,能够捡个漏,收复中原的地盘。可见南宋的野心一刻都没有停歇过。

只可惜南宋的实力实在是太弱了,从宋真宗时期出现的冗兵、冗官、冗费现象,一直到南宋都没有很好地解决。这虽然在封建王朝中是比较不值一提的问题,但是的确严重影响了南宋的战斗力。国土面积不断变小,也就怪不得别人了。

参考资料:《宋史》、《金史》

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 南宋的领土常年比较稳定。

在北宋灭亡以后,最初金国和南宋约定以黄河为界,河南、陕西都是南宋领土。

随后金国毁约,出兵占领两省。

后来经过一系列拉锯战,两国边境维持在秦岭淮河一线。

也就是西部的边界在大散关(今陕西宝鸡市西南)及秦岭以南,北部边界大体是淮河。

这个边界比较稳定,维持了很多年没有改变过。

至于南面的边界,差不多就是今天中国的南端国境线,包括广东广西和海南岛。

西面的云南则是大理国,不属于南宋控制区,四川则控制在南宋手中。

西部和南部边境也是比较稳定的,维持到南宋灭亡。

1231年蒙古开始入侵南宋,在西边首先夺取了汉中地区,大军杀入川陕地区。

蒙古两次入侵都曾推进到长江北岸,跃过了淮河,但无法突破长江防线以及复杂的水网地区作战,在长江中游和下游无法推进,被迫撤退。

至于四川方面,蒙古人一度占领四川大部分,但无法攻占钓鱼城等重要据点,大汗蒙哥还因此送命,被迫再次撤退。

所以,在和蒙古对抗的40多年内,南宋北方边界大体还是以前的那条线。

其实这也是可以遏制蒙古骑兵的一条实际线了,再向北就进入大平原和丘陵地区,南宋军队很难守住。

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南宋王朝的疆域主要受到宋金战争、宋蒙战争的影响,前期与女真金国打,后期与蒙古元朝打。南宋军队野战能力不行,但防御战非常顽强,凭借江淮和巴蜀地区的地形优势固守了多年。南宋王朝版图最大时曾与金国约定沿着黄河分界,黄河以南土地归宋朝,黄河以北归土地金人。

不过,由于金人毁约,南宋王朝疆域稳定时间最长的时候其实是与金国沿着大散关以及淮河分界,总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左右,只覆盖了今天的江浙、两湖、两广、巴蜀、江西、福建、陕西等地,偏安于半壁江山。时人称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在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名将岳飞发动绍兴北伐,试图恢复中原故土。岳飞一连夺了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地,将金兀术的金军主力压缩在汴梁以东和以北地区,此时南宋疆域一度逼近黄河。

随后宋、金两国缔结和约,金国归还了宋徽宗灵柩与韦太后,并承诺停止南侵。作为交换条件,南宋则杀死了能征善战的岳飞,割让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等地,还向金国称臣纳贡,屈辱之极。南宋每年向金进贡白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随后,宋金两国以淮河、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分界,这就是《绍兴和议》的主要内容。

在岳飞被杀后,南宋的大臣张浚、韩侂胄又分别在宋孝宗、宋宁宗时期发动了针对金国的隆兴北伐、开禧北伐,但战果都不如当年岳飞的绍兴北伐。张浚的隆兴北伐、韩侂胄的开禧北伐都兵败在安徽,没有实际性的战果,因此这一时期南宋的版图变化不大。

到了宋理宗年间,南宋王朝趁蒙古灭金之际北上,短暂收复了中原的部分地区,一连取得了洛阳、开封(汴京)等地,史称为“端平入洛”事件。乍看之下,端平入洛的成果似乎超过了当年岳飞的绍兴北伐,但实际上危机重重,因为蒙古远强于女真金国。

不过,由于蒙古铁骑很快南侵,所以南宋收复的中原土地悉数沦陷,版图再次收缩到淮南一带,从而在淮南、荆襄、巴蜀等地与蒙古军队拉开了长达几十年的拉锯战争。南宋虽然有坚固的山城防御体系和两淮防线,但终究不是蒙古“车轮战”的对手。蒙古先夺取了南宋的巴蜀地区,然后绕道川西高原进入云南境内,灭掉了大理国,从而在地理上完全对南宋形成了三面包围。

公元1268年,元世祖忽必烈发起灭宋之战,首当其冲的就是南宋的长江门户襄阳城。勇猛的蒙古元军于1274年攻破重镇襄阳,然后顺流而下连破两岸的南宋城池。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了南宋首都临安,俘虏谢太后与宋恭帝。

此时南宋江山已大部沦陷,版图支离破碎,陆秀夫等人逃到福建福州拥立7岁的宋端宗即位,试图在福建立足。宋军残部坚持在江西、福建与广东等地抗元,但全部遭到了失败,元军陆续攻下华南各地,逼近广东。公元1278年,南宋朝廷败退至广东崖山一带,宋端宗在荒岛病死。第二年,陆秀夫在广东崖山背着8岁的小皇帝赵昺投海自尽,赵宋至此灭亡。

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你以为南宋很弱,领土被一步步蚕食?

实际上,在“襄阳保卫战”失败之前,南宋的地盘一直都非常稳定,甚至中途还一度收复了大量的领土。那么“襄阳保卫战”之前南宋地盘有多大呢,大致是秦岭淮河以南、甘肃东部、陕西东南等地区,差不多就是现在南方地区,但不包括云南地区。

宋金时期的版图

北宋怎么覆灭的?答案是自己造的。

阿骨打建立金朝后,宋朝领导者以为看到了光明的曙光,祖宗留下来的产业收复有望了。于是马上派使者联系金国,使者大致的意思就是:“我知道你们和辽国有不共戴天之仇,灭掉辽国我大宋愿意效犬马之力,但是他的一部分地盘我要了。”

金国一看有这好事,十分果断地接受了宋朝的这一建议(金国当时还认为宋朝很牛)。辽国一看宋金两国达成了协议,企图灭掉自己,心里一下慌了神,金国实在是没有指望,毕竟阿骨打与自己有仇,于是跑去游说宋国,大致的意思就是:“老哥,以前是我不好欺负你,现在我知道错了,唇亡齿寒啊,金国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千万要好好想想啊。”

宋朝给出的答案是:“出兵,收复故土。”答案极其硬气,实在是令人佩服,结局也非常不错,金国灭,故土回来。但是效率有点低,甚至可以说有点拉垮,实际上就是金国一个人把事情给干好了,宋国人捡了便宜,但金国的便宜其实那么好拿的?毕竟他已经知道你不行,不仅不行,你还敢占便宜!

不久过后,北宋灭亡,南宋建立。这中间发生了点什么?实在是难以启齿,“大宋王朝被干翻了,国都被破,皇帝被掳走,其中还有诸多皇室成员大臣三千余人,野蛮的王朝自然干了些野蛮的事情,所以这些人去了过后,回来的大多都失了魂,包括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的母亲

赵构

在金国虎视眈眈,自以为可以统一整个华夏大地的时候,宋国的“中兴四将”站了出来,啪啪地给了金国几个现实的耳光,虽然我足够文弱,但是我有气节,还有实力。

其中“黄天荡之战”尤为著名,打得金军狼狈北逃,宋军在著名民族英雄韩世忠的带领下,以8000宋军合围10万金军,差点困死金军之际,金军的贵人出现了,两位不知名的“汉奸”宋人为金军指了一个明道,最终得以突围。当然也有可能是宋军吃不下金军,采取的计谋,让金军逃脱,才让这二人提供计策。(我自己都说服不了我自己)。

第二位武将就是大名鼎鼎的“岳飞”。岳飞不愧是我国著名军事将领,不仅打败金军,让他们不敢南下作战,甚至还直接打到了金国,夺回了大片失地。但历史总是那么不尽人意,南宋突然求和了,打输了求和那是应该的,打赢了求和那是得提出要求的,但是打赢了还让别人提要求实在是少见,金人的要求不多但最主要的是“岳飞的命”。

赵构直接答应了:“没有问题”。说实话,赵构的选择在他的立场上是合理的

第一、你岳飞现在太牛了,功高盖主,你要是真收复失地,我不成了你的“玩物”呢?

第二、金朝要没了,我的老爹要是被放出来,那多尴尬啊,我不是又当不了皇帝了。

第三、现在局势稳定,金国灭不了宋国。

所以一代爱国将领就此殒命,之前收复的失地再次回到金国的怀抱,宋国还是金人的臣子。

赵构死后,孝宗继位,自然就没有那么多的顾虑,毕竟爷爷爸爸都死了,所以与他老子相反,他一心收复北方失地,那他上任干了点什么事情呢?

第一给民族英雄平反,错当然都是秦桧的。

第二趁着金国内乱,展开北伐,这一时机是非常不错的。

结局,北伐失败,但是成果还是有的,以前是君臣关系,现在是叔侄关系,交给金国的钱财也少了,我们可以大胆说,这是一种“胜利”

到后期,就是另一次的作死,联合蒙古抗金,果真蠢笨的人,会在一个坑里跌倒好几次。再一次,另外一个王朝的使者前来讲述唇亡齿寒的道理,宋国人又岂会听你这即将亡国之人的屁话

虽然最后宋国一雪前耻,宋人拿着金国国王的尸骨告慰自己的祖先,靖康之耻的仇我给报了,值得一提的是土地的面积再次扩大了,但是南宋的昏庸统治集团万万没有想到,另外一个噩梦正在等着他们。

谢谢大家,喜欢的话记得点一个关注哦。

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南宋后期大约还剩200余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包括如今的江苏南部,浙江,福建、广东、安徽、江西、贵州、湖南、湖北、广西、四川东部、海南、台湾、南海、东海诸岛。自从金国和西夏被蒙古灭了以后,宋元开展,南宋土地越来越少,最终亡国。

南宋末年的领土萎缩成什么样了?还剩多少国土面积?

南宋领土长期稳定

南宋的领土基本上长期稳定,与金国的边界,自西向东,一直以大散关、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其实也是中国的气候分界线。

金国在向南,骑兵优势无法发挥,南宋越过了这个界限,结局一般也很惨,所以宋金的边界长期稳定。即便是金国受到蒙古攻击,准备北失南补,南侵南宋,也没有讨到便宜。相反还因为与蒙古联合灭金夺回了几个州县。

在与蒙古对抗的过程中,南宋的表现还是相当突出的。在名将孟珙的主持下,在多个河流交汇处,依山傍水修建了异常坚固的城堡,不仅易守难攻,适合长期坚守,又能通过水网和水军优势得到及时的补充,从而建立起城堡为点,河流为线的防守体系。

这种体系是非常成功的,蒙古大汗蒙哥率重兵进攻钓鱼城,围攻数月毫无进展,相反命丧钓鱼城。直到宋朝灭亡,钓鱼城仍在宋军手里。汉江上游的襄阳、樊城,作为前沿据点,与蒙古对抗三十多年,蒙古多次围攻襄樊防线,均无功而返。

蒙古形成对南宋的实力碾压

蒙古自成吉思汗时代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到了第三代已经出现分裂苗头,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展开长达四年的战争,最后忽必烈胜出,蒙古帝国事实上分裂。

但忽必烈的实力仍然十分强劲,整体上仍能对南宋形成优势。尤其是能够调动北方汉人的积极性,实际上形成了蒙古战略策划,北方汉人实际执行的政治军事集团,这个集团算是汉化了的蒙古集团。如后来灭掉南宋的张弘范,就是忽必烈手下的行军万户。

蒙古对南宋,与南北朝非常相似,总是北方压着南方打,南方却很少能够追着北方打。并非北方经济发达,人多,而是南船北马,南方政权北伐,就要舍舟上岸,虽然能够占据一些州县,却无法长期固守。而北方无法攻破南方,也是因为无法适应水网密集的南方。但是处处防守的代价总是更大,防守的再好也有疏漏的地方。到最后,总是北方占据上游,大造舰船,训练水兵,然后平定南方。南方没有训练出大规模骑兵,战略保守,龟壳战术,总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这也是遭到北方肆无忌惮攻击的重要原因。

南宋最后之所以被攻破,是因为孟珙死后,手下将领刘整率水军投降蒙古,双方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蒙古也建立了规模庞大的水军,甚至可以从海上攻击宋国,宋军援兵难以接近襄阳,襄樊防线被攻破才导致整个防线崩溃的。

更具体的因素,还有南宋经过多年的战争,需要供养庞大的军队,恩养优抚战殁者家属,修建城池任务繁重,同时土地兼并严重,平民无力承担战争的消耗,经济濒临破产。而蒙古,由于不断征服新区域,包括屠城瓜分财产,阶层固化不严重,能够更有效调动一些新兴力量的积极性。

蒙古大迂回,南宋腹背受敌

南宋的崩溃,还有一个原因是蒙古的大迂回战略。蒙古无法正面突破南宋,转而绕过四川,取道吐蕃,攻破了大理国,完成了对南宋的大迂回。

这一下,南宋腹背受敌,不仅要防守漫长的北方防线,从广西、贵州一线也要受到蒙古的攻击。南宋不得不重新部署防线,调动部队,调配粮饷,南宋本来很吃力的财政,就更加难以为继了,北方的防守力量也更弱了。

各处防线和将领都在争夺有限的粮饷供应。一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将领反而投敌了,实际上这些将领已经成为半军阀,有自己的军队,有自己的地盘,有自己的利益,在利益面前,民族大义都是可以用来交易的。

总之南宋以东南一隅对抗庞大的蒙古帝国数十年,虽然领土没有多少损失,但一味防守,最终耗尽国力,力尽而降。蒙古在这个过程中,也逐步汉化,整个征服过程较攻灭其他国家,对投降的南宋君臣也有优待,没有动辄屠城,过程文明多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