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当今的宝地,在千百年前却可能是让人闻风丧胆的蛮荒之地,比如今天风景如画的海南,隋唐都是用来流放贬谪之人的。越南红河三角洲如今的确丰饶肥沃,是越南两大米仓之一,可几百年前却是丛林密布险象环生,与当时的中原相比,压根儿就不是什么好地方。

明朝永乐年间,越南北部继唐末之后再次归于中原王朝,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然而仅仅20多年就被裁撤。明朝放弃这里,一来迫于北方的威胁,二来因为当时的交趾的确无法给明朝带来足够好处,使明朝常年都在做赔本买卖。加上明宣宗朱瞻基的性格使然,明朝撤出交趾也成了必然。从秦朝征辟岭南设立郡县开始,如今的越南北部就长期归于中原王朝的领地范围,即便当年东晋没落也未放弃。然而唐朝之后,越北的藩镇趁机脱离,从此自成一邦,就算后来的元朝,当时的蒙古铁骑横扫四海,也都在越南碰了钉子。而脱离中原的岁月中,越人逐渐形成了区别于中土的风俗与文化,与中原实际上也并不算亲近。

明朝初期,因为当时越南陈朝被篡灭而乱,胡朝侵扰南部的占城国,明朝作为宗主派兵灭胡朝之后,正式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所有规制与中原相同,并且开始移风易俗进行教化。不过这次时隔数百年的再次北归,却也是在走钢丝,有很多的相关隐患,明朝在交趾的统治实际上并不安稳。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书同文车同轨,明朝对于交趾自然也是如此。明朝原本的希望是想将交趾变成与内地诸司相同的郡县,可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了很多问题。比如明朝派去当地的吏员,都是怀揣发财心思,疯狂压榨土著越人,引起当地越人的激烈反抗。明朝的移风易俗非但没有让越人亲近,反而催生了大量矛盾。

如今地处热带的红河三角洲的确是土地肥沃水热充足,出产大量的粮食,的确是块宝地。然而几百年前,越北地方丛林密布人烟稀少,茂密的雨林之中各种猛兽毒虫横行,大量山林瘴气随处弥漫,环境非常恶劣。与此同时,越北当时生产力极度落后,所以物产也非常有限,上缴税赋很少。明朝统治期间投入与收益完全不成正比,一直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明朝永乐年间,明成祖南征北战又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确是一片非常繁荣的景象,不过也埋下了祸根。成祖发动靖难之变时抽调大量北方卫所精锐,使得边地空虚,迁都北京之后,漠北的威胁仍旧存在。由于北界大幅萎缩,原本在客厅的京师变成了门口,虽美其名曰“天子守国门”,但无法改变事实。相对于漠北骑兵的强大威胁,明朝在交趾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与兵力显得非常不明智,有点本末倒置。

明宣宗朱瞻基从小受到儒家“在德不在险”的思想教化,加上明太祖有“不征之国”的祖训,所以一直都有放弃交趾的心思。永乐朝与仁宗时期,大规模用兵以及下西洋活动,明朝钱袋子已经相当紧了。从当时的角度来看,花大力气大代价坚守在交趾,非但没有多少好处,的确还会成为明朝巨大的拖累,虽然丢了可惜,但不丢又实在不划算,权衡之下只能丢。

所谓此一时彼一时,明朝放弃交趾在我们看来的确是可惜,可在当时也并不算是失算。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明朝放弃越南,根本不是因为缺粮,而是因为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每年税收才7万两,可是军费支出却高达数十万两。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著名的农耕地区,可以做到水稻一年三熟,明军根本不缺粮食,可是很缺军费。

明朝在越南的税收还不够用来镇压越南的叛乱。财政紧张的明朝不仅要从内地抽出税收补贴越南,还要防御北方的蒙古。可是,越南的叛乱延续了几十年,中间时断时续,耗费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

越南,古称安南、交趾,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公元10世纪左右独立(静海军节度使)。明朝建立后,明太祖曾在《皇明祖训》中把越南列入不征之国,意思就是越南土地贫瘠,天高皇帝远,打下来也劳民伤财,就像隋炀帝征服琉球一样,得其地不足以自给自足。

可是,朱元璋还真的说错了。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出了名的粮食产区,这里气候温暖,适合耕种。明朝只要牢牢控制了这里,根本不用担心粮食的问题。

1402年,明成祖朱棣通过“靖难之役”登基为帝,不久后朱棣便违背了《皇明祖训》,派遣30万大军讨伐越南。明军势如破竹,很快就打下了越南。朱棣在越南设置了众多机构,把越南分成15府、36州、180多个县,让越南与内地的省份一样,都设置了布政使这样的官员。

可是,越南当时距离脱离中国已经400多年了,民心不附,当地人都将明朝军队视为侵略者。再加上明朝设置在当地的官员巧取豪夺,霸占妻女、侵占农田的事情常有,激起了越南人的普遍反抗。

自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至永乐十三年(1415年),明朝重臣张辅三次平定越南叛乱,四此到越南就职,史称“三擒伪王,威镇西南”。不过,明朝始终不让张辅长期镇守越南,形势一好,就把他调回朝廷。张辅前脚一走,后面叛乱又起。反反复复几次,明军疲于奔命。

根据记载,明朝从越南征收的税赋,最高的一年还不到7万两银子,而每年用来镇压叛乱的花费就是几十万两白银。财政吃紧的明朝不仅要承担巨额军费,还要应付此起彼伏的越南叛乱。最好办法是让张辅永镇越南,就像沐英镇守云南一样。

此时的越南,再也不是汉朝的交趾郡,更不是唐朝的安南都护府,他们非常排斥明朝军队。对于明军而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所以军民矛盾也非常大。

越南远离中土,气候潮湿,交通不便,很容易就发生叛乱,明军在越南境内疲于奔命,损失惨重。多亏了老臣张辅,明朝才平定了越南的叛乱。可是朱棣去世后,明仁宗,明宣宗都是守成之君,他们不热衷于扩张,只热衷于解决当下的财政困难。

以平庸守成而著称的明宣宗既不将老臣张辅放到越南镇守,是害怕张辅在越南形成割据势力,也不集中力量清剿越南的叛乱,只是进行了一系列的精兵简政,包括从越南撤军。北方的蒙古日益强大,而明朝也不愿意再在贫瘠的越南长期耗着了。

1427年,明宣宗朱瞻基以越南战乱不休、军费颇多为由放弃了越南,先后从越南撤回了行政机构和驻守军队。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导读:大明王朝时期的红河三角洲远不如现在富庶,况且只有三千平方公里也就是相当于当时大明朝的一个郡。况且因为是纳入大明版图之下,所以官吏的俸禄都是相当大的开销。此外由于交趾还有残留的反叛势力,所以明王朝要驻军、要平叛的军费,这大大增大了明王朝的管理成本。那会大明王朝是把越南直接纳入版图统治,又不能像现在美国在日本韩国驻军似的每年有大笔的军费分摊。所以每年交趾产生的赋税远远不能弥补管理成本的缺口,高峰时期每年要搭进去上百万两白银。再有就是在当地素有威望的张辅没有长期驻扎,反叛势力屡有发生。最终在明宣宗朱瞻基时期宣布退出交趾。大明占据交趾的历史背景

交趾自从秦汉时期纳入中原版图开始到五代十国时期趁机独立,已经过去将近千年。之后安南(就是原来的交趾)虽然没有再次并入中原王朝直辖,但是由于仰慕中原文化的加入了中原王朝的宗藩体系。每年安南都朝贡中原王朝,在国王交替的时候接受中原王朝的册封。

到元末明初明太祖朱元璋推到大元建立明朝后,为了维系宗藩体系设置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安南就在其中,所以安南的陈朝在明朝时期一开始是作为藩属国存在的。但是在1400年,陈朝的权臣胡季犛废掉国外自立为王。这个发生在宗藩体系下,可非同小可。因为在在宗藩体系内无论是改朝换代还是国王的更替必须向宗主国报备请求册封。所以篡位以后的安南向大明王朝隐瞒了这个情况。

到明成祖朱棣靖难称帝后,安南派使者向大明朝贡。安南的使者欺骗朱棣说陈朝的皇族子嗣有死了,所以请求册封新的安南国王。朱棣虽然很怀疑,但是派钦差检查无果后就册封了新的安南国王(其实篡位的安南胡氏掌握大权要欺骗一个钦差还是比较轻松的)。

但是在第二年的一天,一个叫陈天平人从老挝进入明朝自称是安南陈朝后人状告外戚胡氏谋朝篡位。朱棣大惊,再次派出钦差去安南查访。这次安南胡氏慌了神,居然出了昏招追杀大明钦差。得到禀报的明成祖朱棣大怒,就打算出兵征讨。头脑凉快下来的安南胡氏这才赶紧上表谢罪,并打算把陈天平接回安南恢复陈朝的统治。朱棣好不容易才平息了愤怒,派5000精兵护送陈天平回国就藩。

其实如果事情就此打住的话也就没有那么多事了,但是事后安南胡氏一琢磨又舍不得这个王位于是居然带领十万大军在安南境内截杀了陈天平。这下朱棣可急了,一来宗主国的权威受到挑衅;二来朱棣和李世民一样通过政变上台更见不得别人破坏规则。于是朱棣出兵30万征讨安南。安南被迅速平定,但是陈朝的独苗已经被杀安南的国土如何处置?于是明朝决定设置布政使司实行直辖管理。

《明史》记载:“得府州四十八,户三百三十万”安南的治理不当造成统治成本远超收益被迫放弃

大明占领安南后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促进汉化,威固统治。比如选派安南上层子弟去明朝留学,学习中原文化;在安南统治的官吏中流出一些给安南当地人以收其心等等。确实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战后恢复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安南需要大量的财富来恢复生产。安南的红河三角洲再富庶,那也不能和现在相比。同样的湖广等省份也是经过东晋、唐朝的长期开发到了宋朝的时候才逐渐成为富庶之地的。

但是安南毕竟已经从宋朝时期就独立了几百年了,所以肯定有反抗势力存在。况且当时胡朝的国王逃跑进了深山更加敌视大明王朝,所以也在不断的策划暴动。再有就是明朝安置在安南的官吏很多来自云贵和两广的荒凉地区,这部分通常都是充军发配过来的官员。这些官吏在安南上下其手,也造成了很坏的影响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原因。

所以从1407年攻占安南后的20多年安南一地不断涌现地方反对势力,让明朝的军队疲于应付。况且当时北方的蒙古也时有反叛,所以明朝几乎是双线作战不堪其扰。这种情况造成明朝在安南的投入和产出远远不成比例,根据历史记载年收入不过几万两白银;但是各种支出高达百万两。这对大明王朝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况且自从明成祖朱棣去世后,文官势力逐渐抬头。他们反对扩张,不断要求终止这个沉重的包袱。终于在明宣宗助粘剂执政的时候撤离了在安南的8万明军,结束了对安南的统治。安南和大明恢复了之前的宗藩体系。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明朱棣时期,曾经占领过越南别不红河三角洲,但最终还是放弃了。

原因很简单,性价比太低。

当时红河三角洲的人口比较稠密,都是当地的越南人。

明军想要持续控制红河三角洲,至少要长期驻扎七八万部队。

虽红河三角洲可以提供粮食,但这么多军队驻扎还需要其他大量物资。

但从河内向北到中国的运输险,在明代是极为难走的。

众所周知,越北都是山区,当年武装到牙齿的法国人,就是在这里被越盟军队杀得落花流水。

而清代法国人曾经从河内出发,多次攻击越北的黑旗军,也是几次被杀得一塌糊涂。黑旗军区区几千人,依靠越北山区竟然和法国人转战了10年之久。

那么,如果从陆地运输,即便从广西南宁到河内也有400多公里,沿途都是很难走得路。

且不谈越南人必然不断进行伏击和偷袭,就算没有武装拦截,维持近10万明军的运输,在没有火车的时代根本就不可能的。

而上面也说了,越南人红河地区人口稠密,明军的统计有户三百一十二万九千五百。即便按照一户4人来计算,这里也有1000多万人口。

那么,越南人轻松可以拿出三四十万军队对付你,靠区区七八万明军驻守越南,恐怕还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海上运输问题。

其实,如果能够维持海上运输线,就可以绕开越北山区地形。

但从广州出发,船只距离海防的海上距离有1500公里以上,运输旷日持久,需要大量船只持续不断工作,对于当时明朝来说是很难办到的。

况且,即便在海防卸货,运输到河内还有150公里左右距离。这一线河流众多,陆地运输难度非常大。

所以,说来说去,明军如果维持在越南的控制,需要驻军20万左右才有把握。

那么,无论陆地还是海上运输,都是极为可怕的。即便运输可以维持,也需要花费明朝巨大的运输费用。

况且,越南人暴躁善战,不容易对付,单靠武力镇压也不是办法。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如果横向比一下的话;俄罗斯立国八百年领土扩了多少倍?越南一千年扩了多少倍?西班牙、英国、阿拉伯人国土面积增加不大,但是人种、文化、宗教传播又扩了多少倍?现在全球范围内西班牙血统有多少?说英语的有多少?

再看下中国,两千年了还在这个圈子里打转(gip还丢了交趾、乐浪)。不停的三百年一周期律,永远不能向外扩张只能残酷的内卷化! 

越南的红河三角洲是全球著名的产粮区,明朝为何认为占领不划算,放弃越南的领土?

西伯利亚地区有那么多的天然气、石油资源,为什么明朝不继承元朝衣钵打下来呢?题主的这个问题与笔者刚刚说到的这个问题相似,都犯了一个错误:上帝视角!

此时此刻的红河三角洲的确是全球著名的产量区,但是在彼时彼刻的面貌,远远没有题主想象的那么美滋滋。

再举一个例子。古代流放犯人,大家很容易听到流放交趾地带,也就是现在的两广地区,或者是流放琼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为什么要流放到那里?因为当时的两广地带经济贫乏、人口稀少,属于绝地。现在的两广与海南,一个成了经济大省,一个成了旅游大省。现在你不能说古人笨,只能说当时的两广与海南还没有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综上所述,红河三角洲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主要有一下几点原因:

经济闭塞,人口稀少。

首先,明朝时期的红河三角洲完全没有被开发,且人丁稀少。早农耕时代,人口是发展与建设的基本单元,在红河三角洲,并没有具备大幅度开发建设的条件。

鞭长莫及,力不从心。

越南北部很早之前就已经纳入了中华版图,后来见中原王朝动荡不安而脱离统治。大家可能不太了解,越南的往朝是多么的顽强。大蒙古帝国横扫欧亚大陆,却唯独在越南拌住了脚,难以南下。当时的越南北部建立了陈朝,与蒙古人作战,保住了自己的独立地位。

大明建立之后,明成祖征服北越,越南北部又归于中华统治。但是,独立观念深入人心的原住居民对大明王朝的统治并不服气,挣扎着用最后的力量嘶吼出最后一声。到明中期,明朝对安南(此时的北越)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北越起义此起彼伏,外加明朝实在没有精力与能力去管辖那一片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又绝对贫瘠安南。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大明最终放弃了这片土地。

结束语:无论如何,北越地段在很久之前就已经接受了中原王朝的领导与统治,但是,统治的方式却并非绝对的中央集权,而是有限采取宗藩体制,也就是接受中原王朝领导,称臣纳贡。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形成独立国家,比如朝鲜。所以,安南的不安分与明朝的放弃,实际上都是有理可寻的。

【文 / 楚南青史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