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新疆喀什“香妃墓”里没有香妃,“香妃”即乾隆帝的容妃,已经被证实葬在清东陵裕陵。

新疆的“香妃墓”,当地人又称“阿帕霍加墓”,据记载是香妃的高祖所建,历经三百多年,才形成现在的规模。

图/新疆香妃墓墓内棺椁图

这座陵墓群什么时候有了“香妃墓”这个名称?目前发现最早的记载是在光绪年间,被称为“香娘娘庙”,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体有异香。

图/阿帕霍加墓

“香妃”是在清末民初才流传开来的人物。官方史书上没有记载。溥仪退位后,紫禁城前半部分改为故宫古物陈列所,1914年,古物陈列所从承德避暑山庄,调来一些“美人像”画,时任民国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先生看了其中一幅,直接称“香妃像”,陈列所还附上人物介绍: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体有异香,不假熏沐,国人号之曰香妃。这幅就是流传下来的“香妃戎装像”。

根据民初清史学家考证,清东陵的守陵人直接称“容妃”为“香妃”。后来沈阳故宫又展出了这幅画的临摹版本。两次展览让“香妃”名声大噪。到了现代,香妃也走进了荧屏。

图/香妃戎装像

经历了民国的战火,清朝皇家陵墓都不同程度地受损,1979年,国家拨款开始大规模维修,也因此证实了“容妃”即“香妃”。在修复的过程中,他们发现容妃墓惊现巨大盗洞。

地宫积水达2米多,抽干水后,他们踩着泥浆在地宫里查看,清宫档案里记录的庞大的陪葬品,被盗掘一空,棺椁被严重破坏,里面空空如也。

考古人员又挖了挖泥浆,结果惊现容妃头骨还有一些其他遗骨和随葬品。这些虽然不值钱,但是对研究容妃这一人物非常重要。

通过对地宫的考证,可以确定容妃信奉伊斯兰教,去世的时候是妃等级,大约五十多岁,维吾尔族女子。这些与史料记载也相吻合,不过遗骨也很难证实容妃到底是不是“体有异香”。

图/容妃宝顶

容妃的头骨被送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做鉴定,预估容妃的身高在1米63左右。

通过对发辫里微量元素分析,得知容妃的血型是O型。

历史上乾隆确实有一位来自新疆的后妃,她就是容妃,基本可以确信就是传说中“香妃”的原型。

容妃,又称“和卓氏”,生于雍正年间,新疆,和卓家族,世代居住在新疆的叶尔羌。乾隆二十二年,大小和卓不思之前清朝帮其平定内乱之恩,转而反叛清朝。容妃一家不愿和大小和卓同流合污,被迫离乡背井,迁往伊利居住。

乾隆派定边将军兆惠前去平叛,容妃的叔、兄全力协助清朝平叛,叛乱平息后,他们被宣召进京,额色音被封为辅国公,兄长均得封。

为了让他们安心生活,乾隆在西长安街修建回子营供其居住,年底其家属随兆惠将军一起到京,容妃就在家属之列。

乾隆二十五年元宵节,在圆明园大摆筵席款待各部,包括容妃一家,他们被编成一支回子佐领,为了促进友好,表达忠心,哥哥将妹妹容妃送进了宫。

和卓氏一进宫就被封为“贵人”,而不是从“常在”、“答应”等位份往上熬,可见乾隆也是非常重视这件事,同年,把宫中女子巴朗指给容妃兄长为妻。

容妃是乾隆41后妃中,唯一一位维吾尔族人,乾隆非常尊重她的信仰、饮食、穿着打扮等习惯,专门为她寻得回族厨师,当时维吾尔族也被称为“回部”,在圆明园中刻上《古兰经》文。

那么现今保存完好的宝月楼真的是为她所建吗?其实,在容妃进宫前一年,宝月楼已经竣工了,共计花费6万3千多两白银。

图/清朝时的宝月楼

宝月楼是为了搭配楼宇所建,并不是为某人而建。

和贵人,在宫中给人印象极好,第二年除夕,乾隆奉皇太后懿旨晋和贵人为容嫔。

乾隆第四次下江南,容妃兄妹也在随行人员当中,饱览了中原的千里锦绣山河。

乾隆三十三年,容嫔晋封容妃,这也是她入宫的第九年,这九年间,她一直穿着自己民族的服装,直到封妃,要行册封礼,才专门为她定制满族服装。可见乾隆对其宠爱,也是对边疆少数民族怀柔政策的体现。

三年后,容妃又随乾隆东巡,拜谒孔庙,登上泰山。乾隆拜谒沈阳祖陵、去承德避暑山庄、木兰秋弥等重大活动,基本都带着容妃。乾隆会维吾尔族语言,与容妃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障碍。

乾隆四十年后,宫中最高位份就剩下妃,有六位,容妃按次序排第二。乾隆五十年容妃得了一种慢性病,三年后,在圆明园去世,享年55岁。根据容妃生前的药方判断,她可能患有某种痈疽疮疡大症。

入宫28载,容妃没有生育子嗣,但是一直得乾隆厚爱。

容妃入宫几十年,积存了大量物品,去世后乾隆把这些物品分给了嫔妃、公主、格格等,包括太监宫女,以让宫里的人经常怀恋。

总之,“香妃”是传说中的人物,也许她也不是指某人,而是指涂抹香水,散发怡人香气的秀美女子。结合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乾隆容妃是最接近传说中“香妃”的原型。

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假的。

喀什的香妃墓就是伊斯兰教圣裔的陵墓,阿帕霍加家族陵墓。

这个陵墓同香妃是没有任何关系的,压根不是一回事。

它是喀什本地的家族陵墓,墓内葬有同一家族的五代人。

这个家族在当地赫赫有名,还是传说中的圣裔,也就是先知的后代。

第一代是伊斯兰著名传教士玉素甫霍加,他是乌兹别克人。他死后,长子阿帕克霍加继承了老爸的事业,而且能力更强,成为明末清初喀什伊斯兰教“依禅派”的著名大师。

阿帕克霍加并不是单纯的传教士,也是一个政客,一度成为叶尔羌汉国的领袖。而他的曾孙波罗尼都、霍集占兄弟,就是大名鼎鼎的大小和卓,反叛过清朝。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以后,并没有毁坏他们家族的陵墓。

到了后来阿古柏占领南疆,建立了浩罕汗国以后,把大小和卓的后人拿出来做傀儡。为此,阿古柏动用数万民工匠人,花费4年时间修缮了这个陵墓,才有了今天的美丽建筑物。

那么,这是不是香妃墓呢?

当然不是了。

香妃其实是容妃。

容妃虽是大小和卓家族成员,但和这个陵墓没有任何关系。

容妃出生在伊犁,15岁时候嫁给了小和卓,才去了喀什噶尔。

但没多久,小和卓就将容妃抛弃,宣布两人离婚,原因不明。

后大小和卓叛乱,清军攻打南疆,定边将军兆惠将容妃也当做小和卓的家人,押送到北京。

乾隆知道容妃已经和小和卓离婚,出于笼络和卓家族的目的,将其纳入后宫,最终封为容妃。

夫妻感情不错,生活了20多年,容妃在55岁去世,葬在了清东陵,并没有运回新疆,当然不存在埋在喀什。

至于容妃是香妃?有两种说法。

第一,容妃喜欢用一种新疆特有的香粉,乾隆非常喜欢这种香味,称她为香妃。

第二,容妃的香味是奶香,因为她常年喝羊奶、吃羊奶制品。

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香妃墓位于新疆喀什市的浩罕村,据说这是一座家族墓葬群,但实际上这个墓群最初并不叫“香妃墓”,而是叫“和卓墓”。

香妃墓的来历

香妃在很多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中都出现过,比如《还珠格格》和《宰相刘罗锅》里都有提到。

香妃是乾隆皇帝非常宠爱的妃子,因为体生异香,因此得名香妃。她是一位来自新疆的女子,戏中的她因为远离故土,又加上水土不服,因此思乡成疾,最终香消玉殒。据传说,香妃的遗体被运回了她的家乡安葬,也就是葬在了现在喀什市的香妃墓里。

但实际上,我们从查阅清朝历史资料可以看到,乾隆皇帝的众多妃子中只有一位来自新疆,那就是容妃。

据《清史稿》记载:“容妃,和卓氏,回部台吉和札赉女。初入宫,号贵人。累进为妃。薨。”

《清史稿》对容妃的记载比较简短,但容妃来自新疆,并且是和卓氏,这些都与传说中香妃的资料是相吻合的。

我们还可以从其他史料上查到,容妃二十六岁进宫,三十四岁晋升为妃,五十四岁去世,安葬于河北清东陵。这些关于容妃资料来自于正史的记载,并没有提到容妃的遗体运回新疆,也没有提到容妃“体生异香”。因此可以确定喀什市的香妃墓只是传说,并没有历史资料记载。

香妃传说

香妃这个名字只是来自于民间著作,在正史上并没有记载。民间对于香妃的描述都说她身体有香气,这种香气不是花香,也不是胭脂水粉的香味,而是一种特殊的奇香。

关于人体香气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过这种经历,那就是可以闻到某人身上有一种特别的香味,但她自己却闻不到。科学家把这种香味称为“荷尔蒙”的味道,甚至在有些时候,这种神奇的香味只有一些特定的人才能闻到。

传说中的香妃是否属于这一情况我们无法确定,但是西域自古以来就盛产香料。中原最早的香水叫“古刺水”,是一种通蒸馏鲜花得到的香水,它就是从西域进贡来的。乾隆皇帝有一位来自西域的妃子,民间百姓自然也非常好奇,把西域之香赋予了这位妃子,将她塑造成一位天赋异香的美貌女子形象,这也纯粹是民间百姓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结束语

香妃的传说来自于民间,而喀什市的香妃墓也同样是来自于传说,这座墓最早的名称应该是“海孜来特麻扎尔”,也就是尊者之墓的意思,也有人称为和卓墓。而“香妃墓”这个名称是香妃的名气大了以后才有的,墓里并没有香妃的遗体。

关于香妃墓的传说不止一处,还有人传说香妃葬于北京陶然亭,因为那里有一块墓碑上刻着关于香妃化蝶的传说。这个说法更是没有依据,堂堂皇帝的妃子怎么会葬在了乱草荒地之中呢?

因此关于香妃墓,我认为就是容妃墓,也就是现在的清东陵内。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到新疆喀什旅游,如果有人说要带你去“阿帕克霍加墓”去玩玩,你肯定不愿意,为什么?因为这地方没什么名气,名字又那么拗口。

其实这个“阿帕克霍加墓”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香妃墓。你一说要去看看香妃墓,估计排队的得成群结队了。因为香妃实在是太有名了。很多文学作品里面,都提到过香妃,她是乾隆皇帝特别喜欢的一个妃子。

她的墓葬自然能够吸引到很多游客,可以说这次改名相当成功。不过很可惜的是,真正的香妃并没有葬在这里,“阿帕克霍加墓”被称之为和卓之墓,其实和香妃八杆子打不着。可是叫和卓墓你会去玩吗?我想不怎么会感兴趣吧?

这就好比我们到了云南,绝对不会想到要去一个叫中甸的地方,但是你肯定会去一个叫香格里拉的地方。其实这两个地方是一个地方,过去叫中甸,没什么人去玩。可是他们把名字改成了香格里拉以后,那钞票赚到了手软。

一、香妃墓里没有香妃。

香妃墓这个名字,实在是太有有活力了。这让我们想到了乾隆皇帝的挚爱香妃,因此来香妃墓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不过很可惜的是,从历史角度来说,这个香妃墓并不是真正的香妃墓。这里面也没有葬着香妃。真正的香妃被乾隆葬在了裕陵旁边的妃子陵当中陪伴乾隆了。

那么香妃墓里到底葬着谁呢?主要就是伊斯兰教依禅派”大师阿帕克霍加,因此这座墓最初也是因为这个人而得名。

阿帕克霍加的家族,世代安葬在这里,由于阿帕克霍加曾夺取了叶尔羌王朝的政权,所以明末清初时她在新疆属于风云人物。去他们家族的墓葬转转也是很有文化熏陶作用的。

二、为何改名香妃墓?

在传说中,香妃和乾隆的感情很不好,她是维吾尔族人,一心想要回到新疆跟自己的心上人在一起。可是乾隆作为大反派,一直想要得到香妃。

没想到香妃宁死不从,结果香妃就这么被乾隆他老妈也就是太后给赐死了。被杀掉的香妃,被乾隆含着泪送回了新疆喀什,安葬在了这里,因此这里又被称之为香妃墓。

香妃之所以和这个墓有牵扯,主要原因就是传说中,香妃就是这个阿帕克霍加的后人,因此大家也就信以为真了。但是这绝对不是历史。

三、香妃的原型是容妃。

既然刚才那个是传说,那么真正的香妃是什么人呢?从乾隆后宫当中,我们只能够发现一位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妃子,那就是容妃。

因此容妃也就是香妃的原型,容妃是维吾尔族人,此前已经嫁给了小和卓,可是两个人婚后感情出现了矛盾,因此小和卓就把容妃给休了。这或许也是乾隆为了给容妃挽回点面子,故意捏造出来的。

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以后,容妃作为他们的家属,自然也就被押解回京。因此乾隆一眼就看上了容妃,并且将她收入后宫。

一个国破家亡的女人,在命运面前只能够选择低头,因此容妃和乾隆的感情,其实还是不错的,至少两个人的目的都达到了。

容妃希望得到乾隆的宠幸,从而能够让自己活下来,继而让家族在新疆有恃无恐。而乾隆之所以宠幸容妃,不仅因为容妃长得好看,还因为乾隆希望通过容妃,好好维系自己和新疆贵族们之间的关系。

毕竟容妃的父亲是新疆的阿里和卓,属于当地的重要首领。他的女婿是大清朝的皇帝,这够这哥们吹嘘一辈子的了。乾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新疆各部落知道,朝廷有亲戚在那儿,你们都老实点。

四、容妃身上真的有体香吗?

香妃之所以被大家称之为香妃,主要是因为她身上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种香味不是后天用香料搞出来的,而是先天就自带的。

那么大家真的相信有这种人吗?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不相信。因为人身上只会产生汗味,一旦运动量过度,汗味其实就是臭味,哪里有什么香味呢?

当然了,也有一种说法,说香妃身上的香味,其实就是淡淡的狐臭。浓烈的狐臭大家受不了,可是淡淡的狐臭加上香料,那味道据说十分美妙。对于这种说法,咱也不敢轻易下定论,毕竟咱也没闻到过。

当年杨贵妃因为自带淡淡的狐臭,所以用麝香掩盖,结果反而把唐玄宗迷得如痴如醉。所以说这种说法也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不过现实中的容妃,并没有传说中的自带体香,只是一个很普通的女子。因此容妃在历史上也就没有香妃那么大名气了。

总结:容妃的结局,比香妃强得多。

在传说中,香妃是为了心上人而殉情,不愿意屈服于乾隆皇帝。而她的原型容妃,结局就跟她完全不同了。

容妃嫁给乾隆以后,不断得到提拔,是乾隆比较宠爱的妃子。虽然没能够给乾隆生下一儿半女,但是在后宫的宠幸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因此容妃也是善终,她的哥哥图尔都卓和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因此乾隆将27岁的容妃收入后宫,以此表示对他们家的恩宠。即使容妃此前嫁给过小和卓,对乾隆来说也不是什么问题。

一直到55岁去世,容妃在乾隆这儿的小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至于为何没有生孩子,这就说不清楚了。估计是乾隆不愿意生出一个满、维混血的孩子,这样有可能会造成夺嫡之争。

55岁的容妃,在乾隆五十三年去世以后,被乾隆安葬在了裕陵旁边的妃嫔陵之中,所以不可能被送回新疆。

参考资料:《清史稿》

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2018年7月我们坐绿皮火车去新疆为期19天的旅游,先去了北疆,后去南疆。我们也到了喀什的"香妃墓"。导游向我们介绍说,这就是"香妃墓"。

导游介绍说:乾隆皇帝非常喜欢香妃,很宠爱香妃,但香妃并不高兴,不乐意。她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不愿意和家人分开。她心中只有悲痛。因为乾隆皇帝太喜欢香妃了,就想尽一切办法,变着法子讨香妃的欢心。于是,乾隆要求宫里的人,按照回族的风俗习惯,去安排香妃的起居饮食,生活习惯,还修建了一座庄严肃穆的伊斯兰教礼拜寺楼。把随同香妃来京的回族人,都安排在这座建筑后面住下。让香妃看到周围进进出出,都是头戴回民帽子的家乡同胞,心情好一点,就仿佛真的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样,香妃精神上得到了很大的安慰。于是对乾隆皇帝的态度也慢慢好起来了。

后来乾隆皇帝同意香妃回喀什看望哥哥嫂嫂,回到喀什后,香妃得病,最后死在喀什,就葬在"香妃墓"中。"香妃墓"里共有家族77位成员都葬这里。而且说香妃的哥哥们反对朝庭,与皇帝作对,最后都被皇帝杀光了,就是等于香妃整个家族都灭亡了。我们听到介绍的就是这个版本,是不是真的,我们也不知道。这就是我们旅游喀什了解的"香妃墓"情况!

在新疆喀什的“香妃墓”是真的吗?

假的,这个墓连香妃遗体都没有,只是衣冠冢。

我新疆自驾游了一个多月,南疆和北疆都去过,虽是走马观花,但是新疆的美却深深印在脑海里,以天山为界,分为南疆和北疆。

北疆的风光是这样的。

马儿们高大俊朗,气质高雅,用手摸一下,果然光滑如缎,你如果盯着它,它会温柔地凝视着你。

而一下天山,就是南疆,风物立刻不同,同样有山有水,却风沙遍地寸草不生,更多的是沙漠、的戈壁。星罗棋布的喀斯特地貌,被风蚀得千疮百孔玲珑剔透、宛如巨大的浮雕艺术馆的盐水沟地貌,被高耸的红褐色山峰朝拜般的环抱着的山地景观,险峻陡峭,大气磅礴。总的来说,北疆秀美,南疆壮阔。

但是喀什不一样,它虽属南疆,却象江南一样,有山有水,风光秀丽。这里有最著名的百年老茶馆:

这里有一群古墓称为香妃墓,它只是一个具有伊斯兰风格的陵园,外观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个陵园,很漂亮也很豪华。跟一座清真寺一样,有圆圆的屋顶,还有高高的塔,用绿色的瓷砖装饰着,四周是高墙。走进里面你才会看见墓。

这其实是阿帕霍加家族陵墓。这个家族在当地赫赫有名,还是传说中的圣裔,也就是先知的后代。当代人称里面葬着阿帕霍加家族的五代72人,但是并无香妃,只是留有衣冠冢,供后人祭拜,真正的香妃,也就是容妃,葬在了北京。

阿帕霍加家族陵墓为什么和香妃扯上关系呢?因为他的后代出了大小和卓,而容妃是大小和卓家族成员,大小和卓反叛清廷,清军平叛,活捉了大小和卓的家人,送到北京,容妃也在其中,因为美貌加上体有异香,被乾隆纳入后宫,深得乾隆喜爱,死后葬在了清东陵。喀什的香妃墓只是衣冦冢,象征性的而已。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