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针对评论区的热心观众,七师弟回复不然岂不是显得我很拿不起这个V?
1、美墨战争是1846年,美国南北战争1860年,请问?那个时候的加州与新墨西哥州的领土扩张?算美国的吗?严格意义算个诸国纷争还不错,算哪个美国的领土扩张?
2、莫斯科公国结束的时间,都不在近现代史当中,请问这可以进入讨论范围吗?
3、我为看官的结构感到捉急
——————————————————————————————
························原答案————————————————————————
谢瑶。七师弟看题目时觉得很有意思,但是题主在题目描述当中的举例,直接把题设击垮了。
首先俄罗斯,俄罗斯当前的领土,比起沙皇封建统治时期相较当前是要大很多的。
出了当前的中亚多国以外,还有现在的整个蒙古。如果题主说的是十月革命之后之至冷战时期的苏联,那么也不存在所谓的保住了大部分领土,苏联之解体带来的领土丢失简直如同雪崩,是一副超级的缩水版图,所以不知举例的俄罗斯保住领土是从何而来。
其次是美国。
美国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领土扩张,美国的成长就如同是拼积木和乐高玩具,是源源不断到来的移民,先建立了一个市又一个市,一个州又一个州,然后这些州最终一起签了协议聚在一起成了一个合众国,确实不存在国家领土扩张行为,如果非要较真说领土扩张,那么就是美国建立之后买来的德州,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可人家是真金白银买来的,当然丢不了。
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几个国家,典型的案例无非就是奥斯曼帝国,纳粹德国,苏联,可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奥斯曼帝国是彻彻底底地被瓦解,只剩下其原本核心土耳其;纳粹德国一度一道闪电拿下波兰奥地利,半年内推倒法国,在非洲更是所向睥睨,最终不仅仅没有保住领土,自己本国领土还被一分为二成为东西两德知道柏林墙的倒塌才重新统一;而苏联的解体更是和美国相反的拆积木式领土丢失,只剩下原本的核心民族俄罗斯所成立的国家,那么七师弟想问的就是,这些所谓的陆地扩张的国家,有的甚至练国家自己都已经不复存在了,又哪里来的所扩张领土得以保存呢?
那么就谈谈海外扩张的国家为何丢失领土,其实近现代最重要的轨迹,不仅仅是民族独立浪潮,人权意识的觉醒,更核心的,是科技的发展。英国,西班牙,日本等海洋文明国家,依托强大的海上实力和科技的领先使得领土之扩张数倍于本国自身领土,他们所侵略并殖民的战争基本上是靠长枪大炮对弯刀战马所打下来的,然而科技的发展使得第一次工业革命和人类自我意识得到了飞速发展,一方面这些老牌殖民国家一时难以适应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关系转型,国力逐渐落后于本土资源更加丰富的国家,国力和财富力自然下降,与此同时,掌握了科技力量的欧洲本土人,逐渐从神性中解放出来,萌发了追逐自由,人人平等的自我意识,并将这种意识散播到了世界各地,于是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独立浪潮,这一浪潮,是任何刀枪所难以抵挡的,英国,日本,法国,西班牙等国的殖民统治时代,如同一片幼林中旺盛的野藤蔓和木棉,凭借其旺盛的生长速度和本质特征,藤蔓能够很快缠绕住小树苗,但是藤蔓毕竟是藤蔓,树苗也终有自我不断成长茁壮的一天。
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这个问题有点扯淡,毕竟奥斯曼帝国已经哭晕在厕所。
在世界的近现代史上,很多国家都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但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有的国家保留了大部分的殖民地,而有的国家则几乎丧失了所有的扩张领土。
不过,在这些国家中,陆地扩张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大有人在,例如奥斯曼帝国;而在海外扩张中保留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的也不是没有,例如美国。
所以所谓的陆地扩张国家能保留大部分领土,而海外扩张的国家则几乎失去所有海外领地的说法,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事实上从近现代以来,实施陆上或海上扩张的国家屈指可数,他们的发展轨迹,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因此无法进行全面的概括,就比如美国既保留了陆上的领土,也保留了海外的领地,但是他们扩张的轨迹却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
简单说来,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扩张过程中几乎都曾获得了面积广大的海外领地,但是在近现代的发展中,这些海外领地几乎全部丧失。
而除西欧国家之外的其他地区国家,例如俄罗斯、美国等国,它们的扩张则主要在陆地上进行,而且他们在发展过程中也保留了大面积的陆上领土。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原因:
1、管理成本天差地别
毫无疑问,管理海外领地的成本要远远高于管理陆上领土。
以1983年马岛战争为例,虽然英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但是英国却几乎是集全国之力漂洋过海,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了战场,其代价不可谓不大。而1899年的布尔战争,更是直接将大英帝国推上了衰落的不归路。
相比之下,俄罗斯管理陆上殖民地成本就低了很多,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对沙俄帝国也是伤筋动骨,但是比起维系庞大的海外领地,俄罗斯的投入可谓少之又少。
这种管理成本的差异,在和平时代,特别是帝国强盛时期可能不明显。但是一旦经历了伤筋动骨,特别是类似于两次世界大战这样的毁灭性灾难,两种维系殖民地成本的差异就会立刻显现。
例如一战之后,伤筋动骨的大英帝国再也无力维持其海外领地,不得不推出《威斯敏斯特法案》成立英联邦。而虽然沙俄经历了十月革命后也是内忧外患,但是其远东仍然被其牢牢控制着。
2、殖民地性质大相径庭
以英法为代表的西欧国家在扩张的过程中,基本瞄准了中低纬度地区,例如拉丁美洲,例如印度。
这些地区的特点是纬度低,气候适宜,因此人口密度大,管理成本非常高昂。特别是像印度这样板块较大且人口较多的地区,英国只能采取笼络印度土邦上层并分而治之的政策。
而沙俄则不同,首先沙俄扩张的远东地区以及阿拉斯加地区,因为属于中高纬度地区,所以气候较为恶劣,人口稀少,这使得他们能够在扩张的过程中野蛮地采用驱逐和屠杀当地土著居民,并大举向当地移民的措施,来实现殖民地的人种换血。
这种做法,美国在向西部扩张的过程中也大量使用。随着印第安人因为天花等传染病大量死去,白人逐渐成为美国大陆的主要人种。
因为两者殖民地性质的不同,这导致西欧各国扩张的中低纬度殖民地,不可能采取像沙俄这样人种换血的措施,所以他们的统治基础必然不牢固。殖民者始终是占据社会上层的少数派,一旦殖民地出现了民族觉醒,那么殖民者在当地的殖民统治就变得岌岌可危。
而美国和沙俄因为人种和殖民者同宗同源,因此即使国家衰落,也不会出现殖民地分离的问题。
3、战争结果推波助澜
列强丧失对殖民地控制的最根本原因是国家实力的衰落,而导致国家衰落的一个重要推手就是战争。
在殖民扩张早期,各国尤其是西班牙葡萄牙海外殖民领地的失去,就是因为后起之秀如英国法国的强力挑战。英国正是在佛罗里达击败西班牙,才取得了该地的殖民权。
所以说战争是导致各国失去海外以及陆上领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这种作用在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高潮。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作为战败国,其海外殖民地全部被战胜国如英国、日本等国瓜分。
而到了二战时期,不光是战败国,比如日本全部丧失了在我国以及朝鲜半岛的殖民地,就连作为战胜国的英国和法国,也几乎丧失了全部的海外领土。而导致这一切出现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家实力的衰落。
虽然美国和苏联也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洗礼,特别是苏联,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因为苏联是战胜国和二战中的中流砥柱,使得苏联得以和美国一道,成为二战中最大的赢家。所以无论他们陆地还是海洋上的领地,都得到了基本的保留,甚至还有所扩大。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交通问题。
大家知道,鸦片战争时期,从伦敦一艘快船到广州,需要多久吗?
那种纯粹传送消息的轻型帆船,速度是最快的,也需要3个多月时间。
如果是货船或者军舰,由于速度慢,时间就没边了,花费1年也是正常,而且路上很可能会沉没。
即便是蒸汽时代,日俄战争时期,俄军波罗的海舰队(第二太平洋舰队)在经历7个月的航行后,才从波罗的海到达日本近海。
从美国出发,也是一样。
1784年,乾隆四十年。一艘“中国皇后”号商船从刚刚独立的美国起航,驶往中国广州。
商船2月从纽约出发,到达广州是8月,共半年时间。
而当时船只的装卸货都很慢,而且很容易遭受风浪,有一定的危险。
即便二战期间,各国抗风浪最强的军舰,也多次因为恶劣海况沉没或者受损严重,更别说古代。
而陆地的运输,在以往尤其是古代,也是非常烂。
当年左宗棠计算过,从陕西用牛马运输一车军粮到新疆,运输费用是粮食的40倍甚至更多。
民国时期,国军在川北围剿红军,在山路上只能使用挑夫。而挑夫挑一担粮食,穿山越岭,旷日持久才到目的地。这样来往一趟,挑夫吃掉的粮食就是半担。
但是,自从铁路诞生以后,一切都改变了。
以西伯利亚大铁路为例,没有铁路的时候,从莫斯科运输一车粮食到远东的海参崴,直线距离长达9900公里,差不多需要1年时间。
而今天,这条铁路只需要7天,当年最多也不过半个月到1个月,运输量还很大,可以满足任何需要。
所以,近代的铁路就是改变这一切的关键。
只要铁路到达的地方,这个领土就不容易分裂出去。相反,铁路不到的海外,就很容易分裂出去。
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您好!我是不请自来的鸡汤,斗胆回答。
这个问题的描述稍微有一些绝对。但是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很好的视角。
我想补充几个我觉得很重要的点:
1、地缘因素引发的认同感强弱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向心力不同。
认同感,是一个区域长期归属于某一个“想象共同体”的基础。这种认同感,主要源于文化心理上的认同感。而文化心理的产生,又是和当地的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
在陆地上扩张时,基本都是由本国向邻近区域扩张。而邻近区域,由于彼此接近,所以,自然环境都比较接近。彼此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因此,彼此的共性要远远大于相隔千里的海外殖民地。这个共性的强弱,决定了这些区域的向心力。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在侵略中国时,在文化上“去中国化”,可是效果不佳,因为,文化的本源是当地的环境决定的。依靠暴力想要抹去这种差异是不可能的。而香港、印度等地,尽管英国进行了长时间的统治,但多数香港人仍然不会说自己是英国人,印度人也不会说自己是英国人。
大英帝国可以对文化差异如此大的区域长期殖民,已经非常了不起了。2、统治区域的自我意识不同;
海外扩张,多是以经济因素为主要考虑的。因此,最优先扩张的区域,除了新大陆,一定是老大陆中资源、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如印度、埃及。可是,这些区域由于经济环境较好,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已经形成了足够强大的自我意识。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兼容性自然就非常弱了。
而反观陆地扩张,不管是俄国在西伯利亚的扩张,还是美国在北美大陆的扩张。当地或者是换来换取的游牧民族,或者本身历史足够短,来不及就没有形成足以区隔自我和扩张者的自我意识。
我们不必嘲笑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那是印度基于自身文化、历史上的选择。这个文化,英国理解不了,我们一样也理解不了。3、武装镇压的成本不同;
一个区域要独立,从武力的角度来说,要过2关。第一关,是打败当地统治当局,第二关,是打败前来镇压的殖民军;第一关,相对难度非常小。主要是第二关,是一个区域能否在武力上实现独立的基础。
任何一个国家,要想维系几百年的稳定发展都是很不容易的。一旦宗主国自身陷入到麻烦之中,对殖民区域的统治力都会削弱。
拿破仑战争对各个宗主国的削弱,给拉美独立运动创造了历史性机遇因此,西方国家进入到战乱的时期,对殖民地都是很好的独立机会。尤其是海外殖民地。拿破仑时期,尽管法国足够强大,但是,因为战争几乎摧毁了法国海军,使得海地得以独立。而拿破仑战争之后,西班牙、葡萄牙的拉美殖民地,也都纷纷独立。二战时期,英国和法国在远东的军事力量几乎被摧毁。统治力已经非常薄弱,在战后宗主国经济资源匮乏,百废待兴的阶段,自然无法投放足够的力量到远东继续实施统治了。因此,也导致了第二次海外殖民地的大片独立。
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如果论起扩张史,大航海后期崛起的英国,无疑是最辉煌的。本土面积只有区区几十万平方公里的英伦三岛,依靠强大海军,迅速在全球建立起庞大的殖民帝国。其巅峰时期,所管辖的领地多达3370万平方公里,几乎占全球领土面积的四之一还要多。
不过二战过后,英国的海外殖民帝国土崩瓦解。各殖民地纷纷脱离英国的统治宣布独立,连本土的爱尔兰都搞起了分家,英国的海外扩张最终以失败告终。
(大航海时代的海外扩张)
与之类似的还有法国。其最强盛时的海外殖民地多达1234.7万平方公里,占到世界领土总面积的8.6%。独立运动兴起后,也只剩下55万平方公里的本土面积,和12万平方公里的海外领地。
不过,与他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着战斗民族之称的俄罗斯。由于没有便利出海口,北极熊们只能搞陆地扩张。从内陆的小小莫斯科公国开始,几百年间,面积扩张了十倍之多。到1914年时,疆域达到20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1.6亿。
更为让英法等老牌殖民地国不堪的是,俄罗斯扩张吞并的领土,基本上都得到了实际控制。
于是有人认为,海外扩张没有陆地扩张的控制力强,陆地扩张的领土不易丢失,海外扩张的地盘却很难守住。这么理解这个问题呢?
(俄罗斯的内陆扩张,图取其意)
一、陆地扩张和海外扩张的区别。其实,无论是陆地扩张,还是海洋扩张,他们的目的都是以占领地盘,攫取利益为目的。只不过一个利用先进的航海技术,出海寻找更弱小,更容易占领的地盘据为己有。而另一个则只能凭硬实力向周边邻国发动大规模战争,来实现土地掠夺。
就拿当年的欧洲殖民列强来说。如果欧洲土地上有足够的扩张领土,谁也不愿意出海搞殖民探险。当时,英法荷西等老牌帝国,在出海瓜分世界的同时,都曾在欧洲大陆征伐不断,周边能吞并的地盘一个也没落下。比如英格兰的盎格鲁人,就把周边的苏格兰、爱尔兰、威尔士全部吞并。
当整个欧洲大陆通过吞并整合,达到实力均衡,难以在陆地再行扩张的时候,欧洲列强们才开始争先恐后出海,抢占那些落后原始但资源丰富的土地。
陆地扩张有个优势,有利于将本土居民移民到占领地,进行同化渗透,从而实现对当地的有力控制。而海外殖民地大多贫穷落后,移民和同化不易。一旦形势有变,当地的土著很容易自立门户。
(奥斯曼帝国的进攻)
二、扩张成果要靠实力保存。不管是陆地扩张,还是海外殖民,如果实力不济,一样都保不住扩张成果。比如当年曾经如日中天的奥斯曼帝国,其巅峰时刻就是陆地扩张。整个巴尔干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几乎都是它的地盘。可随着实力的下降,一战时又站错队,结果不仅巴尔干半岛和阿拉伯半岛被英法列强瓜分。要不是凯末尔,可能连君士坦丁堡和本土原有领土都保不住。
英国的海外殖民帝国之所以崩塌,完全是拜搞陆地扩张的德国所赐。一战和二战几乎把所有欧洲国家,打得自顾不暇,哪还有闲心和实力去管海外殖民地。再加上欧洲一片狼藉后,美国和苏联两个陆地扩张的代表,为了主导世界,从中插手,很快就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肢解殆尽。
所以说,无论是海外扩张或是陆地扩张,要想保住掠夺成果,只能靠实力说话。
三、俄罗斯的地缘优势。俄罗斯之所以在苏联解体,主动放任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还能保有如此广阔的疆域,和其所处的地缘环境有很大关系。
俄罗斯所处的东欧平原,气候寒冷。虽然面积辽阔,但适宜居住的土地并不多。和肥沃富饶、商贸云集的欧洲相比,这里就是穷乡僻壤,很难引起列强的兴趣。再加上其周边国家,除了怀揣奥斯曼梦想的土耳其,几乎全是清一色的弱国,因此北极熊可以放心大胆对外扩张。
当然,俄罗斯吞并的土地,也曾经吐出来过。比如1917年俄罗斯帝国崩溃,以及1991年苏联解体时,辛辛苦苦啃了几百年的白俄罗斯、乌克兰等领地,还是失去了。
所以说,只要实力够强,善于占领地的移民同化改造,将其彻底变为自己地盘,然后有本事守得住,那么无论你采用哪种方式扩张,其实并没有什么区别。
(参考资料:《英国和俄国殖民主义管理体制的比较分析》等)
为什么近现代陆地扩张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得以保存,而海外扩张的国家最后却近乎失去全部海外领土?
这其实也不是个能够一概而论的问题,不能因为沙俄领土大扩张的成功保留就得出海陆扩张巨大差异的结论,而我们目前看到的也只是时间节点上的片面印象。
其实无论陆地还是海洋,除了资源价值,战略价值和交通价值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沙俄领土扩张也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比如西伯利亚位于东欧平原身后,而和西伯利亚接壤的大清帝国是个没多大扩张威胁的自闭型国家,西伯利亚土著的文化和经济,军事等领域都和莫斯科有着巨大的差距。
而海洋扩张就不一样了,海洋扩张都是以占据交通要道,掌控贸易经济为目的的。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拥有了封锁敌人的能力,谁控制了海洋,谁就可以让敌人变成一座孤岛!
举一个例子,一战时的英德,其实一开始美国佬也不是非要帮助协约国,他和同盟国之间也是有着不小的贸易额的。但英国海军的封锁使得德国获取海外物资的通道被切断了,因此美国人也只得倾向于和英法的大规模交易了。
别说一战了,就算是二战,乃至运输机械化程度大幅提高的21世纪,海洋运输的成本都是远远比陆地运输低廉的。
因此第一点就是海洋不仅具有资源价值,战略价值和交通价值也都是兼具的。
如果一块陆地也是交通要道,比如奥斯曼土耳其曾经拥有的很多领土,那么国力不济时失去也是很正常的。
第二点就是海外殖民统治和陆地领土兼并统治的不同。
海外殖民统治往往也会带来殖民地生产力的增长,带来教育水平的提升,从而带来民族意识的觉醒。
陆地领土兼并有时也是这样,比如沙俄对波罗的海三国的兼并,客观上也使该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得到了发展。而西伯利亚就不同了,离开了沙俄,那些游牧民族的生活质量和安全保证的境况会更加差,因此他们也选择了继续存附于沙俄国家框架内。
所以说,陆地扩张成果得以保留的也往往是那些扩张时地缘政治压力很小的国家,比如沙俄对西伯利亚,美国对中西部的开拓。最重要的还是某一时间段内的相对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