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红楼梦》真是一部奇书,引得无数人为之痴迷,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也是层出不穷,提问者也是人才,这个问题注定充满争议。
在栊翠庵,贾母把自己的半杯茶给了刘姥姥,后来妙玉嘱咐收杯子的道婆说:“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是因为刘姥姥用过所以不要了。
于是贾宝玉就讨了过来,说送给刘姥姥卖了度日。这时候妙玉就说了,幸亏是她没用过的,如果用过了宁可砸了也不给她。
所以妙玉的洁癖可不是一点半点的,她在心底里认为刘姥姥是腌臜的,是不堪的。态度也是鄙夷的,轻视的。
这个成窑五彩泥金小盖钟即使在康乾年间,应该也是价格不菲的,据专家考证,最少要值一百两银子,要知道像刘姥姥这样的贫苦庄户人家一年的费用也就二十两银子而已,也就是说,这个小杯子顶刘姥姥家五年的生活费,老太太可是捡到宝了。
如此看来妙玉还真是财大气粗啊,或许她一则是有些洁癖,二则是身家丰厚,所以丢了也就丢了,丝毫也不在意。
同样的黛玉的身家也不可小觑,她家祖上是列侯,林如海更是身居巡盐御史,那可是油水丰厚的职位,几代下来也是累计了无数家资。她从小就是锦衣玉食,如今虽然暂时寄居在外婆家,但是自小养成的贵气可是不会轻易被抹去的。
黛玉有洁癖吗?当然有啊,在第一次葬花的时候,宝玉建议直接撒到水里,流出去就算了,黛玉说不行,说这水别看在园子里干净,可是流到外面说不定就被污染了。连带着水里的花也被也被弄脏了,最后是用帕子包了埋到土里,做了一个花冢。对一朵花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呢?
在第二次葬花的时候,更是在第一次葬花的基础上进行了升级,做了一首《葬花吟》,其中的“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更是自己对于“洁”的宣言。一个因爱而伤的女孩子,顾影自怜,伤叶悲花,宁可身死,也要保持自己的纯洁,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灵上。
林黛玉的知己贾宝玉也是深知她的洁癖,在被烫伤的时候,贾宝玉知道林黛玉“癖性喜洁”,这一点和贾宝玉算是精神上达到了契合。
但是林黛玉的洁有时候似乎也没有那么坚定的,在《红楼梦》里,不仅贾母和刘姥姥共饮了一杯茶,有洁癖的林妹妹和宝姐姐也共饮了一杯。
在第六十二回这段很有意思。
宝钗笑道:“我却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够了。”说着先拿起来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递在黛玉手内。袭人笑说:“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这病,大夫不许我多吃茶,这半钟尽够了,难为你想的到。”说毕,饮干,将杯放下。
黛玉竟然喝了宝钗的半杯残茶,这个事情更应该像是贾宝玉做的吧。要知道二人可是情敌呢?虽然说之前因为戏词一事,薛宝钗为黛玉做了遮掩,赢得了黛玉的友谊,但是怎么也是一杯残茶啊?只有刘姥姥才喝残茶呢。而且宝钗还说不渴,她是要漱口的。
但是黛玉为什么不生气呢?她真的那么大度吗?如果这是在后四十回,我一定是认为高鹗在胡诌。
不过再仔细想一想,好像也有些道理。在第五回的判词里,宝钗黛玉的判词是合二为一的,“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曹公是不是在此时借着这杯茶,有意的把二人捏合在一起呢?
如果是这样的话,黛玉和宝钗此时已经化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杯残茶又算的了什么呢!
再回到对刘姥姥的态度,在第四十二回,作者写道。
黛玉笑道: “都是老太太昨儿一句话,又叫他画什么园子图儿,惹的他乐得告假了。”探春笑 道:“也别怪老太太,都是刘老老一句话。”黛玉忙笑接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 话。他是那一门子的老老?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说着,大家都笑起来。
很难想象,这么粗俗的话是从咱们的林妹妹嘴里说出来的。可以看得出,她对刘姥姥也是有几分不屑的,认为她是粗鄙的母蝗虫。这话多少有些调侃的意味,并不是一味的鄙视,认为她有多么的低贱。
另外黛玉比较体恤下人,紫鹃是她的贴身丫鬟,二人处的像是姐妹一样,无话不说,这肯定是黛玉平时是真的拿她当姊妹看才会这样。
第二十六回,小丫头给黛玉送茶叶的时候,黛玉随后抓了一把钱给她。使得小丫头高兴的好像捡了宝。
第十五回,那个老婆子来送燕窝的时候,她随手拿了几百文给她,让她买酒喝,避雨气。
从这些行事来看,黛玉虽然表面冷傲有洁癖,但是心底里有一颗悲悯之心,她是不歧视下人的。
所以在对待刘姥姥的态度上,双玉的态度基本是一致的,都有轻视的成分,但也不是绝对的统一。
面对一个和自己毫无瓜葛的刘姥姥,黛玉有轻视,有打趣,又有怜悯。假如刘姥姥用了黛玉的杯子喝茶,她也会像妙玉一样丢了不要的。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从黛玉的个性特点以及她对刘姥姥的态度来看,如果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了茶,她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嫌弃,只不过她处理的方式会比妙玉要温和一些。
黛玉有洁癖,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会在她心理产生阴影。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刘姥姥,第一餐的早饭摆在秋爽斋。吃毕饭,略歇了一歇,贾母向薛姨妈笑道:
“咱们走罢。他们姊妹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船喝酒去。”
探春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求着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
“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宝玉和黛玉从小跟随贾母寝食起居,贾母对他俩的个性很了解,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特性,不喜欢闲杂人等来屋里坐着,怕熏脏了屋子。
贾母说:“他们姊妹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那个不讨喜、会脏屋子的人,不会是从小看着姊妹们长大的贾母,也不会是每日都要晨昏定省的王夫人,亦不会是薛姨妈。薛姨妈后来曾搬入潇湘馆住着,短暂照顾了黛玉一段时间,她不可能是“他们姊妹”嫌弃的人。这一大堆人里,真正会受到嫌弃的,其实只有刘姥姥。
刘姥姥只是来坐一下,尚有熏脏房间的忧虑,用嘴唇触碰过的茶杯,自然更令人觉得洗不洁刷不净,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黛玉觉得刘姥姥老土邋遢,心中有几分鄙夷。黛玉从小生长在豪门大宅深处,丫鬟、奶妈萦绕呵护,吃的精细,穿的考究,住的华丽。她不能了解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刘姥姥的疾苦,也无法体会刘姥姥做女篾片的艰辛。她眼里的刘姥姥,是个贫穷低贱、滑稽可笑、有几分邋遢的老人。
刘姥姥听见音乐喜的手舞足蹈,宝玉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便毫不客气地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探春说都是刘姥姥一句话,害得老太太要惜春画大观园。黛玉不屑地说:“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后来又揶揄地为惜春的图画取名《携蝗大嚼图》。
黛玉心中鄙夷刘姥姥,如果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过茶,有洁癖的她定会嫌刘姥姥邋遢,对那个杯子产生嫌弃。
相对于妙玉,黛玉的处理态度会温和许多。贾母带着众人走进妙玉的栊翠庵,妙玉亲为贾母捧茶,所用的茶器是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盅。贾母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接过来一饮而尽。
众人饮过茶,道婆将茶盏收进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道是因为刘姥姥喝过,她嫌脏不要了。
宝玉向妙玉陪笑着说,那盅子白撩了可惜,不如就给那贫婆子,她卖了可以度日。妙玉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刘姥姥用妙玉的杯子喝了茶,妙玉便嫌脏不要了。若是她使用过的杯子,就是砸碎了也不送人。妙玉的洁癖,已经达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处理茶杯的方式,有着“过洁”的冷然。
黛玉一向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但是相对于妙玉来说,又“接地气”不少。妙玉的怪癖,就连黛玉也曾领教过。
妙玉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只因黛玉问茶水是否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便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黛玉还是妙玉垂青之人,一句话不对就要承受这样的冷刻之言。可见妙玉对世人是苛刻的,又可见妙玉处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的方式,是少见的冷绝。
黛玉能与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和谐相处,有时候还与丫鬟们嘲笑逗趣,再怎么孤高,也比妙玉接地气,有人情味。
如果刘姥姥用潇湘馆的杯子喝过茶,黛玉或许会吩咐人多洗几次,或者搁置起来不用。不会即刻就要扔掉,更不会说“若是我使过,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黛玉曾喝过宝钗剩下半杯茶,她的洁癖是可以和解的。也许通过涮洗、置放,黛玉又会重新接受这个杯子。心中的阴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像晴空里的墨云一样散去。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先参考一下宝玉对刘姥姥的态度吧。
刘姥姥用妙玉的杯子喝了口茶,妙玉就要将这个价值不菲的明瓷杯给打碎了,还是被宝玉给劝住了,刘姥姥捞草打兔子得到此宝物。
刘姥姥在大观园喝高了,误闯怡红院,“酒气臭屁”地熏了一屋子,被袭人撞见,袭人不可能不告诉宝玉,宝玉并没有因为这事儿而责怪刘姥姥半句。
黛玉与宝玉心灵高度契合,与宝玉怄气,也是因为“宝姑娘贝姑娘”们,对于刘姥姥们的底层穷人,不会像妙玉那么怀有歧视心态的。
除此之外,黛玉在贾府,一直都有寄人篱下的心态,说话办事小心谨慎,刘姥姥是王夫人的干宗亲家,又是贾母欢迎的座上客,即便黛玉内心嫌弃刘姥姥,看着贾母王夫人们的面上,也不会有什么过激行为的,她在背后称刘姥姥为母蝗虫,这是因为刘姥姥本来就是让贾府上下取乐的。
综合以上原因,如果刘姥姥用过黛玉的茶杯,黛玉也就是让手下人清洗干净罢了。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这个问题,首先要分析一下为啥妙玉为啥刘姥姥用过的杯子就不要了,尽管那个杯子也是价值连城的。当时是贾母一众人吃过饭后带着刘姥姥逛园子,恰好走到妙玉待的栊翠庵口渴了,大家就在栊翠庵外面喝茶,喝过茶婆子收拾茶杯时,妙玉嘱咐不要收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了。
妙玉刚要去取杯,只见道婆收了上面的茶盏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为刘姥姥吃了,他嫌脏不要了。为啥刘姥姥用过的妙玉就不要了,宝玉知道原因:嫌脏。
妙玉这样做,换做黛玉会不会也这样呢?我们要分析一下二人的异同点。
首先看看二人的身世。其实在身世上,二人还真差不多,都是出身很高贵,生在名门,从小又都失去父母,都寄居在贾府。更奇怪的是二人从小都多病,同样是得到癞头和尚的点化,都让二人去出家,只是黛玉父母舍,而妙玉的父母则采纳了癞头和尚的建。这些都会让二人感到孤苦伶仃,容易形成冷僻的性格,这一点二人是一样的。
在性格方面,黛玉与妙玉本质上也是一类人,也同样品质高洁,不世俗。太虚幻境“红楼梦”曲子说黛玉是“世外仙妹,阆苑仙葩”,黛玉原是前世的绛珠仙草转世;说妙玉是“气质美如兰,才华薄比仙”。都占了一个“仙”字,可见在曹雪芹的笔下,她们都是神仙一样的人物。
黛玉、妙玉为人也颇为相似。黛玉是爱说就说,爱恼就恼,看不起权贵,北静王的零苓香念珠被她骂作“什么臭男人拿过的东西”。妙王也正是因为不喜奉迎,被“权势不容”,所以两人在大观园里都不讨众人喜欢。
其实关于二人对刘姥姥的态度,曹雪芹是都写了的。妙玉就是前面提到的,嫌刘姥姥藏,不要杯子,黛玉也写了,大家一定记得在刘姥姥走后,林黛玉和姐妹们说的母蝗虫:林黛玉忙笑道:“可是呢,都是他一句话。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
所以说,妙玉也会说刘姥姥是母蝗虫,黛玉也会嫌刘姥姥用过的东西脏。大家怎么看呢?希望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原来有个男同事,心眼小,性格孤僻,不合群,脸硬。一次,他泡了一大杯茶,正好进来另一位男同事,跟他打着哈哈,不见外地端起他杯子喝了口茶,于是这哥们脸色大变,当着众人面,拿起杯子连杯带茶水整个摔出门外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黛玉会怎么处理那个杯子呢?
也许大部分人都觉得黛玉会做出和妙玉一样的选择,把刘姥姥当做是一个肮脏之人,而把她喝过的茶杯当作已经沾染了尘世污秽的东西。然而黛玉和妙玉是不同的。妙玉的清高是一种绝对目下无尘的清高。她对洁的要求太高,以至于过犹不及,终陷泥淖中。妙玉平时住在栊翠庵里,并不欢迎人们去拜访,其中不仅包括了下人也包括了贾府的大部分主子。
在贾府众人和刘姥姥在拢翠庵稍作歇息之后,贾宝玉马上对妙玉说要让几个小厮抬上来几桶水,这是做什么呢?当然是给妙玉洗地,因为别人站脏了她这地。
芦雪庵联诗的时候,宝玉又落下第,李纨想出了一个惩罚贾宝玉的法子,就是让他去妙玉那里讨一枝红梅来,她说,栊翠庵的红梅是好,但是可厌妙玉为人。
妙玉清高,所以看不惯小厮和婆子的粗鲁和俗气,当然也看不上刘姥姥这样的乡村老妇。
林黛玉也是清高的,也有一种对洁的强烈追求。她葬花为的是不让这些美丽的花随水流到那些污浊的地方。很多人觉得能够吟出“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沟渠”的林妹妹,一定也会嫌弃刘姥姥用过的东西。
但是我认为黛玉对洁的追求主要是在精神上,她并不像妙玉对外在的事物和吃用上有一种不可战胜的洁癖。
首先黛玉身边自然不少粗使的婆子伺候。这些粗使婆子,在妙玉里当然也是万万看不上,万万不想沾惹的。但是黛玉并没有这样的心思。
其中有一回薛宝钗差人给林黛玉送来燕窝和冰糖,她还能客气地跟婆子道谢,以及给婆子几百钱喝酒,她绝对不会做出像妙玉那样直接拿几桶水来冲刷一下婆子站过的地,或者说干脆不让她们进房间来。
其次黛玉对别人用过的东西并无嫌弃之意,记得有一回贾宝玉找林黛玉说话。贾宝玉一定要和林黛玉用一个枕头,但是林黛玉不肯,说外边不是还有一个吗?你可以用那个。贾宝玉却说什么脏婆子用过的他不要,最后林黛玉却是毫无顾忌地拿进来自己用了,而把原来枕的那个给了宝玉。
因此就我个人对林黛玉的理解而言,我认为她不会做出和妙玉同样“扔杯子”的行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