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秦始皇最大的贡献,是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封建王朝的大一统。

所以,秦始皇叫做始皇帝,这是后来任何一个皇帝无法相比的。

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并没有建立真正的封建王朝,严格来说其实中国的概念并不强。

虽然名义上当时是周朝,有一个周天子,但只是形式上的天子,实际上狗屁不是。

末代周天子,对秦国奴颜婢膝,到了无下限的地步。

最后灭亡之时,西周君跑到秦国,叩头认罪,把全部三十六邑、三万人口都献给秦昭襄王。秦国将西周君绑在柱子上游街示众,贬为平民。

除了中国人的国家概念不强以外,中国当时其实是分裂的。

当时中国没有统一的货币,没有统一的度量衡,甚至没有统一的文字。

其他尚且好说,没有统一文字也就意味着文化上的隔膜。

如果当时秦始皇不能统一中国,随着时间流逝,一些国家恐怕就会形成自己的文化,逐步脱离中国。

所以,秦始皇伟大之处在于第一次将中国实质性的统一,尤其是疆土和文化的统一。

随后中国虽然分分合合,但大体上以秦始皇创建的秦国为基础。

除了领土以外,秦始皇还成功的实现了自中央到地方的郡县制和官僚制。而中国之前是奴隶制残留的分封制。

所谓分封制,其实就是国中之国,国家并没有实质性的统一。

周天子就是一个好例子,堂堂天子最后只有借债搞来的3万军队,面对秦国几十万大军,只能束手就擒。

同时,分封制必然造成军阀割据,常年混战,国家永无宁日。

另外,分封制的基础其实是封建贵族家族。这些家族是世袭制度,世世代代控制地方,形成阶层的固化。底层平民无能再努力,无法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只能被剥削。而世袭贵族把持地方,即便再无能、再实施暴政,地位也不会动摇。

长此以往,必然出现大量的农民暴动。

这样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

而秦始皇的郡县制,把全国封为46郡,定咸阳为首都。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初步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封建制、官僚制则代替了贵族的世袭制。

这是划时代的东西。

修建长城。

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知道中国唯一的敌人来自北方草原。

北方草原是苦寒之地,每年降雨太少,无法满足农耕的最低要求。

那么,在古代,无法耕种的蒙古高原,就是毫无意义的荒地。

汉人既然无法在蒙古高原种植粮食,只能长驱运输粮食,以维持对高原的占领。

然而,蒙古高原可以容纳差不多二三百万游牧民族,可以维持至少二三十万的精锐骑兵。

那么,汉人至少要在高原长期驻扎四五十万军队,才能保持对游牧民族的压力。

然而,今天乌兰巴托到背景也有1500公里。

不要说古代,就算今天没有铁路情况下,依靠卡车想要维持四五十万的驻军,还要不断同袭击车队的游牧民族作战,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所以,秦始皇早就认为蒙古高原是守不住的,只能放弃。

但蒙古骑兵非常难对付,其余长期在边境驻扎大部队,还不如一劳永逸的修建长城。

秦灭六国之后,即开始北筑长城。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当时全国总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终于完成了修建。

长城的目的不是彻底阻拦游牧骑兵,而是在他们攻击的时候,可以得到几天的时间,以便后方部队集结后进行反击。

而这个长城,一直用到清末时期甚至民国,还在用来对付日本人的入侵。

至于杨坚,虽然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相比秦始皇就差远了。

这就相当于为中国获得第一块奥运金牌的许海峰一样,他的荣誉是特殊的。

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很高兴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秦始皇嬴政和隋文帝杨坚虽然从地理范围内来说,都结束了分裂,完成一统,但从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任何方面来说对后世影响都不可同日而语。

1,秦始皇统一的伟大意义

首先,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完成一统的始皇帝,具有开天辟地的意义。秦的一统,让华夏文明首次实现了大融合,不论精神意义还是象征意义都无以伦比,也如灯塔,使团结和统一成为了后世发展主流。

这种价值导向,是各族人民的心声,也代表着历史和人民意愿。

一代始皇

而文字、度量衡、律法的统一,确保了华夏文明前进方向更加清晰集中,社会经济发展、民族、地区联系广泛增强。特别是"服百越,收岭南"卓越贡勋,为后世中国版图定位起到了标尺作用。

秦皇统一后的管理模式,也是上古未有的,郡县制的科学模式,强调了对统一后国家管理的制度建设。相较于同时代其他征服者,如马其顿亚历山大、罗马等只重"征"不重"服"占领,具有完全先觉性。

后世认为的"功莫大过秦始皇"的评论是客观的,说明着其贡献于历史的独一无二。甚至于中国如今的英文简称China,也源自罗马语Chin(秦),由此也能看出秦曾对世界影响力。

此外,秦对于紧接着上场的另一个伟大王朝"汉",还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秦制未变","百代犹行秦法政"。这一巨大意义,再无帝王做到。

2,秦始皇统一对后世心理意义

秦国的统一,是在没有任何历史经验借鉴前提下完成的,所以更显伟大。首次的一统,当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主观性和排他性,有谁会记得第2个或第3个登上月球的人?

3,相比之下,隋文帝杨坚的统一只是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规律重现,对帝制和政权一种修补,且这种修补,有古今中外很多君主重复过。

因此,无论从现实还是历史意义上来说,隋文帝杨坚和秦始皇都不是一个量级,至于贡献,更没办法可比。

论鉴@今日头条文化领域创作者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

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虽然秦始皇和杨坚都结束了国家分裂,但人们认为秦始皇比杨坚功劳大是有道理的。

其一,因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中国历史上统一之先河,杨坚虽也在70O年后,结束了长期南北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国统一,比之秦始皇属继后者,当然开统一先河者比数百年后杨坚实现统一的功劳大。

秦始皇

其二,秦始皇统一后,创立了皇帝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任皇帝,700年后的杨坚在封建帝制中只能算是个后继者,开创者当然比后继者功劳大。

杨坚

其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创立了一系列车同轨,文字统一,度量衡统一等适应国家统一后的制度,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后世历朝历代,到杨坚做皇帝也不列外,在这些创制上杨坚功劳更不及秦始皇。

其四,杨坚也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改革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比起秦始皇的改革,只能算是对秦始皇开创的帝制的一种修修补补。论功劳当然不及秦始皇。

以上这些都是杨坚功劳不如秦始皇的原因。

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秦朝和隋朝有几个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社会动乱几百年后而重新建立的大一统政权;寿命都很短,二世而斩;迎来的都是一个长期稳定、国运长久的大一统政政权。

取代秦的汉,长达四百年,取代隋的唐,也有三百年。强汉盛唐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显赫的地位!但都离不开前朝秦、隋的铺垫。

秦始皇和杨坚都是开国之君,若论谁的贡献大,要由历史事实说了算。

一,秦始皇,能横扫六合、统一华夏,贡献最大。所以他建立了统一的大秦帝国后,也认为自己名超三皇、功盖五帝,故把皇和帝合并,称为"始皇帝"一一第一个称皇帝的人。

他建立的大秦帝国,结束了奴隶社会,进入到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首设丞相内阁制,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县,实行统一管理。这些制度一直延长后世朝代几个世纪。

车同辙、书同文、统一度量衡,为后世王朝诸项制度的制定奠定了根基。故被后人称为一一千古一帝。

二,杨坚(隋文帝)比起秦始皇存在感要低。这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太过荒淫无道,臭名昭著,使隋文帝的很多亮点已淹没在杨广的阴霾里。

其实杨坚的贡献也很大!他结束了自两晋以来三百年的乱局,建立起又一个大一统王朝。被史学家认为是一个开明的皇帝。尚能体恤民情,使百姓能修养生息。隋文帝所制定的隋制,为唐以后的王朝所遵循。科举制度就始于隋文帝,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为寒门学子提供了平等竞争的机会。

秦、隋都是对后世有影响力的大一统王朝,秦始皇和杨坚对后世的贡献也表现在不同领域,若非要把二人的贡献分出个高低也可以,后人常把秦皇、汉武并列,称为大帝,从未提及过杨坚,这就是不言自明的结语。

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秦始皇建立了秦朝,杨坚建立了隋朝,两个人和两个朝代都有着相同之处,两个人都是开国皇帝。秦朝结束的是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建立了大一统王朝。隋朝结束了魏晋以来的动乱,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两个朝代都比较短暂,都是因为统治者的原因,造成了农民起义,王朝灭亡。而且两个朝代灭亡之后,建立起来的王朝都比较出名,秦亡之后建立的汉朝,隋亡之后建立的唐朝,都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无论是秦始皇还是隋文帝杨坚都是一代帝王,这两个在中国历代帝王中都能数得着,两人也都是创新的皇帝,比如隋炀帝杨坚,创立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这两项对后来的影响巨大,甚至今天都有这两项制度影子,所以说隋文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相当大,但是人们总觉得秦始皇的贡献更大,其实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千古一帝,他奋六世之余烈,一举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记住大一统就是秦始皇最大的贡献之一,如果没有这种大一统,也许我们的国家会成为和欧洲那样的小国家,这一点没有任何人可以用来批判秦始皇。

即使汉朝你想要稳固自己的统治,想要觉得建立一个王朝师出有名,你说秦始皇残暴不仁也好,用严刑峻法也好,但是你却不能说他的大一统思想有错,他的大一统思想有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些都是为大一统服务的,这些东西都融入到王朝的骨子里和血液了,秦始皇能够成为千古一帝,他的大一统思想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我个人十分喜欢秦始皇,这一位千古一帝,给中国的贡献根本没有办法用文字来衡量,它给中国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在后来朝代无论怎么分裂,最终都会走向统一,这一切的源头在于秦始皇创造了大一统思想,当然没有秦始皇也许会有其他人会创造出来,但是毕竟是秦始皇,他和大一统仅仅联系在一起了,他的功绩光耀千古 。

秦始皇、杨坚都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贡献更大?

秦始皇和杨坚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的贡献更大呢?

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在建立天下、与震慑四夷这两个方面,隋朝都没有秦朝那样气势磅礴。

秦始皇统一天下,进程明晰、结果干脆、气势磅礴。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与当时的唯一的夷狄——匈奴交战,也是实力碾压,打得匈奴望风而逃。

反观隋朝,是以外戚篡权的方式,夺取鲜卑族政权而来。

然后,隋朝统一中国,也没有像秦朝统一六国那样,横扫千军如卷席。

而在与四周夷狄的交战方面,隋朝,更是与秦朝没法相比。

特别是与所她篡权的鲜卑族政权的来源地——高句丽方面的作战,直至她自身灭亡,她也没有取胜。

所以,在整体上,隋朝,就没有显示出像秦朝那样雄厚的实力、磅礴的气势。

二,隋朝的改革措施不严厉,结果不显著,对旧势力的打击效果不强,没有引起旧势力的遗老遗少们的切齿痛骂。所以,没有吸引到后世足够的关注度。

秦始皇统一六国,本身的效果就非常震撼人心,再加上他的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的改革措施,足以让旧势力的遗老遗少们痛彻心扉。

而旧势力的遗老遗少们,在感情上,与后来的各个时代的强势者们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维护特殊阶层的特权与自由。

旧势力的遗老遗少们所痛恨的,就是后来的各个时代的强势者们所痛恨的。

所以,秦始皇就相对吸引了后世各个时代的强势者们足够的关注度。

反观隋朝,夺权之时,就没有产生多大的震撼;进行改革,也是直到隋炀帝的手上才真正实行。

所以,为什么隋炀帝和秦始皇一样,成为“暴君”,而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反倒不是“暴君”呢?

就是因为,杨坚没有进行触动旧势力之利益的改革,而杨广进行了触动旧势力之利益的改革。

杨广是进行什么样的改革,而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呢?

杨广进行“科举制”改革,就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

杨广的“科举制”改革的意义,不亚于秦始皇的“郡县制”改革。

“郡县制”改革,造成地方势力的军政分开,使得地方势力,再也不能以武力抗衡的形式,与中央集权叫板了。

而“郡县制”改革之后,新的架空中央集权、威胁皇权的根本性的社会制度,就是官员任命制度上的“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直接造成门阀士族借助家族势力把持朝廷政权,架空中央集权,与皇权分庭抗礼。

这就是魏晋南北朝几百年皇权衰落,天下大乱的根本原因。

所以,杨广的“科举制”改革,就是要扶持天下寒门士子进入朝廷当官,从而破除门阀世族对于朝廷政权的把控,铲除门阀士族,彻底解除门阀士族对于皇权的威胁。

但是,杨广,是在一个门阀士族已经把控着朝廷政权的情况下,进行这项旨在损害门阀士族之利益的改革,那么,他改革成功的几率有多大?

这就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杨广,就成了“暴君”;隋朝,就灭亡了。

然而,可喜的是,反对杨广改革的那些门阀士族们,智商“很高”。

他们知道,以公开和杨广叫板的方式,反对这项改革,一定会遭到杨广的重点打击、定点清除。

所以,他们谁也不公开表态,而是开始“低级红,高级黑”,以暗中搞垮隋朝的方式,来反对这项改革。

只要隋朝灭亡了,这项改革,不就不能进行下去了么?

他们是这么想的。

但是,这些门阀士族们没有想到的是,除了李世民父子所在的“关陇集团”之外,他们其他的门阀士族,也和隋朝一起灭亡了。

而隋朝灭亡,“科举制”改革,并没有灭亡。

正像秦朝灭亡,“郡县制”改革被刘邦的汉朝继承和完善一样;隋朝灭亡,“科举制”改革,被李世民的唐朝继承和完善。

那么,唐朝的那些门阀士族们,还敢继续“低级红,高级黑”吗?还敢又搞垮唐朝吗?

不敢了。

事实证明,谁反对改革,谁,就会死在改革的前面。

所以,秦始皇是“暴君”,刘邦不是;杨广是“暴君”,李世民不是。

因为,成功者,是不会被责备的。

而隋朝比秦朝更为悲催的是,秦朝虽然灭亡,她却有着“郡县制”改革的功劳;隋朝同样灭亡,她却连个“科举制”改革的功劳,也没有捞着。

“科举制”改革的功劳,是唐朝李世民的。

所以,隋朝还拿什么去跟秦朝相比?

那么,是不是隋朝,就真的是比秦朝差呢?

不是的。

隋朝和秦朝,都是一个历史已经发展到尽头,社会不得不发生大变革的朝代。

秦朝是地主阶级向奴隶主阶级夺权。

隋朝是寒门士子(小地主)阶级向门阀士族(大地主)阶级夺权。

而秦朝和隋朝所不同的是,秦朝的社会大变革,是在一个民族内部进行的,文化与政治方面,都比较单一。

而隋朝的社会大变革,是在汉族,和诸多夷狄民族的相互交融与制约中进行的,文化与政治方面,就要复杂得多。

所以,相对来说,隋朝社会的变革难度,其实,是比秦朝社会变革的难度要大得多。

所以,秦始皇和杨坚,都是结束了长期分裂,为什么人们觉得秦始皇的贡献更大呢?

这就是由于,人们,并没有认真地研究历史,没有辨别出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