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懂得不要胡说了。

在一战二战时期,手榴弹是区分进攻性、防御性,甚至还有所谓进攻兼防御性。

早期的手榴弹主要是进攻性,是在一战用于对付战壕的。

当时敌人都藏在战壕里面放枪,就算近距离的枪弹也不容易打到。而手榴弹可以滚入战壕爆炸,将敌人大片杀伤。

当然,这种手榴弹也可以用于防御,投到阵地前几十米爆炸。

严格来说,最初的各国手榴弹,包括德军M1918式和二战德军M24式长柄手榴弹,都是是所谓进攻兼任防御性手榴弹。它用于进攻是很好的,当然也可以用于防御。

然而,一战二战是有真正意义上的防御性手榴弹的。

比如苏联的F-1防御性手榴弹。

这玩意竟然重达600克,而上面说到的M24手榴弹有个长长的木柄,也不过500克。

F-1防御性手榴弹威力惊人。普通手榴弹爆炸,杀伤范围一般在10米内,而F-1杀伤范围高达30米,可以产生大量弹片。

要知道,这么重的手榴弹,普通士兵投掷到30米就很不错了。而杀伤半径高达30米,连投手榴弹的士兵自己都很危险。

这种防御性手榴弹基本都是用于阵地防御,还有就是进攻时爆炸狭小的室内。

手榴弹威力虽大,但用于防御是没什么关系,因为士兵自己是有掩护物的。

至于单纯的进攻手榴弹,对不起,一战二战是没有的。

这是二战以后的概念,主要是尽量减少伤亡,采用冲击波伤亡而没有弹片的手榴弹。

这种一般用于进攻时候的掏屋子,而屋子内有可能存在平民,不会使用威力很强的手榴弹,同时也防止误伤到投掷手雷的士兵自己。

比如MK3A2进攻型手榴弹,它的爆炸半径仅有2米左右。

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手榴弹可能是最古老的热兵器之一。早在1044年出版的宋代兵书《武经总要》中,就记载着最早的手榴弹雏形。而现在的手榴弹更是花样翻新,性能先进。日前,媒体报道解放军某旅在实兵实弹训练中首次使用了一种新型手榴弹,这枚手榴弹没有86式卵形全塑手榴弹的圆润外型,而是一个圆柱形的弹体。手榴弹为全塑料弹体,外观漂亮,结构与美军在2015年最新研制的“可扩展进攻型手榴弹(SOHG)”极为相似,爆炸威力远高于传统手榴弹。

美制SOHG手榴弹的设计比较新颖,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组成。基础模块包括一个3.5秒延迟引信,110克装药和底部一个螺纹接口。美国的SOHG手榴弹全重与中国86式相同,但装填炸药高达110克,几乎是86式的四倍,而且炸药添加了温压剂,爆炸威力相当于TNT炸药的1.5倍,也就是说,一枚SOHG手榴弹的爆炸威力顶六枚86式手榴弹。

SOHG属于进攻型手榴弹,没有破片,完全依靠纯粹的爆炸冲击波作为杀伤方式。手榴弹的装药为温压云爆炸药。一个3模块的爆炸威力足以轻松摧毁一栋小型平房。那么,为何能够产生大量高速破片的钢珠手榴弹不吃香了,几十年前的爆破型的无破片手榴弹有卷土重来了呢?

在一战和二战时期,手榴弹分为进攻型和防御型两种。例如上图,这是两种不同的手榴弹,左边是啥呢,曾经有人猜过,说是反坦克手榴弹,也有人说是烟雾弹,很快都被否决了。有人说这枚手榴弹很重很大,应该防御手榴弹,其实不对。

图片左边这枚手榴弹,是苏制的RG-42进攻型手榴弹,后来我国在1953年仿制为攻-42型进攻手榴弹,该弹的弹重436克,不使用铸铁材料,弹体用薄铁板冲压而成,上盖、下盖翻边咬合,弹体像一个铁皮罐头。内装118克的TNT炸药,这个装药量相当于3枚国产67式木柄手榴弹。

进攻手榴弹的特点是装药较多,破片较少或者没有。主要依靠炸药的爆炸来杀伤敌人,轰爆威力大,但杀伤半径较小。为了尽量提高轰爆威力,早期的进攻手榴弹通常很重很大。直到破片套发明以后,才出现了进攻防御两用手榴弹。

图片右侧这枚外表有刻槽的才是防御型手榴弹,是苏联F-1防御手榴弹,弹重高达600克,装药只有少的可怜的60克。防御手榴弹通常装药比较少,主要依靠高速破片来杀伤敌人,杀伤半径较大,但轰爆威力小,所以防御手榴弹并不一定很重很大。

进攻手榴弹和防御手榴弹的区别,在于防御手榴弹是在有掩体的情况下使用的,依靠爆炸产生的高速破片杀伤敌人,所以杀伤力强,杀伤半径大,但不需要太多炸药,手榴弹的装药威力只需要把弹体炸碎就够了。这种情况下对付没有掩体的敌人用预制破片、钢珠杀伤型最为合适,这些破片在炸药的推动下到处乱飞,没有掩体就是噩梦。

所以,防御手榴弹那么重,几乎都是铸铁弹体或预制钢珠的重量,炸药少的可怜。例如瑞典的AB HGr 空炸手榴弹,重量高达600克,比中国的67式手榴弹还要重,其采用的预制破片技术,使得空爆破片的杀伤危险半径超过20米,可能对投掷手榴弹的士兵都会造成危险,所以这手榴弹只适合在有掩体掩护的情况下投掷。再例如中国86式全塑无柄手榴弹,实弹全重260克,装填TNT炸药只有40克,杀伤半径大于6米,破片衬套是1600颗钢珠,塑料注塑成型,每颗钢珠直径约3毫米。

而进攻手榴弹的弹体只是一层和罐头差不多的薄铁皮,它的威力完全来自于炸药的爆轰波,所以才能够做到杀伤半径小,能保证投手的安全,因此才要拼命装炸药。没有太多乱飞的碎片,只要在安全距离外相对安全,而冲击波对于建筑物、掩体任然有效杀伤敌人(密闭的、小空间内更有效),剧烈的震荡会让敌人产生严重的内伤、失聪、昏迷。苏联这还算少的,德国一种木柄手榴弹装药高达140克,几乎没有破片。美国还有装药高达200克的重型进攻手榴弹,也几乎没有破片。

二战以后,预制破片/钢珠的防御手榴弹大行其道,进攻手榴弹几乎灭绝了。直到近十几年,由于重型防弹衣的普及,手榴弹的破片杀伤受到很大的削弱。例如三年前我国维和士兵受到武装分子炮击,炮弹直接击穿92式步兵战车的顶装甲,在车内爆炸,由于穿戴了重型防弹衣,两名战士不幸牺牲,而车内其他人都得以幸存。这说明先进的重型防弹衣可以有效的防护炮弹爆炸的破片,挽救了大部分官兵的生命。

于是,现在各国陆军开始重视纯冲击波手榴弹,因为防弹衣对冲击波基本没有作用,真正有效的杀伤手段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而冲击波的强弱直接与手榴弹炸药的多少有关。目前新型手榴弹都开始注重增加炸药量,例如添加当量更大的温压炸药,尽量提高爆破威力。

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手雷跟手榴弹一种性质,是一样的武器,手雷只是手榴弹的一种,是无柄手榴弹,在专业上并没有把两种武器并列区分。

手雷是常见的用手投掷的武器,由于它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杀伤力大,使用范围广,所以成了战场上用量较大的一种武器。

说到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的区别,估计很多朋友都会一头雾水。

手雷都是投掷出去可以爆炸,都是伤人的,还分进攻防御?这就像一般手枪握在手里,可以击毙闯进你屋子里的歹徒,也可以杀害一个无辜的人一样,你能说手枪是进攻的还是防御性的武器?

其实,军事上也没有对手雷有严格的区分,说哪一种是进攻的还是防御的,不过手雷特点不同,适合使用的环境也就不同,人们据此把手榴弹分为进攻性和防御性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那么进攻性和防御性的手雷究竟有哪些区别?

两种手雷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总体来说有三个方面,即爆炸设计不同,杀伤半径不同,使用环境不同。

一、设计方面有很大区别

进攻型手雷弹壳一般都比较薄,而且里面没有预制大量弹片,爆炸时不会产生那么多高速碎片,主要是通过弹头之内压缩的高爆弹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杀伤敌人。

防御性手雷的弹壳比较厚,有的为了提高杀伤力还在外面加一层铸铁环,以使爆炸时产生更多弹片。

有的手雷里面甚至预制大量弹片和钢珠,以增强杀伤力。比如瑞士制造了一种HD85型“珍珠”手雷,手雷跟常规手机一样大小,里面预制了上千粒钢珠,爆炸之后的钢珠甚至能击穿六米之内的防弹钢板。

二、杀伤半径有较大区别

进攻型手雷由于没有预制弹片,所以杀伤半径较小,一般在5到8米左右。

防御性手雷由于预制了大量弹片,弹片飞出多远,杀伤距离就有多远。上面提到的瑞士HD85型“珍珠”手雷,理论杀伤距离15米到20米,实际上钢珠有可能飞出50米左右,在此范围的有生目标都会受到伤害。M57式杀伤手榴弹,适用于阵地防御和城区巷战,用于杀伤有生目标,炸弹主要由弹体和引信组成,装有B炸药,无助爆药块。采用M217式触发/延期电引信

三、使用环境不同

进攻型的手雷由于杀伤半径小,适合在冲锋时候使用,一边跑一边投掷,投掷30到50米开外爆炸。这样的话,即使战友在身边向前冲锋,也不会伤害战友。

防御性的手雷里面预制弹片,杀伤半径大,如果在冲锋是使用,哪怕是投掷有30到50米,身边都是战友,不可能在你投掷的时候大家都停下来,那样反而会增加己方伤亡。战友如果继续冲锋,在手雷延时爆炸的几秒钟,战友就会冲到手雷有效杀伤距离内,造成太大损失。

而且战场上什么意外都会发生,万一战士在投掷的时候,一紧张手雷投掷距离很近,如果是防御型的手雷,自己战友就会倒下一大片。

因此杀伤半径大的手雷,适合在掩体,工事里面,楼房里面投掷,适合巷战、阵地战。

因为防御性手雷杀伤力再大,投掷方凭借建筑物、掩体和工事的遮挡,自己不会受到伤害。而工事和建筑物里面投掷的人,是阻止敌方进攻的,手雷的性质就成为防御性的。

不过什么事都不是一成不变,也不能那么死板。如果工事里的人没有了防御性手雷,只有进攻型手雷,照样可以杀伤敌人,不过杀伤效果会大打折扣,但总比没有强。

更不能说,这是进攻型的手雷,眼看敌人到跟前了,我不能用,那样的话就是大脑进水了。

同样道理,如果进攻时,没有了进攻手雷,自己的战友人数不多,完全可以打个招呼,让战友卧倒,将手雷投掷出去。

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的说法,到底这两种手雷有什么区别呢?

从字面上理解,进攻型手雷就是在进攻中使用的,而防御型手雷是在防御中使用的,其实并不能从字面上简单的理解这两个类型的手雷。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都属于杀伤性手雷。

进攻型手雷也叫震荡手雷,其采用薄弹壁,高装药,在爆炸中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来杀伤敌人。这种手雷允许进攻者在前进中投掷,由于杀伤范围较小,不需要做特别的躲避防护,保证进攻的进行。

防御型手雷的装药较少,但是弹壁上留有预置破片,有的还有钢珠。这种手雷通过爆炸之后高速飞行的弹片和钢珠杀伤敌人,杀伤范围大,因此投掷之后需要进行隐蔽,不能暴露在外。

最经典的进攻型手雷就是二战德制的M24型手雷了,M24型手雷有一个长长的木柄,能够提高投掷的距离和准确性。不过为了提高杀伤力,德军有的时候会在M24型手雷外侧套上一层预置破片金属套,这样它从功能上就变成了防御型手榴弹。

图注:M24型手雷,最下面一枚弹体上套有预置破片,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二战中,拿着M24型手雷的德国党卫军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最经典的防御型手雷则是二战美制MKII手雷,从其弹体上纵横交错的沟槽形成的预置破片就知道,它属于防御型手雷,由于其外形像菠萝,也被戏称为“菠萝雷”。别看MKII的杀伤半径在4至8米之间,其四处飞溅的弹片有的时候能够飞到35米之外。

图注:MKII手雷,图片来自网络

图注:正在使用MKII手雷进行投掷的美军士兵,图片来自网络

尽管有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的区别,但是在战场上并不会因为不同的任务而更换手雷,手里有什么手雷就扔什么,哪里顾得上什么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二战中,德军普遍装备M24型进攻型手雷,而美军大量装备MKII型防御手雷,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野战还是巷战,都是有什么用什么的。

图注:像建筑物内投掷手榴弹的德军,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属于杀伤性手雷的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还有照明手雷、烟雾弹、震撼手雷、训练手雷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不寒而栗啊。进攻型手雷和防御型手雷不能单独拉出来扯,他们中间隔着一个地堡或者是壕沟或者是各种工事。比如说你要攻击这个地堡,你最好是用攻击型手雷,这种手雷装药量大,产生的冲击波大,一个手雷扔进去,你可以在空旷的外面躲避冲击波,而你的敌人在狭窄空间里面享受这顿冲击波大餐了,真是可怕。如果你扔进去的是一个防御型手雷,那么不好意思了,那个小装药的多破片手雷基本上是浪费了。敌人只要在弯道处略微躲避,那么手雷的破片就攻击不到他了。冲击波可以转弯,喷射的手雷破片不会转弯。

还是这个地堡,如果你是防御者,防御这个地堡。你最好从射击孔,观察孔里面扔防御型手雷,地堡外面地势空旷,无遮无挡的,敌人很容易被你手雷喷射的破片击中。如果你扔一个攻击型的冲击波手雷出来,在空旷的地方冲击波会迅速向四周消散了,这可就浪费了。

其实,这种说法并未得到所有人承认,因为怎么打都是攻击,我用破片手雷往外扔,我也算是攻击啊。所以,我们还是尽量专业一些,把这些手雷分为“冲击波手雷”和“破片手雷”会比较好。

目前各国主要装备的还是破片手雷,因为破片手雷也会有爆炸和一定的冲击波,一般的室内攻击,破片手雷也有一定的冲击波攻击了。

下面是《拯救大兵雷恩》的战斗场面,对付专业的地堡。

米勒上尉带着游骑兵们供上悬崖,摸到了德国地堡的后门,先扔几个破片手雷解决后门处的守卫。注意看,一墙之隔,破片手雷就被大兵们躲开了。

然后,又扔了几个手雷进去,这是为了掩护喷火手多里,这里的火焰喷射器代替了冲击波手雷,因为燃油会在墙上地上飞溅着前进。喷火手多里来咯,这个不大的地堡被扔进四个破片型手雷了,让喷火手再烧烧看?我的个乖乖,还烧出来三四个德军,这证明破片型手雷对付专业的地堡,真的,没有什么疗效。

进攻型手雷与防御型手雷有什么区别?

手扔手雷没有防御性手雷杀伤性较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