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在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金庸是这么写的: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

为什么金庸会这么写呢?居士我认为,这只是金庸对于七年之痒的一种含蓄表达。其实张爱玲也说过类似的话: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饭黏子,红的却是心口上一颗朱砂痣。

对于张无忌来说,赵敏与周芷若恰似红玫瑰与白玫瑰。赵敏娇艳明媚,如同热烈的红色,而周芷若虽然是个心机婊,但却楚楚可怜,像是静谧的白色。

无论张无忌最终跟谁在一起,时间都会磨平所有的激情。如果张无忌选择了与赵敏一起隐居于蒙古草原,作夫妻、生娃娃,那么当年那个足智多谋、敢爱敢恨的赵敏最终会归于平淡,成为墙上的一抹蚊子血。

再加上新修版的结尾处,周芷若让张无忌兑现承诺,答允自己一个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不同赵敏举行正式的婚礼。张无忌虽然与赵敏作夫妻、生娃娃,却没有正式的夫妻名分。那么久而久之,当激情平息后,张无忌难免再想起周芷若,而且还没有道德负担,因为毕竟没有明媒正娶。。虽然周芷若做了不少坏事,但毕竟没有伤害人命,而张无忌又是个宽容的人,会只记得周芷若的好,忘记她的坏。

其实,世间的夫妻又很多都是如此,相处得久了,陷入生活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中,便遭遇了七年之痒。痒在心头,抓不得,挠不得,却时时勾着你的心。于是很多人就有了别样的心思,开始想初恋,想老同学,想年轻同事,想“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当然,这些只是周芷若的一厢情愿,十年、八年后到底会怎么样,谁也不知道。但是这一情节却显示出周芷若是个彻头彻尾的心机婊。

一切有为法,如梦亦如露。我是梦露居士,为你解读金庸武侠。欢迎关注,阅读系列文章。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还记得倚天屠龙记中周芷若与张无忌最经典的对话:

周芷若冷笑道:“咱们从前曾有婚姻之约,我丈夫此刻却是命在垂危,加之今日我没伤你性命,旁人定然说我对你旧情犹存。若再邀你相助,天下英雄人人要骂我不知廉耻、水性杨花。”

张无忌急道:“咱们只须问心无愧,旁人言语,理他作甚?”

周芷若道:“倘若我问心有愧呢?”

这一段堪称倚天屠龙里最令人心碎崩泪的点,萦绕心间的不是那刺的一剑,不是那唇上留红,就是这生生的“问心有愧”。

恨即是爱到刻骨

爱情之于人来讲,永远是最难割舍的,人们口中时间能消磨一切,大多是你瞒我瞒的借口,试问谁能真正放下那令人悸动的澎湃感呢?

难讲,难讲。

不过是一场酣酒过后,诉了衷肠,依旧思量,偷偷给自己一些难过的余地。

想忆那日喂食之恩,再忆那时弃婚之恨。无人能跳出爱情的怪圈。

周芷若嫁给宋青书,必是真心。她心里有一块阴影,自己也不去涉及,只是没人的时候可以悄悄一场感伤,余下的天地容纳了与宋青书的平淡夫妻之乐,骨气让她面对张无忌的时候胸怀坦荡。

“倘若我问心有愧”

这句话若是换了人,必是道不出,可当对象是那个和她青梅竹马的无忌哥哥,她心里自是不怕的,他人笑我如何?问心有愧又如何?还不是浑浑噩噩这些年,只求来世缘。

周芷若应该明白,爱没有公平,即便心里有愧,即便当日有情,他没选择她,就不必再求。那些个什么赵敏的愿望,若是不爱,张也不必成全。若是成全,想必魂早就被勾走了。

芷若很多时候是自私的,而赵敏聪明的让张无忌看到了她的优点,芷若的被动、被选择的困境导致她屡屡被赵敏压制。

若是安安稳稳的一生,想必都能在原有的轨迹上平淡过活,但谁又能拒绝改变的诱惑。不然便没了明教教主,不然也没了峨眉掌门。

说白了,今日的一切都与昨日的种种陈陈相因。有愧与无愧之间也只是芷若自己导致的环境改变,做出的心态改变。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了什么

金庸对《倚天屠龙记》进行过三次修订,三次修订的幅度,都可谓不小。

题目中谈到的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其实出现在2003年进行的第三次修订版中。

在前一版中,《倚天屠龙记》的故事,是写到张无忌为赵敏甜蜜蜜画眉,周芷若突然出现,提醒张无忌“你可曾记得答应过我一件事”,张无忌悚然一惊眉笔落地,戛然而止的。可以说,这是一个留下无限遐想空间的开放式结局

而到了2003年的这个版本里,结局部分,金庸安排周芷若“不合时宜”地出现,还张口,和盘托出了她要张无忌答应她的那件事——

可以和赵敏在一起,却不可以结婚

对此,张无忌的反应其实很欠抽:就算不能结婚,我们也一样要做夫妻,生娃娃。

周芷若并没有垮下脸来,而是嫣然一笑,说出一段话——

“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

故事到这里,算是结束了。要明白这句话的深意,就需懂得:真实的生活,其实并不会结束。

张无忌这样的“中央空调”,真的懂爱情吗?

这句话的深意究竟在哪里,先要从张无忌这个人说起。

用今天的流行词汇来表达,张无忌往好里说,是个只念着人好处的暖男,往坏里说,是个见妹子就动心、顺便撩骚的渣男,相对不偏不倚的表达,大概是——对谁都供暖的中央空调

与金庸小说中很多心念专一、态度果决的经典男性角色相比,张无忌这个人,更像是一个被命运洪流无意卷到漩涡中心、不得不站上C位的男主。

他无意追求地位权势,却福缘际会,修得盖世神功,成为明教教主;

他对爱情懵懵懂懂,却先后有赵敏、殷离、小昭、周芷若四个人间难逢的女子,从他的生命中经过,并且从此都将他刻在心中,一辈子不忘。

他大战光明顶、冠绝武林的时候,只有20岁;他放弃一切、归隐江湖的时候,只有22岁。他的心性,其实远远跟不上他的经历。过尽千帆,仍是少年。

在看《倚天屠龙记》的时候,我也相信,天性温纯善良的他,对四个女孩付出的感情,都是真的。然而这分明真挚的感情,又因为他的温吞、犹豫、逃避,而显得是那样的不对等。因为四个女孩,托付的都是全部的真心。

他真的懂爱情吗?金庸说:他到底最爱哪个女孩,恐怕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唯一知道的或许是,赵敏是因缘际会,与他匹配度最高、相处起来最不负累的那一个,所以他选择了与她携手归隐。

周芷若的嫣然一笑背后,藏着多少苦涩?

周芷若嫣然一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心里真的是坦然又平静的吗?

在答主看来,显然不是,只不过是一个女人的自尊和骄傲,在撑着她不要留下一个萧索惨淡的模样在张无忌的心底这一面,或许从此江湖永诀了。

被张无忌那般辜负过,她心里依然没有忘却这个人,深深记着这个人。她要求张无忌答应的事情,其实是一个悲切的念想罢了——

你既要遵守与我的约定,就永远不能娶了眼前的心上人。想到不能给她名分、心生歉疚的时候,也不得不同时想起我来。

十年八年之后,眼前的深情终于被生活的琐碎给全部抻平之后,你对我的种种辜负,我对你的种种情深,定会浮上你的心头吧。

我相信到了那时,你才真正懂得爱情,遗憾你如此错过的,是怎样的一个周芷若。

在少男少女的心中,爱情往往是确切的、甜蜜的、不会被残酷的生活所左右的。《倚天屠龙记》中这样混沌纠缠、界限模糊的感情,少年们没有切切经历过,又如何去理解?因此,金庸才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

只有八年、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之后,当少男少女们同时经历过甜蜜与苦涩、铭记与遗忘,理解爱情的两面之后,他们或许会懂。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金庸先生的这段话,是来自他在2003年对《倚天屠龙记》的第三次修改之后,在后记中谈到自己为何做大修改的一个原因。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所以我(金庸先生)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小说。新修版《倚天屠龙记后记•2003年7月》

金庸先生在后记中谈到,《倚天屠龙记》一书,因为结构复杂,情节纷繁,漏洞和缺点也多,因之第三次修改中大动手术。最主要的更动是: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金老说他一直相信,历史并非命定,充满了偶然因素,人事也是这样。张无忌最后与赵敏前往蒙古,从此不回中土,但如出现其他偶然因素,周芷若可能去蒙古找他,他可能和赵敏同去波斯找小昭,可能为了明教而不得不独自回中土办事,也可能在西域遇到殷离……

这样一修改,就让张无忌日后的结局和感情归宿充满了变故。金老说世事主要是人为的,而张无忌只记得别人对他的好处,于是,人人都是好人,人人都很可爱……因此,张无忌最终有可能与赵敏双宿双栖一辈子,也有可能是与周芷若、殷离或者是小昭,甚至还有可能在他独自回中土办事时还遇到了别的女子,毕竟他选择归隐时,也只有二十二岁而已。


张无忌在处理自己感情上的心性,跟自己的年龄一样,远没有那么成熟。他不像郭靖那般单纯,有个蓉儿就已足够,说要与华筝完婚,全是因为要履行自己的承诺,但郭靖始终知道他自己爱的是黄蓉。张无忌也不像杨过,虽然身边一样有那么多红颜知己,但杨过的心里始终就只有一个小龙女,小龙女跳崖之后,杨过为了夫妻之情,马上就能快刀斩乱麻,在绝情谷与程英陆无双结为金兰,断了彼此的念想。张无忌纯属还是在自己天性的驱使下,去支配自己的情感,这一点跟杨过初时到处的撩妹倒有些相似。

他的天性就是只记得别人的好,换句话说,任何一个真心对他好的女子,他都有可能为之动心倾心,然后为之付出自己的真心。周芷若明显是知道张无忌的这个心性的,因此,她才会跟张无忌提出最后的那个要求。

周芷若缓缓地道:“一报还一报!那日在濠州,赵敏不让你跟我成亲。此后你到蒙古,尽管你日日夜夜都和赵敏在一起,却不能拜堂成亲。”……“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终章》

周芷若为什么要这样做,她就是想一辈子栓住张无忌的心。张无忌这样的人,带他一起回蒙古的赵敏,或许都不可能一辈子的栓住他在身边,也不可能完全得到他的心。周芷若让张无忌多了一个念想,即使得不到他的人,但依旧能一辈子得到他的心。周芷若或许也明白,世界上最让人揪心的一个假象就是,得不到的似乎永远是最好的。


很多时候大部分人确实就是这样,在身边或在眼前的,早已拥有的不珍惜,触手可及的不去争取,却对那虚无缥缈、若有若无的情感事物,牵肠挂肚朝思暮想,甚至会想方设法处心积虑的去得到,得不到的烙印在心,一辈子都可能会遗憾不已。在感情的归宿上,有多少人认为,自己娶的或者嫁的,都不是自己最爱的那一个,又有多少人在婚后还会后悔当初自己的选择呢,太多太多了。

这种情感是在任何人的初恋时期,都不可能体会得到的。初恋时,头脑发热,爱情只是一种朦胧的美,有多少人能清醒到去为未来的生活做后计的。张无忌对四美的爱,与其说他多情,倒不如说他其实就是在初恋时期头脑发热的表现,他甚至能梦到一人娶了四女,他并没有很负责任的去考虑到,他们婚后生活可能会出现的后患。也因此,当他现实中,不能一并娶了四女,唯独只有赵敏陪伴在侧时,再经周芷若的这一个牵引,他的心不要说依旧会分成四半,也至少会分一半到周芷若的身上。


金庸先生会修改《倚天》的结局,改动张无忌最后没有选定自己的配偶,就是张无忌退隐的时候太过于年轻了,对情爱的处理并不成熟。现实中的金老,或许也是同样经历过得不到的爱情,有过一段揪心的情感,他才在小说里留下了如此的念想,给张无忌的情感归宿留下了一个悬念,也给自己的那段情感经历留下一个可能的“梦”。

这也是金老说小弟弟、小妹妹们不懂的原因,他们没经历过这样揪心的情感,也体会不到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或许金老是认为,没经历过的人,对爱情的认识,始终还是会停留在对爱情的憧憬上,简单认为爱情就只是王子与公主童话故事般的美好。金老说他在第一次写《倚天》时都不懂,可能这就是他不主张十三四岁的小妹妹们写爱情小说的原因吧。

欢迎关注羽菱君扯金庸武侠前后传系列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在《倚天屠龙记》的后记中,金庸是这么写的:

周芷若对张无忌说:“你只管和她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不舍得我了。”这种感情,小弟弟、小妹妹们是不懂的。

金庸老先生虽然写了那么多武侠小说,但是他也是人啊,经历了世事沧桑的他面对张无忌赵敏周芷若三人之间的爱恋纠葛也是耿耿于怀,不免心生感慨。但是也太含蓄了,是想表达得不到永远在骚动,还是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呢!

看到这里让人想到了金庸先生一生的遗憾,他的情感经历也是挺曲折的。曾经公开接受访问时说,我的感情不成功,请大家不要学我

很多人都知道金庸有一个梦中情人香港著名影星夏梦。天龙八部里王语嫣就有夏梦的影子。夏梦也是一位演员,但是人家对金庸一点感觉都没有,虽然金庸为了追她也是煞费苦心,还专门为其写剧,但是被拒绝。这是金庸一生的遗憾。所以他在天龙八部里面写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这求不得应该就是值得他对夏梦的那份痴恋。

庸正式的婚姻有三任太太:第一个跟金庸去香港,但是因为不会讲当地的话无法适应香港生活,结婚后和他离婚了。要说金庸的婚姻他的第二任太太朱玫值得一提,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个女人,也是他的遗憾。也许也是应验了那句话能够共患难,但是不能共白头。

枚温柔善良,和金庸一起创业共患难,日子过的很是艰辛,但是不离不弃还给他生了四个孩子。

结果在他们结婚23年后,金庸遇到了他生命里另外一个女人23岁服务员林乐怡。为了和她在一起金庸,向朱枚提出离婚,朱枚最终答应离婚。但是提出了一个要求林乐怡结扎不能再生孩子。这也是朱枚作为一个母亲为孩子考虑所能做的。

之后林乐怡做了结扎,朱枚金庸离婚。后来朱枚生活很艰难不愿接受金庸的接济,生病在医院去世。临死都对金庸充满了怨恨,不肯原谅他。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著名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的很经典的一段话: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陈奕迅歌词里也有: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所以金庸在倚天屠龙记里借周芷如之口也是表达他自己的情感态度和遗憾,时间可能会改变一切,但是没有经历过的小弟弟小妹妹又岂能明白呢!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去了!曾经读着他武侠小说的我们也都长大了。现在的90后,00后的孩子们也许不读金庸,也不会去了解金庸武侠世界里那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让人神往!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为什么金庸说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对此你怎么看?

《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周芷若最后对张无忌说的那段话,不仅小弟弟和小妹妹们不会懂,没被爱情打痛腰的人也都不会懂。

这句话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多么痛的领悟:生活把爱变成了孤独

《倚天屠龙记》改版了三次,最后被金大侠改成了生活的味道。

第一版

张三丰生气了,责问周芷若这么坏,郭襄知道吗?芷若姐姐很伤感,终究是自己做错了,看了最后一眼张无忌,走进了庙堂,在古佛下剃掉了三千烦恼丝,点一盏青灯,看世事如梭,只在偶尔的嫣然一笑中,轻骂一声张混蛋。

张无忌把明教教主之位丢给了杨逍,然后回了峨嵋,为了不让小师妹们心乱动,天天为赵敏画眉;张教主乾坤大挪移玩得不错,但画眉的技术不咋地,常常把赵敏化成了小昭,气得赵敏直呲牙。

一个画,一个闹,就白了头,旧事搁在了心头,欲说还休。

第二版

张无忌正为赵敏画眉,急出了一头大汗,画眉只柔不刚,太极耍得再好也不管用。赵敏明明随手一笔就能勾勒出了湖上柳,偏偏要他这个老农挥锄头,自己作孽啊,当初为什么就选了这么个妖孽……

这时有人憋不住了,咯咯轻笑个不停,张无忌一听这声,糗啊,于是就听见了一句曾经约定的话:无忌哥哥,你可也曾答允了我做一件事啊。

窗户被轻轻推开,露出一张似笑非笑的脸,不是芷若小姐姐还能有谁?

张大教主心里跟猫抓一样的痒,要是芷若小姐姐要求嫁给我,该怎么办呢?一只老虎就很可怕了,再来一只?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屠龙刀可就是这么被毁了的,我不想成倚天剑,所以张大教主怯怯地问了一声:你……你又要叫我作甚么了?

芷若姐姐瞄了瞄张无忌手中的画笔,有些伤感,说也许张无忌与赵敏成亲就想到了。

张无忌手中的画笔哐当一声落在桌上。

当时书虫们闹翻了,主要有几点猜想。

1、成亲当日,芷若姐姐着着红衣而来,巧笑倩兮,问一声:多个新娘你怀里不挤吧?

2、拜堂当日,芷若姐姐坐在屋顶传音,明显是醉了:你们的第一个孩儿,归我!

3、吉时当日,芷若姐姐穿着一身白衣,手持倚天剑,搁在脖子上:你娶个试试?

4、拜堂之前,芷若姐姐先见了张无忌一面;晚上,赵敏自个儿睡了,张无忌喝了一夜的酒。

当时谁也不服谁,吵个不停,最后大家把目光投给了金大侠,毕竟大伙儿的人生阅历不同,推断的结果五花八门,还是这位舵爷说地算,于是就又了第三版。

第三版

女人最懂女人,赵敏觉得周芷若有些不对劲,于是让张无忌去探听周芷若想做什么,其实是让张无忌去送送曾经的爱人。

两人闲聊,无盐无味,曾经的十指紧握变成放手,该是怎样的难过?

周芷若知道赵敏回蒙古后不再回来,自然妇唱夫随,偏偏却问张无忌:你呢?

一腔真情在心头,却将依恋化成清愁,锁在眉间,道出的却是平淡的问候。

张无忌的确是混蛋,一句话惹怒了周芷若,他表明不会再回来,并且接着问周芷若要他做什么事。

芷若姐姐当场大怒,这是要与自己划清界线呢,反正你与我有婚约在身,行吧,张大混蛋,我就让你们在一起,但不准拜堂成亲。

张无忌还没回过神来,不拜堂成亲没所谓啊,还一口道:“我们却要一样做夫妻、一样生娃娃!”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金大侠通过芷若姐姐给大家给了交代,“你们尽管做夫妻、生娃娃,过得十年八年,你心里就只会想着我,就只不舍得我,这就够了。”

当时很多年轻书迷又迷糊了,这是啥意思?人家做夫妻,生儿育女,怎么还会记得你?只有被爱情打疼了的人才会明白这是多么痛的领悟,爱情没了名分,就像一株没有养分的花,终将枯萎、凋零,只剩下残枝瑟瑟在秋风中,是生活把爱变成了孤独。

芷若姐姐的理:没有名分,哪有爱的坚持!

周芷若明因为当初为争夺倚天剑、屠龙刀,手段太过毒辣,丧失了名门正派的侠义之道,所以被张三丰斥责有何面目去面对峨眉创始人郭襄,但她对张无忌的爱从来没打过折扣。

赵敏是敢恨敢爱,而周芷若是恨得彻底、爱也要疯狂的人,她与赵敏的最大区别是她为达到目的的手段往往都是随着时间推移才慢慢浮出水面。

比如让张无忌与赵敏可以做夫妻、生娃娃,但是不准拜堂成亲的这条很古怪的要求。

张无忌与赵敏有夫妻之实,有了孩子,小日子该其乐融融的。可时间就是把杀猪刀,催的爱情变弯了腰,浪漫苦涩成生活的材料。

赵敏为张无忌生儿育女,在默默操持家务中变老,始终没有一场该有的婚礼,这是一个遗憾也是心中最大的痛。每个女人都需要一场婚礼,向单身告别后,成为别人世界里的人,不是为了炫耀,而是要一个堂堂正正的身份,一份没有约定的安全感。

没有拜堂成亲,就永远欠缺这份安全感。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多相爱的人,彼此都会逐渐失去信任和耐心,而这恰好是生活的信心。

男人欠缺对女人的公正,必然导致女人患得患失,逐渐变得不可理喻,生活不再美好,充满着埋怨和争吵。浪漫在争吵中褪色,爱情在埋怨衰败。

剩下的是对生活中美好的回顾,把缺点无限放大,一一还原成曾经恋人的优点,于是夜晚会莫名其妙突然想到了前任,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因为当时的爱没有烦恼。

周芷若用一个约定让张无忌在烦恼中回忆起自己的好,对她来说,这就足够了。

有人说唱歌唱得撕心裂肺,有人打趣说没失恋个几十次唱不出这样的味道,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的人就能够明白金大侠给的这句交代:没有名分,那就永远支撑不起爱情的煎熬,幸福的人,那是彼此给了对方信任和耐心。爱情啊,其实需要某种基础,才开得绚烂,这就是芷若姐姐的道理。

(图片均来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