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在很多人看来,战斗机一旦被导弹瞄准,那就凶多吉少。
但是在实战中,只要具备以下几个因素,死里逃生、化险为夷也不是可能。一、高飞
尽量往高处飞 ,因为高度越大,空气越稀薄,导弹的控制效率就会受影响,导弹机动性也会降低。
同时导弹向高处飞,自然要消耗导弹的有效射程,一般来说导弹都有射高局限,战机如果能飞得足够高,就有可能摆脱导弹威胁。比如F15的最大升限能达到19000米,而近程的麻雀导弹最大射程是8000米;中程的AIM-7空空导弹的最大高度是15000米,这就是说,除了远程导弹,谁也奈何不了F15。
二、低飞
飞机如果不能高飞,还能通过低飞避险。
低空飞行的时候,地面杂波多,对雷达和制导系统影响大。
同时由于地球曲线的影响,对方的雷达无法发现地球曲线外的东西,也就是说,一定范围的低空是雷达的盲区,可以使导弹产生误击。
在低空飞行的时候,飞机还能利用复杂的地形躲避雷达,让雷达和导弹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瞄准。
三、干扰
飞机飞行时要产生热量,导弹里都有红外装置,可以引导导弹追踪产生热的目标,让飞机插翅难逃。
但是有矛就有盾,飞机也有个大招对付导弹的红外跟踪,那就是摆迷魂阵,发射红外诱饵、电子干扰设备,哄骗导弹追踪假目标,让飞机转危为安。
干扰弹的工作原理就是从弹体底部抛出箔条块,箔条块释放后裂开。箔条散布成云状并低速降落,对敌方雷达信号产生散射,使其不能正常工作。
很多飞机上都安装有干扰弹发射装置大都是多联装的,一部装置就是几十管并联,并且在飞机上同时装几部这样的装置。因此每架战机上都有足够的干扰弹。
还有一种金属燃烧弹,战机把易燃金属存放在发动机喷口附近,用石油气压机或重力从发动机喷口喷出的热浪里经过点燃,以接近1200度左右的温度诱骗,可以在2-9秒钟之内起干扰作用。而这几秒钟对飞机来说已经足够了。
如果战机遇到具备热成像功能的战机,那八成是跑不掉了。因为一般的红外装置中,战机是个点,不好瞄准。而热成像就跟倒车影像一样,战机是实景显示,战机生还几率很低。
比如在电影《白宫陷落》里面,就有扔干扰弹骗过导弹的镜头。
四、速度
飞机摆脱导弹的最后一个途径,就是速度。
对于飞行速度在2马赫中距离的导弹,飞行速度超过2马赫的飞机理论上就有可能摆脱。
导弹追击飞机,有个初速度,然后慢慢加速,达到最高速度,需要一定时间。
导弹飞行速度越快,飞机的不可逃逸区就相对越大,飞机被击中的概率越高。
同样的道理,如果飞机速度越快,它的不可逃逸区就相对变小,飞机就有可能实现加速逃离。
当年美国的SR71就依仗着自己3.2马赫的高速度,从来不把他国的防空导弹放在眼里;飞行35年没有被击落的记录。不过这是一款侦察机,有点走题。
不过这说明一个道理,战斗机要想赛过导弹,第一导弹速度低于战斗机,第二导弹射程在100千米以下,第三导弹性能不是那么先进。
使用固态燃料的空空导弹,发动机工作仅仅十几秒钟,像早期的AIM-54不死鸟导弹,发动机工作时间也不过28秒,按照2马赫的速度,不死鸟导弹,发动机只工作21公里左右,其余的行程靠的是惯性飞行。
该导弹的时候射程在100公里左右,如果发射的时候,飞机距离导弹为60公里,飞机速度如果比导弹速度快一点,导弹如果飞行了100公里,飞机只需要飞行40公里就可以脱险。
这就是说,飞机完全可以在导弹燃料用完时,飞到安全距离,或者在导弹最大有效射程临界点驾驶飞机改变高度和角度摆脱导弹。
但是飞机上的雷达锁定报警器从发现飞机被雷达锁定到报警,再到飞行员做出判断,也需要一定时间。所以说,飞机的可逃逸区越大,逃生机会越大。
而且飞机最大过载只能有8到9g左右,而导弹过载都在10到30g,通俗地说,导弹机动性是战机的两倍以上。
如果导弹发射的时候,战机在导弹射程三分之一距离上(比如射程为90公里,发射时战机距离导弹60公里之外)有机会逃脱,熬到导弹燃料用完。
如果导弹发射的时候,战机在导弹射程三分之二,或者二分之一距离,(比如射程为90公里,导弹发射时,战机距离导弹在60公里之内。)战机逃脱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等导弹燃料用完,战机就会被击落。以上我们都是假设的导弹都是近程导弹,或者性能较落后的导弹。
根据现在导弹的技术,一旦导弹瞄准战机,逃生几率就会很小。
现在的导弹制导方式太先进,飞机一旦瞄准在劫难逃,
以AIM-120导弹为例,它持续追踪目标,导弹内目标的资讯也会同时更新。
AMRAAM会根据目标速率、方向的改变,来修正拦截路线,让目标能成功的进入导弹主动雷达的侦测距离,进行自我归向导引。
它的飞行时速达到4马赫,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种战机能达到这个速度。
根据专家介绍,目前世界军事大国的截击导弹大多同时具备四种制导方式:连续数据半主动制导、采样数据半主动制导、主动制导和对干扰源寻的。
在截击过程中,通常采用混合制导以达到最佳攻击效果。
实事求是地说,战机一旦被锁定,就别想逃脱,除非你是五代隐身机。
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老实的中距离导弹,很多是固体燃料,在导弹飞抵战斗机空域之前,多已经消耗光了燃料,随后都是靠惯性进行机动。
所以,至少在早期,战斗机如果躲避中距离导弹,确实可以依靠连续机动进行摆脱,导致导弹无法击中。
自然,这个是有一定难度的,而且通常对付制导比较老旧,机动力较差的大型空空导弹。
对于今天较为先进的超视距导弹,尤其是近距离格斗导弹,就绝对不可能靠耗尽对方燃料进行躲避。
即便轻型战斗机也有数吨重量,发动机再牛逼,飞机机动性也不可能超过这些导弹。
大多数战斗机的设计过载都在9g以内,因为飞行员不能承受再高了。
而现代化导弹,近距离格斗导弹过载基本都在50g以上,超视距导弹也能飞出40g的过载。
由于差距太大,导弹的速度极快,实际上战斗机躲避导弹几乎没有可能。而且躲避导弹追击的时间不是以分钟,而是以秒来计算的。
几秒内,你就有可能被击落。而在这种导弹高机动的追击下,不要说逃避打击,你能多坚持几秒都是奇迹。
遇到这种情况,只能期望于电子对抗手段和干扰弹了,而且随时准备跳伞。
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从理论上来说,战斗机甩掉来袭的导弹是正常的,但这需要非常高超的驾驶战机的技术才能达到,不但要求飞行员的技术水平高,所驾驶的战斗机也必须是高性能的才行。动图当中是电影《深入敌后》的一个场景,执行侦察任务的F–18“大黄蜂”战斗机拍摄到了一些“万人坑”一类的目标,被当地武装派别发射SA–8“壁虎”地空导弹追杀。最后“大黄蜂”没有躲过“壁虎”的追击被击落了。
其实,这只是电影里的场景,真正的实战当中“壁虎”是很难击落“大黄蜂”的,因为“壁虎导弹”是近程防空导弹,它的最大射程是12公里、最大射高只有6000米,飞行速度2.5马赫,虽然它的速度超过了“大黄蜂”,但是它的发动机工作时间在8秒钟左右,剩下的距离要靠惯性推动,越到最后随着惯性的降低导弹就会越来越慢,当到了25秒之后导弹的自毁器启动导弹自行爆炸...也就是说“大黄蜂”理论上只要坚持20秒左右的时间,“壁虎”就因为惯性推力下降撵不上了,或者“大黄蜂”通过“雷达告警器”发现来袭的“壁虎”之后要马上甩掉副油箱,进行大仰角爬升,高度超过8000米就安全了,因为“壁虎”的最大射高只有6000米,肯定打不到了。所以,战斗机发现来袭导弹之后要随机应变,而不是简单的和导弹比速度,飞机肯定没有导弹飞的快。另外,导弹并不是想象中的只有发射就能将飞机击落,图片里的“响尾蛇”是近程格斗导弹的代表,它采用的是“红外跟踪探测引导头”,通过红外光探测材料去跟踪战斗机的发动机尾喷口所产生的红外光。但,早期的红外探测头受弹体直径和支架活动角的限制,方向探测角不超过40度,如果所追击的飞机偏离了这个角度,导弹也就跟踪不了了,最后就是自己坠毁,所以战斗机发现红外导弹后,都做一些高机动动作,并且发射红外干扰弹来躲闪。
总之,战斗机躲避来袭导弹方式很多,要看战场的时间情况,绝不能傻呵呵平飞与导弹比拼速度,要做出正确的判断采取灵活的方式将导弹甩掉。
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首先要搞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战斗机和导弹的速度哪个快!目前战斗机的速度普遍在2马赫左右,个别战斗机超过了3马赫,但是空空导弹的速度一般都超过了3马赫甚至更快,很明显导弹的速度要快于战斗机的速度,战斗机想要通过耗尽导弹燃料的方式摆脱危机不现实。
当然攻击战斗机的导弹还有地面的防空导弹,防空导弹的速度相比空对空导弹,射速的确慢一些,但是为什么防空导弹还能击落战斗机呢?这个还要从防空导弹的攻击模式开始说起。
战斗机在空中,防空导弹在地面,这也就注定防空导弹不会在同一条直线上追击战斗机。防空导弹的攻击方式是依靠雷达和计算机,计算出与战斗机的交汇点,防空导弹一般直接飞向模拟计算出的交汇点,而不是追击战斗机。就算首次不能命中目标,转弯后还是利用同样的攻击方式,而不是追击。
所以某些防空导弹的速度即使是慢于某些战斗机,也可以攻击到战斗机。但是即使是这样,现代防空导弹的速度也在不断的提高,因为速度越快,越难让战斗机逃脱,命中率也就高了!
而要是空对空导弹攻击战斗机,就经常要面临和要被攻击的战斗机处于一条直线上,战斗机发射的空对空导弹和目标也就在一条直线上,所以必须空对空导弹速度要快于战斗机,否则根本就追不上战斗机,空对空导弹的速度必须要快。比如著名的空对空导弹,美国AIM-120空对空导弹,它的速度就达到了4马赫,超过了目前几乎所有的战斗机飞行速度。
那么战斗机被防空导弹和空对空导弹锁定,就没有办法了嘛,那当然是有的!战斗机摆脱危机的方式一般有比如战斗机对导弹进行主动的电子干扰、释放干扰弹等等,也可以通过利用战斗机的机动性摆脱对方追击的导弹!
所以战斗机想要通过耗尽导弹的燃料而摆脱追击这样的方式不可行!
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谢谢邀请!兔回答;首先有这个可能,或者说是战斗机有这个战术机动摆脱动作。目前来说,战斗机的空战主要就是导弹化,战斗机面临的威胁也主要是导弹,导弹已经成为对付战斗机的主要打击武器,同样,防御被导弹打击也是战斗机必须要研究的课题和战术。题目所说的这种可能性并非没有,这主要和空空导弹的性能特点有关系,下面我们分析一下;
空空导弹的飞行性能特点:目前来说,空空导弹多数都不是全程动力飞行,而是利用惯性存能攻击目标,也就是说空空导弹攻击目标时,火箭发动机并不支持全程动力飞行,直到击中目标,而是火箭发动机工作数秒即耗尽燃料,接下来的射程要靠导弹惯性存能继续追逐战斗机。空空导弹的动力射程(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段)与最大射程(包括了无动力飞行时段)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空空导弹在火箭发动机停止工作后,是以惯性在继续飞行的,由于空空导弹的速度通常都能达到3~4马赫左右的高速度,即便火箭发动机燃料耗尽,导弹本身的惯性速度依然能保证导弹继续高速飞行,从而攻击目标。当然,导弹飞行能量会越来越低,其攻击能力也是越来越差,当导弹进行机动时,速度会下将,特别是由低往高爬升时受空气阻力影响速度下降快,攻击距离会缩短,战斗机可以利用空空导弹的这个特点进行机动摆脱。
战斗机可以利用空空导弹的飞行特征进行机动摆脱;空空导弹的射程有限,尽管很多的空空导弹具备1百多公里以上的超视距打击能力,这里包括了无动力飞行时段的距离,空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段很短,基本都不能满足整个导弹飞行时段的30~40左右。例如,AIM-9B空空导弹工作时间才2.1秒,而美国的先进中距空空导弹 AIM-120才9秒左右。空空导弹的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段的射程也被称为“不可逃逸区”,当然,话虽然这么说,未必就代表战斗机在这个射程内就百分之百的挂了,没这么简单,战斗机上同样也有反制手段,并不会坐以待毙。战斗机加速摆脱导弹攻击本身就是一个消耗空空导弹能量的战术动作,关键就看能不能在导弹能量耗尽前摆脱掉了。
战斗机防御导弹攻击的手段:战斗机上有雷达告警器和导弹逼近告警器,导弹要攻击战斗机就必须要先用雷达探测战斗机并锁定,而雷达探测电磁波会被战斗机上的雷达告警器探测到,此时战斗机就会做摆脱锁定的动作,并释放干扰弹,迷惑导弹的攻击。如果是红外寻的空空导弹,导弹并不发射探测电磁波束,此时,战斗机上的导弹逼近告警器会发出报警,并给出导弹来袭方向、距离、逼近时间、速度等信息,战斗机就会进行摆脱动作。导弹火箭发动机工作时段机动能力强,速度最大,当燃料耗尽后速度下降,如果战斗机采取机动摆脱,就会使追着跑的导弹增加惯性速度损失,当导弹的速度下降到和战斗机速度相同时,战斗机就安全了。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说明白,就是导弹的攻击角度,如果是“迎头攻击”,战斗机就必须掉头逃离,否则采取对冲只能是挂了。
战斗机利用导弹能量耗尽进行摆脱攻击是一个防御导弹攻击的措施:空空无法全程动力飞行是满足空空导弹性能的需要,如果全程动力飞行就必须加大燃料携带量,对于空空导弹来说这是很困难的,主要是战斗机的载重量有限,另外,空空导弹质量过大也会使导弹飞行机动性能下降,空气阻力增加,空空导弹不具备全程动力飞行也是一种取舍的结果。这样的取舍给战斗机防御空空导弹攻击带来了机会,采取释放干扰弹加大速度机动摆脱战术消耗空空导弹的能量。其实战斗机摆脱导弹攻击基本都是这个原理,否则导弹没完没了的一直追着跑,靠干扰弹并不把握。导弹无动力段的速度下降是很快的,因此,战斗机发射导弹时尽量会迫近发射,这也是战斗机通常都从侧后面攻击的原因,能够近距离发射导弹,增加攻击范围。针对战斗机的机动摆脱,空空导弹也采取了技术措施,研制出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导弹追逐战斗机到达最高速度后导弹火箭发动机关闭,靠惯性存能高速追击战斗机,当速度下降一定数值,再次启动火箭发动机继续加速追击,这样就增大了“不可逃逸区”的攻击距离。
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欢迎探讨指正,图片来源网络。
战斗机在遭到导弹追击时有没有可能通过耗尽导弹燃料而摆脱危机?
这是不可能的。
战斗机要在与导弹的直接战斗中完成躲避,唯一的办法就是做超机动动作,如著名的眼镜蛇机动。无论现在多先进的战斗机,F22也好,S-35也罢,要做这样的机动动作,都必须打开加力。可这种开加力飞行,持续时间,是不可能超过30秒的。
F22的超音速巡航,其实就是不开加力,而超音速巡航时间超过30秒。
众所周知,所谓巡航,就是按照某种轨迹飞行。而现在的飞机,巡航状态下,没有超过2.5马赫速度的。而对空导弹的速度,战斗时最低都是5马赫左右的速度。且弹截计算机的运算速度,都是百分之几秒的。也就是说,一旦战斗机进入巡航状态,瞬间就会被导弹再次攻击。
而战斗机在有人架驶下,还要考虑人体的可承载负荷――超机动动作,最优秀的飞行员最多能连续完成三个,时间也就在10秒钟之内。
战斗态的导弹,即使是射程120千米的,也足有30秒的有效缠斗的战斗时间――五马赫,也就是一秒种1.7公里左右。而苏俄系对空导弹,还有高达240千米射程的。
战计机躲开导弹的唯一机会,排除导弹本身精度不够,就是在射程边沿,通过机动摆脱锁定,飞出射程范围。如深入射程内,在技术水平同等下,15秒之内一定会被导弹击落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