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武昌起义有骨牌效应,趁机点燃了革命烽火,并一发不可收拾,最终推翻了清朝统治。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清末时期,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尤为突出尖锐。19世纪末,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旨在践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革命,先后发动了一系列的起义活动,有“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以及后来的“武昌起义”等。前两次均以失败而告终,唯有“武昌起义”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也顺势把革命风暴推向了全国,轰轰烈烈的的“辛亥革命”开始了。历时不到半年,在革命党人和有识之士的努力下,终于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武昌起义的重大胜利,是后续辛亥革命获得成功的坚实基础,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清朝封建统治的日益腐朽,导致“武昌起义”必然爆发。鸦片战争后,清朝对外迎合洋人,卖国以求荣,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声势浩大的“天平天国运动”被扑灭了。19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甲午战争”惨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割地赔款不计其数,导致人民愈加痛恨清朝的无能统治,反抗浪潮此起彼伏。出卖“义和团”用于媾和列强,清末新政又迷惑人民,制造了空头支票的承诺,立宪派也已经失望透顶,有的倒戈成为了革命派,革命之势已不可避免。保路运动的风起云涌,导致革命党人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于是,在不堪清政府的残酷镇压下,发动了武昌起义,顺势席卷了全国。
综上所述,武昌起义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在革命党人的推动下,拉开了清朝封建统治灭亡的序幕。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被国人和各级政权孤立了的清王朝和不孤立的武昌城头一声枪响,导致了清王朝崩溃的必然。
武昌起义的成功,不在革命党核心领导层的意料之中,事发偶然,却是中国人推翻满清王朝民心使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意料之中的大事件,是偶然走上必然的一次华丽转身,名副其实的千年历史大变局之时刻。
仅二百多年的清王朝,一天天走向老迈和腐朽,日薄西山。但可以更有效给它最后一击的定是革命力量高度集中,对手高度空虚的时机。四千多名湖北新军的勇士们,两湖子弟的精英团队,在武昌中和门上用十月的炮声,击中了清王朝的落日。武昌起义在中国历史上完成了秀才造反,一夜成功的典范。这支两湖知青组成的湖北新军功不可没,朝阳必定替代残日。
只有皇家荣华富贵的利益集团,必定是淹没于水中的覆舟。受革命浪潮影响,睁眼看世界湖北新军青年,是用知识和信仰托起的家国情怀,理想着为万世开太平。这乃是清王朝一夜崩溃的主因之一。
结语:百年前的那一夜,巳成为画卷和史记。本人只是见题捧起武昌城头的辛亥浪花,写意着这场可歌可泣的起义,不属规范作答,见谅!
(网图)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武昌起义只是推翻满清最后一击而已,其实满清已经从内部崩溃了。
在1900年,八国联军区区1万多人从天津杀入北京。
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如丧家之犬一样逃到西安。
至此,满清王朝的颜面扫地。慈禧一行人前往西安的路上,一些农民竟然不跪拜,而是大咧咧的站着看,毫无敬意。
放在以往,这是大罪,甚至可以砍头。但当时慈禧只顾逃亡,哪里还管这些。
慈禧的丢人现眼还不算最严重的事情,更可怕的是所谓东南互保。
南方的实权派总督们,不但无视慈禧带兵增援的命令,而且结成联盟,拒绝同洋人开战,防止将战火扩大的全国。
此举在以往等同于太平天国这种叛乱,是诛九族之罪。
然而,慈禧一样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因为这几乎是所有总督的选择,包括李鸿章在内。
另外,《辛丑条约》中国共付各国赔偿金四亿五千万两银,等于每个中国人要赔款1两。若包括利息支付则高达8亿5千万两,但当时清朝政府预算不到1亿两,还有严重赤字,根本就无法偿还。
这不但是惊人的巨款,还是赤裸裸的羞辱!
由此,几乎每个中国人都受到影响,也知道政府腐败无能。
还有一些条款:
- 第七款,北京的大使馆区内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以派兵保护。
- 第八款,大沽炮台以及北京到天津之间的炮台一律拆毁。
- 第九款,外国可以在北京至山海关之间驻扎军队。
- 第十款,中国对将来一切抗外行为予以惩罚。
由此,中国的主权丧失很多,尤其是北京都有洋人驻军,中国比殖民地也好不到哪里去了。
此次惨败,对满清的打击是决定性的,也是无法恢复的。
期间满清辛苦训练编组的10万武卫军,仅剩袁世凯在山东的1万多人尚且完好,其他都已经崩溃。
由此,满清其实已经内外交困,国家经济破产,军事破产,政府失去控制力,灭亡也就是眼前的事情。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说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朝的灭亡,似乎有点夸大起词。说武昌起义是导致清朝灭亡的导火索,倒是人们可以认可的。孙中山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是不彻底的,只是后来在袁世凯的侧应下使清帝退位了,但中国的局面并未发生多少改变,某些地域甚至比清朝还腐败!只有毛主席和他所领导的共产党人,才真正使得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民族才真正站立起来了!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俗话说压死骆驼的往往是最后一根稻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清朝之所以能够撑到武昌起义才灭亡,列强是有一定功劳的,如果不是因为那时候列强的入侵,转移了部分国内的民族矛盾,清廷能否撑到那时候,是要打一个问号的。
从政治上看,清廷是高度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跟共和制的世界潮流格格不入,满清权贵压榨广大底层劳动人民,限制了国家的发展。这种政治制度让国家变得越来越臃肿,腐败横行,造成国家的急剧衰退。
在世界列强都在发奋图强,搞工业革命的时候,满清的政府还沉静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即使鸦片战争被打开了国门,仍然不愿意改变现有的体制,只想着如何维护满清贵族的政治权益。
从经济上看,我们只是大号的农业社会,生产效率远低于西方列强的工业社会。在被迫开放国门后,国内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让我们成为了洋人商品的倾销地,面对经济掠夺,没有半点还手之力。
没有了工业基础,我们只是西方列强原材料的供应地,因为贫穷,无法养活更多的人口,这才有那么多人去下南洋、闯关东。
从军事上看,面对列强基本上是一败再败,如果说打不过英法那还说得过去,但是最后连旁边的日本,都能够把我们按在地上摩擦,可以说军事上也是一败涂地的。
从太平天国开始,汉族地主武装开始崛起,到了八国联军来犯的时候,竟然都能够搞出“东南互保”这个协议,让清廷颜面尽失,这时候满清对军队的控制已经不行。没有了枪杆子在手,被推翻也是迟早的事。
刚开始因为列强的入侵,让底层被压榨的人们意识到,要先把外敌肃清了,再来谈内部的问题。但是满清没有奋发图强,反而成了列强在华的代言人,这时候老百姓已经彻底丧失了对满清的信任,所以武昌起义开始的时候,那么多人才响应。
武昌起义为什么会导致清朝统治的崩溃?
在武昌起义之前的晚清时期,也爆发过不少革命暴动。比如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等等。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一度占据了清朝的半壁江山,但是最终也被清政府给破灭了。义和团运动,先是得到了清政府支持,他们的势力甚至占据了北京、天津等中国核心区域,可是最终当清政府反过来打他们的时候,也是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把他们扫得干干净净。由此可见,清政府的力量还是足够强大的,清朝的凝聚力还是很大的。
(武昌起义)
但是,武昌起义仅仅只有三千人,武昌起义一爆发,清政府立刻就崩盘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革命思想的影响遍及全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太平天国运动的时候,虽然南方搞得轰轰烈烈,但是,其实对全国各地的影响是很小的,尤其是思想的影响。太平天国活动的区域,老百姓都信奉拜上帝教。但是太平天国没有波及的区域,大家却把拜上帝教当成是邪教,把太平天国的人说成是长毛。在大家的心中,太平天国就是牛鬼蛇神,被严重妖魔化了。
可是辛亥革命时期不一样。那时候,革命的思想已经遍布全国,知识分子及普通群众都支持革命,都觉得革命是一个神圣的事业,是能够解决中国困境,让自己翻身做主人的唯一方法。所以武昌起义虽然是范围小,但是震动很大,带动了全国性的反应。武昌起义爆发后,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全国十五个省都宣布独立,就是一个明证。
还有一点,太平天国的主张与武昌起义的主张是不一样的。太平天国宣扬的拜上帝教,不土不洋,在中国有点水土不服。毕竟宗教注重的是死后,中国现实社会追求的是当下,这本身就不能解决老百姓的问题。所以,除了在太平天国内部进行强制灌输以外,外部的人,都把拜上帝教看成是毒草。
可是革命者宣扬的共和思想,却是能够让大家理解的,能够很容易获得老百姓支持的进步思想。这种思想,在武昌起义之前就已经深入人心,遍及全国。因此武昌起义爆发,迅速就得到了全国各地的响应。
(太平天国运动)
二、清政府已经失去了地方势力的支持。当年太平天国运动轰轰烈烈,可是为什么,最终却被清政府很快打压下去了呢?是因为清政府的武装力量很强大吗?并不是的。当时清政府的军队是非常腐朽的,无论是八旗军还是绿营军,战斗能力都是极差的。
不过,当时的地主武装非常支持清政府。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自发地组织起地主武装,和太平天国作战。最终,太平天国也正是依靠地主武装被打压下去了。
当时的地主武装为什么那么卖力地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呢?一方面是清政府当时的向心力还很强大,大家还都比较拥护清政府的统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清政府还处在封建时代,地方武装维护清政府,也就是在维护自己的土地所有制。如果土地给太平天国夺去了,自己也就完蛋了。
但是到了辛亥革命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清政府不断地和列强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清政府又拒绝进行变法维新,1911年成立的所谓立宪政府,也大多数是满清皇族。所有这些,都让地方势力心寒。再加上当时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形态发生改变,因此,地方势力便不再支持清政府,大家纷纷闹独立,辛亥革命因而能够成功。
(没落的清王朝,图取其意)
三、信息的畅通使得全国各地的步调保持一致。在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报纸大量发行,全国各地对于信息的掌握,都比较及时。大家能够迅速地通过报纸媒体,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并因此做出反应。
这个是明显比太平天国时期要先进得多。因此,太平天国容易被妖魔化,而辛亥革命时期,则不容易被妖魔化。
再加上在辛亥革命之前,已经有保路运动以及皇室假立宪的预热,这两件事,也迅速就传遍了全国,让全国各地非常不满。这种不满的情绪被堆积着,急于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而辛亥革命,显然就点燃了这样一根导火线,让全国各地的“弹药库”迅速爆炸,清政府也迅速解体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辛亥革命史》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