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88高射炮是二战德国一系列防空炮的总称,有FLAK 18/36/37/41等。后来又延伸出坦克用的KWK炮系列和反坦克的PAK炮系列。

88高射炮射速15~20发/分,与盟军使用的中口径高射炮差不多。比如同期美国的90mm M2高炮射速22发/分,英国QF3.7in(94mm)高炮射速20发/分,苏联M1939/ 85mm高炮射速10~12发/分。

对只有半自动装弹机的88炮来说,这个射速已经很快了,毕竟一发高爆弹就要14.7公斤,很重的。

88高炮属于中等口径防空炮,它的使用方式跟小口径防空炮是不同的。小口径防空炮是炮弹撞飞机,中大口径高炮是飞机撞弹片,它不像电影上演的那样追着飞机打,而是打提前量,在飞机航路上制造一片弹幕守株待兔。

中大口径高炮转向慢,随着飞机速度增加,已经很难赶上飞机的移动速度了。同时88炮也不跟机动灵巧的战斗机较劲,它的目标是满载着炸弹的B-17、B-24、兰开斯特这些大型轰炸机,任务是要地防空、轰炸机驱离。

轰炸机重载时机动能力很差,为了对抗拦截还要组成庞大的“箱形编队”。

在箱形编队中,所有轰炸机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上下左右都有飞机,机动非常不便。再说轰炸机有指定的任务目标,不是随便一扔就完事的。它要从预定的航路进入,到预定的空域投弹,否则扔一大堆炸弹也炸不毁目标。

投弹时要平稳飞行,让投弹手稳定瞄准。高度能低就低,距离能近就近,越低越近准确率越高。所以很多时候,轰炸机群不得不硬着头皮闯过防空阵地。

地面防空也不是一门炮各干各的,而是好多高炮集火射击。

在1942年“大德意志师”下辖的高炮营中,有重型炮连3个,轻型炮连2个。一个重型炮连中有88mm炮4门,还有20mm防空炮若干。

在一个防空阵地中,大口径高炮在分散在四周,中间围着射击指挥仪。它是防空阵地的灵魂,由光学测距仪、机械计算仪、电缆等设备组成。

接到轰炸机来袭的远程预警信息后,光学测距仪便开始搜索敌机。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光学测距仪可以看到3万多米高空,逮住1万米左右的盟军机群不在话下。

他有长长的基座和2个望远镜,利用三角函数原理得到敌机的斜向距离、高度和方向角。将数据输入机械计算仪,就能解算出88炮射击的方向、射角和炮弹引信的装订时间。

▲射击指挥仪

88炮身左侧有2组仪表盘,射击诸元通过电缆传送到仪表盘上。一二炮手根据仪表指示对针,将另外一个表盘的指针调成一致,高射炮的炮口便指向了预定的位置。这个位置包含了提前量,是未来敌机航路与炮弹轨迹的相遇点。

炮手用引领测合机装订引信,炮弹上膛。当命令下达时,一个连或更多连的88炮同时开火,所有炮弹飞向同一个目标空域爆炸,形成一个横跨数百米甚至千米的庞大弹幕。

闯进空域的轰炸机群要么硬挺,要么拉高转向提前投弹。轰炸机群丢失了投弹窗口,高射炮也就完成了防空任务。

▲对针的仪表

当然,轰炸机群也不傻,它们会多批次、多高度、多航路进攻,让高射炮群顾此失彼。敌方攻击机也会伺机进攻88炮阵地,所以还要在周围布置20、37、40mm小口径高炮控制低空,保护阵地。

二战德国的88、105、128mm高炮取得了很好的战绩,仅1942年就击毁盟军飞机2万多架。这个战果与德国精密的射击指挥仪和良好的炮兵训练水平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盟军大编队机群有关。数百架飞机漫天飞舞,88炮集火射击蒙也能蒙下不少。

其实88炮的炮弹差些,使用定时引信,时机不精确,杀伤效果不好。平均4、5000发炮弹才击落一架飞机。相比之下,美军的无线电近炸引信(VT引信)更高一筹,它能侦测无线电波反射,到达一定阈值时启爆,效率非常高。在太平洋战场上,让日军吃够了苦头。

88炮作为中口径防空炮出色的完成了本职任务。更令他出彩的还是多用途,打得了飞机,灭得了坦克,这才成为二战中公认的最优秀火炮之一。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图片来自网络。欢迎关注,一起了解有趣的知识。

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题主问的是著名的德国88mm高炮吧。

克虏伯在1917年出品的88mm高炮

这种高炮最早诞生是在一战中,由于飞机这种新式空中武器的快速发展,德国紧急研制专用高射炮,克虏伯公司和莱茵金属都各自推出了88mm、75mm、77mm、105mm等口径的高射炮,实战当中88mm口径的高炮表现出色,一战末期德国在鲁尔和莱茵工业区的每个工厂都布置了一个88mm高炮连以防英国空军的袭击,而其它口径的高射炮则被证明是不成功的,88mm也就此成为高射炮中的“德国口径”。

FlaK18高射炮,中国也曾经引进该炮

1931年10月,,克虏伯研制出了新式的FlaK18(Flugabwehr-Kanone—FlaK意为防空炮)型88mm高炮,俯仰角 -3°到+ 85° ,射界 360°,防空最大射程 9900米。之所以用“18”来表示研制年份,是为了掩人耳目,让英法以为是一战时期的旧式高炮。

FlaK18配有半自动半弹机,射速为15发/分,这个射速在大口径高炮中已经不慢了。克虏伯公司的设计人员预见到作为高炮的主要作战对象--轰炸机将会向飞得更高、更快的趋势发展,因此设计炮口初速可达820-840m/s。

Flak18型的左侧附加有机械式引信设定装置,对空射击时的射控工作由高炮连中心的30型数据传送装置系统执行,经过数据传送系统以雷达及防空预测感测器控制。系统完成对目标飞机距离,速度,角度等等射击诸元的测定,然后这些射击数据会传达给各门炮(一般来说都是一个阵地多门炮一起的),然后炮手给炮弹装定引信,在此过程设定爆炸高度和时间等信息,在由雷达控制中心提供给炮组发射角度,延迟时间,炮弹在敌机飞来的路线上爆炸。

轰炸机周围的朵朵黑烟,就是高炮炮弹爆炸后的景象,轰炸机会不会中弹,会不会坠落,就要看运气了

Flak18型在防空时使用高爆弹,全重14.7千克,弹壳重9.5千克,加装定时引信,根据敌机飞行高度预设爆炸时间,确保炮弹在敌机附近引爆,靠大量破片来摧毁敌机。当然这个效率非常低下,例如在二战的不列颠空战期间,英国的防空部队用4200发大中口径高炮的炮弹才能击落一架德国飞机,这些高炮和耗费炮弹的防空成本,大概是击落飞机造价的好几倍。

运气不好的轰炸机就是这个样子

改型Flak36型炮于1936年开始服役,它与Flak18型最大的不同在于炮管结构及使用的特种拖车。Flak36型的炮管为三段式可拆换设计,可依炮管磨损部位分别更换,不但节省资源且更方便更换,必要时可在战地即使更换。Flak36型使用新的201型特种拖车,火炮下架和进入炮位的操作更加简便。Flak37型则是1939年服役的进一步改进型,它装有最新型的Übertragungser37数据传送装置。

Flak41高炮

大战中后期,盟军的空袭使德军的高炮部队负担非常重,1940-1941年时,1门88毫米高射炮在一个晚上常有射击200-300发炮弹的纪录。而且由于战争对航空技术的刺激,高性能飞机不断出现,这让德军兵器局感到早期的88炮已不足以应付新的威胁,故1939年与莱茵金属公司签定合约,研制发展高性能的新火炮,在1941年研制出称为Flak41的新型88毫米高射炮。

88高炮炮弹引信

Flak41引入精密复杂的观瞄及射控装置来提高射击精度,还安装了半自动装弹机构来提高射速,这也降低了装填手的工作强度。炮身最大仰角+90度、最大俯角-3度。炮口初速增至1000米/秒,最大射高15000米,最大射速20发/分。

但是,不出克虏伯设计师所料,飞机的高度和速度提升快得惊人,到了战争后期,美国轰炸机的飞行高度已经达到88毫米高炮的极限,炮弹要到达万米高空,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时间已经够飞机飞出好远了。

Flak38 105毫米高炮,它射速和88炮差不多,但防空效率更高,这是因为大口径高炮的目标是高空轰炸机

所以88炮到后期的防空效费比越来越差。据德国空军元帅戈林所言,低初速(820-840米/秒)18/36/37型等88高炮平均需要16000发左右的炮弹击落一架敌机。高初速(1020-1060米/秒)25/31/41型等88高炮平均需要8500发左右的炮弹击落一架敌机 。Flak38 105毫米53倍径高炮(初速~881米/秒),则平均需要6000发左右炮弹击落一架敌机 。Flak40 128毫米61倍径高炮(初速~879米/秒),则平均需要3000发左右炮弹击落一架敌机。

可见决定大口径高炮防空效果的实际上并不是射速,而是射高。确切的说大口径高炮并不是为了直接击落,而是为了保卫特定目标,驱散而设计的。因为当时高炮的炮口移动速度无法跟上飞行速度。高炮集群向固定空域射击,炮弹由预置引信在特定区域激发,多发炮弹爆炸后形成弹幕阻止继续靠近,如果强行穿越就有被击落的可能。88高炮的射高不够,对高空轰炸机群的威胁就不够大。

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Flak36/41 88mm防空炮的射速不算慢了,作为一款陆地上的火炮,这样口径的火炮射速还能达到15-20发/分不容易了,今天美军的127mm Mk45舰炮也就这个射速。打不准的原因主要还是射击精度的问题。88mm防空炮用的是机械表盘式的时间引信,具体分为发条驱动和惯性驱动的时间引信(Spring-wound mechanism time fuze,Inertia mechanism time fuze),在发射前需要人为设置定时时间。它的时间引信是类似一个机械表一样的装置,发射前用扳手把引信拧到对应刻度上就完成了定时。

▲88mm两种炮弹,一种AP,一种是时间引信的高爆弹

▲88mm 炮防空用的Zt. Z. S/30时间引信,最大定时30秒,属于内部是发条驱动的机械装置,与机械表类似

▲第二种时间引信是惯性驱动的机械表盘,靠炮弹自旋产生的惯性力为机械表盘提供能量

这种办法想想看都知道不靠谱。因为这需要高炮小组对飞机进行测距,测速来估算航迹,当时没有能精确测距的雷达,全是靠光学瞄具目测。测完你还得算,算完还得用扳手拧引信,拧完了再把炮弹装填发射。操作的熟练度本身就带入了时间误差里。你琢磨这一套程序引入了多少误差!

Flak 36炮组

所以这种引信的防空炮打飞机,基本靠人品。这也是为啥要用88mm口径,既然精度很差,那就只能靠加大装药量来提高杀伤率了。基本上二战期间平均2000发 88mm炮弹才能击落一架敌机,而美国的127mm舰炮是平均500发一架。秘诀就在于美军用了无线电近炸引信,无需提前设置起爆时间,完全根据炮弹和飞机的距离来决定是否起爆,系统误差要小得多了。

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88炮这种大口径高炮,防空不是直瞄炮击。

因为它的对象多是高空高速飞机,直瞄炮击根本就不可能打中。

88炮基本是首先有雷达和其他设备准确测算出敌机的位置、速度和高度。

88炮阵地对炮弹设定高度,随后根据敌机接近的空域估算,随后开始弹幕炮击。

简而言之,很多88炮会发射大量炮弹,在敌机所在高度的空域形成一大片弹幕覆盖区。

覆盖区中,88毫米炮弹根据设定的高度不断炮炸,依靠弹片炸伤进入的敌机,以此杀伤敌人。

但是,这种炮击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因为88毫米炮弹的弹片涉及范围有限。

这同军舰在水上、坦克在陆地上不同,而飞机可以改变高度和速度进行躲避,活动空间很大。

所以,88毫米火炮基本是守株待兔的打发,效率非常低。

88炮平均每8500发炮弹,才能打下一架飞机。

相比,另外两种高炮效率较高,105毫米高炮每6000发打下一架飞机,128毫米4200发打下一架飞机。

为什么会这样?主要炮弹口径越大,威力就越大。

当然高炮的目的也不完全是击落敌机。大口径高炮形成弹幕,尤其在轰炸机投弹之前进行炮击,会严重因为敌机的投弹精度。

这才是高炮重要的性能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英美研发出VT近炸引信后,大大提高了高炮的命中率。简而言之,VT引信工作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引信内藏的真空管无线电波发射器向外放出180至220兆赫兹的无线电波,当弹体接近目标物时,部分无线电波将被反射并接收到,由于多普勒效应的存在,反射波和发射波之间将产生200-800赫兹的低频讯号,距离目标越近讯号越强!

这样一来,VT近炸引信探测到敌机就立即爆炸,命中率比普通炮弹提高数倍。

美军在太平洋战争中,VT引信的127毫米击落一架日机,只需要366发炮弹。

但德国没有研发出这种东西。

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防空防空,十防九空

欢迎阅读小兵作品,在介绍德国88毫米高射炮对空射击原理之前小兵考一考读者朋友们一道数学题,这道题的要求是三秒之内口算出正确答案:1.6元钱一斤的大白菜购买6斤3两一共需要多少钱?

88毫米高射炮(以下简称88炮)在防空作战中并不是单独一门炮在射击,而是数门炮组成防空阵地和数十门组成防空网进行防空作战。

88炮的部分参数如下:全重4.98吨;俯仰角-3~+85度;射界360度;初速 820米/秒;射速 15发/分钟,爆发射速20发/分钟;防空最大射程 9900米;对地最大射程14813米。

在防空模式下,88炮通常以5门炮为组成一个防空阵地。在没有火控雷达时期,高炮瞄准需要人肉,即炮瞄镜,当接到敌机来袭的警报以后各炮位就为,指挥员用炮瞄镜观察敌机噶,根据敌机方位、数量、高度、速度计算射击诸元,然后向各炮位下达指令:方位洞拐(方向设定为07),仰角四五(炮口设定为45度),设定4(炮弹设定为4秒爆炸),装填6(本轮射击6发),开火!(心算能力要跟菜市场大妈的水平相当)。

各炮位根据指挥员下达的指令调整火炮姿态然后射击,五门火炮在数秒内向瞄准空域发射30发炮弹在设定高度爆炸向空域泼洒大量破片,形成一道数百立方的杀伤空间,从而击毁目标。

88炮属于大口径高炮,用来对付速度慢、机动差的轰炸机群时效果尚可,对付战斗机就只能靠蒙了。防空防空,十防九空!说的就是高炮,尤其是像88炮这类人肉瞄准,人肉操炮的大口径高炮是很难直接命中空中目标的,所以采用破片杀伤(即便现代防空导弹大多仍采用破片杀伤,动能撞击或直接命中的凤毛麟角),以提高命中率。

高炮难打飞机不仅仅表现在过去,即便现代高炮采用雷达+智能控制的高射速小口径防空炮也很难直接命中目标。高射速的好处是短时间向目标泼洒大量弹药形成弹幕从而达到击毁效果,如1130近防炮。即便高效如1130类的现代防空火炮在向目标泼洒成百上千的弹幕时,真正直接命中的也就是其中的数发而已,何况二战水平的装备。

88炮射速那么慢怎么打击飞机?是需要提前瞄准吗?

过去的高射炮打飞机是:概率射击,而不是精确射击。当然,也包括88炮。

天上飞来个飞机或者导弹,我拿高射炮瞄准,直接把它击落,这种射击模式得是最近十年的事儿。中国最新一代的高射炮,35mm高射炮,才能达到这个效果。而且那门炮号称顶3辆99坦克的价格。

二战期间乃至二战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高射炮,它不是像大家想的那样,看见飞机过来,我瞄准、射击,把它打下来这样的使用。这些高射炮首先要部署在关键位置,自己的高价值目标的附近。当敌机过来的时候,高射炮就是向己方需要保护的目标上空进行射击。它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让对方的飞机靠的太近,不能让对方轰炸的太舒服。

敌人的机群飞到己方的头顶,下面的几十门高射炮就是向空中不停的发射,打出一片弹幕。它是在干扰对方,也是在威慑对方:你别过来呀,你别过来呀,过来我整死你。

如果对方非得过来,那就是靠概率了。

你飞过来50架战机,来到空中的一片区域。然后我在下面用高射炮往那片区域里打1000发炮弹,谁撞到谁,看缘分。

就像这个问题问的,88炮需要瞄准吗?

需要!只不过它瞄准的并不是飞机,而是飞机要经过的区域。

高射炮打飞机不能简单的用打不准、靠蒙来简单的评价。

它是防御性武器,部署在需要保护的目标附近,譬如桥梁。有高射炮在,敌方的飞机就不敢太放肆。像二战期间想摧毁一座桥梁,需要投几千枚炸弹,这里面就有高射炮的功劳。不用击落,把敌方的飞机赶跑,让它炸不准,高射炮的作用就达到了。

让对方炸不准、能驱离就够本了,击落是赚的。

88mm口径在当时也算不小了,一颗炮弹在空中爆炸,会形成几十米的杀伤半径。这威力对当时木头、帆布、铁片子做的飞机来讲还是比较恐怖的。几十门88炮向空中射击,等打出个千米级的死亡地带,如果有机群撞进去,也肯定会遭到很大的损失。

在二战后期,盟军对德国的工业基地进行了长期的大规模轰炸。但德国的工厂依旧可以生产出大量的武器装备。实际上这里面就有88炮的功劳,它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盟军的轰炸效果。

所以评价88炮或者其他的高射炮,不能简单的用击落几架飞机来衡量。

有人想刺杀你,过来的时候看见你身边跟着俩保镖,他就没动手,走了,也没发生什么冲突,但你不能说保镖没用,对不对?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