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要说克虏伯火炮,几天前日本一名20多岁的男性大学生,还用弓箭射杀了自己的母亲与祖母,并射伤2名亲属。
可见,连弓箭都可以杀人,更别说克虏伯火炮了。
湖南乡下村和村干架,会使用一种松树炮。
将一根结实的木材剖成两半,各掏出半截内膛,然后用铁圈加以箍紧,就是一门前装炮了。
树炮制造工艺简单,选材方便。通常选择松树、榆树、桧树、枫树、橡树、荔枝树等木质较硬或韧性好、主干较粗的树木来制造。一般截取树干两米左右,去掉树皮,用木工摇钻在中心位置打一大洞作为炮膛。下端钻一小孔,以安置引信。
制造一门树炮仅需两天。
树炮的发射药和炸药均为黑色火药,里面掺有铁砂、铁片等物品。由于炮身为木质,所以容易发生炸膛事故。因此,点燃树炮引信后,必须迅速隐蔽。
“树林里,放上松树炮;看见白匪来,点着引子赶快跑;轰的一声炮响了,四个白匪应声倒。”这首江西民歌《松树炮》生动地反映了赤卫队燃放树炮、与敌作战的情景。
大家不要小瞧这种松树炮,虽然极度简陋,射程非常近,一旦点燃后会发射大量霰弹。
这种霰弹射程不远,一旦射中人体虽不致命,却严重致残。霰弹射入人体,根本无法全部清除,铁砂射入全身,包括皮肤、肌肉、血管、神经甚至骨骼。
人中弹以后,立即失去战斗力,迅速致残。这种残疾,比一枪打死更厉害,叫做生不如死。
那么,松树炮都可以杀人,更别说克虏伯火炮了。
很多人不知道,清朝于1903年向克虏伯采购的是克虏伯M1903 75毫米二十九倍径野炮。这种火炮相当尽量,性能极佳,竟然一直用到三四十年后的抗战。
国军中央军74军51师炮兵连,就用此炮攻击日寇。汉阳兵工厂亦仿造此炮称为汉造克式二十九倍75野炮。
更牛逼的是,即便在抗战期间,克虏伯M1903的综合性能并不落后。
74军51师(师长王耀武将军)师属炮兵连既是装备克虏伯75毫米野炮,当时连有炮3门,炮兵连长由军校10期的王建基担任。
根据当时参战官兵回忆:这克虏伯75毫米野炮炮龄虽老,但其射击精度欲十分良好,具有极高的命中率。
而日本仿造克虏伯M1903的38式野炮,国军也才能用有装备。
比如精锐的中央军第10军炮兵营,就装备这种火炮。
其实抗战时期的土枪土炮还有很多,有的甚至是明清时期的武器。
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做不到,清朝克虏伯老火炮的装药有的还是军用黑火药,苦味酸火药,弹头不是现代TNT装药,膛压没有现代炮高,爆炸力不如现在的威力大。
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杀伤肯定会有,但杀伤力在现代防御设施面前要大打折扣。
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可以,这种炮口径大,吨位重,放现在仍具有一定的杀伤为。与现在的火炮比较,就是太重,机动性差,息信化程度低。
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肯定是能对人员造成杀伤,不过摧毁建筑物就比较难了,得看哪一类建筑物,框架结构,砖混结构,钢结构?
克虏伯大炮资料记载,大炮重达44吨,炮管长11.2米,炮口直径280毫米,仰射角达到30度,最远20千米的有效杀伤射程,3千米之内能洞穿70毫米的钢板。
感觉洞穿抗震等级高的框架结构还是有难度的,如果是砖混结构的话,还可以一试!个人拙见,不喜勿喷~
清朝的克虏伯火炮放到现代来是否能摧毁建筑物对人员造成杀伤?
能造成杀伤,也是相当厉害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