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吞并周边小国算啥,印度是五常之外第1个明目张胆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美国为了保护以色列愿意和整个阿拉伯世界对着干,即使如此到目前为止以色列仍然执行的是核不透明政策。

所谓的核不透明就是说虽然大家伙心知肚明,都知道以色列拥有核武器,以色列也非常清楚各国都知道他有核武器,但以色列既不承认他有核武器,也不否认他有核武器。

所以,从法理上也可以认为以色列是一个没有核武器的国家。

中东还有一个特别想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伊朗,为了迫使伊朗放弃研发核武器,美国对伊朗那是不遗余力的制裁和打压,伊朗已经向美国保证不再研发核武器了,美国还不放心!

中东的另外一个强国土耳其也特别想研发核武器,但就是不敢来真的,土耳其领导人埃尔多安顶多抱怨一下自己无法进行核武器研发的幽怨之心,却不敢越雷池一步。他知道,在核武器研发这件事上,如果他真去执行了,周边各大强国都会对他进行严厉的制裁,得不偿失!

(埃尔多安)

当然,作为北约成员国,而且是北约内部军队人数较多的国家,土耳其的重要性让美国愿意在特殊的情况下让其使用美国放在土耳其境内的核武器。

所以,不是强大到一定程度的国家想要取得核武器的合法拥有权,那可是不容易啊,哪怕是美国的最亲密盟友也不行!

第2个宣称拥有核武器的非常任理事国是巴基斯坦,也是为了和印度对抗被扶持起来的,否则他也不能合法拥有核武器!

一旦印度放弃核武器,巴基斯坦也会马上销毁国内的核武器变成一个无核国家。

所以,别看印度不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印度也享有了不少常任理事国才拥有的权利。

印度能享受这么高级的权利,不是因为他运气好,是因为这个国家实力强大。

印度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第二大人口规模,从一独立就是一股让世界不敢忽视的力量。

同时,印度一直保留了世界排名前四的军队规模,并且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让印度在印度洋一带和东南亚一带都有很大的话语权。

印度虽然不是世界级强国却称得上是区域霸主,发生在印度周边的国际问题,各国都不得不考虑他的意见。

于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印度吞并锡金的时候遇到的阻力就很小了!

而且,印度吞并锡金的时机找的非常好!

上个世纪70年代正是美苏争霸的高峰,美苏两国都特别想拉拢印度,所以对印度吞并周边小国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不仅对印度这样,当年对印度尼西亚吞并东帝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

如果不是因为东帝汶人民的反抗,现在的东帝汶应该还在印尼的手中。

(东帝汶)

所以,印度自身国家力量强大,再加上当初吞并锡金时机选得好,当地人反抗的也不激烈,就成今天这个样子了!

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敢吞并周边的小国。根本就没有把联合国放在眼里。说穿了联合国就是拼设。除了收点会费别的根本就管不了。

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因为制裁没有什么卵用。

作为二战后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虽然在很多国际事务中处境尴尬,比如“大国之间闹矛盾,联合国调停,结果联合国没了”,但在对付其他非大国而言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然而,面对印度在1975年野蛮吞并锡金的侵略行为,本该为受害者锡金伸张正义的联合国却选择了作壁上观、装聋作哑,这直接导致了锡金成为印度的盘中餐。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情况?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在静夜史看来,联合国袖手旁观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锡金太小,二是我们太大。

在各国无论大小贫富地位都平等的国际环境下,印度公然吞并邻国锡金无论如何也是赤裸裸的侵略行为,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甚至制裁。

但问题在于联合国作为二战战胜国共同打造的组织,从一开始就必须受制于美苏等大国的意志。

虽然在冷战期间,美苏是势不两立的冤家宿敌,但在印度吞并锡金这件事上,两个超级大国却罕见地保持了意见一致。

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和锡金面临的内外环境有直接关系。

区区0.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以及60多万人口的迷你体量,注定了锡金不仅在地图上不好找,在国际社会更是难有存在感。

这就非常尴尬了,一般而言,如果国际社会反对一国吞并另一国,无非是害怕这样的“合体”会导致其实力的增强,比如北越吞并南越。但锡金对于印度而言连塞牙缝都不够,说吞并锡金增强了印度的实力那是典型的睁眼说瞎话。

印度之所以对锡金情有独钟,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印度惧怕我们自北向南借道锡金切断西里古里走廊,将印度本土和东北六邦的联系切断,所以未雨绸缪的印度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吞并锡金,增加西里古里走廊北侧的所谓纵深。

而这样的操作,无论对美国还是苏联而言都是“不足挂齿”的,所以联合国也间断性地眼瞎了。

美苏两大国之所以在锡金问题上保持了高度一致,根源在于锡金虽小,但我们很大。为了遏制我们的发展,他们极力支持印度自西南方向向我们发难。

而我们作为印度的天敌,在1975年却因国内动荡而对锡金的求援鞭长莫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难以弥补的遗憾。不过为增强对印度的压制态势,我们大力支持巴基斯坦,这足以令印度痛不欲生。

相比而言,虽然锡金这个缓冲的失去损害了我们的国际声誉,但从战略角度而言并没有陷入彻底的被动,我们在边界对印度居高临下的压制态势依然没有改变,而通过锡金我们也换取了印度放弃对西藏权益的声索的结果。

虽然赢得并没有62年潇洒,但最终放弃锡金真的是两害取其轻,所以尽管我们一度作为锡金流亡政府的坚定支持者,但最终还是在2003年选择了忍痛割爱。

作为世界上国际环境最好的国家之一,印度从1947年建国那一刻开始,就始终是美苏两极争相拉拢的香饽饽,这其中除了有恶心我们的战略需要,更因为印度作为一个从未经历过革命或战争洗礼的国家,从来不曾有过强大的工业化。而为了支撑其不断膨胀的勃勃野心,好高骛远的印度始终坚持万国造路线,没事就从美苏等国购买武器,是美苏两国都非常青睐的官方指定冤大头。

所以,两大国对印度的纵容,也是锡金最终被吞并的重要原因。

希望锡金亡国的悲剧不再重演,相信未来的我们一定能够彻底消灭印度的嚣张气焰。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这个话题也是比较沉重,印度吞并锡金的过程做的滴水不漏,国际社会几乎找不到干涉的理由,尤其是对时间点的把握最有水平。

印度之所以能将锡金变成自己的第22个邦,主要是“程序”走的到位,没有给外界留下任何话柄,简单说这是锡金人自己的“选择”。

在当时的冷战环境下,除了东北方的邻国外,再没有任何国家能感受到锡金的存在。然而这点仅存的希望,在亡国之时也已破灭。

当时的联合国为何没有干涉印度吞并锡金?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印度吞并锡金是水到渠成且具有的“法理”。

印度采取温水煮青蛙和蚕食的方式,逐步完成了对锡金的吞并。这一过程最早可追溯到英国人退出南亚之时,印度就已张开巨口。

1918年,英国当局承认锡金独立。在英国势力彻底退出南亚大陆后,印度继承了英国在锡金的地位。这时锡金没有实际独立地位。

二战后,印度与锡金签署了维持现状条约,受印度扶植的锡金国大党成立政府,印军受邀进入锡金。

之后,印度每年都和锡金签订条约,稳步索取锡金的各种主权。1950年,印锡签订了和平条约,锡金从法理上变成印度的保护国。

这时的锡金独立地位未被国际社会认可,也未加入联合国。在锡金随后爆发的示威游行中,印军一举歼灭了锡金境内的激进组织。

除了邻国谴责之外,国际社会并未发声,因为印度是锡金的宗主国。这时锡金的内政外交大权都控制在印度手中。

锡金寻求独立的民族党只能通过议会与国大党分庭抗礼,但效果甚微。1974年,锡金国大党向议会提起宪法修正案,并要求表决。

具体内容有二,一是承认锡金议长和政府首脑由印度派驻锡金的行政官担任,二是解散王室卫队并制定锡金主权全民公投时间表。

同日,宪法修正案通过,印度宣布尊重锡金人民的意愿,派兵清剿民族党所属的武装组织。印度从法理上完成了对锡金的占领,为吞并锡金扫清了障碍。

1975年,印军根据宪法修正案,解散了锡金王室卫队,举行了全民公投,在尼泊尔移民的支持下,投票结果是锡金人愿意并入印度。

印度的吞并计划持续了50多年,是通过锡金人之手将锡金吞并的。而且吞并的每个步骤都有法理支持,联合国没有理由干涉该事件。

其次,当时国际形势下没有国家为锡金得罪印度。

当时也有国家发出谴责之声,但遗憾的是并未引起国际社会的共鸣。当时的美苏争霸正处于激烈之际,没人愿意关注这个弹丸之地。

但也并非完全没有,中美英法等国在1973年也曾抗议过印度侵占锡金的行为,苏联更是谴责印度占领锡金缺乏道义。

次年,印度便得到了苏联的默许,加紧了对锡金的兼并进程。在锡金问题上,美苏都不愿过多的为难印度,害怕将印度逼向对立面。

当时的锡金民族党也在极力争取外交支持,他们致函联合国揭露印度阴谋,请求国际干涉。对邻国的请求最为积极,曾发函149封。

在当时特殊的国家形势下,这种呼吁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在国际干涉希望破灭后,民族党放出大招,宣布成为邻国的行政区。

随后,民族党被印军无情剿灭,国际社会未发一言。与锡金相比,印度的分量显然要重很多,没有美苏的首肯,联合国不会干涉。

最后,锡金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几乎没有影响力。

锡金是个弹丸之地,位于喜马拉雅山低下,既没有什么资源,又不是战略要地,至少对其它国家是这样的,因此没有国家在乎它。

当时的国际社会普遍认为锡金是印度的保护国,没有独立主权,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微乎其微,它的存在与否不会影响国际局势。

美苏都持默许态度,联合国又岂能去干预?北方邻国想干预,但又在特殊时期分不开身。就这样,造成了国际社会默许的态度。

以上便是联合国没有干涉、制裁印度吞并锡金的原因。

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印度吞并锡金已经45年了,这应该是二战后唯一一个侵占主权国家得以“成功”的案例。当年印尼之东帝汶因摄于国际压力没能成功。

而伊拉克出兵科威特,也因欧美武力干预最终功败垂成,而伊拉克也由此遭到了联合国制裁。其它案例基本都失败了,但为什么独独印度不仅成功了,还“幸运”躲过了制裁呢?

这当然不是实力的问题,不要说70年代的印度,就算现在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的印度,恐怕也没有这种“勇气”与“幸运”。

其实无他,主要是当时的国际环境让印度找到了可乘之机。首先,印度对锡金的觊觎之心早皆有之,早在50年代锡金就沦为印度的“被保护国”,所以心思早就有了等的只是时机而已。

就在锡金国沦为锡金邦的前一年,印尼与东帝汶的事给印度起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70年代初是东西阵营冷战的高潮期,美苏为了壮大各自阵营,都选择了沉默。

毫无疑问,通过这件事情让印度感受到千载难逢的机会来了,于是1975年4月印度直接派军队“接管”了锡金。因此,锡金“失落”的第一个主要原因是冷战“创造的良机”。

其次,为什么东帝汶能重新恢复主权而锡金没有呢?这得分两个阶段来说,在苏联解体前,印度是苏联最重要的“盟友”。

方面印度出兵锡金,美国的航母确实赶过来了,但印度谋划已久,在美国航母还未到达印度洋,印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所谓“公投”,同时完成了所谓的“法理合并”。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就无法再干预,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担心“师出无名”,而让苏联也找到了介入的理由,所以这事也只能不了了之。

当时发起制裁肯定不可能,印度苏联有一票否决权。而冷战结束后,印度又成了西方的“香馍馍”,也就没人再提锡金的事了。

另外,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锡金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不论是对印度还是邻居大国均是如此。要论往常大国的作风,印度自然不会也不敢动“这种心思”。

但由于当时邻居大国忙于“内务”无暇西顾,所以被印度“精准”地抓住了时机。

综上所述,锡金国之所以变成锡金邦,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紧张的国际形势。而之所以未受到制裁,也是因为两大阵营对抗,联合国无法完成相关实施制裁的程序。

有不同观点,欢迎留言区分享。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花木童说史!

吞并周边小国,联合国为什么不制裁印度?

锡金王国原是我们的邻国,1975年印度吞并锡金王国,将锡金王国变成印度的锡金邦。印度吞并锡金是二战后首次发生的一个主权国家吞并另一个主权国家行为,按理来说,印度的行为应该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和制裁,但是国际社会对于这件事却没有对印度采取实质性的行动,实际上就是默认印度锡金,这是为何呢?

一、印度吞并锡金

锡金国土面积7200平方公里,人口50万,这样的国家实力与印度相比,实力不对等,印度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其吞并。

尼赫鲁曾宣称,印度要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所以,印度在1947年印巴分治以后,就开始领土扩张和对周边国家实行羁縻之策。

印度继承了英属印度殖民权益,同样印度也想继承英国人在锡金的地位,所以英国人走后,印度与锡金签订《维持现状协定》,继续往锡金派驻专员。

1950年印度迫使锡金签订《印度锡金和平条约》,进一步控制了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邮政、银行、红十字会、国际援助等权利。其实这个时候锡金政府已经被印度控制了,之后在印度的操纵下,一步步将锡金纳入了印度的版图。

二、印度为何要吞并锡金?

印度之所以吞并锡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印度推行自己的大国战略,所以要尽可能多地占领领土,因为领土是印度成为大国的基础条件,而锡金太弱小,这就给印度可乘之机。

二是锡金虽小,但是战略地位重要。锡金位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喜马拉雅山南麓,锡金正好与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相连,而中印关系恶化,印度吞并锡金可以将印度在此地的缓冲区向北推进80多公里。

三、国际社会为何不阻止印度或对印度实施制裁?

当时的国际背景是中印关系恶化,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处于特殊的历史时期,锡金作为一个小国在国际上根本没有什么影响力,而与锡金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吞并锡金对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影响,只对中国有影响。而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美国、苏联在中印对抗中都站在印度这边,所以就没有国家愿意为锡金出头。

联合国本来就是在美苏等大国主导下建立的,维护的是大国的利益,即使叙利亚有俄罗斯支持,美国一样联合盟友发动对叙利亚的空袭,更何况当时没有国家为锡金出头。所以,国际社会当时对印度吞并锡金采取的是纵容的政策,因为他们需要借助印度制衡中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