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二战期间还没有钻地弹,如果工事修建的较深,或者顶部防护足够好,即便被炸弹命中也没有大的损伤。
而硫磺岛的工事大部分是地下或者半地下的,非常坚固。
指挥官粟林将折钵山视为岛内主要的据点,他下令将折钵山打造成一个巨大的要塞:要塞内部有多条通道、碉堡、地堡彼此相连。要塞内四通八达的通道,方便日军在战时可以重新占领碉堡和地堡。有的地堡深度高达20多米,被多条来自不同方向的通道连接。
除了该要塞外,当地的火山灰和水泥混合可以成为非常良好的混凝土,日军计划用此建成许多非常坚固的地下工事,为了防止人员被围困,每个工事都有许多出口,四通八达,通风良好,大的暗堡甚至可以容下300到400人。日军还准备建成27000米的地下通道,连接所有的地下工事。
所以,整个硫磺岛的工事是具有很强的防空能力。
自1944年12月8日,美国派出马里亚纳起飞的B-24轰炸机连续4天对硫磺岛进行轰炸,投掷了800吨炸弹,这年底几乎每天晚上美军都会对硫磺岛进行轰炸,虽然击沉日军数艘运输船,但没有对其地下工事造成严重伤害。
这种作战方式,后来志愿军也借鉴了。
比如上甘岭战役,志愿军直接利用天然山洞和人工挖掘坑道,进行坑道战。
当时上甘岭山头被炮弹炸弹削掉几米,但坑道里面还是没有问题。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1945年春天,当时太平洋战争局势已经明朗,日本败局已定,日本军国主义灭亡已经是时间问题,但他们还要垂死挣扎,硫磺岛战役是在这时进行的。
为尽快打垮日本法西斯,为亚洲人民迎来和平,美军在攻占菲律宾的莱特岛后,越过台湾岛,把进攻矛头直指硫磺岛。
硫磺岛跟日本本土近在咫尺,是美国轰炸日本和登陆日本的必经之路,如果不能控制硫磺岛,就不能彻底让日本投降。所以美军对硫磺岛是志在必得,非拿下不可。
在美军看来,拿下硫磺岛易如反掌,因为该岛面积不到20平方公里,岛上只有守军23000多名。
美军出动了22万大军,将近10余倍日军的兵力,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
海军出动了14艘战列舰、28艘航空母舰、20艘巡洋舰、94艘驱逐舰和38艘潜艇,共计650多艘战斗舰艇,支援登陆作战。
美军航母上的数以百计的重型轰炸机也严阵以待,准备清除日军在岛上的所有工事。
打个比方说,美军为了杀硫磺岛上的“鸡”,用的不是牛刀,而是用了大铡刀。
在所有人看来,这是一场酣畅淋漓、砍瓜切菜一样的战斗。
可是让美军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役进行得异常艰难,异常惨烈,出乎所有人意料。原本以为几天就能结束的战斗,硬是打了35天,美军付出了3万人伤亡的代价,日方除了1000人左右的士兵投降,其余守军全部战死,可谓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烈异常。
对于美军来说,这场战役打得非常窝囊,为什么会这样呢,主要原因就是美军一向惯用的地毯式轰炸,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美军的优势就是海空军实力雄厚,火力猛,弹药足。在美军对硫磺岛发动登陆作战之前,很自然地采用老套路,先是无差别轰炸,等摧毁了日军工事后,再出动地面部队登陆。
在登陆前半月内,美军就出动重型轰炸机2700架次,舰载机1000余架次对岛上目标进行打击。
与此同时,美军舰艇上的火炮也向该岛发射炮弹15000余发。在登陆前几天,美军又启动海空火力开始对硫磺岛实施狂轰滥炸,发射炮弹7500吨。
在登陆实施前几个小时,美军再次对岛上目标发动打击,短短2小时20分就发射炮弹38550发。
据战后统计,美军为了清除岛上的日军工事,在登陆前向这个面积不到20平方千米的小岛共投下炸弹、炮弹24000多吨,可以说把岛上的地皮全部深翻了一遍,美军指挥官觉得万事大吉,可以放心大胆发动登陆作战了。
但是当美军成竹在胸,发动进攻时,却发现,日军的工事变戏法一样冒了出来,无数个火力点喷出火焰,把抢先登陆的美军割韭菜一样几乎全歼,战斗打得太艰苦了,出乎意料。
战斗艰苦到什么地步呢?美军尽管有强大的海空火力支援,轰炸的时候还投下数以万计的凝固汽油弹,但登陆美军寸步难行。
有时每天只能前进4米远,平均一个师每昼夜攻占的面积只有0.2平方千米。
二十几万美军被缠在岛上长达一个月之久!
美军指挥官对此大惑不解,为什么战争打得这样窝囊,到底出了什么鬼,在其它战场屡试不爽的大轰炸为什么没有收到任何效果?
这跟岛上地质地貌有关,也跟日军的精心准备有关。
我们说过,硫磺岛战略位置非常重要,硫磺岛北端距东京只有1200km,南端离塞班岛1100km,硫磺岛丢失美军就可以把 这里变成一个大本营和桥头堡,对日本本土进行肆无忌惮的攻击。
正因为如此,守岛日军根据岛上的地形特点,决心把硫岛变成一个固若金汤的要塞,誓死进行守卫。
他们首先在南部的折钵山构筑了坚固的中心阵地,还在中部海拔较高的地方建造了无数个工事。
而岛上的东、西海岸也构筑了永久性的坚固发防御阵地。
这些阵地有的是用坚固的混凝土和石头构筑而成,有的则是依托岛上的天然岩洞建造而成,而且他们把岛上的天然洞穴都连接在一起。
一旦战斗打响的时候,各个阵地的士兵可以相互提供火力支援,补充枪支弹药。
硫磺岛面积虽然不大,但岛上地形非常复杂,加上日军在岛上构筑的工事煞费苦心,非常科学,不但纵横交错,而且隐蔽性也非常强(很多工事都是在地下)
因此,美军事先的地毯式轰炸,收效甚微,根本没有得到预期效果。
岛上一共有914个目标,但实施狂轰滥炸后,只有194个被破坏,仅占计划的20%。
但不管怎么样,美军还是血战到底,英勇顽强最终拿下了硫磺岛。硫磺岛被攻下意义重大,无异敲响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丧钟,日本法西斯的灭亡指日可待了。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因为当年美军还没有摧毁天然山体岩层石洞的足够强烈的联合攻击弹药武器,所以当时对硫磺岛日军天然岩洞防御工事的轰炸才会收效甚微,如果放在今天,美军(当然也包括我军)便会不费吹灰之力的把这类防御工事夷为平地。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当时日军工事坚固,美军又没有钻地弹,轰炸效果不好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工事太坚固。
硫磺岛战役,美军的轰炸为何没效果?
二战末期,美军开始反攻,日军在垂死挣扎之际,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硫磺岛战役虽然只持续了三十几天,但是战况惨烈。日本方面一共损失了2.3万名士兵,美军则牺牲了六千多名士兵。当时美军的计划是占领此岛后,把它作为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好继续向日本本土靠拢。
1945年2月9日,美军的第七航空队几乎每日都要出动B-24轰炸机轰炸硫磺岛,有时候塞班岛的B-29也会帮助第七航空队对日军进行轰炸。光是二月初期,美军一共就出动了军舰64艘次和舰载机1269架次,发射了两万多发大口径的舰炮炮弹,总重超过6800多吨。这么猛烈的轰炸,日军应该早已抵挡不住才是,没想到最后美军轰炸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连岛上的两个日军机场都没有摧毁掉。
日军的修复能力令美军都吃惊不已,后来日军更是把重心放在修筑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工事上,修建了多个坚硬的地堡。迟迟攻不下硫磺岛,各级指挥官都很恼火。没想到一位在军方负责建筑工程的工人却想出了一个极佳的办法,就是用水泥来对付地堡。这位工人非常熟悉日军建造的地堡,他觉得日军修筑的连环地堡有一个很大的缺陷,为了抵挡美军的轰炸,这些地堡的出入口都被修建得非常狭窄,要是美军用混凝土堵死地堡的出入口,就可以把日军闷死在里面。
那怎么把混凝土运到地堡前呢?这位工人建议可以把坦克改装成推土机,推着混凝土向前进。美军还真就把这种方法运用在了战场上,先用舰船把大批量的水泥运送到战场,再用搅拌机把水泥搅拌出来。很多辆坦克都被改装成了推土机,一吨一吨的混凝土被送到日军构筑的地堡前。硫磺岛似乎变成了一个大型的施工现场,海军陆战队员则是建筑工人的化身。
运用上此方法后,美军的炮弹消耗明显减少,士兵的牺牲数量也减少了不少,最终美军很快就解决了战斗。日军修建的近两百个地堡成了葬身日军士兵的坟墓,上万发炮弹和上千名陆战队员都无法攻克的堡垒,就这样被一个建筑工人给征服了。后来美军迅速将岛上的日军士兵清剿完毕,取得了战役的最终胜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