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两本书吃饭差异极大。
大体上,水浒只是暴发户农民的饮食,也就是大鱼大肉、好酒。
而红楼梦早就过了这个阶段,非常强调精致饮食。
水浒里面有个场景,宋江第一次请李逵吃饭,而李逵又不耐烦吃鱼。
于是宋江就让店小二切几斤肉给李逵吃。
店小二告诉宋江,店里面目前只有羊肉了。李逵听了以后勃然大怒,把鱼汤泼到店小二身上。
为什么李逵会大怒?
因为在宋代的羊肉属于最高档的肉食,优质羊肉都是从辽国进口来的,因为宋朝没有大片的牧场。
所以,羊肉价格较高,一般顾客是不会随便吃的,店小二就询问了一声。
然而,李逵平时穷惯了,最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大怒了。
搞笑的是,在水浒里面当做最上等肉的羊肉,在红楼梦里面压根就不算个事。
大家都知道贾母吃过一道菜,牛乳蒸羊羔。
所谓牛乳,就是今天牛奶的意思。而羊羔并不是羔羊肉,而是还没有生出来的羊胎。
也就是说,这道菜必须等到母羊怀孕以后,将母羊杀掉,取出羊胎。
这样一来,为了获得羊胎,就必须杀死母羊。
正常来说,母羊都是用于生育的,就为了取羊胎而杀掉,羊胎的价格一定极高。
事实上也是如此。
因为羊胎中有一些激素,对于贾母这种年龄很大的老人,是一种滋补。
但是,贾宝玉这种青春发育期的少年,就不能吃这种东西,会影响发育。
由此可见,羊胎的价格不知道比水浒的羊肉搞到哪里去了,由此可见红楼梦才是真正的超级贵族家庭。
大家注意,红楼梦里面几乎所有人都有个共同点,就是很厌恶吃油腻的食物,想方设法吃一些清淡的东西。
比如小丫鬟芳官才进入怡红院没多久,也要吃清淡的菜:打开食盒蓋一看,里面是一碗虾丸鸡皮汤,又是一碗腌的胭脂鹅脯,酒酿清蒸鸭子,还有一碟四个松瓤奶油卷酥,并一大碗热腾腾,碧莹莹的绿畦香稻梗米饭。芳官说“油腻腻的,谁吃这些东西”。只将汤泡饭,揀了两块鹅脯就不吃了。
小丫鬟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用负责大厨房的柳家话来说:你们深宅大院,“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只知鸡蛋是平常东西,那里知道外头买卖的行市呢──别说这个,有一年,连草根子还没了的日子还有呢。我劝他们,细米白饭,每日肥鸡大鸭子,将就些儿也罢了。吃腻了肠子,天天又闹起故事来了。鸡蛋,豆腐,又是什么面筋,酱萝卜炸儿,敢自倒换口味?只是我又不是答应你们的。一处要一样,就是十来样,我倒不用伺候头层主子,只预备你们二层主子了。
很简单,贾府早已经吃腻了大鱼大肉,连丫鬟都不喜欢吃这些。
水浒的好汉们看看,这就是真正的贵族。
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差别太大了!《红楼梦》中贾家位列国公,自然是钟鸣鼎食,饮食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水浒传》是描写中下层人士的小说,英雄们讲究的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大秤分金银,饮食方面只能说是“大丈夫不拘小节”吧!而绿林好汉们的杀伐之气也渗入进《水浒传》的饮食中,比如孙二娘家的包子,大家敢吃吗?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大量的笔法描摹了当时贵族阶层的饮食文化,琳琅满目的膏粱厚味让人对着书本流口水:胭脂鹅脯、酒酿蒸鸭子、火腿炖肘子,酸笋鸡皮汤、荷叶莲蓬汤、烤鹿肉……其中第三十九回,借着刘姥姥之眼,把贾府的奢侈饮食写了个透彻。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之时,正是轮到史湘云开诗社办螃蟹宴。刘姥姥在这里算了一笔账,贾府一餐随便的酒菜就是庄户人家一年的生活费,隐隐透出些“朱门酒肉臭”的味道。
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到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
刘姥姥虽然是山野出身,却也知情识趣,哄得贾母高兴,于是有了“史太俊两宴大观园”,刘姥姥也彻底开了眼界。
秋爽斋的一顿寻常早饭,一颗鸽子蛋一两银子。藕香榭听着箫管笙笛吃点心,有:藕粉桂糖糕,松穰鹅油卷,螃蟹馅儿的小饺,奶油炸的各色小果子…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刘姥姥说说一个牡丹花样子的果子“我们那里最巧儿的姐们儿,也不能绞出这么个纸的来”。日常饮食就如此精致,实在让人咋舌。
最极致的还算是“茄鲞”一段,凤姐儿说做法不难,然后噼里啪啦说了下面这一段:
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拌就是。
瞧瞧,这百年贵族的人家吃的就是不一样,用刘姥姥的话说“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他!”
相比之下《水浒传》中的饮食就稍显乏味了一点,好汉们的要求不高,有酒有肉就行。施耐庵对于酒席宴会饮食的着墨不多,王婆拉皮条的时候对着小潘大夸西门大官人“钱过北斗,米烂陈仓”,但王婆招待这二人的酒菜也只是“肥鹅熟肉,细巧果子”,并没有什么精致吃食,可见与《红楼梦》这种“老资产阶级”还是差的远了。
如果说《红楼梦》的饮食是细,那么《水浒传》的饮食就是粗。鲁智深在五台山时破戒吃狗肉,是蘸着蒜泥大吃大嚼;林冲风雪山神庙啃着冷的酱牛肉,配着酒一起吃下;唯一一次对食物的讲究,也只是宋江想吃鱼辣汤醒酒,也是不求什么高超烹宰,只要鲜鱼就行了。
不过,《水浒传》里对正经吃食虽然描写的不多,但是别有几道“水浒特色美食”,可是别处见不到的“佳肴”。
孙二娘人肉馒头:剥人凳上躺着蒙汗药麻翻的新鲜食材,摘胳膊卸腿儿,大块好肉充当黄牛肉,小块剁碎做肉馒头,武都头掰开馒头一看,馅儿内还有几根毛呢!
白龙庙烤肉与醒酒汤:肥肥胖胖的黄文炳绑在柳树上,黑旋风缓缓的掣出尖刀,肉必需要薄如纸张才鲜嫩入味,旁边生火,割一片烤一片,直到肉都吃尽了,再破胸膛取出心肝下酒。清风山上的大王们对此最有研究,把冷水泼到胸膛,胸口热血被冷水激散,取出的心肝便脆嫩好吃。
浔阳江板刀面和馄饨:船火儿张横静静地埋伏在芦苇丛中,如果有过往客商乘船,那他的买卖就来了。一刀搠起,剁翻在水里,这就是吃了“板刀面”。赤条条的剥干净扔下江,是浔阳江头独有的“下馄饨”景象。
无论是《水浒传》还是《红楼梦》中的饮食,都真实的反映了所在阶层的生活,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因人而异的味觉审美,都是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古老东方的生活价值观,让我们更加了解和认识那个时候的风味人情,以及当时人们治国经世生活态度。
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水浒传的饮食和红楼梦的饮食简直是天壤之别。
水浒传里的英雄们无非大口喝酒,大口吃肉,这还是山上有了喜事时改善伙食的情景。平时饮食是清淡的,毕竟这么多人,又不是有国家给开工资。
红楼梦里的人物可是及会吃。动不动就整一桌好菜,喝酒,说酒令,吟诗。
就拿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次来说吧,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同贾母她们吃饭,其中有一道菜,叫茄鲞,说是茄子做的。刘姥姥一听说:“别哄我了,茄子跑出去这样的味儿来?”说明这道菜平常人家根本吃不到。
这道菜是怎么做的?凤姐说:
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签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汤炸了,再用鸡脯子并香菇,新笋,蘑菇,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瓦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瓜一半就是。
就这一道菜就这么讲究。凭一斑可窥全貌 ,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饮食讲究极了。
所以说,水浒传的饮食和红楼梦的饮食差别很大,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为何会有这多大的差别?究其原因,无非是他们所处的阶级不同。水浒的人都是草莽英雄,红楼梦里都是王公贵族和小姐,公子哥 ,这就是产生差距的根本所在。
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一文一武,排场讲究与粗犷豪放。
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水浒传》中的饮食是粗糙的,追求的是豪放;《红楼梦》中的饮食是精致的,追求的是高雅。
《水浒传》是一部描写绿林好汉的小说,好汉们追求的是梁山上“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生活熟牛肉是他们的最爱
梁山好汉们到了酒店,最常点的菜就是“切上二斤熟牛肉,再来上几角酒”,一切就都完美了。
即使是像阮氏兄弟他们,都是渔民出身,按理说吃鱼才是他们的最爱,但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最喜欢的还是牛肉。
当他们在请吴用吃饭的时候,当店家端出了“花糕也似好肥肉”的时候,吴用只吃了几块儿就吃不下去了,可见他只能是做军师的材料了,而阮氏三兄弟却是“狼吞虎食”地大快朵颐,这才是好汉的行径。
没有牛肉的话,羊肉也行,但那就属于高级食材了
在江州的酒楼上,宋江怕李逵吃不饱,所以要店家酒保切上二斤大块牛肉来,可是这酒保却说:“小人这只卖羊肉,却没牛肉。要肥羊尽有。”
李逵虽然鲁莽,但也听出了酒保的言外之意:就这位客官的长相来说,他只配吃得起牛肉,而我们这里是高级饭店,不卖牛肉,只卖羊肉。
所以李逵才很是生气,最后还是宋江让酒保切上三斤羊肉给李逵吃才算完事。
水浒中的最高级食物,也就只是鲜鱼汤而已
在众多的粗豪汉子面前,宋江就是一个文人,所以此时的他最喜欢拿腔作势。当他到了浔阳江边的时候,就对戴宗说出了自己饮食上的一大爱好:“便是不才酒后只爱口鲜鱼汤,这个鱼真是不甚好。”
宋江真有这个意思的喜好吗?才不是呢,要不然他也不会吃完了鱼就开始闹起了肚子。
所以鱼绝不是好汉们喜欢的食物,李逵不就说么:“肉不强似鱼?”
小说《红楼梦》里,描写的大都是钟鸣鼎食的富贵之家的饮食,他们所追求的,就是高端的食材和优雅的意境了。鸡肉恐怕是小说《红楼梦》里最低级别的食材了,然而它大多也只是一个配菜而已
最为读者多津津乐道的,恐怕就是王熙凤对刘姥姥所描述的“茄鲞”的做法了,在这道菜里面,鸡肉只是其中的一个点缀,不过是借个味儿而已。
再有就是宝玉所爱吃的“鹅掌鸭信”了,鹅掌还稍微大一些,可得有多少只鸭子的舌头,才能够凑齐一盘菜啊!
小说里面最有烟火气的食物,就要数夏金桂最喜欢的油炸鸭骨架了,但是她在小说中是一个不太上数的人物形象,作者这么写恐怕也是有点儿讥讽她的意思吧。
野味儿是贾府里的家常便饭
小说里出现最多的食物,就是一些野味儿了,比如宝玉和湘云算计的烤鹿肉啦,王熙凤拉着李嬷嬷去吃的炖野鸡崽子啦,甚至是风干果子狸等等,这绝不是一般人家能够见得到的东西。
吃野味,是满族人的传统,他们入关以前毕竟是过着渔猎的生活,即使是刚入关不久,皇帝和贵族还都保留着狩猎的爱好呢,所以野味儿就成了他们餐桌上的常见食材。
在乌进孝向宁国府交的田租里面,也有着不少的野味儿,看来这是贾府餐桌上野味儿的主要来源。
《红楼梦》里的饮食,更加讲究意境
这个可以用宝玉想吃的“莲叶羹”了,什么小荷叶,小莲蓬的,似乎玩儿的兴趣要远远大于吃的兴趣,就这个,王熙凤还取笑宝玉的“口味不算高贵”呢。
即使是贾府里的人喝的酒,也不是普通的酒,不是什么绍兴酒,就是用合欢花浸的酒。
茶就更不用说了,不但讲究茶的品种,还要分什么“旧年蠲的雨水”和“收的梅花上的雪”,一般人那里搞得清这些,不过是讲究而已,还是刘姥姥的“品茶艺术”能够为大众所理解:“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
《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们在上山之前,大多是处于底层人的生活状况,到的酒店也大多都是路边摊的级别,所以对于食物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有酒有肉,吃的饱,喝的痛快就行。《红楼梦》里的人物都是吃穿不愁的贵族之家,即使是精致的小点心都是早就吃腻了的,他们更想要追求一些饮食上的意境。
水浒传中的饮食和红楼梦中的饮食差别?
水浒饮酒在江湖,大碗豪饮,大口吃肉,显英雄好汉义气。
红楼摆宴在厅堂,把酒论世,细品佳肴,显权贵家族身份。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