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薛宝钗,其实就是王夫人年轻时的“复制品”,是她曾经的样子。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是多方考虑,审时度势的结果。

  • 一、薛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

一旦薛宝钗嫁给了宝玉,对于巩固王夫人在贾府的地位,以及保证王家整体利益提升,都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二、宝钗健康,适合传宗接代,又能助力宝玉提升。

王夫人只有宝玉一个依靠,自然希望宝玉将来成为贾府的“接班人”。可见宝玉负有艰巨的任务,其中之一便是传宗接代,其二是事业有成。

虽然宝玉喜欢黛玉,但黛玉性格多疑,多愁善感,平时疾病缠身,自身性命尚且难保,大概率承担不了生儿育女的职责,也不愿意勉强宝玉学习。

而宝钗容貌丰美,乐观健康,又经常督促宝玉的学业,自然是“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

  • 三、宝钗八面玲珑,更适合做豪门“管理层”。

薛宝钗举止娴雅,博学多才,更重要的是她处事淡然,稳重平和,圆滑隐忍,无论是对上,还是对下,都得到一致好评。

  • 比如面对王夫人处理丫头金钏儿投井一事上,她巧言相劝,不仅三言两语安慰了王夫人,让她不用不安,甚至还要因多赏几两银子而认为自己是慈善的;
  • 再如贾母让薛宝钗点戏时,她不仅能揣摩贾母的心思,还有办法说得宝玉也喜欢;
  • 就是对待赵姨娘,她也是平等对待,分派土特产时不忘送上一份。

总之,出身皇商之家的宝钗,省事,懂事,既善于处理各种关系,又崇尚节俭,这种周到得体,刚柔有度,即便在复杂的豪门大院里也能游刃有余,自然会得到王夫人的高看。

但遗憾的是,王夫人千算万算,独独忽视了宝玉的真爱,酿出了苦果。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王夫人让贾宝玉娶薛宝钗不是为了薛家的财产。

在四大家族中,薛家是最弱的,也是败落最早的,薛蟠不懂经营,败家,都是托贾家和王家解决问题,王夫人不可能不了解他们的经济状况,何况就算薛家不败落,有儿子在,薛宝钗也只有一幅嫁妆,而根据当时的习俗,嫁妆归媳妇个人所有,并不记入公帐。王夫人看重薛宝钗的主要原因是:

一、督促宝玉走仕途

王夫人在宝玉身边有人,所以薛宝钗经常劝宝玉走仕途经济的道路,而林黛玉从来不说,甚至拖后腿,这也就是王夫人坚决支持金玉良缘,而反对林黛玉的敢主要原因。

因为正如王夫人所说:贾宝玉的前途关系到王夫人的前途,母以子贵,妻以夫贵,王夫人也不满足于婆婆、嫂子都是一等诰命夫人,而她却为五品淑人的现状。

二、宝钗具有管家能力

薛宝钗在贾府表现出管家人的一面,和嫂子、姐妹,以及下人中口碑都极好,特别是管家婆子中。

王夫人是特意考察过的,薛宝钗绝不应该在贾府当家,王夫人把她安排进领导班子,实际上就是看她的能力。

一旦贾母过世,长房和二房必定分家,找一个能力不弱于王熙凤,拿的起,放的下的儿媳妇,而且和自己贴心是封建家庭最重要的,王熙凤就是和贾母走的太近了。

而薛宝钗是她亲外甥女,能力高于王熙凤,自是很好。

三、美貌,身体健康

要想儿媳妇能拴住儿子的心,就必须有高颜值,薛宝钗是花中牡丹,任是无情也动人,贾宝玉也曾动过心,不输于林黛玉。

而身体健康,做事沉稳。

符合封建淑女的标准,妇德,妇言,妇容,妇工都无可挑剔,所以王夫人选定薛宝钗。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不是,是因为宝钗识大体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不是为了薛家的财产。而是为了贾家的财产支配权和话语权。

在荣国府里,其实一直潜藏着两股势力,这两股势力分别以王夫人和贾母为代表,她们都想掌握贾家的财产支配权以及话语权,,因而,她们一直明里暗里在不断的较量,为了增强己方的力量,双方都想把中间力量贾宝玉拉到自己的战队里。如何才能把贾宝玉拉到自己的阵营呢?那就要从贾宝玉的妻座下手。于是双方都想到了利用己方的血脉来增强自己成功的机率,这就是木石姻缘和金玉良缘产生的缘由。

所以,王夫人看中薛宝钗,主要原因不是薛家财产,而是薛宝钗的血缘,如果薛宝钗不是自己妹妹的女儿,王夫人不会挑中薛宝钗的。因为在任何时代,血缘都是巩固权力最安全的保障,至于学识格局财产等丽在姻缘背后的东西,当然也是越多越好,但若没有血缘使其有所附丽,一切都应妄谈。

另外,薛家财产在薛家老爹去世后,薛蟠不理世事,又惯会败家破业,其实已所剩无已,不然薛宝钗也不会在劝邢岫烟时说出“你看我从头至脚可有这些富丽闲妆?然七八年之先,我也是这样来的,如今一时比不得一时了,所以我都自己该省的就省了”这样的话了。

更何况宝钗还有兄长,而薛姨妈又是偏爱薛蟠的。宝钗出嫁,也只是一副嫁妆而已。王夫人哪里有可能贪薛家财产?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王夫人坚持让宝玉娶薛宝钗,并非为了薛家财产,她是从家族、自己和宝玉的长远考虑的,具体而言:

一、贾府急需一个能肩负起兴旺家族重任的继承人,来挡住家族的颓势

此时的贾府,生活上虽然还是钟鸣鼎食,穷奢极欲,安富尊荣;经济上坐吃山空,已经入不敷出,有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精神上的堕落空虚,一代不如一代,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之势,大家族逐渐由盛而衰。身处其中,王夫人多多少少对此有所体察,她了解贾府的经济状况,也目睹家族的子孙的作为。在大儿子贾珠早逝后,她寄厚望于宝玉,希望他能抗起这付重担,光耀门楣光宗耀祖,母凭子贵,因此宝王的荣辱生死与她休戚相关。

二、宝玉的离经叛道堪忧,急需管束调教。

宝玉这个衔玉而生的贵族公子,这个作为是贾府贵族家庭的继承人,宝玉的做派却与这个大家族家长的希冀格格不入。他厌恶封建礼教,讨厌官场中人,不愿走功名富贵的道路,不肯读书中举光宗耀祖,不肯成为忠君孝子,却常混迹女孩子中间,做一些出格事说一些混账话,离经叛道不受管束。贾母的溺爱、贾父的严厉,王夫人的管教,对宝玉并未形成约束造成影响,他依然逃课、结交戏子、“欺”母婢等等。作为王夫人心急如焚,她也采取措施和行动,首先便是整肃宝玉周边,清理环境。于是她责骂金钏,撵走晴雯,施恩袭人,无外乎就是给宝玉一个她想要的成长环境,便于宝玉走入正轨。但显然,这种做法收效甚微,金钏与晴雯的死引起宝玉更多的不满;袭人麝月等人也起不到管束的作用。王夫人只能寄希望于宝玉的婚姻,希望选择一个理想的人,抓住宝玉的心,起到约束管教扶持的作用。

三,无论是“木石前盟”,还是“金玉良缘”,都要以家族的利益去为前提加以衡量取舍。

“木石前盟”中的林黛玉虽是一位贵族小姐,但她同样也具有某种叛逆倾向。她的性格清高孤傲、牙尖嘴利、不通世事,她坚守情操不屈从流俗,身处逆境又自尊自爱,再加上她多愁善感、体弱多病,显然这样的女子不入王夫人法眼 。尽管她与宝玉青梅竹马、相知相爱,但是这种爱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思想基础上,包含着与封建家族的利益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王夫人根本不可能选择林黛玉作为自己的儿媳妇。

“金玉良缘”中的薛宝钗,是一个符合封建礼教要求的典型的封建淑女。她端庄稳重,雍容大度、装愚守拙,上能奉迎下能安抚很会做人,世故圆滑又会关心体贴人,心有城府又不喜形于色,美丽温柔体态丰腴。在娘家协母理家,钳制哥嫂,扶助香莲,在贾府协理大观园,都显示出她干练理家的才能;在思想上她有一套牢固的封建思想意识特别是关于妇女的道德观念处世态度;再加上又是自己的外甥女,这些完全符合家族继承人的妻子的标准。

选择薛宝钗,由她来钳制贾宝玉叛逆思想的发展,辅佐宝玉走向家长希望的仕途经济,延续他们家族的兴旺长久。

王夫人坚持让贾宝玉娶薛宝钗,真的是为了薛家的财产吗?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提到薛姨妈与王夫人磋商金玉良缘,王夫人在这个时候已经有了娶宝钗为儿媳妇的意愿。此时贾府正处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势,经济还没到捉襟见肘的地步。王夫人坚持让宝玉娶宝钗,不会是为了薛家的财产。

王夫人让宝玉娶宝钗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家世配的过

贾府是传承几代的世家大族,择婿拣媳的首要条件便是看对方的门第。

第二十九回,贾母带着府中女眷上清虚观打醮,清虚观里张道士当年是荣国公的出家替身。张道士为宝玉提亲,说:“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了,生的倒也好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的过。”

张道士提及的这个女孩,和宝钗的条件相符,极有可能正是元春托付张道士向贾母微露金玉良缘之意。也就是说,张道士口中的女孩就是宝钗。

宝钗正当及笄之年,艳冠群芳,大观园里公认的美人儿,博学聪慧无人能及,这些都符合张道士陈述的那位女孩的条件。那么薛家是皇商,家当根基能配的过公府侯门的贾府吗?

皇商有一个特点:和皇帝的关系亲近。皇商大多是皇帝从亲信中选拔出来,替朝廷管理各处的产业,为宫廷采办供应各种物资。

皇商领内务府帑银经商,享有免税、出口禁用物资等特权,不管手上有没有权,一定是很有钱。有些皇商领从五品官衔,由于和皇帝的关系亲近,其权利、势力可比某些一、二品官员。大部分皇商都是既有钱也有权势。

薛家也是书香继世之家,有许多世交亲友,薛蟠如今赖祖父的旧日情分,在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可见薛祖父当年是个炙手可热的人物,钱权双握。

可是现在的薛家已不复从前了。薛父死后,薛蟠尚年轻,各省的买卖都被总管、伙计趁时拐骗,京中的生意亦渐消耗。而且贾府贵为国公,超品爵衔,薛家拿什么匹配贾府的根基家当?

贾府在国朝定鼎之初,站在离金字塔尖不远的位置,权势和富贵一般家族难以企及。爵位传至孙子辈,尚属一等。不过贾府袭爵的人是长子贾赦,薛家要匹配的是次房贾政的儿子。

贾政虽说掌管着荣国府的家事,可他不过是个从五品的工部员外郎。如果没有荣国府的祖上荣光、世交旧友的积淀、皇妃女儿的尊贵,贾政单凭工部员外郎的身份,在官场上很不起眼。

薛家虽说已落败,薛蟠所代表的这一系是薛家长房,承袭薛家的职权。贾政这一脉是贾府是次房,与爵位无缘,将来能继承多少家产尚是未知数。薛家就算比贾政低,努力踮踮脚,家当根基还真能配的过。

薛家和贾府是亲戚,亲戚的情分亦可以削缩门第的差距。总的来说,薛家的家世在王夫人这里是及格的。

二:情感上的契合

宝钗是王夫人亲妹妹的女儿,两人有着天然的亲近。宝钗举止娴雅,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也容易与人产生亲近。宝钗又善于察言观色,投人所好。这一切都令王夫人与之亲近。

金钏儿因对宝玉说了几句不恰之言,被王夫人撵了出去,后来跳井死了,王夫人为她的死有几分自责。宝钗安慰道: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自然要到各处去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宝钗一席话,将王夫人的歉疚之意拂轻了不少,接着又说:“姨娘也不必念念于兹,十分过不去,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王夫人说想拿两套新衣服为金钏儿妆裹,可巧只有黛玉作生日的两套,却不好开口,只好现叫裁缝赶做两套。宝钗马上拿出自己的新衣服,为王夫人解了眼下之急。

宝钗宽慰王夫人的方式虽说是冷心无情,而王夫人此刻正需要这样的呼声来为自己减责,宝钗的话真可谓是金言玉语恰如其分。

第七十七回,王夫人配药,苦找不到人参,又是宝钗帮她解决了难题。

宝钗能用语言消除王夫人的心头重负,能以行动解决王夫人的燃眉之急。如此的贴心顺意,王夫人岂能不欢欣。

宝钗不但是言行适逢王夫人的心意,其实她们俩的个性、处世风格也差不多。

王夫人尚未出嫁时,与哥哥同在京城,打理家务。据刘姥姥说,王夫人年轻的时候着实响快,会待人,不拿大。

宝钗年幼丧父,哥哥不黯世事,不能依贴母怀。宝钗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为母分忧。

王夫人未出嫁时就打理家务,宝钗也是很早就开始留心家计。

刘姥姥说王夫人不拿大,会待人,宝钗随分从时,刚来贾府,小丫头们便都喜欢找她玩,宝钗也会待人、不拿大。

刘姥姥说王夫人年轻时着实响快,如今上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宝钗在贾府处处留心,见到湘云、黛玉、岫烟有难处,便立刻出手相帮,也是着实响快。想必宝钗年纪大了,也会如王夫人般怜贫惜老、舍米舍钱。

王夫人在贾母跟前,总是一副温良恭俭让的贤淑儿媳模样,不管贾母说什么都表示顺从。宝钗也擅此道。贾母拿出二十两银子为宝钗做生日宴,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宝钗深知贾母老年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依贾母素喜者说出来,令贾母十分欢悦。

王夫人与宝钗是两个相近的灵魂,她们端方沉稳,恪守规范,都有着成熟得体的待人处事风范,面对同一件事,不费吹灰之力便能达成一致。相近的灵魂促使她们的情感高度契合。

宝钗嫁来贾府,必然会带来丰厚的嫁妆。宝钗还有哥哥,她不可能带来很多钱。因此,王夫人坚持让宝玉娶宝钗,不是因为薛家的财产。王夫人看中的是宝钗的家世和人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