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难得穿甲哥又来海军领域的问答下面划水了。

↑这是意大利的鹞鹰级水翼导弹艇首艇P420“鹞鹰”号,满载排水量只有60.6吨,全艇只编制有2名军官和8名士兵,在乘员舱后部装有两具单装“奥托马蒂”轻型中程反舰导弹发射器,可以说是压缩空间的极致之作了。

在水翼构型和燃气涡轮-柴油机复合喷水推进动力系统所带来的5000多马力澎湃动力的加持下,这个小家伙的最高航速可以彪上100km/h,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逮虾户

1974-1984年,共有7艘鹞鹰级导弹艇先后进入意大利海军服役,在本世纪初的2002年就已全部退役。

↑(上图为76mm速射舰炮的待发弹药架/环形自动装弹机,但并不是鹞鹰级的)

该艇只有22.95m长,舷侧最宽处也只有7.01m。相比之下,奥托·梅莱拉紧凑型76mm舰炮的安装重量大概在7.5吨左右,炮塔座圈直径约2.6m,自动装弹机直径更是超过了4m。也就是说,这门76mm炮及其弹药基本上就占据了鹞鹰级的整个舰体中部空间,并且占据了鹞鹰级排水量的12%。

更加有趣的是,鹞鹰级飞翼导弹艇为了能够在海上飙起来,对结构减重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其整个艇体结构和上层结构都由质量较轻、结构强度也较差的铝合金制造。

但即便如此,鹞鹰级依然还是扛起了一门在一些排水量3000-4000吨护卫舰上也只是主炮的76mm舰炮,并且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限于艇内空间有限,弹药携带量仅有不到50发,火力持续性较差而已。

就是这样一艘结构强度较差、排水量极小的小艇都能扛起一座奥托76mm速射舰炮和两枚反舰导弹。200吨的导弹艇只要设计得当,扛起一门76mm舰炮在技术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至于装不装就要看具体作战需求了。

↑在最后穿甲哥多提一嘴,鹞鹰虽小,但却也五脏俱全。在其上层建筑上,装有一具SPQ-701平面搜索雷达。除此之外,鹞鹰级还配有一套简单但完整的火控系统,其中包括NA-10-3数据系统以及一具用来引导舰炮与反舰导弹的RTN-10X火控雷达。

换句话说,这样一艘小艇也具备一定脱离作战体系独立作战、搜索并跟踪目标的能力。

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说起76毫米舰炮,我们一般会想到像我国批量装备的056护卫舰家族、054A导弹护卫舰家族所装备的国产76毫米舰炮,再有像世界著名的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的76毫米速射炮,装备了世界上很多国家的驱逐舰、护卫舰以及一些小吨位的导弹艇。当然像054A和056这些上千吨的护卫舰装备76毫米舰炮其实在大家眼里并不觉得怪异,毕竟76毫米舰炮的口径在所有大口径火炮中其实还算是中等口径的舰炮了,很多这种口径的舰炮都同时兼顾着大口径舰炮擅长的远程反舰打击和中次口径舰炮的防空需求。但是要是有国家将76毫米舰炮搬上满载排水量不过几十吨甚至不超过200吨的小型导弹艇,或许大家肯定会觉得是疯了,毕竟76毫米舰炮在发射炮弹时的连续后坐力可是不可忽略的。其实说起200吨级的导弹艇,其实还挺多的,比如我国大量列装的022型导弹艇就以超过50节的超高航速闻名世界,再有像日本仅装备有六艘的”隼“级导弹艇也是这个吨位等级的,再有像韩国的曾经沉没的伊永夏级隐身导弹艇、挪威的盾牌级隐身气垫导弹艇、芬兰的哈米纳级隐身导弹艇等都是200吨级这个吨位的先进导弹快艇。而在以上几款举例的导弹快艇中就有包括像日本的隼级、韩国的伊永夏级和挪威的盾牌级这三款隐身导弹快艇在武器装备上采用了特别突出火力打击能力的76毫米舰炮,所以光是从以上三款都处于200吨级的导弹快艇直接采用了76毫米舰炮就可以看出,在200吨级的导弹快艇上采用76毫米舰炮并不会存在后坐力过大支撑不住的问题。其实如果仔细分析看的话,就会发现以上三款装备有76毫米舰炮的导弹快艇采用的76毫米舰炮无一例外都是意大利奥托梅莱拉公司生产的奥托76毫米速射炮,这款速射炮前面也说过基本装备了西方国家各国海军中的大部分舰艇,所以也算是一款享誉世界的国际大牌。而这款速射炮能够成为世界各国海军在中等口径舰炮的首选肯定是有原因的:第一、火炮的后坐力大小主要取决于火炮的炮口口径大小和炮口动能膛压大小等,在过去为了抑制火炮开炮时强大的后坐力,一般都会设计较为厚重的火炮底座来延缓后坐力的延展,但是这种方式会急速的增加火炮整体的重量,从而限制了火炮的适装性。所以意大利奥托公司在半个世纪之前设计该炮的时候,就将火炮内部的炮身、炮管俯仰机构与反后坐装置以及两部驻退机和一部复进机链接在一起,这样火炮在发射时,链接为整体的炮身内部结构就可以同时对向运动,从而将火炮开炮时强大的后坐力抵消掉。同时在奥托76毫米速射炮上,奥托公司更是直接将该炮的盘式输弹机包括输弹器和抛壳筒,通过1个滑块联动装置与反后坐装置相联,这样更增加了火炮反后座装置的整体运动惯性,从而增强了该炮的反后座效率,所以这也是该炮能够将最大射速提高到超过120发/分钟的原因所在。要知道像我国的130毫米舰炮和美国的MK45型127毫米舰炮,虽然口径大了近一倍,但是其最大射速却降低了近6倍,最大试验射速也只有17发/分钟。第二、奥托公司的76毫米速射炮为了保证在高射速下的稳定性,就必须降低该炮在持续开炮时的后坐力,所以除了炮身内部设置为整体运动的反后座装置外,该炮在炮口位置也无一例外的设置有炮口制退器,这样也能在该炮也较高射速持续射击时降低后坐力,从而保证高射速下的射击精度。所以对于很多200吨的小型导弹艇而言,意大利奥托公司生产的奥托76毫米速射炮,首先其最大全重只有15吨重,这对于这些导弹快艇而言重量还能接受,而且该炮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于高射速、体积紧凑、重量轻、适合在中小型舰艇上搭载,所以在体积和重量上都不是问题。那么对于那些注重中近距离火力打击能力的导弹快艇而言,76毫米舰炮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无论是从射程还是从火力打击效果上而言,都不是次口径的57毫米舰炮所能比拟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够在排水量只有200吨的小型导弹快艇上见到76毫米舰炮的原因所在。当然能够在200吨级小型导弹快艇上见到76毫米速射炮,可能不少人还是见识或者曾经听闻过的,但是我要说你见过不到百吨的导弹快艇上也有搭载76毫米舰炮的吗?事实上这就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意大利海军在上世纪70年代服役的鹞鹰级水翼导弹艇,该导弹快艇满载排水量只有60.6吨,对就是只有60吨级,但是却在舰艏位置搭载了当时推出不久的76毫米舰炮,当然我们仔细想一下很多民用的渔船吨位都超过60吨,也就是说意大利海军能够在堪比小型渔船的导弹快艇上装备当时推出不久的76毫米速射炮,可能最大的原因就是该炮在火力打击满足意大利海军的同时,其从一开始就特别注重的体积紧凑、重量轻占据了更大的优势吧。而且意大利海军装备的鹞鹰级水翼导弹艇从1974年服役到2002年服役的这28年服役生涯内,竟然真的从未听说因为主炮开火造成艇翻船的事情。这其中除了该炮本身优秀的反后座自稳能力外,其实还与该炮的安装位置和该艇的船型结构有很大关系,比如主炮安装在更靠近艇身重心位置的艇体中部位置,从而避免了头重脚轻,在开炮时后坐力容易造成艇身剧烈晃动的可能。其次该艇为了突出其高速性能,在船型结构上采用了曾经小学课本中见过的深浸式水翼后三点式船体结构设计,前水翼负担全艇重量的30%,后水翼则担负70%,所以从火炮开炮时的动能效应传递来说,该艇后补承担全艇重量更多的主水翼也为其搭载的76毫米速射炮在高速射击时提供了更有底气的承重能力。当然能够在只有区区60吨级的小型导弹快艇上搭载76毫米中口径舰炮,全世界也就意大利一家了,可能这也是意大利对本国火炮有充分的信心为前提,要不然意大利人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敢这么干。

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没问题了。

现代的76毫米舰炮不是二战时期,后坐力没有这么强的。

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是西方很流行的76毫米舰炮。

在设计之初,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就考虑到安装在小军舰上。

所以,这门炮的重量很轻,只有7吨;自动化程度很高,只需要3个人,俯仰转向以全电力驱动;操炮连接船舰射控雷达,可在战情室由电脑解算射击,甚至全自动操作。

该炮简单有效,初期可以达到每分钟85发射速,该良好射速高达120发。

该炮的后坐力不大,从70年代开始普遍装备在北约军舰上,用于近距反导弹、空防、打击水面舰艇及对岸炮击支援。

它最牛逼的地方是可以安装在小型军舰上,目前有53个国家的海军使用。

比如挪威先进的盾牌级导弹快艇,排水量为270吨,就配备1门奥托梅莱拉76毫米舰炮。

同样,以色列海军的“萨尔”2级导弹艇,排水量300多吨,也使用76毫米舰炮。

另外,美国海军的飞马级高速巡逻艇,排水量200多吨,也使用76毫米舰炮。

其实很多国家认为,小军舰装备76毫米舰炮没有意义,不如装备小口径速射炮,用于警戒巡逻足够了,必要时候还可以防空。

然而,第2次延坪海战彻底打破了这种观点,此战落后的朝鲜201型猎潜艇,将T34坦克固定在小型军舰上,使用85毫米坦克炮轰击韩国先进的“虎头海雕”级高速艇。

事实证明,大口径火炮对于军舰的破坏力,不是小口径速射炮可以相比的,韩军军舰毁伤要严重的多。

“虎头海雕”级高速艇其实要厉害的多,自动化程度也非常高,遗憾的是火力口径不够。

它装备40mm炮1门,舰艉20mm火神炮2门,舷侧M-60机枪2挺。

这个火力其实比朝鲜军舰的舰艉M-1939 37mm机关炮2门,以及ZPU-4 14.5mm机枪,要强得多。

但因朝鲜军舰加了这辆坦克,多了1门85毫米火炮,就完全不同了。

韩国的6艘韩国高速艇,一小口径火炮围殴朝军1艘警备艇近半个小时,却未能击沉,也就是这个原因。

相反,炮战中被朝鲜85毫米火炮连续击中的韩军357艇,战死4人、失踪1人、负伤20人,总数高达25人,而全艇一共只有30人。军舰也被击沉,被命中85mm炮弹5发、37mm炮弹19发、14.5mm机枪子弹234发,合计258发大中口径枪炮弹。

而关键在于这5发85毫米炮弹。

相反,357艇也发射了40mm和20mm炮弹680余发,仍然不能避免自己沉没。

此战后,韩军也开始大量安装76毫米火炮。

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是说韩国去年刚下水的PKX-B 虎头海雕 II巡逻艇吧?没错,这艘仅210吨的小艇上的确装上了一门奥托·梅拉的76mm舰炮。奥托的76炮其实口径选择很合理,全重仅7.5吨,几百吨的导弹艇巡逻艇装上完全没哦问题。那么76炮发射时的后坐力这艘小艇能吃得消吗?

OTO的76mm炮其实非常紧凑,甲板下只需要一层就可以安装,适合小型舰艇装

其实问题不大的,76炮后坐力并不是太大,炮艇的结构强度完全够用。但是因为吨位太轻,76炮在PKX-B上应该不大容易能打出120发的爆发射速和80发持续射速。宣仔看过PKX-A,也就是尹永夏级的实弹射击视频,连射4发用了4秒多的时间,也就是说是60发/分,并没有打出全速。尹永夏级吨位是500吨,如果都不能发挥出最大射速的话,那210吨PKX-B射速就会更慢了。因为这么小的吨位,如果全速射击,可能会造成船的姿态不稳。至于精度倒是不用太担心,因为本身火炮就有感知自身速度和姿态,进行自动补偿,这是火控系统最基本的。反正PKX-B只是用来和北边的邻居打炮战用的,76炮打北边的巡逻艇也就是1-2发的事儿,没必要射速太高。

尹永夏级76炮试射,大概1秒1发的样子

有了这门自动瞄准的76炮后,韩国在与北边的局部冲突中是可以占到绝对优势的。北边虽然普遍给巡逻艇配备76mm、85mm甚至100mm火炮,但是那都是从坦克上拆下来的炮塔,完全靠手工操作,人工瞄准,射速低打不准,与带有先进火控的自动射击的76炮没法比。韩国只要吸取教训,如果再次冲突,距离不要放得太近就行。

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关键是2OOT导弹艇需要配置76炮吗?导弹艇.鱼雷艇同称海上轻骑兵,鱼雷艇已淘汰,但导弹艇仍是黄水杀手,作用不可小视。其一,T位小且隐身,敌方雷达不易发觉,二.航速高,一般进入攻击阵位时速达45浬,可出奇

200吨导弹艇配76毫米舰炮能压住后坐力吗?

淘金客说:给题主上张图,和舰上的“奥托”76毫米炮同款!总重不到60吨,能够在行进间(不用放驻锄)以120发/分钟的射速全自动射击。

其它答主答得不错了,放这张图只是补充一下——76炮的后座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当然海上漂浮的军舰和陆地上的自行火炮,在后座力的吸收机制上有所不同——舰艇是把后座力传给了柔性的海水,陆炮把后座力传给了刚性的地面。但这个只对精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扛住后座力的影响并不大。

200吨级的舰艇扛住76炮的后座力,最重要的其实是舰艇用于安装炮座的甲板开孔,这个开孔周边要增加强度形成一个座圈,以免后座力让开孔后强度不足的甲板变形。如下图的红圈中,任何舰艇安装舰炮,这都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至于“开炮会不会导致船翻了”,这个担心有点多余——海水是柔性的,而且200吨艇浸在水线以下的重量高达200吨,绝大多数情况下76毫米炮产生的翻倒力矩是没多大影响的——还要注意炮位不要太高,这样力矩也会小得多。

某些极端状态下开炮有翻倒的可能,比如200吨艇以最大航速下的最小半径急转时,这时船体本来就严重倾斜,连续开炮可能会侧翻!但这种情况少之又少——你转这么急的弯,开炮还有什么准确度?没有准确度的话,开炮做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