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看上图,以前一支箭的落点的速度大约在50-100m/s左右,这个速度比起现代最慢的亚音速子弹也将近300m/s而言算是很弱鸡了,而且箭还比较长,容易发现。所以你说一支箭,在速度较慢时,并且防守者充分准备,训练充足,我觉得还是能挡下来的。
上边这个动图是截自一本叫做新星(Nova)的纪录片中一集武士刀的秘密(Secret of the samurai),我不知道真实度有多少,但是我自己也玩过一段时间弓,感觉如果磅数不大的话,经过一定时间训练应该是可以做到格挡,只是成功率不会太高就是了...
但问题是弓箭齐射...这个能挡得下来就见鬼了
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对于这个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这根本就不可能。
我们看到的用长柄武器旋转来抵挡齐射箭矢的场景大多都是在电视剧或者电影之中,就像徒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一样,太夸张了。
我们先介绍一下古代的战弓,所谓一寸长一寸强,弓箭在冷兵器时代就是不冒火“枪”。虽然速度和射程比不上真正的枪,但是杀伤力并不弱。军事弓箭不是打猎用的弓,和电视上呈现出来“弹弓”不一样,想要拉开古代的战弓要用九十磅左右的力。射出去的箭矢速度虽慢但是质量大,势能也就大,尽管箭矢的速度比不上子弹但是每秒大约也能飞出去50米左右。
人想要跑过箭那就是白日做梦!
如果你认为子弹的威力比箭矢大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纪录片<中国古代冷兵器>中,弓箭可以穿透猪,还有人曾经做过测试,将复原的铁索连环甲(中国古代防御力数一数二的盔甲)放在弓箭的有效杀伤范围内,箭头可以射穿甲身再次飞出。
由此可见和现代的冲锋枪相比,其威力并不一定差。而且在古代一旦箭头没入身体,取出箭头就是一个大问题,必须连带箭头周围的一大块肉全部摘除,中箭之人往往死于失血过多和伤口感染。
不仅如此,弓箭还能搭配毒、火等特殊手段,有很多现代士兵表示宁愿中弹也不想中箭。面对弓箭的齐射,要么配备盾兵掩护友军近身肉搏,要么就靠重骑兵和重步兵人海战术冲进去。想要靠人力长棍旋转,就是吕布项羽在世也不行。
假如一支箭矢70厘米,速度是50米每秒,那么一个人如果用长柄武器旋转扫落箭矢,那么在箭头进入可以打落的范围一直到箭尾离开范围,他至少要达到转一圈在0.014秒以内,这是什么概念?
这个转度要比直升机的螺旋桨还要高出几十倍。最主要的是面对齐射的弓箭,你必须保证持续旋转,这已经远远不是人能够承受的了。而且我们看似旋转的密不通风但是那是视觉错误,真实的情况是你刚转起来,就差不多变成刺猬了。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旋转长柄兵器的人离弓箭手特别远,箭矢飞过来以后身上的能量都被阻力消耗空了,这样的情况下可能能够挡下几支箭,就算挡不住也没事,箭矢基本上也没什么杀伤力了。但是如果真是在战场之上估计没有弓手会那么傻,白白浪费珍贵的箭支。因为弓和箭在古代都是非常昂贵的东西,有些精弓制作时间甚至超过一年。每个弓手上战场最多也就携带四五十支箭。其实弓箭手这个兵种不是每一个军队都能大量配备的,弓箭手配备比重最大的部队就数御林军了,就是皇家禁军,啥时候御驾亲征了,啥时候才能看见铺天盖地的箭矢,而在前线打仗的士兵主要还是以骑兵步兵为主。
所以说如果有人能在弓箭的射程范围内靠旋转长棍来抵挡,那我只能说:
“导演!中午给这位大兄弟加个鸡腿!”
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用长枪或者刀剑,飞快旋转,挽出枪花或者剑花,就能抵挡漫天的箭雨,这种电视电影中常见的情景,骑术纯属异想天开。在真实的战场上完全不可能。
第一,长杆武器旋转速度不够快,看起来风雨不透,其实漏洞百出。在武林高手的手里,枪花舞起来非常漂亮,好像一面圆形的盾牌。但其实完全起不到遮蔽的作用。只要做个简单的实验就能说明问题。我们端一盆水泼过去,长枪舞的再快也挡不住啊,照样淋个落汤鸡。战场上,如果敌人弓箭齐射,瞬间就能形成超饱和攻击,那箭就跟下雨一样密集,能挡住才怪呢。
第二,人的体力有限,不能持续挥舞长杆兵器。人是肉长的,不是铁打的。再牛的人物,也有累的时候,更何况要挥舞长杆兵器,恐怕不出五分钟就累的气喘吁吁了。那还怎么打仗?
所以,从人的体力来讲,用长干兵器拨打箭支也不可取。
最有效的办法就两个,一个是加强防护力。一个是加强攻击力。
防护力,一靠铠甲。古代很多将领都身披重铠,就是穿两层铠甲。有了铠甲的保护,很多身中数箭甚至数十箭,仍能继续作战。二靠盾牌。盾牌这种武器很古老也很简单,但是却最为可靠实用。一个没有经过训练的普通人拿着盾牌,也比没有盾牌的武林高手更能抵挡攻击。
攻击力,这里主要只远程攻击力。可以使用比敌人射程更远、威力更强大的武器。强弩、硬弓、火枪。在敌人的射程之外,就对敌人进行远程攻击,我方零伤亡结束战斗。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那是西游记看多了,以为金箍棒一转,什么弓箭暗器都会被挡住。
其实,不谈一般人根本就不可能转动金箍棒,我就看看弓箭的速度。
普通弓箭射出的羽箭,速度是相当快的。
因为弓箭有不同,但一般羽箭初速可以达到几十米每秒。
如果是直瞄射箭,一般距离也就是四五十米,羽箭飞行速度是极快的。
你如果迅速举起盾牌格挡,如果盾牌恰好就在手上,也许还是来得及,前提是你眼明手快,能够发现敌人拉弓射箭。
但如果是长柄武器格挡,对不起,别做梦了。
业余棒球的高手,他们投出棒球的速度大概是每秒20多米,远远不如羽箭的速度。
而想要击中这种速度的球,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更别说羽箭。
而且,击打棒球和格挡羽箭,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动作。
击打棒球的时候,自己不会被棒球击中,而只是站在侧面,等待棒球掠过身体侧面是迅速击打。
无论打中打不中,击球者是没事的,不可能受伤。
而格挡羽箭,是用武器在自己身前格挡。就算你100箭挡住99箭,只有1箭失手,自己就被射穿,性命都没有了,难度打了100倍也不止。
更别说,对方还是弓箭齐射,你挡根毛呢。
唯一存在格挡住的可能,就是敌人在超远距离,采用曲射的方式,远距离抛物线射箭。
这种射法,由于距离很远,羽箭飞行时间长,速度会有所减慢,如果只是1支箭还是可以格挡的。
但对不起,这样射箭没有什么精度可言,通常都是一群弓箭手齐射,以密集箭雨杀人,你还是得变成刺猬。
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我是履和斋史话,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弓箭是古代战场上的重要兵器之一,尤其是远距离防御和进攻。至于能不能用刀枪等长兵器拨打雕翎箭,客观地说,还是有一些作用的。
古代弓箭的长度,箭杆有一臂多长。所谓寸铁之说,只是形容箭头之小罢了。这么长的棍子飞过来,不同于弹丸或子弹,对方将士会有一些想象空间的。
古代弓箭的速度,由于箭杆、箭镞的重量,加上人工操作的因素,弓箭的速度一般在每秒40米左右。弓箭从发射开始,短距离内很难防御;稍远一点,还是有应激反应的。
古代弓箭的射程,最高不过150米。所谓的百步穿杨,大约80米;《三国演义》神一般存在的吕布,辕门射戟不过120米。因此,强弩之末毫无威力。即使机枪、步枪,也都有射程,射程之外基本安全。
古代弓箭的准确性,并不是很高,尤其是战场之上,忙乱之中,针对移动靶,即使不拨打也没有太高的命中率。
古代弓箭的发射密度,非机械化操作的古代弓箭,手工操作,没有连发功能,即使所有军士都射箭,落在地方战场上也不会象雨点一样。文艺作品里的万箭齐发,现实当中很少见。
面对弓箭,没有人坐以待毙。无论能不能躲开或者拨开,这些应激反应是一定有的。
综合以上因素,只要距离稍微远一点,躲开敌人的弓箭,或者拨打对方弓箭都有一定效果。下意识地稍稍改变自己的位置,或者稍稍改变箭头的方向,都是很有可能的。
能否挡下箭镞与训练有关。以乒乓球和网球为例,速度高于古代弓箭,经过训练后拦住来球,都是有可能的。训练有素逇将士能挡下一些弓箭,自然也就好理解了。
古代战争中,面对对方的弓箭齐射,旋转长柄武器,或者拨打,真的可以挡下箭矢么?
在古代战争中,确实有步兵方队,在对方弓箭抛射的时候,集体挥舞长枪,统一动作,用来格挡或拨打弓箭。这样具有一定的防御效果,这也是古代步兵的必修课。
古代格挡弓箭,和我们今天在影视作品上看到的不一样。电影上的表演是,一员大将挥舞着长兵器,抡成一道屏障,让对面的弓箭射不进来。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他是违反自然规律的。
首先,人的速度有限,不可能把武器挥舞的密不透风,让弓箭射不进来。其次,人的反应能力和体力有限,即使可以挡掉一只两只,也不可能挡掉数十只,这是现代影视的夸张而已。我们所看到的日本武士,用武士刀劈箭的表演,他也是只能拦截一支箭而已,更多的就不可能了。
在古代的战争中,弓箭兵射箭有两种方式,一是平射,二是抛射。平射只有用盾牌格挡,因为速度较快,用武器拨打的可能性不是太高,而且拨打也不方便。
古代兵书上介绍,敌军在120步的时候,弓箭手开始抛射,敌军进入五十步以后,弓箭手开始平射。进入20步以内,弓箭手从两边撤到队伍后方,让刀盾兵和长枪兵正面迎敌。
从这可以看出,一般用到平射的时候,都已经进入了短距离交战状态,几乎不具备被武器可挡的可能性。而抛射的时候,还处在远距离的攻击范围,弓箭在空中形成抛物线。弓箭在下坠的时候,速度已经大大减缓,这也就增加了用长兵器隔挡的可能性。
一般来说,步兵最多前三排是刀盾兵,后面几乎全是长枪兵。长枪兵抵抗弓箭的能力较弱,在面对敌人平射时,有前面的刀盾兵,替他们抵挡。
面对敌人抛射的时候,他们就只能挥舞着自己的长兵器,来格挡弓箭,以减少对自己的伤害。他们隔档的方式,也不是像电影中所说的,抡圆了使。
他们是统一的将长枪左右晃动,这种做法,人少看不出效果。如果是大部队,几千人挥舞着两米多长的长枪,几乎在空中可以形成一道屏障。但也不能保证将所有的箭都挡下了,偶尔也会有中箭的可能,但比不挥舞兵器要强上太多。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