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宝玉听说秦钟不行了,急着请示过贾母去探望,贾母反应出奇的平静,只是轻描淡写说了一句“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感觉怪得很!

秦钟将死,贾母的所谓冷漠,真的太正常,贾母一贯都这样,并不单对秦钟如此。

其实小说原文,对贾府众人对秦钟的态度描写得很细了。可以试着分析如下:

……宝玉忙接了出去,领了拜见贾母。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饭,又命人带去见王夫人等。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见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喜欢,临去时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

一.贾母同秦钟

1.贾母一贯作风是喜欢长得好的晚辈,不独对秦钟。

比如对薛宝钗、薛宝琴、李纹、李绮、邢岫烟这些同她沒有血缘关系的小姑娘,都很关照。

留她们在荣国府居住,对她们的起居也安排李纨、凤姐等照顾。就是对尤二姐,对剪烛花的小道士,贾母也有着一颗长辈的悲悯之心。

贾母对很多晚辈都很好,秦钟不是特别的那个人。

2.宝玉是贾母最疼爱的孙子,孙子求学上进,将来蟾宫折桂定是她的期盼。宝玉有个同学一同学习,一同做伴自然佷好。

且这同伴同学还是自家亲戚,为了宝玉,贾母自然会对秦钟表现岀亲切的一面,带他去见王夫人等长辈,留他用饭。

但这也算不上真正的关爱,不过是荣国府待人周到的一种作法。就是刘姥姥进府,荣国府也是留下用了饭才送走的,走时还给了二十两银子和雇车的钱。

这是豪门的善举,但也是一种施舍,一种两个人之间不平等,居高临下的施舍!

贾母对秦钟也是这样。

3.秦可卿已经嫁入宁国府很久了,可是荣国府众人居然不认识秦钟!连秦可卿的所谓闺蜜凤姐都是第一次见秦钟。

这秦钟可是秦可卿的弟弟,比起在荣国府行走的薛蟠,秦钟太卑微了。由此可见秦可卿在宁国府的地位其实很一般。

荣国府众人的表礼也很一般。荣国府每年都会打金、银锞子以备赏人。连刘姥姥这样的亲戚都得过,真的算不得是特别的礼物。

比起送给薛宝琴的野鸭头上毛做的凫腋裘;送给邢岫烟的羽纱斗篷,这礼物差得实在太远了。

二.秦可卿与秦钟

1.倘或秦钟病死在秦可卿之前,那么秦钟的葬礼完全会是另一番景象!

宁、荣二府在秦钟病重时都会去探望,这探望或许是真心,或许是假意,但面子情一定会尽到。

秦钟病死,宁、荣二府之人也都会参加吊丧,付奠仪。薛蟠、邢德全等所谓亲戚,还有贾芹、贾芸等管事的都会去奉这个人场。

女眷内凤姐之流也会岀面相帮料理,秦钟之身后事,一定风风光光。

2.可偏偏秦钟死在秦可卿身后,这时人走茶凉就特别明显。

秦可卿本是宁府儿媳,同荣国府本就差一层。秦可卿已死,秦钟同荣国府的关系可不就是剩下宝玉同窗这一层。

既然只是同窗,当然是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还能指望着贾母把他当亲戚待吗?

3.秦可卿死因是个谜,对于可能存在的丑闻,众人当然是唯恐避之不及。

这时的秦可卿在贾母的眼里,早就不是重孙中第一得意之人了。秦可卿这个名字,在贾府中成了一个忌讳,没有人会提到她。她的忌日,也没有人会想起她。

秦可卿都无人再提,成了贾府的忌讳。那么她的弟弟秦钟,贾府也不想再把他当成亲戚,只是一时无法疏远。

那么在秦钟死后,就只剩宝玉同窗一个身份。整个贾府无人出面,他的坟被雨水冲了,也只能是好友柳湘莲在料理。宝玉他有心无力。

三.人情冷暖

1.人情冷暖就是这样,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

赫赫扬扬的贾府曾是钟鸣鼎食的公侯府第,到衰败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时,也必是树倒猢狲散,然后无人问津!

2.能让贾母真心疼爱的只能是她的亲孙辈一一孙子、孙媳。其中最爱是两个玉儿。

也只有宝黛两个人能使贾母哭、贾母笑、能让贾母在众人面前失态。宝黛二人吵嘴,贾母就哭着说出那句不是冤家不聚头!

贾母的亲孙女迎春被她父亲嫁给孙绍祖那个品行不端之一,贾母尚且不出头去管。比起迎春,秦钟算什么?贾母岂能真心疼爱。

3.别说秦钟了,秦可卿是贾母眼中重孙辈第一得意之人。她死了,贾府的日子照样会过下去。不久之后,贾蓉就娶了许氏。

贾敬死了,贾府表面上哭声一片。实际上,全是做秀。什么父慈子孝,全是演的!

贾珍的亲爹,贾蓉的亲爷爷死了,这对无耻父子还有心去调戏尤二姐、尤三姐。秦可卿死的时候,贾珍可是伤心到要拄拐了。这哭丧棒,他亲爹死的时候他都没用上。

贾琏更是国孝家孝两重在身,就偷娶了尤二姐。

贾府表面上是百年大族,诗礼之家。可内里早就是虚伪放荡。这些不孝的子孙,丝毫想不起来祖宗下九死一生赚一下这家业的艰难!只图享乐,早把这家业弄的的腐朽不堪了。秦钟的死亡,是《红楼梦》中非常重要的情节。每死亡一个人,贾府就衰败一次。直到衰败到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賈母初見秦钟,书中说“贾母見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心中十分欢喜,便留茶留飯,又命人帶去見王夫人等。众人因素爱秦氏,今見了秦钟是这般人品,也都欢喜,临去時都有表礼。贾母又与了一个荷包并一个金魁星,取“文星和合”之意。又嘱咐他道:“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時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跟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从这段文字描述,足見贾母,不仅因其姐秦可卿系自己旁弃的重孙之媳,又是宁府头面人物,如同荣府凤姐儿。更因秦钟面容标致,举止温柔,因此喜欢有加,視同宝玉。

但当秦钟病危,宝玉急着要去探视時,贾母却对众人和宝玉说:“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去望望秦钟,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口气之冷漠,前后判若两人。足以说明贾府最高统治者,表面的慈祥和善,只不过虚假做作,人在人情在,人走茶就凉,秦可卿之死,其弟当然也就大失身份,其次秦钟的所做所为,尤其是贪恋女色,饅头庵与智能的偷情,贾母可能也有所闻,因此担心帶坏自己的孙子宝玉,由开始好感变成怀有戒心。但做为宝玉之祖母,面对爱孙好友,不仅病危,而且也生命悠关,阴阳两隔之际,达种表现实属罕見,真实虑伪也!。

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大家可以看看秦可卿死的时间贾母也是相当的冷漠。秦可卿谐音是顷刻倾,寓意靠山轰然倒塌。贾母,尤氏对待秦可卿生前和死后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是成熟的政治家才有的表现。贾母之前对秦可卿的评价极高与其身份不符:“贾母素知秦氏是极妥当的人,因他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及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贾母的身世、眼界、能力我们就不用说了,那是老祖宗一样的存在。她为什么会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不由想知道秦可聊的身家背景,以及她到底干了啥能得到老祖这么高的评价。先说出身,

第七回宝玉会秦钟。凤姐说,哪怕秦钟是哪吒也要见。为什么比哪吒呢,哪吒是托塔李天王家的三儿子,道教尊称太子爷。《封神演义》《西游记》等书中皆称他为“哪吒太子”前世是灵珠子,民间传说为女娲仙童。贾宝玉是谁啊,女娲补天剩下的玩石头,神侍者。所以宝玉见了秦钟后,无比仰慕,觉得自己是就装食物的粪坑。神化故事中都说他是被父逼死,剔骨还父、削肉还母,后以碧藕为骨,荷叶为衣,脱胎换骨再生。秦钟到底真身是谁呢?

因为秦钟这个名字的谐音是清种,即大清朝太子胤礽。太子死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最大靠山康熙去后,第二靠山也倒了,贾母伤心绝望,而且,人都死了,没有用了,再表现积极犯不着了,这时候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就是及早退步抽身。

秦钟影射废太子胤礽,除了名字谐音,凤姐拿他比三太子哪吒以为,还有一下几点原因:

1.父亲名字:秦业,谐音清烨,大清朝的玄烨,即康熙帝。

2.父亲职业:秦业是营缮司郎中,负责建造修善皇宫,皇陵,皇城等;康熙:管理建设大清帝国。

3.与父亲关系:由父慈子孝到恩断义绝。从废太子的视角去看,他被父亲两废太子之位,终身监禁,被剥夺继承江山即爱新觉罗家产的机会,后期他对父亲满怀恨意。从秦钟的视角看,父亲身居五品的肥差,但是自己上学的24两学费还要东拼西凑借了来,分明是有钱不给他用。最后活活气死父亲,这何尝不是太子恨意的发泄。

4.秦业与康熙:红楼梦中秦业无子,从胤礽的视角看,康熙的也一样。秦业抱养第一个孩子夭折,康熙很皇后的第一个嫡子夭折。秦可卿是老二,胤礽也是,而且在他的眼里只有他才是康熙的孩子,因为他是嫡子,其他庶子庶女根本不算数。

5.年龄:秦钟出场12岁,正是他康熙五十一年第二次被废到雍正二年死时的时间,秦钟死时的年龄17岁等于他1708年第一次被废到1724年去世的时间17年。

秦业去世的年龄与康熙相近。

6.与姐姐秦可卿的关系:秦可卿影射的是另一个时期的废太子胤礽。第一次出场15岁等于康熙47年第一次被废到康熙61年康熙去世的时长15年,康熙的死宣告废太子彻底失去机会。对于一个男人,一个本来可以拥有最伟大事业的男人来涩,被圈禁,被剥夺继承权,跟把他变成一个內宅女人,一个无继承权的女儿,媳妇没有区别。秦可卿去世时同样是17岁。

7.葬礼:秦可卿的葬礼诸多疑点,长期以来没有合理解释。把它和胤礽的葬礼联系起来就全部说的通了。雍正下旨胤礽葬礼按亲王规格,封密亲王,弘字辈的皇子到场。秦可卿用的棺木其实就是被废了的太子的棺木也是他自己该用的棺木,所以葬礼上的一切看似异常根本不违反礼法。否则,贾珍再大胆也是不可能公开超越礼制办葬礼的。关起门来胡搞别人管不着,但是葬礼不可能,而且,他也没有能量请四王八公全部路祭。四王八公也不全是傻子瞎子跟着他胡闹,所以说贾珍因为跟秦可卿有私情所以越礼办丧事是站不住脚的。

8:贾蓉:假容。谐音谐意是这个人面目是假的。不是秦可卿的丈夫,而是看守。看他在秦可卿病后的一系列表现和他最后买到的官职可知,龙禁卫就是禁龙的卫士。

9:北静王:名字:水溶,十三爷的继承人第二任怡亲王弘晓,号冰玉道人。怡亲王是雍正时期功劳最大地位最高的王。跟北静王在四王中地位最高相符。另外,百度百科说弘晓是藏书家,诗人,和曹家关系密切,曾过录《石头记》,和红楼梦中北静王与宝玉的关系相符。

10.死后遗言:以秦可卿的家世学识能力不可能看透贾府未来并指名出路。全书死后托梦留遗言的只有两个人,秦可卿和元春。秦是废太子,元春是八王福晋郭络罗氏,我有文章专门分析。胤礽死前嘱咐家人,记载如下:礽病逝于禁锢地紫禁城咸安宫,终年51岁;十五日,雍正帝想要去理密亲王处祭奠,涉及胤礽有其感激雍正对其施惠,并教导其子弘晳一定要忠于皇上等话。

更多关于红楼梦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我的政眼看红楼系列,关于年龄会有详细分析和计算过程。

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红楼梦》中,秦钟将死,贾母不大乐意让宝玉去探望,这并不能说她冷漠,以前她对秦钟充其量只是喜欢,说不上疼爱。

初次见面,贾母对秦钟很喜爱。

贾蓉带秦钟拜见贾母,贾母心中十分欢喜,留茶留饭,送给他表示“文星和合”的荷包和金魁星,对他很关心,嘱咐他道:

“你家住的远,或有一时寒热饥饱不便,只管住在这里,不必限定了。只和你宝叔在一处,别跟着那些不长进的东西们学。”

贾母喜欢秦钟,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宝玉夸赞秦钟的人品性情,表示有了伴读的朋友,正好发奋读书上进。而且贾母见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这都是因为溺爱宝玉,处处为孙子着想,顺孙子的心。

二是凤姐在一边帮腔,夸奖秦钟,说“过日他还来拜老祖宗”。

三是因为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书中说秦可卿温柔和平,是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贾母很喜欢她。爱屋及乌,对她的弟弟态度也不会差。

贾母对秦钟,仅仅是一位老人家看到可人意的孩子的喜欢,说不上疼爱。疼爱不疼爱,以贾母身份,不需要作假。她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直接会表明。比如尤二姐,秋桐搬弄是非,在贾母面前说她的坏话,贾母信以为真,直接表明态度表示不喜,并没有掖着藏着。

贾母很喜欢秦钟,秦钟病重,她为什么表现淡漠,而且不想让宝玉去探望?

第十六回,茗烟来回报,说秦钟病重,要不行了。宝玉急忙回明贾母要去探望秦钟。贾母并不愿意让宝玉去,她嘱咐:

“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

贾母对秦钟的将死表现得淡漠,不能说是冷漠,因为秦钟对她来说,只是一个远亲,情分不浓。她不让宝玉在秦钟家多耽搁,主要是以下两个原因:

一,对将死之人的忌讳。迷信观念,认为和将死之人接触,容易被鬼神纠缠,对身体有损。宝玉是贾母的心肝宝贝,当然对他关心备至了。对贾母来说,秦可卿是重孙媳妇,比秦钟关系更近,她死的时候,贾母还不让宝玉去,说是才咽气的人不干净。

二,贾母对秦钟已经从喜爱到厌恶了。因为秦钟,宝玉的小厮茗烟大闹书房。秦钟和小尼姑智能儿偷情,智能儿找上门来,把秦钟父亲气死,实在是个不肖子。本来就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贾府的耳报神又多,秦钟的事贾母当然会有所耳闻。她会认为秦钟会带坏自己的孙子,不喜欢他们再交往。

结语

秦钟和贾母没有情分,贾母本来就谈不上疼爱他,因为关心自己的孙子而不想让宝玉去探望,也是人之常情。

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红楼梦》里的贾母疼爱秦钟是真的。秦钟病危,贾母冷淡、冷漠也不假。不过这不矛盾。事情是发展变化的,对一个人的看法也是有变化的。相爱的两个人还有反目的时候,何况贾母和秦钟。

贾母爱秦钟的原因

1.秦钟是秦可卿的弟弟。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在贾母眼里是个极妥当的人,她“生得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是贾母重孙媳妇当中第一个得意之人。爱屋及乌,贾母也喜欢秦可卿的弟弟秦钟。

2.秦钟漂亮。

王熙凤一见秦钟就推着宝玉说,被比下去了。宝玉是很漂亮,很漂亮的男孩,秦钟比宝玉还漂亮,真是无法形容了。贾母喜欢漂亮孩子,因此她喜欢秦钟。

3.秦钟聪明伶俐。

秦钟到荣国府不久就和众人混熟了,也讨得贾母喜欢。贾母将秦钟和宝玉一样看待,一样疼爱。经常留下这秦钟在荣国府住几天,不时送给秦钟一些衣履等物。秦钟也穿上了衣料高档,做工精美的衣服鞋袜。

4.贾宝玉喜欢秦钟。

贾宝玉没有什么朋友,如今有一个安安静静的小秦相公当朋友,对宝玉来说是好事,免得宝玉天天和丫头们混在一起。

因为有了秦钟,宝玉主动要求上学读书,贾母很欣慰。她希望秦钟能和宝玉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争取早日考个功名。

对于宝玉的朋友,贾母自然照顾一些。

贾母为什么对秦钟冷淡,甚至冷漠了?

1.秦钟不守规矩,勾搭小尼姑。

秦钟在贾府就搂着智能。后来在馒头庵,秦钟竟然与智能做越格的事情。若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秦钟和智能的事,最终因为智能找上门来而曝光。

秦业不同意秦钟娶智能,认为这两个人伤风败俗,丢了自己的老脸,所以赶走了智能,打了秦钟一顿。结果秦业气死了。

这些事瞒不过贾母,因此贾母对秦钟的为人有了看法。认为他不是一个守礼的好孩子。

秦钟本来有病,见老父气死了,智能不知所踪,病情恶化,危在旦夕。

2.秦钟不好好读书,与小学生们厮混。

秦钟在学校的表现,贾母也会知晓,她不再像以前那样喜欢秦钟。

3.秦可卿与贾珍的关系,令贾母气愤,也就不喜欢秦钟了。

秦钟病危,贾母没有悲伤的原因。

首先,贾母是历尽风霜的老太太,早已看淡生死。

再者,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人不可和命争,贾母知道秦钟之死无可挽回,枉自悲伤也于事无补。

其三,贾母对品行有亏的人,毫不怜惜。

秦可卿死了,宝玉听到消息,去见贾母,贾母也没表现得悲伤。

尤二姐与姐夫有首尾,王夫人都知道,贾母不可能不知道。贾母对尤二姐不闻不问,听信秋桐的刁状,认为尤二姐是贱骨头。尤二姐死了,贾母更是冷酷,她吩咐贾琏,尤二姐的灵柩不许送往家庙。这是不许尤二姐进祖坟,贾琏无法,只得找块地把尤二姐埋了。

姐姐尸骨未寒,秦钟就与小尼姑私通,这是贾母不能容忍的。更何况姐姐对秦钟很是关爱。秦钟对姐姐的死没有表现半点悲伤之情。这让贾母觉得秦钟是一个无情无义之人。

秦钟气死了老父亲,说明秦钟是一个不孝之人。对于这样的人,贾母不会怜惜,自然表现得冷淡。

秦钟病死,贾母虽然不悲伤,但是帮衬银子,给秦钟办丧事

秦钟病危,贾母令宝玉以同窗好友身份去送别。秦钟死后,“贾母帮了几十两银子外,又另备奠仪,宝玉去吊纸。七日后便送殡掩埋。”秦钟一家死绝了,贾母虽然没有表现得悲伤,可是对秦钟还是很看顾的。出钱给秦钟办丧事,还给宝玉准备奠仪,也算仁至义尽。

结语:

对于老年人来说,最忌大悲大喜。保持心态平和最重要。贾母深谙养生法则,自然不会让无关紧要的人和事,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贾母对于死亡的态度,也应该给其他人以借鉴。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人无法左右,因此摊上了这些比悲伤更悲伤的事,我们只能平静接受,尽人事听天命。即使亲人或者朋友走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放弃自己,放弃生活。只有我们好好活着,死去的人才能在天堂获得安宁。

@润杨的红楼笔记 !

秦钟将死,贾母为何如此冷漠?以前的疼爱都是假的吗?

秦钟将死,宝玉请示贾母想去探视能希望见最后一面!贾母说了多带些人手,去看看秦钟,不许耽搁早点回来!过去的老人比较迷信,人死不干净,特别是少亡,肯定有原因的。那贾母经历了人生许多状况,对于秦钟也是不大待见,自然不希望自己的爱孙去和这样的人交往。将死之人,不去又不符合贾家交往礼仪,无可奈何,只能让贾宝玉去了。再说了贾母对秦钟的好也是建立在利害关系之上的。东府里的秦可卿如果身体安康很可能会成为实力派人物,贾母自然是极力拉拢,讨好秦钟自然也是向秦可卿示好,贾府的内斗与势力关系也是波涛汹涌,看贾母对待秦钟就知道了这样的政治角力。但是从个人感情上考虑,贾母不让宝玉去看秦钟,是出于爱护的,宝玉毕竟是贾母最爱,不希望他受到伤害!秦钟自幼生活贫困,人生充满不幸,本望着姐姐这棵大树下好乘凉,但是却是福浅命薄之人。再加上年少无知,却不知进取功名,溺于女色,这是让他过早丧命的根源。既然是贫穷子弟却不知道发奋进取,自己作孽。自然贾母不喜欢,更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跟他学坏了,可见贾母一片苦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