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历史上,往往北方被异族占领,南方却能坚持几百年的原因。

曹操在北方依靠的是强悍的骑兵和装备较多的步兵。

这些军队的平原战斗力是很强的。

如果说说我们自己汉人互相打,大家不觉得。

当时中国北方有好几个强悍的少数民族,其一就是乌桓。

乌桓骑兵战斗力很强,而且数量众多。

比如乌桓领袖蹋顿,他能联合袁尚残部率领数万名骑兵迎击曹军。

历史记载:八月,曹操登上白狼山,突然与乌桓军相遇,而乌桓军军力强盛。曹军的车马、重兵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

能够让曹操部将都畏惧的乌桓骑兵,可见是相当厉害的。

然而,曹操直接派兵硬拼硬打,依靠战斗力的优势彻底击溃乌桓大军,斩杀了主帅蹋顿。

当时乌桓兵死者遍野。曹操挥军追击,收降胡、汉人口二十余万,大获全胜。

所以,在平原、丘陵作战,想要打败曹操是很困难的。

然而,曹操到了长江流域,就傻了眼。

汉代,这里地形极为复杂,森林遍布,水网纵横,到处都是山地。

普通骑兵连奔驰都很困难,威力完全不能发挥。

要对付孙权,曹操再强大的骑兵和重步兵的意义不大,必须首先掌控长江的制江权。

但曹操主力全部是北方人,上了船连站都站不住,呕吐狼藉,更别说作战。

加上当年医疗落后,北方士兵到长江流域很快大量感染包括血吸虫在内的传染病,病死很多。

曹操本来可以依靠刘表的水军对抗东吴,但刘表部队是刚刚投降,军心不稳,不愿意拼命做炮灰。同时,刘表水军相当一部分还被刘备和刘琦控制。

因曹操无法掌握制江权,赤壁也就不可能胜利,这样对峙下去只能实力越来越弱。

结果东吴和刘备突然趁机发动大规模进攻,曹操也只有仓皇撤退这一条路了。

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赤壁之战是曹操主动撤兵,同时自烧战船。

退兵的原因不是战败,而是因为瘟疫——血吸虫病!

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曹操赤壁之败实际是有着多重原因的。

其一,曹操的盲目自大导致的轻敌

在北方的战争中,曹操面对的主要敌对势力主要还是实力强于自己的大军阀,比如袁绍,以及实力能与自己抗衡的吕布。因而曹操不敢大意,能做到沉着冷静应战。

在征讨江东之时,曹操已经基本上平定了北方,成为了全天下最有实力的诸侯,所以说曹操是有自大的资本的。当时曹操率领二十万大军对抗孙刘五万联军,可以说曹操是信心十足,再加上荆州不战而降,曹操掉以轻心自然也在情理之中。

其二,赤壁之战以水战为主,而曹军更为精通的是陆战。

北方的战争多为陆战,因而曹军厉害的是步兵战,骑兵战,而此次对抗孙刘与之前的战斗不同,主要是水战,当时天下第一的水军非江东莫属。

孙刘以精敌众,再加上曹军当时采用了错误的应战策略,使得周瑜得以施火攻之计。江上之战曹军大败,低落的士兵情绪进而影响到了陆地上驻扎的部队,而反观孙刘联军确实士气大涨,愈战愈勇。

其三,水土不服再加上瘟疫蔓延,曹军战斗力大幅减半。

曹军多为北方将士,来到南方难免有点儿水土不服,而又遇到瘟疫在曹营中蔓延,使得曹军的实力战斗力大幅降低,根本难以抵抗孙刘联军的进攻。

所以,曹操赤壁之战是既没有天时,又没有地利,人和也不行,焉能不败。

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曹操一生平定黄巾,征讨袁术,下邳擒吕布,官渡一战更是大败最强军阀袁绍,随后一举平定北方,紧接着兵锋直指荆州,结果刘表病死其儿子投降曹操荆州大部分已经拿到手里。

此时曹操可谓是志得意满,自己也提诗(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认为自己可以像周公一样平定天下。

这是曹操觉得一统天下如探囊取物一般,他先是让周瑜借自己的手斩杀了对周瑜有所威胁的蔡瑁和张允二人。

随后被庞统设计铁锁连舟,周瑜一把大火因为大船被铁锁相连无法逃脱导致曹操大败于赤壁。

曹操要一举南下进攻孙权,贾诩便劝说过:孙权坐拥东吴,刘备坐镇江夏此时他们已经达成联盟这时候我们不应该急于进攻,我们只需要修养生息等待时机,孙刘联盟一定会出现问题,这时候我们在进攻孙权一定可以拿下东吴。

程昱也曾对曹操说:我们大船被铁锁相连一旦敌人用火攻我们该如何。这两条可以决定天下的意见此时都被曹操束之高阁了。

曹操失败的原因

一曹操这时候志得意满不采纳尖锐的意见。

二北方将士不善于水战,北方将士来到南方水土不服,又引发瘟疫。

三孙刘联盟因为曹操的威胁不得不报团取暖,联盟牢不可破。

四曹植在写铜雀赋时写到: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你说你征讨东吴是为了一统天下恢复汉室江山,奉天子以讨不臣呀!怎么现在明公讨伐孙权是为了大小乔去的。这名义上就立不住脚呀!这天时地利人和曹操都不占如何不败。

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历史的判定需要有依据,不能凭空想象,即使是假设,也要建立在一定的客观条件之下。

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号称百万,但其实真正战力也就只有一成,一成也就是10万上下,孙刘联合,这10万敌军转瞬可灭。

怎么算出来的呢?有四个方面!

一是曹军将士多出北方,进入江汉之后,水土不服,多生疾患,战力需要折去两三成。

二是曹军长途跋涉,攻城拔寨,已是强弩之末,而且自打败袁绍之后大部分已成骄兵,战力又要折去两三成。

三是曹军水战不熟,水军战船可以数月之间打造,但水军将士的练成则需要数年,曹操只让蔡瑁在洞庭练了几个月就急于出战,而且洞庭是静水,长江是动水,水流,风速,风向这些因素都能决定战争胜败,所以水军不可与江东争雄,战力又要折去两三成。

四是这些水军中有一部分是荆州刘表的旧部,他们人虽然归附了曹操,但他们心里却恨曹操弑其旧主,毁其家园,多有不满。这样算下来,曹操军中一半是骄兵,一半是怨兵,这战力不就只剩一成了,也就10万上下,而且是含笑视之。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北疆未定,战况相持的情况下,西凉马腾韩遂会虎视许昌,使曹操首尾难顾。这一点后来也验证了,赤壁战败,马腾就想袭击许昌,如果不是曹操回去的快,许昌也保不住。

曹操在北方鲜有败绩为何赤壁败得那么惨?

建安十三年,自建安五年赤壁之战大胜后,曹操耗费8年时间终于肃清了河北袁绍的残余势力,随后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自己的威望、征调马腾前往邺城加以监视,随后率领大军南下征讨刘表。

但是,曹操以皇帝名义征讨的时候,走到半道,刘表病逝,死后次子继位,当时荆州派系林立,新继位的刘琮无力统合,士族势力也不愿意为刘琮效力,于是力劝刘琮投降,缺乏魄力的刘琮于是像曹操投降。

当时,曹操大军抵达荆州北边新野,刘琮的使者向曹操投降,曹操于是一路无阻的向襄阳进发,这时候,依附刘表的刘备屯军樊城,还不知道具体情况,前期刘琮瞒着刘备,后来派遣宋忠前往刘备营地说明情况。

毫无准备的刘备顷刻变得危如累卵,如果再樊城继续驻扎,要么投降曹操,要么就击败曹操,但是显然刘备既不能击败曹操,也不愿意投降曹操,而如果死守樊城,曹操和刘琮的军队会前后夹击,不到两万人的刘备势力大概会一次报销完。

迫于形势威胁,刘备不得不弃城仓皇难逃,途中被曹操的精锐骑兵追上大败,抛妻弃子的刘备虽然最后转危为安,但是本来就弱小的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不过幸好当时关羽水军大概一万人还完好,而刘琮兄长刘琦的江夏士兵也大概一万人。

当曹操抵达荆州接受刘琮的投降之后,刘备才收拢残军,加上刘琦势力,不到三万人,大部分缺乏实战经验,当时的曹操率领将近20万大军,这里大部分都是能征善战的士兵,加上荆州刘表训练有素的水军,实力相差悬殊,为了保存实力,刘备于是决定南下投奔苍梧太守吴臣。

恰恰,这时候孙权的使臣鲁肃前往江夏,游说刘备联合孙权共同抗拒曹操,这对于刘备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正好,当时曹操在得到荆州之后,派人给孙权送去一封信,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封简明扼要的信透露三个观点,第一,这是皇帝命令我讨伐不臣之人,第二,刘琮束手投降,第三,自己大军80万,目的是和你一起在吴郡打猎。言外之意很明显,你是要抗拒还是投降,对于这封信,江东大臣都极力主张投降,毕竟实力相差悬殊,而且曹操以朝廷的名义,抗拒等于谋反,胜利的希望相当渺茫。

本来寄希望迫使孙权投降的曹操不得不出战,希望一战定乾坤的曹操,在赤壁大败,自身势力遭遇沉重打击,此后再也未能统一天下,很多人好奇,为何曹操会输的这么惨。究其原因,能征善战、富于兵法的他其实在这里犯了几个不小的错误。

首先就是轻敌,因为刘琮的投降,让他觉得孙权也差不多,可以一封信吓到,结果反而逼出了孙刘联盟。如果曹操当时安抚好孙权,专心攻打刘备,那么肯定是另外一个结果。

其次,当时主要目标是荆州的刘表,但是刘表死后,刘琮投降,受降了刘表的部众,在没有整合的情况下就继续作战,在北方不服水土 的士兵和荆州新降的士兵无法及时整合,造成了一加一小于二的结局,二孙刘联军都目标明确,如果当时曹操适可而止,也能改变历史。

有趣的是 ,在汉中时候,曹操汲取了荆州的教训,没有得陇望蜀,但是后来又后悔。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