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其实就是一起无足轻重的救援行动,盟军只有4人受伤。

只是因为,伊特尔堡内的囚犯身份特殊,才会如此有名气。

伊特尔堡本来是奥地利的一个豪华酒店,在1943年4月被改造成一个高档监狱,关押特殊犯人。

这些犯人都是法国的政要或者社会名流,包括前总理爱德华·达拉第和保罗·雷诺、将军毛利斯·甘莫林和马克西姆·魏刚、外交官安德烈·弗朗索瓦-庞赛、工会领袖莱昂·儒奥、夏尔·戴高乐将军的姐姐玛丽·艾格尼丝·戴高乐、网球明星让·伯勒特拉等。

希特勒囚禁这些人的目的,只是防止他们在美国人打过来以后成立新的法国政府。

同时,扣住这些名人也可以作为人质,用于交换一些被俘的德国高级人员。

所以,这些政要在伊特尔堡并没有受到什么虐待,严格来说只是软禁而已,不能自由离开城堡。

1945年5月,盟军已经打到了奥地利,军队已经杀到距离城堡60公里的沃格尔镇。

该镇的德军溃逃,但还有大约一二个连的武装党卫军拒绝投降,试图抵抗。

城堡中的法国政要急于和盟军接触,让美军派人来营救,就在5月3日开始连续派多人去救援。

搞笑的是,此时城堡的看守们也跑了。

前达豪集中营司令官爱德华·魏特见大势已去,在城堡内自杀。

城堡的党卫军看守随即作鸟兽散,政要已经自由了。

这种情况下,他们用看守丢弃的轻武器武装起来,等待盟军救援赶到。

他们派出去的人,找到了两路神仙,一路是本来是德军后叛变的奥地利民族主义游击队,指挥官是前德军甘格尔少校。

另一路则是美国陆军第21军第12装甲师第23坦克营,他们是最靠近城堡的军队。

甘格尔少校带着小股部队,首先达到城堡,协助政要们防御。

当然,他也可以借机和美军拉上关系,毕竟他是前德军。

这边美军第23坦克营派出数辆坦克和几十名士兵救援,但因道路上的桥梁被炸毁,最终只有

10多名美军和2两辆坦克赶到,还有奥地利游击队的10名士兵,1辆装甲车。

他们只有一次战斗,就是在5月5日早晨,大约1个连的党卫军发现城堡有美军,就发动了小规模进攻,摧毁了门口的1辆坦克,炸伤了4个盟军士兵。

这是盟军唯一的受伤。

而倒霉的甘格尔少校在城堡内向外射击时,被一个德军狙击手一枪爆头,成为唯一的死者。

一说是德国人发现他穿着德国军服,认为他是叛徒,所以一定要将他杀掉。

但随后党卫军就逃走了,很快向周边的其他美军投降。

到了5日下午,救援的美军大部队就赶到了,法国囚犯当天就被送上车,10日就回到了巴黎。

这个战斗根本算不了什么,只是因为囚犯的级别太高级才有些名气。

搞笑的是,这些法国政要回国以后都自吹,曾经拿起武器同党卫军发生过激战,自己亲手打死多人。

然而,此次盟军一共只伤亡5人,党卫军后来就地解散了,伤亡不明。

所以,法国人说什么就是什么了,说一枪打爆坦克也可以。

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伊特尔堡战役在战略上毫无意义,仅仅是一次规模小的不能再小的战役而已。

伊特尔堡战役之所以引人关注并青史留名,完全是因为伊特尔堡战役的特殊性,在整个二战中,伊特尔堡战役是唯一一次德国国防军与德国党卫军的直接对抗,同时也是唯一一次美军与德国国防军成为战友而协同作战,还是唯一一次美军指挥官指挥德国国防军的战役行动。

▲现在的伊特尔堡

伊特尔堡是靠近德国边境的奥地利小镇,曾经是一处私人别墅,因临近伊特尔堡村而得名,德国党卫军于1942年接管了伊特尔堡,并把伊特尔堡改造成了一个高级战俘营,其中关押的囚犯都是大名鼎鼎的法国政府和军队的高级人物,包括法国的前总理保罗-雷诺以及爱德华-达拉迪尔,一战法国名将魏刚,法国陆军前总司令马克-西姆韦根和莫里斯-加梅林,以及法国抵抗运动领导人戴高乐的妹妹和妹夫等。

▲当时的伊特尔堡

伊特尔堡战役的背景

二战进入到1945年之后,纳粹德国大势已去,失败已经不可避免,就连一向忠于希特勒的德国党卫军也开始军心涣散。

虽然仍然有部分顽固的党卫军在拼死抵抗盟军的进攻,但在奥地利伊特尔堡,负责看守法国战俘的党卫军高官已经弃城而逃,党卫军看守们也在随后逃离了伊特尔堡,短暂获得自由的法国高级战俘们却时刻在为自己的安全担心,因为德国党卫军的凶残是人尽皆知的,而且伊特尔堡附近还有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的残余兵力存在,由于担心党卫军第17掷弹兵师的散兵游勇重新攻占伊特尔堡并处死全部战俘,不想坐以待毙的法国战俘于是决定派人外出求援。他们最终派出了一名南斯拉夫人和捷克人外出寻找援军。

正是这次求援最终引发了伊特尔堡战役的爆发。

▲德国党卫军

伊特尔堡战役的经过

1945年5月4号,被派出寻找援军的那个南斯拉夫人首先找到了美军第142步兵团,但因为142步兵团有临时任务,而没有立即去支援并解救伊特尔堡的法国战俘。

法国战俘们的希望并没有因此而破灭。

因为被派出去的那个据说是厨师的捷克人也没有无功而返,他在奥地利抵抗组织的帮助下联系上了德国国防军的约瑟夫-冈格尔少校,约瑟夫-冈格尔少校既是德国国防军军官,同时也是奥地利抵抗组织成员,约瑟夫-冈格尔决定带兵去解救伊特尔堡的法国战俘们,但也担心自己势单力薄,不是党卫军的对手,于是约瑟夫-冈格尔决定寻求美军的支援。

很快约瑟夫-冈格尔就联系上了美军第12装甲师的杰克-李上尉,并决定向美军投诚,而杰克-李上尉在征得上级同意后,接受了约瑟夫-冈格尔的投诚,并统一指挥约瑟夫-冈格尔及其手下的德国国防军士兵。

于是二战历史上最不同寻常的一幕出现了,杰克-李上尉派出了两辆谢尔曼坦克以及16名美军士兵,率领着搭乘两辆卡车的13名约瑟夫-冈格尔手下的德国国防军士兵以及1名奥地利抵抗组织成员,组成了一支40人的小分队开始向伊特尔堡进军。

与此同时,得到消息的德国党卫军第17装甲掷弹兵师也派出了150左右的士兵企图夺取伊特尔堡的控制权,战斗就这样打响了。

杰克-李上尉的40人小分队自然打不过150人的德国党卫军,好在5月5号下午,完成了任务的美军第142步兵团及时赶来支援,最终打退了德国党卫军,完成了解救伊特尔堡的任务。伊特尔堡战役以美军的胜利而结束。

伊特尔堡战役的影响

伊特尔堡战役胜利结束了,但约瑟夫-冈格尔少校也在战斗过程中被党卫军狙击手击中,不幸牺牲,约瑟夫-冈格尔少校也是在伊特尔堡战役中唯一牺牲的盟军成员,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

伊特尔堡战役以其特殊的情况而名垂青史,战役规模虽小,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在波澜壮阔的二战历史中也留下了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约瑟夫-冈格尔少校也算死得其所了。

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伊特尔堡距离今天德国边境以南约15公里。位于奥地利西部伊特尔村附近,这座古堡始建于公元13世纪,有着悠久的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关押许多重要的战俘,如两位法国前总理:保罗-雷诺和爱德华-达拉迪尔以及两名法国前总司令:马克西姆-韦根和莫里斯-加梅林等等。

1945年5月5日在德国投降之前的前三天,期间德国元首已经自杀。但在伊特尔堡却发生了一场战斗。

从时间来看,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纳粹的最后一次胜利,本质上,这是美军和德国党卫军之间的战斗,其规模极小,在战略上已经毫无意义。

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在二战历史上,曾经有过一场规模不大但十分奇葩的战争。防守的一方是美国士兵和德国国防军的联合部队,进攻的一方则是一支德国党卫军。经过一场鏖战,美德联军最终击败德国党卫军,取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

众所周知,二战中的美军和德军是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敌人,是不可能联合作战成为战友的,而德国国防军和党卫军才应该是战场上的战友,才应该并肩作战对付美军的。但历史就是这样充满着戏剧性,以至发生了化敌为友的奇葩剧情。

(伊特尔堡)

那么,为什么美军和德军会走到一起呢?这是一场怎样的战争呢?

要说清楚这场奇怪的战争,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伊特尔堡。

阿尔卑斯山麓的伊特尔堡是一幢英式古堡,位于奥地利西部的伊特尔村附近,最初由曼内斯家族建立于12世纪晚期。

1341年,罗伯特•曼内斯为了抵抗苏格兰入侵,着手将这一古堡打造成一座坚固的防御性建筑。此后,曼内斯家族的子孙一直居住在这里。

到了15世纪初叶,这座城堡被战争彻底摧毁,随后遭到遗弃。虽然曾短暂重建,但仍然没能逃脱战争的摧残,第二度成为废墟。

到了19世纪后期,伊特尔堡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被改造成一个拥有数十个房间的豪华酒店,一度成为名噪一时的艺术沙龙举办地。包括著名作曲家李斯特,以及19世纪俄罗斯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等人,都曾在此下榻。

在这座城堡监狱中,主要关押着从欧洲抓获的一些高端犯人,包括一些政治领袖、军队将领等,甚至还有一些体育明星。党卫军给这些囚犯起了一个滑稽的名字——“尊贵囚犯”。

其中就有14位法国的重量级人物,如法国的两位总理,分别是爱德华•达拉第和保罗•雷诺,以及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和魏刚将军,还有戴高乐的姐姐和姐夫,以及法国工人领袖、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莱昂•儒奥。除此之外,“尊贵囚犯”中还有网球明星“巴斯克飞人”让•波罗特拉。

伊特尔堡监狱里的“尊贵囚犯”享有相当高的自由和人权,他们可以带着家属一起坐牢,甚至也可以带着秘书。当然了,他们的生活待遇也是其他集中营无法比拟的,不但衣食无忧,还可以享用高档红酒等待遇。偶尔还会得到一些零花钱。

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帝国崩溃已成必然。关押在伊特尔堡内的囚犯也人人自危,担心自己像其他纳粹集中营的犯人一样,成为狗急跳墙的党卫军看守的刀下鬼。

5月3日,美军已经推进到了距离伊特尔堡40公里左右的因斯布鲁克。这让城堡内的党卫军看守和囚犯们更加焦虑不安。党卫军知道大势已去,早晚都将成为美军的俘虏,而囚犯们则愈发地担忧是否能逃出生天,重获自由。

5月4日,城堡长官维默尔上尉决定,派出一位联络官,寻找周边的德国国防军,希望他们能提供帮助。这位联络官几经辗转,找到了国防军少校约瑟夫 • 冈格尔。

(约瑟夫 • 冈格尔)

与此同时,城堡内的党卫军看守们已经自乱阵脚,纷纷携家带口逃离。甚至包括派出联络官寻求帮助的维默尔上尉,也没有耐心等待联络官的返回,就带着老婆孩子跑路了。

于是,伊特尔堡实际上就完全落入了“尊贵囚犯”们的手里。但这些人依然不敢轻举妄动。他们知道,城堡周围还有一些负隅顽抗的德军,一旦离开城堡,很有可能再次羊入虎口,于是决定据守待援。

不过,伊特尔堡中的囚犯做梦也没想到,冈格尔会成为他们的救星,让他们的命运得到反转。

冈格尔审时度势,知道纳粹德国气数已尽,加上他素来与党卫军不和,决定临时倒戈,帮助伊特尔堡中的“尊贵囚犯”脱身。

于是,他派出联络官,找到了美军第 12 装甲师的李上尉。李上尉立即接受了冈格尔的投诚,并带上十几名部下和数辆谢尔曼坦克,联合冈格尔,一起营救伊特尔堡中的这些“尊贵囚犯”。

5月4日下午,在两辆谢尔曼坦克的开道下,一支奇葩的队伍到达了伊特尔堡,分别是14名美军士兵,以及左臂上绑着一块黑布的10名德国国防军士兵。他们没费一枪一弹,就被城堡内的“尊贵囚犯”们迎进了堡内,占据了伊特尔堡。

第二天,德国党卫军17装甲掷弹兵师得知伊特尔堡失守,带着近200名士兵赶到,对城堡发起了猛攻。

(法国总理雷诺)

一场二战史上最奇葩的攻防战就这样打响了。

战斗开始初期,由于敌众我寡,联军并未获得多少优势,反而是进攻的党卫军稍占上风。谢尔曼坦克虽然具有较强的火力,但也被党卫军的高射炮击毁了几辆。

法国总理雷诺看到形势危急,不顾个人安危,操起一只冲锋枪准备扑向敌人。他被冈格尔及时救下,但冈格尔却被党卫军狙击手当场射杀了。

终于,联军等到了援军的到来,附近的美军第142步兵团及时赶到。城堡内的德军看到美军坦克出现的一刹那,激动得手舞足蹈,高兴地大声叫喊着:“美国坦克到了!”

最后,德国党卫军在美德两军的夹击下,溃败而去。伊特尔堡内的所有“尊贵囚犯”全部得救,这场史上最奇葩的战斗就这样戏剧性地结束了。

美军李上尉获得十字勋章,阵亡的冈格尔被安葬在沃格尔小镇,被奥地利人视为英雄,并用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街道。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最后的战役》等)

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谢谢。也许会不知道吧?但战争的我都喜欢看。

可以描述一下二战伊特尔堡战役的来龙去脉吗?

伊特尔堡位于奥地利西部的伊特尔村附近,建于13世纪。在二战期间,这里关押了一些法国政要,其中包括两名前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和爱德华达拉迪尔和两名前法国总司令马克西姆韦根和莫里斯加梅林以及戴高乐的姊妹和法国抵抗运动成员。

1945年5月初,纳粹控制的德国和奥地利的土地尽数沦陷,盟军遇到的阻力非常小,但在远离奥地利的一些地区,还有党卫军的残余力量在打游击,伺机袭击盟军。5月4日,驻守在伊特尔堡的党卫军联系了附近的国防军部队。 他们想把关押在城堡的囚犯全部枪毙。

约瑟夫·冈格尔

约瑟夫·冈格尔少校是一名国防军军官,他鉴于大势所趋决定倒戈,通过美军杰克·李上尉联系上了美军第12装甲师。 冈格尔少校和美军的李上尉,率领美国士兵,两辆载有国防军士兵和奥地利反抗军的卡车以及谢尔曼坦克准备救出关押在城堡的囚犯们,他们越过桥梁进入城堡。

主攻很快开始。 13名德国士兵,16名美国士兵和一名奥地利抵抗运动成员,对抗100至150名持有88毫米炮和两架Flak 38高射炮的党卫军部队。谢尔曼坦克提供了机关枪火力支援,直到被88炮摧毁。

在这场战斗中,国防军和美军的进攻非常不顺,党卫军获得了短暂的胜利。

此时被囚禁于此的法国网球运动员让·博罗特拉砸倒了墙壁并逃了出来,向正在附近的美军第142步兵团提供了有关敌军的信息,于是第142步兵团加入了战斗。

大约下午4点,第142团到达伊特尔堡,党卫军迅速被击败。大约有100人被俘。

冈格尔少校在战斗中被德军狙击手射杀,他是本次行动中唯一牺牲的同盟军成员。他被誉为奥地利民族英雄,沃格尔市的一条街道以他的名字命名,李上尉因保卫城堡的行为而获得了杰出服务十字勋章。党卫军伤亡人员不详。

这场战役被称为二战中最不可思议的作战,被收录到史蒂芬·哈丁的著作《最后一战》中。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