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结论是不应该。

因为当时战局已经很明确,德军已经必败无疑。

当时情况已经非常恶劣,坏事多如牛毛。

其一是德军已经失去制空权,德国空军实力所剩无几。相反,英美空军实力极为强大,将一线德军实力削弱十分之一,补给摧毁接近百分之五十,公路铁路也被炸得七零八落。德军在敌人巨大的空中优势下,几乎无法作战。

以著名的钢铁死神魏特曼为例,他所在的重坦克营行军到前线的时候,三分之一坦克需要修理或者已经被摧毁,不能作战。

其二,盟军实力占据绝对优势。除了东线苏军野战军超过800万,西线英法美等军队总兵力超过600万,总兵力是德军一倍有余,重武器更是二三倍数量。

这种情况下,德军就算又三头六臂也挡不住,必败无疑。

其三,德军已经没有什么盟友和战略资源。在敌人压迫下,罗马尼亚油田遭受轰炸,几乎不能出产石油,德国战争机器的血液没了。意大利早就投降,罗马尼亚也宣布投降,轴心国仅剩下匈牙利和 在意大利北部苟延残喘的墨索尼里政权,以及自顾不暇的日本。

可以说,轴心国已经完蛋。

更重要的是,即便阿登反击战获胜,顶多支持英美军队的推进而已。

因英美军队强大实力,就算阿登反击战的二三十万部队损失掉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迅速可以补充。

实际上,20万德军刚刚发动攻势几天后,英美军队就猛增到40万规模,最终是60万。那么,20万德军甚至连自保都困难,怎么可能会在进攻中胜利呢?

所以,阿登反击战根本就不该打,不如保留实力节节败退,还可以延缓第三帝国灭亡时间。

其实希特勒自己也知道阿登反击战并没有什么意义,而且非常冒险。

但就像希特勒最后在柏林命令史坦纳的残兵败将,去攻击十倍数量的苏军,以获取根本不可能的胜利一样:希特勒明知道败局已定,但绝对不愿意坐以待毙,需要垂死挣扎,哪怕有万分之一的胜利希望。

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德国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不应该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更不应该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统统都不应该,但是呢,不应该有用么,德国不一样还是要打。

关于阿登的战役,这已经纳粹德国在战败前的临死挣扎了,无论德国打或不打都改变不了战局,可以说是毫无意义。

阿登战役是在1944年的时候,发生在法国东北部和比利时、卢森堡这一块的战役。

也就是在纳粹德国投降的前夕,当时德国的工业血液(为于罗马尼亚的油田被炸)被切断了,石油得不到补充,因此德国的机械化部队基本上是废掉了。

而且当时的制空权德国也丧失了,海军被英国堵在港口里,可以说纳粹德国的败象已经显露。

然而偏偏是在如此极端的情况下,希特勒还妄图来一次大反攻,于是就有了阿登战役。

在战役初期,德国就将二十万兵力全部压上,企图以最快的速度突破英、美联军的防线,可是英、美联军在阿登战役的总兵力可是有六十万。

在人数和武器装备上都要落后的情况下,最后德国突袭失败,不得不退回东线,这也揭开了西线联军反攻的大幕。

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德军为什么不应该发的那个阿登战役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时候开始,“阿登战役”被说成了是“第三帝国”的垂死挣扎。其实总的来说,德军在阿登战役中整体表现还是可以的,相比之下,美军被放的血要比德军大得多,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对比。

阿登战役中,德军一共损失20辆虎王、194靓豹式、182门突击炮等,其实就一场高烈度的战争来说这点损失真的不多。反观美国,阿登-阿尔萨斯战役中美军总计伤亡达到了10万(美军官方公布的数据,其中阵亡16000,且不包括非战斗损耗)。

且在阿登战役后,德军的2个装甲集团军基本都在,大量的坦克、战车修修补补之后很快又能再次使用,装甲集团军的战力还算基本完整;而一线步兵紧缺的美军,损失却不是那么容易补充的。这也是为何之后盟军发动攻击,需要依靠从本地新运来的师团作为主力,同时也侧面证明阿登战役结束后,美军兵力与战斗力下降。

我们以德军给美军造成10万人的战损这个角度来看,阿登战役德军并没有亏,甚至可以说打了“胜战”。

既然“阿登战役”中德军并没有亏,为何最后却输得那么惨?

这里就不得不提希特勒,首先我们得承认希特勒在演讲上的确有才,但在军事上是真的菜。在战斗中犯的任何一点错误都是致命的,而希特勒从阿登战役开始就一直不断的犯错。

  • 第一、阿登战役是希特勒好大喜功之下的“产物”。想打下安特卫普,最后只打到了马斯河,虽然说此役中德军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不得不说如此兴师动众,最终却只打了这么个成绩。

  • 第二、阿登战役后,希特勒又下了决定与匈牙利决战,将第6装甲集团军调往东线,直接导致西线装甲兵力空虚,与间接导致了莱茵河战役中的惨败,可谓是棋差一招全盘崩盘。莱茵河战役摆在美军面前的是基本只剩步兵的德军,如此能不崩么?最可怕的是希特勒还禁止德军撤退,导致德军还来不及撤过莱茵河就被美军俘虏了。莱茵河陷入某种意义上的无兵防守状态,这也是导致后面鲁尔战役再度崩盘的原因。

这便是为何德军会输得那么惨的原因,主要的问题点还是出在希特勒的指挥上。

当然,希特勒本身也没什么错,只是错过了战机希特勒将匈牙利认为是德军的战机这点本质上是没错的,只是希特勒应该早点下觉性,而不是等到这么“晚”。最终德军一败涂地,不但没有进入布达佩斯,连维也纳也丢了。按照现有公布的数据,德军在维也纳战役中损失了坦克和突击炮1345辆,可想而知,德军的损失有多巨大,这也可能是对纳粹德国致命的一击。

我是“像素说”,关注我了解更多精彩历史。

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https://www.ixigua.com/6959962071366795779

对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的德国来说,正有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正摆在眼前。

当时,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希特勒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他制订出了一个大胆

的作战计划:集中优势兵力孤注一掷地向盟军最薄弱的阵线——阿登地区展开最后反击。

出其不意的突破盟军防线,直捣马斯河;而后分兵两

路,直插安特卫普和布鲁塞尔,夺取艾森豪威尔的主要供应基地,将

欧洲战场上的盟军切成两半,消灭美国,英国和加拿大在那里的四个集团军。

从而一举夺回战略主动权,彻底解除德国西部边境的后患。当然,我们看到最后的结果是失败的,

但无法考虑在内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大雾天气忽然退去,东线战役失利,不得不放弃阿登反攻计划等等

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阿登战役或者突出部之战,发生于1944年12月16日到1945年1月25日,二战末期德国在西线战场比利时瓦隆阿登地区发动的反攻。实际上到这个阶段的德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阿登战役投入的是最后的生力军,本指望能一记重拳将盟军分割消灭一部分。通过歼灭战的方式取得战场主动并迫使美英联军坐下来谈判,然后缓解并能集中力量用于东部战线。

出发点和目的是好的而且达到了战役发起的突然性,美军整个战役伤亡15000人,受伤47500另外还有23000被俘或失踪,第106步兵师三个团中有两个甚至被迫投降。按希特勒的设想试图通过西线最后一次攻势,迫使盟军从德国本土撤出并重新夺回西线主动权,不过问题就在于这时的德军已经不是二战初期的兵强马壮。

为了弥补西线德军兵力匮乏的事实,希特勒动用一切手段筹集可供阿登反击战的人员和装备,将大量后勤人员、海军和空军部队人员转为步兵。同时还组建了“人民近卫军”征招16岁到60岁的男性入伍,只经过不到两个月训练就投入战场。更令德军将领头疼的是希特勒还从东线调集部分部队前往阿登地区,这种釜底抽薪的方式完全是冒险寄希望于想象。

短时间内希特勒东拼西凑了20个师约25万人,德军正面115千米防线上的美军总计8.3万人,在局部形成优势再加上战役发起的突然性打了美国人一直措手不及。但是回过神的美军发起反攻,东线苏军也提前发动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已耗尽最后一批生力军的德军只能撤退,付出了12万人及数百辆坦克1000多架飞机的代价。

战役的结果是德军损耗无法弥补,而盟军却能得到源源不断的军火和人力资源补充,在此之后德军彻底丧失反攻能力直到四个月后战败投降。阿登战役是一次冒险的军事行动白白损耗了大批人员和装备,至少在当时德军应该尽量保存实力,收缩防线可能还可以撑的更久一些。

二战德军应不应该发动阿登战役?

我认为不管阿登战役的结果如何,德军都应该发动一次这样的反击作战。毕竟在盟军发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已经陷入了两线作战的绝境,如果不能取得一次突破性的反击胜利,那么德国根本没有任何机会翻盘。假如德军的反击能够奏效,那么德军在西线的压力将会大大减弱,即使不能把盟军赶下海,德军也能够赢得一段时间的战略主动权,最起码可以让德国投降的时间向后拖延。

相比于东线的苏联红军,西线的英美军队要更加容易对付,英美军队和德军交手的时间不长,而且英美军队一直都是一路凯歌,缺乏对德军的防范。事实上在阿登战役前期,德军打了英美军队一个措手不及,英美军队险些就全线崩溃。只是德国的后续力量过于薄弱,根本没有能力扩大战果,而且英美军队的后勤保障充足,士兵装备精良,还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因此在阿登战役后期,德国的进攻势头下降,最后失败的退出了战场。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阿登战役的失败也加快了德国失败的速度。在阿登战役失败前,德国还拥有一定的精锐部队,具备反击盟军的能力。而在阿登战役失败之后,德军失去了最后的反击能力,盟军的进攻速度开始势不可挡,由于德国的大部分地区都处于盟军的轰炸范围内,希特勒根本无法补充战争损耗的装备,这次战役也被称为西线战场“伟大的转折点”。

其实阿登战役就像是一次赌博,赢了德国能够推迟投降的时间,输了德国投降的时间会提前。希特勒一直都有一种赌徒的心理,只要是有一线希望的事情,希特勒就敢于去做。德军从阿登山脉进军,不到40天击垮了法国,就是靠着希特勒的赌徒心理。因此对于当时的希特勒来说,打一次阿登战役,要比等着盟军来进攻更加符合德国的现状,至少阿登战役还有一定胜利的希望,而坐等着盟军进攻肯定会失败。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