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目前技术上已经实现。

去年,美国“自卫式高能激光演示器先进技术演示计划”(SHiELD)在测试中击落多枚导弹。

SHiELD计划开始于2017年,建立在美国成功的激光技术上。

当时美国认为,部署在美国驱逐舰上的大型激光系统,可以具备足够的电力,也可以保持较大的体积。

尽管美空军未透露击落导弹的类型和型号,但外界猜测光纤激光器的可能性较大。光纤激光器属于第3代激光技术,其光电转换效率高,可产生高稳定性、高功率的激光束。

之前的美国舰载激光系统,只能拦截小型无人机,所以意义不大。

而SHiELD成功测试,证明已经具有实战能力。

美空军打算在2021年前降低SHIELD系统的尺寸和重量,以便安放到“超音速飞机”上,这可能是指战斗机和B-1B战略轰炸机。由于美国采用了技术更先进、可靠性更高的固态光纤激光器,其机载激光武器项目目前进展较为顺利。因此,美空军计划提前于2021年在F-15战机上进行首次空中试射。按美军设想,除能满足基本自卫功能外,未来6代机搭载的进攻型激光武器功率可达3兆瓦,最大射程600公里,每次照射时间为3至5秒,一架战机可连续攻击40次才能满足未来空战“大杀器”的需求。

此外,美空军还考虑在加油机上测试激光武器,特种部队则有兴趣将空对地激光器装备在AC-130炮艇机上。美国空军还计划在2020年,将高能激光武器装在C-130等大型运输机上。

据有关资料称,这一被称为“神盾”的激光炮是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签订的设计合同,该公司在激光武器研发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按系统设计,“神盾”最终将安装在固定翼军机上,作为主动防御系统可快速击落多枚来袭的敌军空空或地空导弹,从而大幅提升美机的战场生存能力。“神盾”机载激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包括激光炮、瞄准用火控系统以及为前两大系统提供能源的外挂吊舱。另据AFRL介绍,“神盾”具备打击精度高,可实时命中目标,且不受弹药数量限制,飞行员可同时攻击多个目标等多种优点。

美海军研发舰载激光武器也在提速,并在之前美海军已在海湾地区的一艘军舰上测试激光武器,为实战化应用做准备。美海军计划在未来十年内扩大舰队中的定向能武器使用。另据媒体透露,美海军陆战队水面部队主管罗恩·博克索尔称,2021年将在导弹驱逐舰上安装更强大的“战舰杀手”。他提及的激光武器被称为“水面海军激光武器系统”,它被接入到“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宙斯盾作战系统中。美海军领导人希望这种定向能武器不仅能追踪导弹,而且还能击毁敌方舰艇。

美国研究激光武器已经有很多年的时间。早在2009年,美国就在波音747货机上搭载了重达45吨的激光炮。

2009年8月至2010年2月,激光炮先后进行了多次空中拦截试验,成功击落2枚80公里外、处于助推段飞行的弹道导弹,还对另外7枚靶弹进行了试验性拦截(并未摧毁)。尽管试验取得一定成果,但激光炮最终未能达到美空军“能在167公里外成功摧毁弹道导弹”的目标,也没有达到设想的攻击射程和毁伤效果。激光炮于2011年12月被终止。

然而,类似的项目还在继续。

2017年6月,雷声公司和美国陆航等部门合作,使用阿帕奇AH-64直升机首次完成了直升机载激光武器系统飞行试验。在此次试验中,该激光武器系统在直升机多个飞行姿态、高度和速度下均成功完成了目标打击,验证了稳健的旋翼机激光攻击能力与高分辨率、多波段瞄准性能。

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据美媒2月20日报道,美国国会近日已经授权陆军军方开始研究试运行新型防空系统,这个系统所具有的能力能够极大地使地面部队免受敌方发射的导弹袭击。第一步是向以色列借鉴“铁穹”和“铁梁”防御系统的技术,并以此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未来先进防御系统。所谓的先进,主要是因为美国正在逐步将科幻打造成现实,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激光反导,《星球大战》中的未来武器系统的核心——激光,已经成为了美军下一步需要掌握的武器技术,当然最初计划还是将激光用作大型设备上,比如防空系统,随着技术成熟你甚至可以在卡车、战机、军舰乃至步兵手上的枪里见到激光武器的身影。回到激光反导系统上,激光由于可以聚焦光束并产生极大的热量,用来对付脆弱的导弹,似乎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另外一点就是,激光反导系统如果服役,那么只要能量充足,就拥有着近乎源源不绝的“弹药”,与数万乃至数十万美元一发的反导导弹相比,激光反导系统甚至可以将成本降到数百美元以下。激光武器由于以光速前进,所以近乎是瞬发的,根本不需要所谓的火力弹道计算机,瞄到——发射,拦截任务就轻松结束了。说到激光防空系统,就不得不谈以色列的“铁梁”(Iron Beam)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它是继“铁穹”导弹防御系统之后,以色列的新一代计划,也将成为未来以色列守卫家园的最强有力的“保护伞”。而如今美国的计划是,在2022年陆军计划部署第一套配备50KW激光炮的特制装甲车,不过这种功率打导弹可能不太够,对付无人机也许是最好的选择,像是去年袭击沙特阿拉伯油田的无人机,就可能会被这种便携激光防御系统给轻松干掉。那么在未来,巡航导弹是那么容易对付的吗?如今喷射动力巡航导弹的飞行速度普遍较快,最慢的导弹几乎也能拥有0.8马赫亚音速的攻击速度,激光武器如果功率不足,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照射、烧毁导弹的外层,并进而摧毁导弹,所以至今挡在以色列拉斐尔公司和美国军方面前的,就是如何解决电源功率和冷却系统性能不足的问题,这也是全世界研制激光武器共同的困难。只要激光反导武器的功率够大,就没有无法摧毁的目标。 2019年5月,美国陆军已经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和达尼提斯公司签署了价值1.3亿美元的一笔激光武器开发合同,主要用于开发HELAS复合光纤激光发射器,另外罗尔斯•罗伊斯公司负责提供集成电源和热处理系统,只要上述方案开发顺利,那么美军就可以顺利从50KW激光发射功率提升到250KW到300KW,距离目标600KW的实际武器阶段将会越来越近,预计2030年可以达成目标。但就算美国拥有600KW的武器级激光防御系统,能够保证本国不会遭受任何一枚导弹打击吗?估计不太现实,虽然600KW足够摧毁导弹,不过仍需要一定的照射时间,而对于那些飞行速度超过5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俄罗斯甚至拥有超过20马赫的导弹),似乎就已经无能为力了,所以如美国军方那般狂妄地表示,未来美国领土将不会遭受任何打击,显然是有些言过其辞。

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激光武器被认为是未来最具发展前景的武器,各军事强国也都在投入大量的资源研发,部分激光武器甚至完成了大把使用并开始试装备。以当前的激光武器水平从实战角度来说,还只能在较近距离内拦截类似无人机、小型飞机等目标,无法用于拦截类似大型反舰导弹甚至洲际导弹这样的目标,不过用激光武器距离拦截各型导弹这一目标已经为时不远。天基激光反导系统效果图

美国在武器装备方面一向处于全球领先地位,激光武器方面也是如此,全球第一台激光器也是在1960年由美国制造。美国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激光武器的研发,并且进行了多次试验,但一直没有正式装备;在本世纪初,美国也分别开展了空基和海基激光武器研发及试验验证,并在2012年8月首次在“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 “斯托克戴尔”号(DDG-106)舰尾直升机平台上安装了有一个激光炮发射装置,在后续的测试中成功击毁一艘小艇;另外,2010年的2月12日,美国用一架配备空基激光测试系统(ALTB)的波音747进行了拦截导弹测试,号称摧毁了了200-250公里外的两枚飞毛腿导弹,不过由于高昂的费用和不太可靠的拦截的效率,空基激光反导项目已做为技术储备搁置。美国测试陆基激光武器美国空基激光反导系统测试示意图

除了美国以外,苏联在高能粒子束武器方面也起步很早,并且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就小批量的进行了装备,苏联的激光武器最著名的一个战例是1975年10月18日,苏联用激光武器照射了位于太平洋上空的美国用于检测弹道导弹的预警卫星的红外探测器,最终导致该卫星失去功能。苏联激光武器效果图

目前限制激光武器性能的主要因素有2个,一个是需要不断提高激光功率以提升拦截距离和杀伤力,第二个就是激光在大气层能由于空气、水蒸气及杂质的影响会快速衰减,影响拦截距离和杀伤力。随着高性能储能装置和激光器技术进步,第一个因素的影响正在准备缓解,但是第二个因素的影响是无法避免的。因此,如果可以把激光武器布置于外太空,消除了的大气的影响,那么激光武器的性能将会大大提升,这也是曾经美国“星球大战”计划中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过目前还没有那个国家真正的实现这一目标。激光武器已应用于小型目标拦截地面车辆激光武器正在逐步走向实用化

虽然拥于反导的激光武器尚未成熟,但是在其他小的领域,如激光致盲、拦截慢速小型目标、破坏敌方敏感设备等方面已经逐渐得到应用,个别军事强国的部分舰艇、地面车辆甚至单兵装备中已经出现了激光武器,激光武器正在逐步走向实战应用。美国“福特级”核动力航母未来也将会装备激光近程防御系统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淘金客说:这个可能要圈一下范围,拦截什么样的导弹?距离有多远?在哪里拦截?拦截的间隔有多久?以什么为能源?体积重量有多大?……激光打导弹不成问题,但上述问题回答得不完美,就很难实用化。下图是1.6公里外击毁火箭弹。

化学激光器

化学激光器功率密度很高,要消耗一定燃料,体积、重量、复杂程度、火力持续性、使用的便利性不算太好。但因为功率够大,最早达到实战所需要的能量级别。美国海军上世纪70年代末已经搞出氟化氘化学激光器,输出的功率达到了兆瓦级,80年代准备给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等安装,替换掉舰上的一门MK45型127毫米炮,用于拦截飞机和导弹。下图是氟化氘激光器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1、兆瓦级功率在100公里距离上能秒杀飞机和导弹,陆上打靶击落过“陶”式导弹,还击落了一架以2.2马赫速度飞行的BQM-34靶机

2、替换127毫米炮位,说明体积重量与之差不多

3、列出换装计划说明实用化程度已经不错

4、能源来自氟化氘分子跃迁,也就是说每次发射要消耗燃料

5、3.8微米波长在中红外波段,在近海作战时容易受大气折射的干扰

6、燃料有剧毒

其后苏联解体,威胁消失,美国海军没了钱,也感觉还可以先放一放再完善一下,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下一个接近实用的就是大名鼎鼎空军的ABL空基激光武器,也是兆瓦级功率,列一下特点,对比海军的激光炮:

1、体积更紧凑,可以集成到飞机上,尽管是架大个子是747

2、波长为1.315微米,受大气干扰影响比前面那货小

3、仍然要消耗化学燃料,但脉冲控制技术较成熟

然后呢?测试了一阵子,没下文了,技术不过关?费用太高?不知道详情。

电子激光器

目前的激光武器发展有这么几个特点:

1、以电为能源,功率可调

2、不强求兆瓦级,几十千瓦到几百千瓦,用于在10来公里的较近距离上射击空中目标

3、可调波长,适应不同的环境

4、体积重量进一步减小

这类明显是要提高适装性、易用性,大幅降低使用成本,但是受储电装置能量密度低、需求并不旺盛等因素影响,没有实际装备。

最后的结论是激光武器其实已经具备条件实用化,但因为需求并不旺盛,所以还在持续优化中。

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目前,美国已经将高能激光武器安装到大型飞机的机头上进行了拦截导弹的试验,成功将靶弹烧穿并引爆,完成了拦截,这是不是代表激光武器已经快成熟可以装备了呢?

当然不是,而且还差得很远!激光武器是一个很火的老话题了,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就意识到激光武器的重要性,并断定这款武器能够统治未来,并开始开发激光武器,其他实力强一点的国家也都不甘落后紧随其后!

但是研发了半个世纪之久,目前激光武器仍然还停留在论证阶段,连试验阶段都称不上。虽然美国人用激光成功拦截了靶弹,但由于大气层对激光的衰减,造成这款大型飞机携带的激光武器仅仅只能拦截20公里距离,远不如导弹拦截来得更有效;另外电能的消耗也是惊人的,目前各国还没有长久的持续性的供电设备,像美国这样的大飞机供电设施也就能拦截1~2次而已吧,这就是高能激光武器的现状,要想达到拦截导弹的实战部署还差得远呢?

那么激光武器有服役的吗?这个当然有,高能激光武器不能,但低功率的成熟激光武器还是很多的,而且在各个大国中都有服役,甚至服役了很多年。最早将激光武器用于实战的据说是英国,在马岛战争期间,英国一艘军舰上的激光武器对掠海超低空突袭而来的阿根廷战机进行了照射,造成飞行员短暂致盲而操作出错,飞机一头栽进了海里!这个战力给了很多国家启发,于是冷战对峙的美苏军队开始大量装备这样的激光武器,在对方战机逼近边境进行侦查或者示威的时候,导弹发射会引发战争不合适,于是低能激光武器派上了用处,用它来照射敌方飞行员让其短暂致盲,如果侥幸让对方飞行员操作失误而坠毁,那就只能怪对方飞行员技术不行了。即使不行对方飞行员也会知趣的返航了!

利用激光武器致盲的原理,目前很多地面武器也安装上了激光压制仪,比如我国的99A上就有一台,这是用来压制对方的光学瞄准镜,让其看不清楚目标,运气好甚至可以亮瞎对方坦克车长和炮长的眼睛,让其短暂失明。而这样的武器已经开始普遍使用!

激光武器的现状大致就是这么多吧,对于高能激光武器来说,要想装备部队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俄罗斯倒是提出了一个概念,那就是米格41亚空间战机,用这款武器将激光武器带到40~60公里高的吸波空气地带,这样激光的衰减就会很小,可以用来拦截大气边缘的飞行的高超音速武器,至于供电问题能否解决这个就不知道了。而对于低能的激光武器来说,目前已经大量的装备部队。

激光武器用于拦截导弹,如今现实吗?

激光武器拦截导弹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一,瞬间功率要足够大。才能够激毁导弹。目前激光武器拦截小型无人机证明还可以。明瞬间功率有提升,但拦截导弹应该还不够。

二,激光武器受气候条件影响非常大。能见度不好的气象条件,打击距离受极大限制。完全依靠激光武器拦截导弹是不行的。

三,为解决射程近的问题,发展太空激光武器,目前能源解决不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