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二战日本的士兵枪法准,战斗力极强,但是为什么几乎所有的二战专家都不认为日军的冷枪战术不是狙击战术

二战中,日本的单兵作战能力很强,尤其是射击和拼刺刀。这时因为日本人在平时训练中对一些细节有着严格严苛到变态的要求。

可二战结束后,大家普遍记住的都是德国或者前苏联的王牌狙击手,日本的却一个都没有。这不是说日本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因为他们都受制于“战术”,普遍“活不到下一集”。

众所周知,狙击手执行任务时除了要求头脑灵活,还要能有较的隐藏和为装,这样才能不被轻易发现,完成任务后也能安全的撤出阵地。但是,日本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上的狙击手却采取了一种“自杀战术”

,他们受伤后不从树上掉下来,以便于更多的杀人,都把自己绑在树上。这样即便是中弹,仍可以坚持战斗。不过日本的这种战术被发现后,盟军每次只要发现行军途中有大树,都先用机枪扫一遍。

除了这种战术,日本人还有一种被称作“敌后堡垒”的战术。他们在地上挖个坑,然后让狙击手躲在坑里,盟军经过时他不动,等军队经过后,他从背后打冷枪。这样军队前进受挫,就会被迫撤退,不过在撒退时,肯定先要解决掉这些“暗堡”。

这两种战术基本上都属于又知道杀敌几个,但自己必须死的“自杀战术”

。因为这种战术,日本的狙击手基本上都“活不到下一集”。

人都死了,即便是枪法再准,经验再丰富也不可能传下来。所以,日本也不是没有优秀的狙击手,而是他们都没有活到二战结束。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说白了这是作战环境的缘故,而且狙击那种打一枪就换地方的玩法和日本陆军教条不符

日军放冷枪多是太平洋战场,中国战场由于日军有绝对的正面火力优势,因此不用这么玩。但在太平洋战场这个情况就反了过来,日军处于绝对的火力劣势。但太平洋岛上植被茂密,能见度极差,传统的长程狙击在这地方压根玩不开,因此日军通常都会以埋伏的方式打冷枪,其中就有把自己绑树上的神操作。

但这玩法也确实有效,尤其是日军的九七式狙击步枪(三八的狙击款)本身就够长,而且6.5mm弹的装药量不算大,因此打的时候膛口焰和枪声都很小。由于草木茂密,冷枪伏击距离近,日军往往会采用减装药(genso)的6.5mm弹,这样的枪声和膛口焰更小,这让冷枪手非常难以被发现。

美军早期被日本冷枪打的鬼火冒,后来也学聪明了,一旦受到伏击立马撤,然后呼叫火炮朝前边打榴霰弹。

由于日本陆军的教条很脑残,不注重打一枪换个地方这种保存有生力量的玩法,一堆马鹿们也普遍认为战死很昭和,到时候能被送去神厕供起来祖上有光,所以一般不怎么换位子,以至于现代普遍都认为本子那种冷枪战术与现代狙击手那种隐蔽+转移的战术细节不符。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主要是日本狙击手很多时候同西方狙击手不同。

西方狙击手,无论苏德英美都有个重要的前提,就是不需要先保存自己。

在保存自己的前提下进行狙击,杀伤敌人重要目标。

但日本狙击手,很多时候不是这样!

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狙击中,日本狙击手往往长期躲藏在一个地方,以连续不断的狙击,杀伤试图进攻的敌人。

他们会尽可能杀伤最多的敌人,尽可能拖延敌人前进的速度,自己的生死则是其次的。

对于德国狙击手,一枪击倒苏军军官以后,一般会立即转移阵地,向后方撤退。

其实,如果德国人不撤退,留在这个位置,可能继续杀死多个苏军目标,也不会被敌人发现。

但是,这样是有一定危险的,所以必须转移。

这是因为,狙击手在各国不享受战俘待遇,一般就地枪决。

但日军狙击手不同,他们会持续开枪,直到自己被干掉。

对于这种狙击手,在防御作战中其实很头疼。他一个人,往往能够阻拦一个排甚至一个连几个小时时间。

因为对方不会冒着被狙击的危险,随便冲锋,况且也不知道敌人在哪里。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很多战史不把日本狙击手当做真正狙击手。

实际上,日本狙击手的枪法还是很准的,忍耐力也很强,但却不会有太高的战绩。

为啥?

因为他们通常一二次战斗就会死,战绩当然不会很高了。

其实,以苏军女狙击手柳德米拉来说,她杀了300多个德军士兵,是因为执行了几百次战斗任务,每次就是击毙一二人而已。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狙击手战术是随着时间的衍续而得到逐步发展的,狙击手在二战之初,不过在战场上被发现,可以射杀对方重要目标,对一线作战士兵具有重大威胁,因而在战争末期得到大量培养和使用。日本一样,在厮杀得蛮激烈的太平洋战场,为争夺某些重要岛屿,配以大量的狙击手,使美军付出了大量伤亡,真正尝到了狙击手的滋味。

据记载,每个日军狙击手可以射杀3-5名美军士兵,愤恨满腔的美军士兵们,也就用最凶猛的火力来招呼他们,不是对着喜欢的上树日军狙击手,一通机枪扫射,就是拿反坦克炮弹来伺侯,杀得兴起,干脆用喷火器连树林加狙击手一起化为灰烬。

日军在岛上狙击,选择上树是有道理的,在狭窄的岛礁上,树木除了良好的遮蔽作用,往往也是最好的制高点,虽然被发现以后,其命难活,但是这些狙击手,在选择上树之初,可能就没打算活着。

战后有位马丁佩格勒的人,写了一本《1914年以来的军事狙击手》,上面对日军岛礁争夺中的狙击手,有比较细致的描述。他说,日军的97式狙击枪虽烂,但战斗精神很顽固,大体符合当时的情况。

应该说,日军狙击手的上树战术,与当时各国的情况,并无二致,精心选择狙击阵地,正能充分发挥猎杀作用。一名好的二战狙击手训练,正是从选择阵地开始的。在岛上选择树木就是最佳狙击阵地,尤其在树木稠密的太平洋岛礁。你不可能把所有树木都烧光了再作战吧,实事上根本没有可能。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二战时日本是有专用狙击枪的,但他们是个反面典型,拥有大把射术精良的士兵,却完全不懂得如何运用狙击战术,以至于闹出了把人绑在树上,开几枪就完事儿的笑话。

为什么说日本人并不懂得运用“狙击”呢?很显然,真正的狙击技术并不是枪打得好就算数的,它是一门完备的现代军事理论。真正的狙击手需要懂得“战术思想”,遗憾的是,日军“特射手”们仅具备“射击技能”这一能力。

狙击手的行为首先是种战术,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狙击手通过普通枪械、火炮、机枪甚至弓弩射击,都可以被叫做“狙击”的原因,只要包含这种战术思想、符合战术运行规律的行为,都可以被叫做狙击。

但光射就完了吗?“狙击”战术的根本意义并不在于你能射杀几个敌方士兵,在于通过狙击这种行为,你能给敌方造成何种影响。有时候心理上的吓阻和震慑远比单纯的杀敌数要有效,敌方士兵会因为无处不在的狙击士气大跌;专门猎杀军官的狙击可能比一万发炮弹还有效;破坏器材的狙击能让敌军失去技术优势……

而要完成这些任务,狙击手首先要当一个“特种兵”,他们与前沿神枪手绝对不一样,除了要会躲会藏,还要学会寻找最佳狙击位置,以利于长时间的活动,形成持久威慑。

日本二战时的“特射手”仅仅只会精准的射击,虽然单从射击技术上来说他们已经达到了狙击手标准,但拖累他们的正是指导思想的落后,日军狙击手并不懂得如何去合理安排狙击点,也不懂得大多数狙击战术,他们大部分时候只懂得像一个步兵那样藏好自己,然后持续的通过火力杀敌。

德军在二战时也暴露过这个问题,通过青年狙击手学校速成培训的狙击手们只学了技术没学习战术,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些射界开阔的区域,以利于自己狙击枪的射击和观察,但在盟军老兵看来这就是在寻死,往往他们一开枪,老兵们就能从屋顶、教堂钟楼、正面玻璃窗或哪个山石灌木丛里发现他们。

在诺曼底地区,德军的速成狙击手给予了盟军极大杀伤,但他们不留后路的行为也让自己伤亡惨重。如果有更好的战术思想支持,这些狙击手本可以做得更好。

日军正是同样因为狙击战术思想的缺失,才在太平洋地区搞出了“树冠射手”这种变态东西。因为在正面火力比拼上打不过美军,日军为了提高交换比,便想出了把士兵固定在树上,袭击视野中美军部队的做法。

并不能说这种逼到绝境的战法有错,因为它的确造成了美军前期的重大伤亡,但这绝不是“狙击”,它只是将人绑在树上当隐藏火力点罢了,与一个暗堡、一个潜伏枪手差不多。

真正的狙击手必然明白自身的价值所在,他们会更长时间的与敌周旋,把单纯的杀敌射击战术提升到更高的威慑层面,一个活着的狙击手永远胜过杀了几个人却被打死的狙击手,一杆看不到的狙击枪,远比被敌人查明的射击点要吓人。

苏军女狙击手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在战场上击毙了309名德军,她的秘诀其实很简单:1.没有把握绝不开枪 2.不利于撤退绝不暴露 3.为了最佳时机可以等上几天。

而芬兰军队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对现代狙击启蒙影响更大,他永远注意隐蔽自己,并通过对地形的熟悉来轮换狙击阵地,这样既可保护自己,还能调动敌人出来送死;他还专打那些胆大的,这样胆小的敌人便愈发的成为缩头乌龟,乃至于最后精神崩溃一动不动给人打死。

西蒙海耶干掉了705人,正是由于这些芬兰狙击手带给苏军太大的伤害,促进了苏军狙击战术的研究,早期德军学习狙击,靠的还是进口的苏联军教片呢。

不管怎么说,日军“特射手”们与“狙击”这个概念都离得太远了,当“树顶狙击手”、“草丛狙击手”被美军熟悉后,他们只要遇到狙击,马上用密集火力狂喷看得到的树冠,许多日军“树冠射手”便这样完蛋了,连一命换一命都做不到。

实际上许多军队都比日军做得好,比如越南战争中用毛主席“论持久战”思想武装的北越狙击手,他们深明心理作战那一套,美军抓不到人,见不到人,打不到人,却似乎无处不是人,到处都是枪……你看,同样是丛林冷枪,越南人比鬼子难对付百倍。

二战日本的冷枪战术和传统的狙击战术有什么不同?

冷枪战术和狙击战术存在本质的区别,从两种战术的运用方法来看,冷枪战术属于一种笨拙的拼命战术,而狙击战术是一种非常高明的运动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和德国都大量运用狙击战术,狙击手能够出其不意的攻击敌人,他们往往能够一枪毙命,比普通士兵的杀敌效率高得多。狙击战术除了要求狙击手要一枪毙命外,还要求狙击手要隐藏自己,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能暴露自己的位置。

狙击手在攻击敌人的同时,都会选择一个相对安全的位置,除非攻击特定的重要目标,否则狙击手绝对不会冒着生命危险开枪。王牌狙击手能够击杀数百人,除了自身的枪法比较精准之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王牌狙击手善于藏身。假如一个狙击手不懂得藏身,打死一两个敌人就把自己的位置暴露了,那么这个狙击手肯定活不了多久。

冷枪战术比狙击战术要简单的多,冷枪战术不需要考虑撤退的问题,打冷枪的士兵只需要把自己藏起来,然后在敌人靠近的时候将敌人一枪打死就算是成功了。由于打冷枪的士兵要靠近敌人后开枪,只要是打冷枪的士兵开出第一枪,敌人基本上就能够锁定打冷枪的士兵的位置,最后把打冷枪的士兵乱枪打死。可以说冷枪战术基本上是一换一,由于打冷枪的人不可能保证枪枪致命,冷枪战术的战损肯定要低于1比1。

由于日军一直崇尚枪法和拼刺的训练,日本军队是二战时期射击精准度最高的部队之一,因此日军能够选择很多人一起实施冷枪战术,给美军造成很大的杀伤。日军之所以不采用灵活的狙击战术,而采用笨拙的冷枪战术,主要是因为太平洋战场和欧洲战场的情况不同,日本不具备同美军进行狙击战术的条件。只有近距离打冷枪,尽可能的一人换掉一人,才能够做到最大规模的杀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