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近防炮是军舰最后的防御了。

近防炮的射程一般在5公里以内。这么近的距离,对于导弹或者战机来说,也就是一眨眼就到。

如果近防炮不能击中目标,只能考验军舰舰体的防御能力了,再也没有其他拦截武器。

近防炮的安装位置是非常讲究的。

因为1艘军舰安装的近防炮数量有限,辽宁号这么大的航母,也只有3门近防炮。

所以,近防炮安装的位置非常讲究。

自然,最理想的位置,应该是军舰最高的舰桥部位,以便于火力的发扬,而且可以360度射击。

然而,近防炮不是机枪,它的重量很大。

以我军先进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为例,重量接近8吨。

这么重的火炮,不可能安装在舰桥上。

况且,H/PJ-11型11管30毫米舰炮理论射速高达9,000—11,000发/分钟,携带的2个1,280发的弹舱,几次短点射就会射光。

大量的炮弹壳横飞,也不可能装载舰桥部分,会导致全舰指挥混乱。

所以,目前近防炮一般每艘军舰1到2门。

只有1门的多部署在前主炮后方位置。这种军舰基本都有较为强大的防空火炮保护,尤其装备近程防空导弹,使用到近防炮可能性很低,1门只是象征性部署。

2门的多是两舷各有1门。因为1门存在后方的发射死角,2门部署就不存在火力死角。

辽宁号因为过大,设计也不同于普通军舰,所以配备3门:在舰尾左侧1座1130近防炮,舰艉右侧1座1130近防炮;舰首右侧1座1130近防炮。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就目前来说,水面舰只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就是近防炮了。世界主流的有美国密集阵和苏俄的30毫米系列。

对于近防炮来说,主要使命是拦截对方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

掠海飞行的反舰导弹是攻击水面舰艇的主要武器,它的末端飞行高度2-7米,巡航高度15-20米,雷达反射面积一般0.1-0.25平方米(一般飞机为2平方米)加上强烈海浪杂波干扰,所以一般雷达探测目标难度不小。况且目前反舰导弹多为超音速,近期已有高超音速导弹出现,即便雷达发现,反应准备时间也来不及。

就近防炮武器系统而言,它是现代海战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末端拦载反舰导弹的近程防御武器系统。它补充了舰空导弹在防低空、超低空作战中的不足,与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防低空、超低空作战中相比,具有突出的优越性。

就其主要作战任务来说,近防炮具体任务是拦截来袭且进入末段的反舰导弹;抗击来袭且采取强击姿态的敌机;也可用来射击近距离海上小目标。目前各主要海军强国的中大型水面舰只都装有近防炮系统。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近防炮是掠海飞行反舰导弹迅猛发展催生的一款舰载对空防御系统,是现代军舰必不可少的一款武器系统,作为水面舰艇对空防御的最后一层防线。近防炮的工作原理就是,通过增加小口径火炮的发射管数量的方式,从而提升小口径舰载火炮的射速,通过弹幕或者精确点射来实现对掠海飞行导弹等目标的拦截,尤其对超音速目标拦截效果还不错。

目前国际上比较著名的近防系统的型号有美制密集阵、荷兰的守门员、俄罗斯的卡什坦以及我国的730和1130型。其中俄制的卡什坦是属于舰载弹炮合一的近防系统,其余都是小口径多管速射火炮。近防系统集成了火炮、火控雷达、光电以及红外探测设备,以射速高而著称。目前国际上大部分近防系统的射速在4000发/分钟左右,我国的第二代1130型采用了11个定向管,最大射速达到了11000发/分钟,被称为“万发炮”,对飞行速度3马赫一下目标具有超过80%的拦截效率。

近防系统通常射程只有4000米左右,实际拦截距离也就1500米-1000米之间,甚至更近一些。其主要是通过急速射短时间在防御方向上打出一个弹幕,从而实现对来袭目标的概率拦截;第二种就是短点射,通过集成的火控设备,发射脱壳穿甲弹,以短点射的方式对来袭目标进行精准拦截。

随着掠海飞行反舰导弹的迅猛发展,舰载防空系统对来袭目标的拦截成功率有所下降。为什么这么讲呢?第一个原因是有些反舰导弹的飞行高度低至10米以下,基本上属于贴着水面在飞行,这对于舰载雷达探测带来诸多麻烦,预警时间缩水、探测到的距离也大幅缩短;另外一个原因是现代舰艇对空拦截主要以防空导弹为主,大部分防空导弹的最低射高都在15米以上,这就使得舰空导弹对来袭导弹的拦截率下降。

在这样的一个技术背景下,射程最近、射速最高的近防系统就成为现代舰艇最后一道保命防线,也就有了军舰最后一道防线的说法。至于安装位置,不同型号的军舰之间略有差距。

近防系统一般布置在舰艇的中轴线上,通常指的的就是舰艇的C炮位和后部直升机机库位置上,按照搭载数量划分,打载一座要么前部要么后部,搭载两座的话一般是前后各一的布局;举两个例子,以我国052C和052D型为例,052C型搭载有两套,典型的前后各一的布局,前部在C炮位平台上,后部的位于直升机机库上方,形成对舰艇的360度无死角防御;052D由于换装了新型舰空导弹,占据了直升机机库的位置,只保留了前部的一座。

除了主流的前后中轴线布置模式之外也有一些横向布设的型号,以我国054A型导弹护卫舰为例,其两门近防炮并没有按照中轴线进行布置,而是选用横向布置方式,将其分别置于舰艇中部两侧的侧舷位置上,形成一个横向的360度无死角防御网络。

但是国际上主流的近防炮布置方案多以中轴线布置为主,如此设计便于舰艇直面威胁,在射界上也不受舰艇上层建筑的干扰,拦截效率更高一些。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最佳位置是布置在军舰的中轴线上较高区域

对于反舰导弹来说,攻击舰船最佳方向是从侧向攻击战舰的侧舷。一方面可以保证最大命中率,舰船侧向整体雷达反射面积和红外辐射强度都最大,不容易被干扰,而且目标整体船投影区域也最大,不容易打偏。另一方面,侧舷方向攻击毁伤效果也好,因为军舰整体造型是属于细长型,从首尾两个方向攻击动力舱、导弹储存区、弹药库等要害区域都比较困难,而侧向就容易多,如果打中,很容易出暴击致死伤害。相比较下,舰艏和舰尾因为空间限制以及整体配重方面考虑,并非舰船的要害区域。舰艏多为系锚区域,舰尾多为直升机起降平台、机库以及拖拽声呐区域,即使遭受打击,也并非致命伤。

△太平洋战争时期美军新奥尔良号重巡洋舰被日军93氧气鱼雷炸掉整个舰艏,也照样开了回来

所以,对于近防炮来说,最佳布置方位就是舰船的中轴线上,这样可以保证所有近防炮可以对侧向进行攻击。此外最好布置在较高区域,因为近防炮工作时,反舰导弹一般情况下处于最后阶段贴海面攻击舰船的水线处,这需要近防炮的火控系统适当提高,以便于在较远距离发现和锁定目标,计算好射击诸元并调整火炮。目前大多数军舰都采用的这种近防炮布置方式。

△美国海军的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就是采用这种布置

△我国的052C驱逐舰采用同样的布置方式,艏楼前面抬高一块近防炮平台,避免舰炮遮挡射界,尾部布置在机库上方

△052D和055则是把尾部那门近防炮替换成海红旗-10近防导弹

但是近防炮中线布置,对于舰船整体设计要求影响较大,也相当占用宝贵的舰船中央空间,同时在艏楼前搭建近防平台也相当破坏隐身。出于其他方面考虑,做出妥协和牺牲的军舰也较多。

△比如牛牛的45型驱逐舰,采用低艏楼造型,一体化桅杆又相当粗大,就把近防炮位置移到舰中进行两侧布置

△我国主要是054A护卫舰,本身是在054护卫舰基础上改进,舰艏预留空间不足,要不然多布置组将垂发系统增加到48坑收益还更大。

△前身054型护卫舰近防炮是4座AK630四角布置,舰艏原本的海红旗-7空间太少,该垂发后也比较勉强。不过054A护卫舰使用的76毫米舰炮本身有不错的防空能力,也可以视为一座近防炮。

△前苏联基洛夫级巡洋舰,一共有6座卡什坦近防系统,每侧船舷各布置了3座,中轴区域主要给上层建筑和导弹。总之,尽可能强化侧舷近防火力是各个国家首选目标。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军舰是一个攻防兼备的武器系统,有的军舰可能攻击能力更强一些,有此防护能力更加突出,没有一艘军舰能包打天下的,这也就为什么总是舰队形式活动的原因。

一艘军舰从设计开始往往就给他赋予了使命,如防卫舰就以防护防空反潜等为主,驱逐舰则以进攻与探测等为主,航空母舰则以搭载的战斗机作为自己的进攻武器,其它的护卫工作则要交给舰队的其它成员来完成护航。

以我国名星舰052系列来说,最早设计的052主要用于防空,后面慢慢发展成了052D,武器在配备上更趋强大,配备有中程反导系统,反舰导弹,还有近防炮,形成了一个远近搭配,高低结合的防空体系。主要武器有:海虹旗-9远程舰空导弹,鹰击18亚超组合反 舰载导弹和新型火箭辅助反潜鱼雷,以及陆地攻击巡航导弹。还装配了H/PI45A-130单管130毫米火炮,可用于防空作战以及陆地和海上作战。

对于防空则主要有海虹旗-9型,主要用于120公里的防空,海虹旗-10主要用于近防导弹,而桥前面平台上的12130型近防空炮形成了终端防御系统。海虹旗-10具有响应速度快,抗饱和能力强的特点,能有效拦截包括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内的各种导弹。1130近射炮的射击速度高达每分钟10000发,具有强大的拦截能力。

三种防空武器组合构成了052D的防空系统,分别用于不同目标的防护,而近防炮每分钟高达10000发的发射能力可以在前两道防线拦截失灵的情况下,形成一个强大的弹幕,将来袭的导弹进行成功拦截。

为什么说近防炮是军舰的最后一道保命防线,它布置在军舰什么地方?

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在现代海上对抗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如何有效反制精确制导武器的打击也成为现代战舰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环节,近程速射防空炮和近程防空导弹是当前舰艇近程防御的主要的两种形式。近程防御系统(不只是近防炮,也包括近程防空导弹)被称为军舰的最后一道防线,这是因为一旦来袭目标突破到需要近程防御系统发挥作用的时候,那肯定是到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最紧急时刻,一旦拦截失败就可能是舰毁人亡的结果,“最后一道防线”名副其实。国产1130近防炮射速高达11000发/分钟,性能全球领先

现代战舰打击手段早已不是传统海上中的火炮对射,而是各种类型的反舰导弹、鱼雷等,虽然现代战舰仍保留主炮,但是基本上仅装备1-2门,其作用也不再单纯是海上对抗,其实更多的是兼顾防空、对陆打击等任务。现代海战中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包括飞机和各种反舰导弹,这也是为何现代主流战舰都把防空能力作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的原因,而对于类似反舰导弹这样的远程精确打击武器来说,防御难度要远高于飞机。现代舰艇的主要威胁来自于空中的各种反舰导弹等舰载防空系统是现代战舰最主要的组成部分

现代主力先进水面舰艇普遍装备有大型高性能对空搜索雷达以及远中近三层防空手段,对于飞机这样的目标,拦截距离可达100公里以上,而拦截反舰导弹这样的高速、低轨且具有一定机动性的“小”目标,由于受到地球曲率影响,作用距离比较短,对近程防御系统的性能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各海军强国装备的舰载近程防御武器主要有美国的“密集阵”近防炮、“海拉姆”近程防御导弹,俄罗斯的AK630近防炮、“卡什坦”弹炮合一系统,我国的730/1130近防炮、HHQ-10近程防空导弹等。“拉姆”近程防空导弹国产730近防炮

以我国海军当前的主力052D驱逐舰为例,其近程防御系统由1座730/1130近防炮和1座24联装HHQ-10近程防空导弹组成。其中,730/1130近防炮位于舰艏,而HHQ-10则位于舰艉直升机库上方。之所以分别布置于舰艏、舰艉两端,主要原因是为了覆盖全舰360度所有可能来袭的方向,这也是几乎全球所有主流水面舰艇普遍采用的布置方式。当然,也有一些舰艇的近防系统位于舰艇两舷位置,如我国的054A护卫舰、“提康德罗加级”巡洋舰等,这样布置当目标从舰艏或舰艉来袭时,会有一定的防御盲区,不过也可以通过调整舰艇位置实现全方位拦截。052D驱逐舰的近程防御系统分别布置于舰艏、舰艉两端056轻型护卫舰舰艉的HHQ-10近程防空导弹

不过,随着反舰武器技术的不断发展,舰艇简称防御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近些年随着超音速重型反舰导弹以及反舰弹道导弹等反舰武器的出现,舰载防空系统和近程防御系统已逐渐无法满足需求。因此,一种全新的进程防御手段激光武器正在逐步进入实用阶段,美国已经开始在其“阿利伯克级”驱逐舰上试装激光防御系统,未来“福特级”航母也计划装备激光武器,舰载近程防御正在迈入新阶段。东风-26反舰弹道导弹,目前是几乎无解的存在舰载近程防御激光武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欢迎关注“威呐解析”,阅读更多原创军事内容(图片源自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