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是不先占领,是没有能力占领。

随后德国制定了海狮计划,准备入侵英国。

入侵英国就要控制英吉利海峡,驱赶强大的英国舰队。

当时德国海军实力不足以和英国海军对抗,所以必须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以空军赶走英国军舰。

但是,这就必须基本消灭英国空军。

而在当年,英国空军的实力非常强,可以说是世界排行前三的空军力量。

德国空军虽然实力占优,想要彻底摧毁英国空军,完全占领制空权,还是很困难的。

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实力为:

754架单座战斗机

149架双座战斗机

560架轰炸机

500架海岸巡逻机

共计:1,963架。

自然,德国空军实力要强得多:

1,107架单座战斗机

357架双座战斗机

1,380架轰炸机

428架俯冲轰炸机

569架侦察机

233架海岸巡逻机

共计:4,074架。

表面上,德国空军实力是英国人的一倍。

但德国空军不但需要争夺制空权,还必须对英国空军的地面目标进行覆盖性轰炸,任务有很多。

相反,英国空军只需要争夺制空权就行了。

所以,英国空军战斗机为903架,德国空军为1464架,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况且,德国空军必须长距离飞行到英国上空轰炸,而部分战斗力的航程不足,只能依靠轰炸机独自作战。这样一来,不但伤亡率很高,轰炸精度也差。

即便如此,德国空军还是很专业的军队。

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主要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袭击南部港口,企图诱歼大量英国战斗机,为实施“海狮”登陆行动作准备。

虽然有很多不利的地方,德国空军损失了367架战机,但仍然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

英国空军损失183架飞机,元气大伤。

第二个阶段,从8月13日开始至8月23日,德国空军根据第一阶段的弱点,改变了战术。

在历时10天的战斗中,德国对英国进行了5次大规模轰炸,企图摧毁英国空军。

结果,德国空军虽然损失了290架战机,但英国空军也损失了114架宝贵的战斗机。

由此,英国空军一共在1个多月内,损失了300架战斗机,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时英国空军上下都陷入沮丧,认为只要持续空战二到三个月,英国空军必将消耗殆尽,德国必将登陆英国本土,到时候不知道要死多少英国人。

然而,因为8月下旬开始英国轰炸机轰炸了德国本土,希特勒恼怒的宣布改变目标,放弃袭击英国空军,而是轰炸伦敦。

德国空军对伦敦的轰炸导致城市被破坏严重,人员伤亡巨大,却给英国空军带来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同时,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导致自己战机损失很大。

到了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

英国安全了。

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两个原因,一是英国有实力,二是有英吉利海峡。

英国长时间都采取孤立主义的态度,对欧洲大陆的事情冷眼旁观,但是如果大陆的事情对其有很大影响时,英国也不会放任不管。因此,一直以来英国的军事存在都尚可,即便在二战时期整体实力不如德国,但也不至于差一个数量级。且英国的海空力量都相当不错。

而英吉利海峡的存在,对抵挡住德国的进攻起到很大作用。陆军基本上就没用了,必须使用海空力量,但是英国能够抵御,虽然被德国炸了不少,但基本实力还是在的。所以德国如果一味要占领英国,只能是焦灼状态拖时间。

所以德国就没有占领英国,相反去进攻苏联,这也是德国一开始就定下的目标。

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希特勒的误判来自苏联打芬兰打得狼狈不堪,而巴库地区的油田和矿藏又是德国极其渴求的

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太极

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希特勒的纳粹德国横扫欧洲大陆逼迫法国投降以后,之所以没有一鼓作气攻占英国,主要还是因为英吉利海峡的阻挡,与拿破仑无法征服英国一样,希特勒也无法跨越英吉利海峡。

作为世界传统海军强国,英国称霸世界海洋三百多年,其底蕴是非常深厚的。一战前,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非常稳固。一战后,尽管美国海军和日本海军崛起,并向英国海军发起了挑战,但直到二战前,英国仍然是世界第一海军力量,即使美国也逊色英国三分。

二战前,英国是唯一一支全球性海军,唯一一支可以把海军和部队部署到全球各地的海军力量。虽然当时英国的海军吨位和美国差不多,但辅助船只和商船数量远远多于美国,是二战前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海上力量。

二战爆发后,英法联军遭到惨败,英法联军被困在了敦刻尔克。英国动员全国的海上力量把被困的数十万军队运回了国内。能在短时间内动员如此庞大的力量把数十万军队在德国人眼皮子底下运走,也只有英国人能够做到。

法国战役失败后,法国人举旗投降,英国人依靠强大的海军、辽阔的殖民地以及英吉利海峡继续和德国对抗。为了制服英国,德国海空并进,在空军对英国本土进行狂轰滥炸的同时,主力舰和潜艇对英国船只进行骚扰和破袭,试图切断英国的海上航线困死英国。与此同时,德国的盟友意大利在地中海向英国海军发起挑战。

这样一来,英国不得不同时对抗世界排名第六的德国海军和世界排名第五的意大利海军。虽然德国海军底子相对薄一些,但造舰能力非常强,而且德国的狼群战术破坏力惊人,不是一般国家能承受的。意大利海军的实力更是不用说。

同时,英国海军还要震慑亲纳粹德国的西班牙、法国以及日本,并守卫在世界各地的港口和海上航线,这可不是一般国家能够做到的。即使如此,英国海军仍然把德国海军和意大利海军打的出不了家门,把两国牢牢封锁在欧洲大陆。

1940年6月,为了解除法国人的威胁,在对法国海军招降失败后,英国海军向法国海军宣战。这样一来,英国以一己之力单挑世界排名第四的法国、排名第五的意大利和排名第六的德国三大海军强国,仍然占据优势。

在海军实力明显不如英国的情况下,德国制定了海狮计划,准备攻占英国。

攻占英国就要控制英吉利海峡,驱赶强大的英国海军。

当时德国海军实力不足以和英国海军对抗,所以必须掌握英吉利海峡的制空权,以空军赶走英国军舰。

但是,这就意味着德国空军必须基本消灭英国空军。

而在当年,英国空军的实力非常强,可以说是世界排名前三的空军力量。

德国空军虽然实力占优,想要彻底摧毁英国空军,完全掌握制空权,还是很困难的。

不列颠空战中,英国空军为1963架飞机。 自然,德国空军为4074架飞机。 表面上,德国空军实力是英国空军的一倍还多。

但英国空军战斗机为903架,德国空军战斗机为1464架,优势并不是很明显。

在空战第一阶段即1940年7月10日至8月23日,德国空军损失了367架战机,但仍然使英军12个机场和7个飞机制造厂遭到不同程度破坏,6个雷达站一度失去作用,1个指挥中心被炸,1座弹药库和10座储油库被毁。 英国空军损失183架飞机,元气大伤。

第二个阶段,从8月13日开始至8月23日,德国空军根据第一阶段的弱点,改变了战术。 在历时10天的战斗中,德国对英国进行了5次大规模轰炸,结果德国空军虽然损失了290架战机,但英国空军也损失了114架战斗机。 由此,英国空军一共在1个多月内,损失了300架战斗机,接近总数的三分之一。

当时英国朝野都非常沮丧,认为只要持续空战二到三个月,英国空军必将消耗殆尽,德国军队必将登陆英国本土。

然而,因为8月下旬开始英国轰炸机轰炸了德国本土,希特勒错误的宣布改变目标,放弃袭击英国空军,而是轰炸伦敦。

德国空军对伦敦的轰炸导致城市被破坏严重,人员伤亡巨大,却给英国空军带来了喘息机会。

同时,德国空军对伦敦的狂轰滥炸,导致自己战机损失很大。 到了10月12日,希特勒决定将“海狮计划”推迟到1941年春,实际上放弃了在英国登陆的计划。

实际上,二战期间,德国生产出实战化的巡航导弹V1,弹道导弹V2,而且疯狂轰炸伦敦。

其中,德国的V1导弹共有2419枚击中伦敦市,造成约6184人死亡,17981人受伤。 V2导弹共发射3000枚。 导弹造成英国31000人丧生,以及极度的恐惧感。

因为V2导弹速度太快,英国无法做出预警,老百姓也来不及躲避。 面对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根本没有类似的武器还击。

由此可见,希特勒放弃继续攻占英国的计划而发动对苏联的战争,从战略上来说是绝对错误的,使德国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不利处境。

何况如果希特勒不发动对苏联的战争,美国也不敢轻易加入英国一方与德国作战,因为德国与苏联之间有《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而德国与美国之间没有这样的条约,德国完全可以联合苏联共同对抗美国。

德国为什么占领法国后不先占领英国还要进攻苏联?

这是法西斯德国迫不得已采取的战略举措。其实按照原定计划德国是想在攻占法国以后,先拿下英国,彻底解决完西线问题。然后再挥师东进,攻取苏联。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政治军事集团,都不想面对两条战线作战的不利局面。但是由于在不列颠空战中失利,德国没有夺取英吉利海峡制空权,而德国海军又不是英国皇家海军对手,所以希特勒被迫暂时放弃横跨英吉利海峡进攻英国本土。而把战争之矛转向了苏联。极短时间内就以较小代价打败英法联军,攻陷法国,横扫西欧,在西线取得空前胜利,促使希特勒集团的目空一切,狂妄自大。自认为苏联经过大清洗后军力已大大削弱,斯大林的一味避战也是软弱表现,如果集中强大武器装备和兵力,采取突然进攻方法,可以迅速击败苏联,夺取苏联的土地、矿藏、石油等战略资源,有益于德国的军备提升和扩张战略。拿下苏联后,再积攒力量一举荡平英伦三岛。但人算不如天算,希特勒及其法西斯德国在东线遭到了报应,无论是天气,还是苏联的长期顽强抵抗都出乎其意料,更是其难以承受的无底洞和噩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