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因为英国和法国曾经爆发过连绵百年的英法战争,所以自恃绅士的英国人和自恃浪漫的法国人一直以来都很不对付,彼此看彼此不顺眼,就如同韩国人和日本人一样,互相瞧不起对方、讨厌对方。

也正是在这种状况中,其实谁也想不到英国人和法国人也会有商讨合并的一天。

英国和法国商讨合并的事情发生在1956年的时候,根据英国政府近些年的解密文件报告,在1956年时,当时的法国总理曾两次跟英国商讨过合并以及附属的问题。

英国拒绝合并提议的原因

第一次商讨的时间是1956年9月10日。

在那天,法国总理摩勒在访问英国伦敦的时候见到了英国首相艾登。

他们刚一见面,摩勒就迫不及待地向英国首相提出了英法合并的计划,准备让法国和英国合并在一起,成立一个叫做盎格鲁法兰西的国家。

只不过相对于法国总理的一腔热血,英国首相对这件事情却不是很感兴趣。

毕竟法国在当时的状况可不是特别好,如果英国选择和法国合并成一个国家的话,对英国其实没多大的好处。

合并后,为了弥补法国在二战中的创伤,甚至可能需要出钱、出力帮法国重新建设,这点对于在二战中也遭受到了不少创伤但留有一些余力的英国来说并不是多么好的选择。

加入英联邦不了了之

在被英国首相拒绝之后,法国总理就回到了法国。

而虽然第一次没谈成,但是法国总理并没有气馁,在1956年9月28日英国首相访问时,他再度向英国首相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相比于第一次商讨,法国总理这次的计划发生了改变。

这一次,他不再打算将法国合并到英国管辖下,而是如同我们古代的宗藩体系一般想把合并计划换成附庸计划,想让法国如同爱尔兰、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一样以英国为宗主国加入到英联邦中,表示在加入英联邦后,会如同加拿大等国家一样以英国国王为元首。

因为让法国加入英联邦不像让法国和英国合并一样会耗费巨大的资源以及人力,所以这一次英国首相面对法国总理的提议非常心动,在回国后,马上跟英国国内的官员商讨起了相关事宜,想极力促成法国加入英联邦。

不过还没等这件事情有什么进展,法国方面就搁置了这方面的计划, 不再提什么合并和加入英联邦的事情,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结束了这件事情。

法国加入英联邦计划不了了之的原因

要说法国方面为什么会搁置了这个计划,其实原因并不复杂,主要跟两个方面的影响有关。

第一个方面的影响就是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的出现让法国找到了比加入英联邦更好的选择。

在1957年、也就是法国总理和英国首相商讨过合并计划的第二年,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意大利等6个国家的外长汇聚在一起签订了成立欧洲共同体的条约。

在欧洲共同体成立后,面对着要俯首称臣又有着不小矛盾的英国,欧洲共同体这个能给法国带来不小帮助的政体自然要更加受到法国的青睐。

而第二个方面的影响就是法国国内存在的反对声让法国总理不得不顾虑。

一直以来,法国总理筹备的合并计划都是秘密进行的,从未在法国国内公开过,也没留下任何的书面文件,只有英国方面的资料显示了法国总理曾经有过这样的打算。

法国总理之所以会选择秘密进行合并计划,原因很简单,就是怕素来讨厌英国人的法国民众们会反对计划、导致这个计划中途破产。

在这种担忧下,法国总理会放弃计划其实很正常,毕竟一旦有了更好的选择,傻子才会选择冒着法国国内之众怒推行合并或者加入英联邦的计划。

这两个原因,就是法国加入英联邦的计划会不了了之的原因。

法国想跟英国合并的原因

而说到这里,可能大家就会好奇了,好奇法国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产生了要跟英国合并以及加入英联邦的计划?

这里面的原因同样很简单,那就是当时法国外忧内患实在太过于严重了,面对着他们国内饱受战争摧残的市场环境、面对着外部纷纷争着要脱离的殖民地,他们所能想到的最好办法就是跟英国合并成一个超级帝国,通过强强结合的办法恢复自己原本鼎盛的国力、稳定那些要脱离的殖民地。

要是他们最开始的时候真能合并成功的话,那么他们之间的未来将会是我们很难以估测的。

只要他们能联手安稳住那些庞大的殖民地,到时候未尝没有可能再造一个日不落帝国。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导读:这话说起来很有意思,历史上英法这一对欢喜冤家曾经进行过多次长周期、大范围、强烈度的战争;也曾经有过密切合作在一战中获胜共同分享丰厚的成果。二战后英法被严重削弱,世界舞台的主角变成了美国和苏联。倍感失落法国产生了与英国合并的想法,建议一度得到了两国首脑的首肯和推动。根据英国广播公司2007年援引英国政府解密文件报导,是法国法国总理摩勒提议并推动。甚至法国打算降级加入英联邦,但是结果还是凉凉的。英国最后拒绝了法国合并的建议,这是为什么呢?英法两国的历史渊源

英法两国相当有渊源,隔着一道狭窄的英吉利海峡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情。太久远的历史不在阐述,什么罗马时代的盎格鲁撒克森人、法兰克王国等等不是本文阐述的重点。

古代英法两国由于特殊复杂的历史原因有很深的宿怨,并且逐渐的积累濒临爆发。到英国金雀花王朝的时候两国为了领土和利益爆发了世界上最长的战争英法百年战争,战争持续了116年。战争的结果是法国完成了民族统一,而英国虽然丧失了所有欧洲大陆的领土但是也造成了英国的民族主义的兴起。从这场战争开始,英法两国从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变得旗帜鲜明的对立。并未后来英法之间的数次规模化(席卷欧洲大陆和美洲)的战争埋下了伏笔。英法两国都迅速成为民族意识明确的封建君主制度的国家。这是英法第一次掰手腕,法国获胜1:0

百年战争后,英法成为世仇并且积极发展为接下来的多次碰撞做准备。在三百年后,西方殖民时代早就风起云涌他。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利益,英法两国纠结自己的同盟军构成了以英法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史称英法七年战争。英国集团:英国、汉诺威、葡萄牙、普鲁士;法国集团:法国、西班牙、萨克森、瑞典、奥地利和沙俄。这两个军事集团的对抗绵延到整个欧洲以及地中海、北美、古巴、印度和菲律宾等殖民地。这是英法之间第二次掰手腕,英国获胜1:1

这场战争影响深远,以法国为首的集团失败告终。法国把整个加拿大殖民地割让给英国,也基本从印度撤出。英国成为大赢家,开启自己长达数百年的日不落帝国的征程。英国的优越感、高人一头的独立于欧洲之外的感觉由此而生。但是法国对英国更加敌视,所以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积极支持美国。

在法国损失惨重后,客观催生了法国同仇敌忾的民族心理。水到渠成的过渡到了拿破仑时代,法国军队在拿破仑的领导下席卷欧洲报了一箭之仇。英法第三次较量开始。巅峰时期,法兰西帝国殖民领主包括法国、荷兰、西班牙所有的海外殖民地。欧洲除英国外,其余各国均向拿破仑臣服或结盟。法国统治欧洲大陆的时代正式到来(拿破仑售卖北美路易斯安那给美国就发生在这个时代)。

英国最后通过与俄罗斯联盟,再次和一些邦国组成反法同盟最终战胜了拿破仑。这次英法掰手腕最终又是法国失败了。接下来第一次世界大战英法因为共同的利益和俄罗斯结成同盟成为获胜者。二战中虽然英法还是同盟,但是可怜的法国早早的就投降了成为英国口中的背叛者。如果不是有戴高乐在英国组建了法国流亡政府,二战后别说法国的常任理事国了估计还得算到法西斯中遭到清算。

法国提议英法合并的历史背景

二战后英法两国均遭到重大损失:一来殖民地大量的丧失,都纷纷独立;二来本土因为作为残酷的世界大战主战场早已经随时惨重。所以英法不得不求救于美国,这就是马歇尔计划的由来。世界舞台的中心早就不是英法的欧洲大陆,而是美苏争霸的格局的到来。英国现代版图:

法国日子也不好过,前文我们说过印度支那在越南、老挝柬埔寨的强硬抵抗下法国被迫放弃殖民统治;北部非洲的阿尔及利亚闹着要独立;而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埃及总统纳赛尔也要收回。这一切都让当时的法国总理焦头烂额,也许是因为同病相怜在加上英法苏伊士运河的利益才让法国总理开始推动英法合并的可能。为什么不报团取暖呢?法国现代版图:

其实如上图所示,别说二战后英法还有不少殖民地或者自治领;即使是现代的英法两国如果合并后也是一支足以和美国匹敌的政治力量。联合国中的两常,英联邦和法语影响的非洲足以让合并后的国家高人一头。但是别幻想,这可能吗?

英国拒绝法国合并的理由

根据BBC披露的解密文件,最后英国是拒绝了合并。如果情况属实的话,我们来冒昧推测一下理由:

1、英国延续日不落帝国的优越感在作怪

英国毕竟曾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当时英版图面积曾经超过3000多万平方公里。即使是目前,英联邦也能覆盖几个大洲。就是说我祖上曾经阔过,虽然现在有点家道中落消耗过大但是依然是血统高贵,总有一天会翻过身来。说白了就是看不起这个曾经向德国投降的法国。

2、英法利益纷争恐怕不好协调

英法都是近代历史上强大的国家,都曾在全球范围内分布着广大的殖民地。英语、法语语言覆盖区域非常广阔,并且彼此之间曾经爆发过激烈的战争。如果合并,那么是否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以谁为主导,英法两国民族意识都比较强如何定位?这些都是问题,再说从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在欧洲大陆就没有领土合并后如何处理欧洲的邻国的关系都是问题。现在英国独立欧洲大陆之外,已经习惯了自己远交近攻的套路一旦合并怕不会玩。

几个国家合并历史上确有例子,上世纪50年代埃及、也门、叙利亚等国合并后的阿拉伯“阿拉伯合众国”就没能持续多长时间。在埃及主导下,各方利益无法协调和分配。所以没有几年各个国家纷纷推出,最后阿拉伯合众国也就不了了之了。

由此可见民族意识强烈的国家要想合并千难万难,所以英国经过慎重考虑拒绝对英法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

小结:

其实就小编自己的一家之言来说,英法合并绝对是弊大于利。如同现在英国退出法、德主导的欧盟一样,利益分配有问题且不可调和。如同在一起合伙做生意的合伙人,谁都觉得不合适那还凑合在一起干啥?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早年法国欲与英国合并,名字都想好了,为何最后却没有再提?最近这几年,英国脱欧的事闹得沸沸扬扬,英国大有和包括法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分道扬镳的势头。应该说英国和欧陆国家之间的不睦与隔阂由来以久,英国现在的举动也并不让人意外。但英国和法国虽然历史上恩怨无数,在20世纪中叶却也曾在两次危机时刻变得亲如一家,甚至曾两次考虑过合并成为一个国家,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最终双方又为何没能合并呢?英法的历史渊源

其实英法虽然在历史上矛盾重重,甚至有过百年战争这样长期敌对的历史,但英法两国从一开始却也是有很深渊源的两个国家。首先虽然现代英国是一个以英格兰人为主要民族的国家,但英国历史上发生在公元1066年的诺曼征服对近代英国的形成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而诺曼征服的征服者就是来自法国诺曼地区。从诺曼征服到公元1214年之间,英格兰的诺曼国王还曾经长期保有大量法国领地,所以的历史上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英法的很多领土就曾经是一个国家。

诺曼征服之后曾经同时领有英格兰地区和法国大片领土的安茹帝国

而在公元1214年,法国国王腓力将英格兰国王约翰逐出了法国领土。但这却没有使两国历史脱钩,相反在之后几年英国的乱局中,一些英格兰贵族甚至将法国国王路易八世迎到英格兰,遵奉他为英格兰国王,而且路易八世就任英格兰国王之后,连英格兰的死对头苏格兰都向其称臣,也就是说当时其实出现过一个英法联合王国。但很快路易八世和英格兰贵族闹翻,被迫放弃了英格兰的王位。而此后英格兰在法国北部保留了一小块封地,但在公元1337年,这块封地又成了英法百年战争爆发的诱因。最终结果100多年大战之后,英国被逐出法国的主体地区,公元1558年又丧失了在法国最后的领地加莱,此后英国和法国才基本上相互脱钩,各自走各自民族国家的道路了。

德国成英法“媒人”

但进入20世纪之后,随着德国在统一之后的迅速崛起,英法两国感受到了共同的威胁,开始放弃彼此在海外争夺殖民地,转而寻求一致对付德国的对策。1904年,英法两国签署《英法协约》,正式结盟。

1904年《英法协约》的宣传画,图中文字的意思是“温暖协约”

而英法的盟友关系一直维持到了二战爆发。1939年,二战爆发之后,英法还很快成立了英法最高战时理事会,而曾担任其下设的英法协调委员会负责人的法国人让·莫奈当时就提出,希望在战后建立欧罗巴合众国。1940年法德战争爆发之后,法国迅速走到了失败边缘。虽然当时法国总理保罗·雷诺和英国政府都不希望法国投降,但法国内阁里,主张向德国投降,以实现停战的意见却占了上风。

在一定程度上,提出英法联盟国家是为了支持希望坚持抵抗的法国总理保罗·雷诺

而为了挽回局面,特别是为了防止一旦法国投降,实力强大的法国海军落入纳粹手中,英法一些外交人士迅速提出了建立英法联盟的方案,尽管当时丘吉尔曾对此方案持怀疑态度,但英国战时内阁多数成员却表示支持。6月16日,支持保罗·雷诺不投降态度的戴高乐也抵达伦敦,而他对丘吉尔说:

必须采取一些非常行动以支持雷诺,使法国政府同意继续战争。

然后他让丘吉尔和雷诺在电话上直接通话,使两人就两国结成联盟国家达成一致。然后戴高乐立即与一些英国官员就英法民众共同国籍以及共同的外贸和货币政策等具体内容达成了一致,英国战时内阁也在当天批准了这个方案。方案文本里明确声明:

法国和英国将不再是两个国家,而是结成一个法英联盟国家。联盟国家将制定共同的国防、外交、财政和经济政策,所有法国公民将立即获得英国公民权,所有英国臣民也将立即成为法国公民。

戴高乐和丘吉尔是英法联盟国家的积极推动者

但虽然戴高乐和雷诺对这个方案热情很高,法国内阁的其他人却对它没什么兴趣。在当天下午5点举行的法国内阁会议上,许多法国内阁成员将其称为英国为了窃取法国海外殖民地而耍的最后伎俩,并认为对法国来说,成为德国的一个省也比成为英国领地要强。当时在内阁里激烈倡导与德国媾和的贝当更是表示如果接受这个方案就是“与死尸结盟”。雷诺看到英法合并方案通过无望之后辞去了总理职务,之后法国政府由贝当主导开始与德国媾和,英法联盟国家方案宣告破产。

帝国解体边缘再萌合并念头

而最终二战结束时虽然英法也成为了战胜国,但其全球殖民帝国却收到很大削弱,二战之后民族独立浪潮席卷全球,英法殖民帝国走到了崩溃的边缘。1956年7月,埃及总统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而此前在苏伊士运河公司里,英法两国分别占有41%和52%的股份,而且苏伊士运河是连接欧洲英法两国本土和东方大量殖民地的重要航道,如果苏伊士运河被埃及成功收归国有,那么英法殖民帝国解体就基本成了定局。

因此英法两国为了挽救自己的殖民帝国,做了最后的挣扎,他们和以色列一同组建了一支联军,在1954年10月29日由以色列对埃及不宣而战,之后英法立即以保护苏伊士运河安全为由,出兵苏伊士运河,试图挫败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企图。这次事件史称苏伊士危机,最终在美苏的共同反制之下宣告失败。

苏伊士危机期间出兵埃及的英军坦克

而在危机期间,法国还同时出现了经济危机,处境极为艰难。因此在联合制定军事行动方案期间,法国总理居依·莫莱在9月10日访问英国时向英国首相安东尼·艾登提议法英建立联盟国家,以联合应对当时的难关。他当时建议双方公民国籍合并,并同意新国家的元首由英国女王担任。而根据事后一些资料显示,法国人甚至连新国家的名字都想好了,叫Frangleterre,翻译过来差不多就是“法格兰国”,但英国政府拒绝了这个提议。之后莫莱又提出法国要进入英联邦,英国政府犹豫了几个月之后也拒绝了这个请求。

而在苏伊士危机以英法的失败告终,和英国联合的意图又破产之后,法国把目光转向欧洲大陆,不到1年之后,法国与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一同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条约》,开始与欧洲大陆国家一同构建欧洲经济共同体,也就是后来的欧盟。所以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法英联盟国家的破产,也是欧盟得以诞生,乃至现代欧洲政治经济秩序得以建立的主要促成因素之一了。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英法传言要合并的新闻出现在1956年,当时还确实掀起了轩然大波。

时任法国总理的居伊·摩勒在访问英国时提出英法两国合并,称为“盎格鲁法兰西”(Franglaterre),法国接受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的想法。但当时就被英国首相罗伯特·安东尼·艾登拒绝了。   

英法两国不管是在地理上还是历史上,都有着相当的渊源。两国隔着英吉利海峡相望,来往两国只需要几个小时;历史上就更加有着复杂关系,好几任英国统治者甚至其实都是法兰西人。

然而看似亲密的关系下却又有从历史到现状的诸多矛盾,理解这些矛盾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英国要拒绝这项看似占大便宜的一统英吉利海峡两岸的决议。   

第一,是英国自身的定位造成的矛盾。

谈及这一点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如何给自己确定一个定位。   

英国的疆域其实并不大,用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观点,它的各个阶级之间,虽等级分明,而且时常有着很大的矛盾冲突,但如果面对外国影响甚至入侵,全国各个阶级立刻会统一战线,一致对外。

这是西方文明从遥远的古希腊城邦体制继承下来的一种品德,公民对于自己的城邦(国家)要有负责任的义务,所以议政在古希腊是强制的——所以如今的西方国家,在讨论和参与国家政治的程度与尺度上,与众多专制传统沿袭下的亚洲国家不可同日而语,由此所有英国人都会经常谈论并且关注“英国”的问题,而且不可避免地具有排外性。   

虽然英国真正的封建时代是从法国诺曼底公爵威廉入侵,建立强大的封建王权开始的,但在不久的英法百年战争之后,英国就已经转向海外发展,更不用提最终在海外所取得的极其辉煌的成就。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英国一直在迈向世界顶峰和矗立于世界顶峰的道路上,几百年的时间也为英国树立了绝对的民族优越感。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欧洲诸国都渴求与英国联姻,维多利亚女王由此被称为“欧洲的祖母”;而英国的光荣孤立等政策也是英国上下的政治想法和民族优越感造成的结果。   

所以英国对自身的定位其实是独立于欧洲的。英国人更认为自己是不列颠人,而不是欧洲人中的英国人,绝非大欧洲之中与法国并肩的一个普通成员。

这样的共识在民主政治——舆论、投票等方面,体现得非常明确,英国只需要英国人,自成一隅,光荣孤立。   

第二,是英法两国在历史、文化上的矛盾。

首先要注意“盎格鲁法兰西”这个说法。“盎格鲁”是英国中古时期开始时,从欧洲大陆到不列颠的入侵者,也就是现在的一部分英格兰人。居伊在这里悄悄轻忽了凯尔特人(苏格兰、威尔士等地),这肯定是很大一部分英国人不接受的。   

而前文提到法国的诺曼底公爵侵入英国建立了强大的王权体制,而但他最后加冕的身份是英王威廉一世,不是以法国的名义统治不列颠岛,后来两国的文化走向也很不同。   

首先语言不同,但最明显的一个趋于保守,一个趋于开放。

英国后来保守到什么程度呢?举例,在英国工业革命峰端的维多利亚时期,人们甚至说话的时候都要避免说到腰以下的部位,文化上对性的压抑到了一个极端,此外也极端崇尚道德修养与谦虚礼貌。

而与此同时,法国却正在经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等思想革命的先后洗礼,整个国家的思想呈现出混乱、自由、浪漫这些与英国截然不同的面貌。这些表面上呈现出的风貌其实折射了整个民族深层次的性格差异,英国人嫌弃法国不拘小节、“粗俗”、“下流”,而法国人嘲讽英国佬固执、虚伪。这样的相互嘲讽至今也仍然存在而且其实不限于英法两国。   

历史上的原因也要占一部分。

英法两国交战的历史都有百年以上,但这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是长时间战和不定的历史,决定了两国关系的不稳固。更换一位君主,两国关系可能就会出现一次波动,甚至同一位君主在位期间的某个举措就能因为引起利益争夺导致两国关系波动,所以这所谓的“合并”其实也是不稳固的。   

历史上只要能够使自身从中谋利,两国都习惯了随时变脸,法国会毫不吝啬地推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矛盾,英国也会起头拉着七八个国家在法国内乱时搞好多次“反法联盟”。

所以有西方史学家总结:英国和法国就像一对老夫妻,总想着干掉对方,不遗余力地为自己谋利,虽然两者始终有着联系。   

英国明白,即便在名义上合并了法国,法国也随时有为了追求利益挑起内乱的可能。而所谓的文化融合,对于两个国家而言是没有必要也难以成行的。这场所谓的合并没有足够大的经济利益或者威胁,也就没有真正关键的推力。

第三,正是英法的经济利益矛盾。   

1948年,美国对西方进行援助的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推行,英国和法国都被“奶”了一口,所以不存在不联合就过不下去的经济威胁。   

而二战期间,英国虽然也被德国空袭过数次,但基本上凭借海峡天险,本土上没有太大的损伤,只是经济实力遭到了一定破坏。

但法国却在二战期间被德国占领了五年,中间发生过多少大小战争,造成了多少破坏和损失,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弥补。

还有一点则是法国的经济结构在高度工业化的欧洲其实是不合时宜的。英国工业化的历史非常久,程度也已经极其成熟;但法国的赋税制度和尚存的小农所有制都已经是封建时代的残留,而且阻碍着工业化或者现代化的进程,法国的经济结构其实比英国落后不少。   

面对法国外在的经济现状与内在的经济结构两方面实况,一旦它真正被合并为英国的版图,那么英国要为这些地区付出相当大程度的援助支持,还随时面临原本的法国再度独立的风险——这道地理上的海峡和上述的文化历史差异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何况英国也是在自身经济实力与地位下降的当口,答应这个提议,极大可能会造成国家利益的损失。   

近代以来,真正决定国家行为的,绝对是国家利益。   

所以在法国以名义上的妥协换取实际的经济援助的请求下,英国的拒绝其实应该是不假思索的,事实上也是如此。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1956年9月10日,法国总理摩勒会见时任英国首相的艾登,并提出了英法合并的建议,BBC称两国合并后,将有一个新的名字:盎格鲁法兰西。

然而,摩勒的这一建议却被艾登给婉拒了。

同年9月28日,艾登访问巴黎,摩勒又一次提出加入英联邦,这意味着法国将接受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艾登对此相当热情,回国后就和内阁大臣诺曼·布鲁克讨论摩勒的提议。

奇怪的是,有关英法两国合并的事此后就没了下文,不难猜测,英国应该是拒绝了。

那么,英国为什么会拒绝法国的合并请求呢?

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英国自诩血统高贵。

在英国人看来,整个欧洲,只有英国是最纯粹的贵族血统了,也就是英国才是欧洲最高贵的种族,有这样一种观念,不难想象,英国人是不屑于与法国人为伍的。

第二,经济问题。

此时,英法两国的经济处于下行期,相对而言,法国的经济更加低迷,如果英法合并,英国需要拿出资金来救助法国,这对英国的经济是极为不利的。

第三,历史问题。

英法两国在历史上可是老对手了,尤其是法国还支持英联邦中苏格兰的独立,这让英国对合并问题不得不慎重。

英法本身能合并成一个超级强国,为何英国拒绝了法国合并的要求?

这个确实是真的,而且就发生在近代,在1956年的时候,时任法国总理的居伊·摩勒曾主动提出与英国合并。并低下了了自己骄傲的高卢鸡,接受英国女王的统治,就等于把法国给英国统治,形成一个有自治权的英国附属国,在把名字换一下,咱们两国互相帮助,一起享富贵。

但是英国断然拒绝了,后来国总理居伊·摩勒甚至提出加入英国主导的英联邦,英国也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呢?如果英国把法国兼并了,随着时间的推移,俩国人民逐渐就成了一个国家啊,一个曾经的海上霸主,一个曾经的陆地霸主,绝配啊!可是英国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法国和英国曾经在一起过,就是在罗马时代,俩国同属于罗马帝国,也有着一定的联系,而且俩国还有一点血缘关系,于情于理都可以合。其实英国也有自己的考虑:

第一:在二战结束后,虽然俩国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但是英国比法国损伤的少,并且有海外殖民地为英国输送活力,此时的英国并不想管法国这个烂摊子。一旦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强劲的英国势必要帮助法国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慢了英国本土的恢复,只为了一个名义上的统治,真拿物资来援助你法国,英国还是不舍得的。

第二:英国对法国缺乏信任。虽然说在拿破仑之后,俩国好的穿一条裤子,但在之前,英法俩国也经常发生战争,尤其是在法国的王位继承方面,英国经常插手,英法大打出手的例子太多了。现在如果合并了,你法国无论是人口还是国家面积都比我大,万一以后有矛盾,你反过来把我合并了呢?

第三:英国看不起法国。从对纳粹德国的战争中,法国在面对纳粹德国的进攻,短时间内,迅速投降,被德国侵占,这让英国对法国的实力不是很相信。我要一个没有骨气的国家和我合并,不符合我大英帝国的风格。其次,英国认为在欧洲大陆上,自己的血脉是最尊贵的,其他的都掺杂了其他血脉,想让女王承认你,你还不够资格。

就这样两国合并的事情不了了之,不过这确实也是好事,一个统一后的英法国家势必与其他欧洲国家继续进行合并,形成一个比欧盟更团结,更有执行力的国家,这不是我们想看到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