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谢谢邀请!

古代兵法尤以《孙子兵法》最著名,是我国最早的兵法,也是富含哲学思想的专著,及其之后的"三十六计",无不渗透着古人们无穷的智慧,也是先古优秀军事思想的结晶。

《孙子兵法》是"三十六计"的源泉,"三十六计"是对《孙子兵法》的传承和弘扬,同时又丰富拓展和升华了其精神内含。

其中成套的阵法,是在诸多战争基础上总结而来的,是克敌致胜的法宝,在远古时代的防御和反敌入侵厮杀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以今天人们的眼光,抛开历史现状去思索,用现代化战争的理念,评价冷兵器时代的战略战术和阵法,是不全面的。

即使是时过境迁的今天,那些阵法依然是悠久文化历史和传统军事思想的宝贵财富,对于未来的战争及其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具有借鉴价值和指导意义。

(网络图片)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要小瞧阵法,其实用处是很大的。

简而言之,古代战争都是集群作战,不是打群架,必须各兵种互相保护,形成有效的组织。

以罗马军团为例,分为很多横列。

交战开始,首先是用大型弩弓、投石器、弓箭远距离对敌人进行杀伤。

这些发射性武器,多被保护在步兵阵营中!

随后,开始两兵相接。

还没接触的时候,罗马军团方阵前最前面几列的年轻士兵,会投出大量的重型标枪,杀伤敌人的步兵。

这些标枪可以破甲和穿透盾牌,相当厉害。

随后,这几列士兵后退,转为拿着大盾牌和西班牙短剑的重步兵上千进行肉搏。

而在这些重步兵后面,还有很多列年轻步兵,不断投出重型标枪,杀伤敌人纵深的士兵。

这种阵型不但灵活而且实用,比起蛮族散漫的作战方式要厉害的多,所以罗马军团作战的胜利率很高

同样的,戚继光的鸳鸯阵就是小阵型,可以互相保护,对付缺乏火器和长兵器的倭寇,非常有效。

就比如鸳鸯阵里面的狼筅大毛竹,对抗倭寇的长矛极为有效。

而戚继光到北方对付蒙古人以后,就改变了鸳鸯阵,以战车为主,主要依靠火器的火力对抗蒙古骑兵。

所以,古人的阵型不是像今天横店那样为了好看,都是为了实用。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古代阵法在实战中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阵法很早就记录在兵书之上,我们需要明白的一点是,古人是非常忌讳纸上谈兵的,所有的布阵在实战中都是有踪迹可循的。

笔者就搜集一些著名的阵法,来分享一下阵法后的实战意义。

①:火牛阵

咋一看,火牛阵似乎超出了兵法范围,实则不然,火牛阵自古以来便是兵法阵型之一,只不过此阵法可变动。冲锋的火牛可以更改为大象,这就是象阵;改为木牛,就是木牛阵。

火牛阵之所以厉害,是因为一个人用他打出了惊世骇俗的成绩,那就是“田单复国”,田单利用火牛阵冲破乐毅大军,恢复齐国版图。

②:八阵图

相传为诸葛亮在世时研究出的阵法,后来失传。《三国演义》中,陆逊就是中了诸葛亮的的八阵图,险些丧命,要不是诸葛亮老丈人黄承彦出面相救,陆逊基本上就狗带了。

③:撒星阵

南宋宋威创立的专门对抗金国铁骑的阵法。南宋与金国长期对峙,常常吃金国骑兵的亏。所谓骑兵,就是靠迅猛之势,冲破敌方阵型,纵向深入,搅得敌军内部不得安稳,然后后续部队收割杂乱无章的敌军。

撒星阵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机动。“分合不常,闻鼓则聚,闻金则散。”通过指挥者居高而望,利用声音改变阵型。分分合合,避其锋芒,使得金兵铁骑失去了原有的作用。

④:鸳鸯阵

著名的抗倭英雄戚继光用来对抗倭寇而创立的阵法。倭寇一般无纪律性,时常三两成团,单个战斗力极高。尤其是日本刀,杀伤力极大。

戚继光从实践出发,创立了鸳鸯阵。鸳鸯阵12人为一组,避免了明朝官兵无目的的围剿吃亏。12人最中间为指挥官,1人为全能后补。剩下10人分为两组,1人为前锋,手拿狼筅,抵挡倭寇的砍杀,紧随其后的是一个盾牌手,剩余3人一人为镗钯手,两人为长矛,压迫前进,极具威慑力。

阵法分析

其实,所谓阵法,并不是玄学的东西。

阵法是军事进步的产物,也是军事理念的体现。所谓阵法,说白了就是利用某些特殊的部队摆阵,来克服地方部队的优势,扩大自己的有利面。所以,阵法不是一成不变的,不会存在“一阵法御万敌”的想象。要想打胜仗,阵法肯定是要跟随敌人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举个例子,对战骑兵用的撒星阵就不可能在对抗倭寇的时候发挥最大功效,反而会适得其反。同样的,鸳鸯阵也不能拿去抵挡骑兵,那是在送人头。

结束语:阵法并没有人们传统观念上想象的那么神乎其神,但的确是指挥者智慧结晶。在实战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甚至能够达到以一当十的特殊能力。它们都是中国冷兵器史上的优秀军事遗产。

【文 / 楚南青史君】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这是什么问题,打仗不是打群架,若没有规矩,没有阵法,战场就会乱成一团,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阵法依然在战场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只不过叫法不同。

就拿现代战场中,最基本的步兵班为例。通常一个步兵班,满额是11人,班长则是整队的中心。一般整班出巡,基本分为横队,或纵队。

碰到敌人,基本的战斗队形,分为左翼迂回、右翼迂回或正面移动这三个基本进攻队形。

若换成古代得叫阵法。

由于设备、及战略思想的不同,古人作战自然不同。

最基本的区别就是,他们加入部队不久,首先得清楚金鼓旗帜各自代表的不同含义,金鼓是通过声音来控制部队进攻与否。在条件比较恶劣共和国时期,军号常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冲锋声。

通过挥舞不同颜色、大小的旗帜来调整部队进攻节奏,比如太平天国对阵清军,红色旗代表火铳队先开枪,接着用三角旗代表弓箭手放箭,最后挥旗,用步兵作最后了断。

在这里说句题外话,有人说古代战场不杀旗手!

这自然是扯淡,因为人一旦上战场,敌人以消灭有生力量为己任,只要是敌人,他们不分男女,也不会老幼,什么旗手、长官自然不管。

只不过在古代,旗手不是一般人都能胜任,选拔条件也比较苛刻,首先自然得跑得快,其次还得机灵。在野史上,就记载。有次太平天国的旗手,因过分灵巧,总是能躲过清军的火炮。后来,清军只得动用俩人瞄准,才将其狙杀。

阵法、队形随着历史的推进,已经变得不那么重要,这归结到底是战争技术的不断更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么一条规律:古代一打仗,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到了现代,除了二次世界大战,大家投入战争的人数呈递减趋势。比如局部战争最大的“越南战争”,美军出动的总兵力,也不足30万。到后来的伊拉克战争,英美联军才25万多点。这又是为什么?

无疑在说,科技进步,让武器越来越强大,杀人数量也呈倍增趋势,比如著名的原子弹,只要一颗,就能轻易毁掉一座上千万的大都市。若放在冷兵器的古代,一杆长枪,杀个几百人,就算创纪录。实际根本达不到这个值,因为战场人不是死,再说,连续刺杀这么多人,个人力气有限,武器也变钝了!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方说:

密集类阵法,用于集中兵力;

疏松类阵法,用于占领地盘;

纵列阵法,用于行军;

横列阵法,用于防御;

斜形阵法,用于发扬火力;

雁形阵法,用于钳形包围;

倒马蹄铁阵法,用于埋伏型包围;

双列纵队阵法,用于主攻佯攻转换;

三线横排阵法,用于梯次防线。

现代战争中,阵法作用只会越来越大,会覆盖越来越多,从空天立体到布向宇宙,从控制战场到班组编队,将变的越来越复杂。

越是军事技术领先的一方,越是在排兵布阵上有讲究。比如说制空,你的机群里新老飞行员如何搭配编组,打击不同目标飞机数量架次,各机种比例多少,各种机型如何排队,天上如何展开,地上和航母上如何部署,航母作战中又必须要位于辅助舰艇中间;机场要有前进机场和后方机场,空间空中地面海上通信频道要分开,电磁波互相不能干扰等等。再比如海湾战争,施瓦茨科普夫根据电脑的规划,作战中把英美联军摆在了主要方向,用法国轻装“幼鹿师”去消耗地面战斗经验丰富的伊军步兵,而阿拉伯联军则是拖住了次要地段的伊拉克部队。战斗中美国在狭窄的海湾里动用了整整六艘航母,如此多的舰队如何布置更是要科学规划。这是一门现代军事科学,所谓的“战争游戏”——兵棋推演,就是把这种现代战争的排兵布阵特点高度浓缩成了一个直观的表现形式。如果现代战争中忽视阵法的研究与应用,你连一个小编队飞机的空中加油都完成不了。

古代兵法中有许多阵法,这些阵法在实战中能发挥多少作用?

古代许多兵法中的阵法,在实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战场上的胜和饭和它有很大的关系,一个优秀的将领,会熟练地运用各种阵法。歼敌致胜,所以古代敌对两军将帅都非常认真地研究阵法。时至今日各种阵法也是在实战中使用,可以说是克敌致胜的利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