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行。
西游记的四个人,其实是学佛法的四种类型。
唐僧:
唐僧是敢于冒险的佛法大师。为了追求真正的佛法,他能够远行14年去天竺取经。
唐僧其实就是现实中那种虔诚又担当的僧人或者学佛者。
他们的魄力很大,为了学佛可以冒着很大的风险,甚至不惜一切。
比如鉴真大师东渡传佛,这不是普通人能够做到的,但确实有这种人。
孙悟空:
孙悟空是学佛求佛中的能人。
以僧人为例,一些人很快能够成为佛学大师,对于佛学研究能力非常强。
无数的佛教经典,他们很快就能掌握,这也是普通修行人望尘莫及的。
这些能力很强的人,是人群中的少数人,大部分人只能仰慕。
但孙悟空这种人同唐僧是有不同的。
唐僧未必很有能力,但愿意牺牲。孙悟空虽有能力,但未必愿意做出太大的牺牲,只是认为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猪八戒:
猪八戒就是那种学佛中的懒惰者。
一些修行者尤其是在家的居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懒惰的。
同时,八戒还心猿意马,看到美女会心动,看到美食也会开心,这也符合普通修行者的心理。
但是,猪八戒这样的人只要一心求佛,肯做出一定的努力最终还是能够修成正果。
猪八戒这个角色,就是让懒于修行的人至少要一心向佛,保持一个信仰。
沙僧:
沙僧其实就是无数普通的修行者。
绝大部分人都是才能平庸的沙僧,没有什么大的才干,默默无闻,不被重视。
但沙僧却能够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偷懒耍滑,不投机取巧,老老实实,诚诚恳,所以最后也能修成正果,成为"南无八宝金身罗汉菩萨"。
虽然我们看来沙僧似乎可有可无,其实如果团队里面没有沙僧闷头做事,只有悟空和八戒互相推诿,早就闹翻了。
沙僧不但是团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人(当然沙僧的位置可以被其他人取代,因为他很平庸),也是普通修行者的投影,不能缺少的。
《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作为一个成熟的神话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已成最佳组合,也就是在悟空与八戒闹的不可开交之时,代表观众或者读者喊一嗓子“师父,大师兄说得对呀!”
《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哪一部戏中,都需要跑龙套的。俗话说,鲜花还需绿叶配呀。
《西游记》中的取经四人组是绝配。古语云三人为众,可见,这个沙僧是显得多余。不过,没有沙僧的参与,取经四人组就变成锵锵三人行了。
你看,座上的三位,都自我感觉良好,指点江山、侃侃而谈,是不是显得略微单调?总得配上点吃瓜群众,才显得热闹。捧角儿是需要技巧的,喧宾夺主是大忌。所以,温吞水一般的沙僧和稍显稚嫩的小龙马,就粉墨登场了。
主角的脸谱,必须是鲜明的。先说说主角,唐玄奘白白嫩嫩、正义凛然;孙悟空猢狲转世、灵气侧漏;猪八戒浑浑噩噩、不知所谓。此时,沙僧的角色定位就很有考究了。
要说心中的信念,沙僧必不如师傅;要论武艺的精湛,沙僧必弱于猴哥。如果再比较一下好吃懒做的人生态度,沙僧也不能抢了老猪的戏份。实际上,沙僧是最难演的。
鲜花需要绿叶配,这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常识。依我看,沙僧的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当然,这多亏了吴承恩的功劳。
相比之下,现代的不少编剧,真可谓江郎才尽了。瞎编的那些个烂剧,真让古人笑话。
《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沙僧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是对唐僧,孙悟空,八戒组成队伍的衬托,没有这个人物,这个团队就显得不协调,就像几朵红花没有绿叶,虽然艳丽,但突出单调,沙僧在团队里话语不多,几乎就那几句,略显平淡,但是实话,就像一个国家或军队,国王大臣将军固然重要,但离不开基层百姓和士兵,沙僧就是取经团队里的一个绿叶,和鲜花相配,显的就有生气。
《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劳动模范,什么时候都需要,工作态度比八戒强,八戒一遇到困难,猴哥不在时,就想扔下师傅不管,个自回家,他回高老庒!
《西游记》里沙僧是不是个多余的人物,没有行不行?为什么?
不是多余人物,取经路上没有沙僧,取不到"全部"经,有因地心,必有果地觉。
贪(猪八戒)、嗔(沙僧)、痴(白龙马)、慢(孙悟空)、疑(唐僧),这五人为因地心。成佛了,这几种心就没有了,佛经是对治这五心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