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地球本事是个椭圆形球体,东西半径为6378公里,南北半径为6356公里,地球的赤道周长为40000公里左右。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西经20°,东经160°,把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地球上的陆地面积被人类划分为七大洲,分别为: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南极洲。
我国位于亚洲东岸,太平洋西岸,属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面积960万平方公里,跨经度62度,东西跨5200多公里,跨五个时区;跨纬度49度,南北跨5500多公里。我国最东部位于乌苏里江和黑龙江交叉口,最西部位于帕米尔高原,最南端位于曾母暗沙,最北端位于漠河以北。
南美洲,属于南半球和西半球,位于太平洋东岸,大西洋西岸,加勒比海以南,南到德雷克海峡,与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面积1780万平方公里,人口4.34亿,南美洲最南端国家是智利,最北端的国家是哥伦比亚,最东部的国家是巴西,最西部的国家是厄瓜多尔,其中的哥伦比亚算是离我国最近的南美洲国家了,但是距离也在17000公里以上。
那么,我国为什么没有直达到南美洲的航班呢?从我国的上海或者北京经太平洋往东到南美洲哥伦比亚的距离在17000公里以上,而且这是直线距离,大家知道飞机飞行一般都是采取最短飞行航行,但地球是圆的,地图是平的,飞机不可能直线飞行,加上天气因素,技术因素,人为规定等,决定了飞机从我国飞抵南美洲距离要不17000公里大很多。而目前世界上飞行最大航程的飞机就是美国生产的波音777-200,最高飞行高度 15000 米,最大航程13334公里 ,最大巡航速度940公里/小时。就算去年空中客车公司宣布,试飞成功的超远距离A350 XWB客机,该飞机的飞行距离也就17900公里,勉强能到达南美洲,如果遇到突发情况,估计会“坠入”大海之中。如此远的距离,目前为止世界上生产的飞机都无法直接从中国飞到南美洲,而且时间也是个问题,飞行三十多个小时,也让人觉得疲劳,中转一下也可以让人放松一下。总结,距离和时间决定了中国没有直达南美洲的航班。
谢谢阅读。
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对于中国来说,南美洲几乎在地球的另一端,太远了
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直达南美城市的航班,一般都是需要在美国或者欧洲转机,飞行时间基本上都在30个小时左右。
没有直达航班的原因也很简单,距离太远。对于中国而言南美洲几乎就在地球的另一端,无论是去巴西还是阿根廷,距离都在17000公里以上。
17000公里什么概念?中国的东风-41洲际导弹最大射程也就11000公里,更本够不到南美的边儿。如果没有战略核潜艇,单靠陆基洲际导弹中国对于南美洲是没有任何核威慑能力的。
(从北京到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直线距离有1850km,几乎就是横飞半个地球)
如此遥远的距离,现在的民航客机有没有能力一次性飞这么远呢?
你别说,还真有!
2005年11月10日一架777-200LR客机从香港国际机场起飞向东横跨太平洋-北美大陆-大西洋,最后抵达伦敦,全程约21601公里,打破了商用客机直达飞行的最远纪录。
这次飞行所使用的飞机是波音777-200LR,这是波音777的一个改进型号,也是目前航程最远的飞机。
(777-200LR)
普通的波音777客机航程也就是14000公里,飞不到南美就掉海里了。但777-200LR型号在搭载副油箱后航程可达17445公里,可连续飞行18小时。不过即便如此波音777-200LR也只能是勉强能够飞到巴西。而且如果万一在飞行或者是降落中出现什么意外,机长根本就没有多余的燃油选择其他航线迫降,到时候就跪了。
至于2005年11月的创纪录飞行,其本身就是一次为了破纪录而专门准备的行动。
在这次飞行中技术人员通过缩减乘客数量,加大油箱容积才使得飞机获得了超过20000公里的航程。而在日常的商业飞行中是不会有航空公司这么干的,因为载客数量的减少会导致航班赔钱,并且安全性也不高。
有鉴于此,目前还没有从中国到南美的直达航班,都需要转机。
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中国到南美实在是太远了。
先给大家介绍地理上的一个概念:对跖点。所谓对跖点就是穿过地形的地轴和地球表面相交的两个点,比如南极点和北极点就是一对对跖点,再比如赤道上任意两个经度相差180°的点也是一对对跖点。
如果把地球近似看成一个均匀的球体,地球上任意两个对跖点之间的距离应该正好等于地球赤道周长的一半,也就是20000公里。
下面这两张图是地球上对跖关系图,并且下面的那张图标注了主要互为对跖点的大城市。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有很大一部分区域和南美洲是互为对跖的关系,也就是说南美洲几乎就是在我们脚底正下方的地球另一面。在中国和南美的城市当中,西安和智利的圣地亚哥近乎完美的对跖,而上海和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接近互为对跖点,两地的直线距离约为19600公里。
今年1月的时候有位来自新西兰的哥们,就是下面这位,完成了一项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个纪录的内容就是要求挑战者必须乘坐和换乘定期商业航班,从某地出发后,用尽可能短的时间造访地球上两个位于互为对跖点的机场,然后再返回出发地。两个互为对跖点的机场坐标经纬度偏差允许不超过5度。
这位哥们最终选择的两个互为对跖点的机场就是上海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他选择的飞行线路为中国上海-新西兰奥克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荷兰阿姆斯特丹-中国上海,最终这位哥们用时52小时34分,比原纪录缩短了近三个小时。
20000公里的距离,目前绝大多数飞机的都无法不经停直飞抵达,但也不是没有可能。世界上最远的不经停飞行距离的纪录是由波音777-200LR客机在2005年11月10日创造的,由香港出发起飞后向东飞行,用22小时42分钟飞行了11664海里(21601公里),最终抵达伦敦希斯罗机场。但是你要知道,这趟飞行是一次测试飞行,飞机上是不载客也不载货的,因此飞机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自然就飞得远了。然而实际运营中,波音777-200LR在满载的情况下的最大航程约为17000公里,依旧无法从中国直飞南美。
目前世界上最长的不经停商业直飞航线是新加坡航空即将在今年10月开通的由新加坡往返纽约纽瓦克机场的航线,这条航线单程飞行距离预计要超过16000公里,届时新航将用即将接收的空客A350-900ULR客机来执飞这条航线。
A350-900ULR是空客A350-900的远程版本,它能够不间断飞行18000公里,届时将超越波音777-200LR成为世界上远程能力最强的客机。
不过中国国航目前运营着一条国内航司中唯一到南美的航班CA907,该航班从北京出发经停西班牙马德里抵达巴西圣保罗,以前由空客A330-200执飞,现在已经改为由波音787-9执行。执行这个航班的机组,没执飞完一段航程,都要在当地休息一日,等下一个的航班来了进行换班,因此从出发到回国要花上半个月的时间,于是CA907就有了“妻离子散”航班的称号。
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去南美,飞机是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中转。
飞机的飞行轨迹大概是从上海直飞亚的斯亚贝巴,然而再次起飞,穿越整个非洲和大西洋,飞到南美。
为什么没有直达南非的飞机呢?
主要还是航程问题。
从上海或者北京起飞,直接飞到南美各大城市,至少要1万7000公里。
比如上海距离巴西里约热内卢,有1万8000公里;北京距离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1万9000多公里
目前飞机达不到这么远的航程。
比如我国民航的A380,最大航程为1万5100 公里。而波音777最大航程,为1万3890公里。
所以,飞机都必须进行中转停靠加油,不然就得坠入大西洋。
退一步说,即便飞机能够达到2万公里的最大航程,也不能连续飞行这么久。
因为,航空飞行不是在自家门口骑自行车,是有可能遇到一些意外的。
比如起降期间,突然遇到恶劣天气之内,飞机往往要盘旋等待,甚至去其他机场降落。
那么,由于飞机最大行程和实际飞机距离很接近,这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些暴雨天气,机场往往封闭半个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此时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到没有燃料,岂不是要坠毁?
至于空中加油,需要有专门的装置,非常复杂。
同时,空中加油还需要飞行员有极为高超的相关技术,民航飞行员是不具备的。
况且,加油机本身就是昂贵无比,属于国家战略空军一部分,哪里能用于民航加油,疯了吧?
明明在机场中转一次就搞定了,为什么这么大张旗鼓?
民航的乘客又不是去打仗的军人,迟几个小时到达又有什么关系!
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1 航程,从中国出发飞往南美,最低里程约为13000公里,目前能够做到有效载客并实现这个航程的只有777200lr,787系列,350系列以及340-600(已淘汰)
2 飞机利用率以及排班,13000公里航程,需要大约14到15小时飞行时间,基于大气运动,可能需要16小时,往返不算地面时间需要30小时以上的时间,一周排班顶多两班,其他时间飞机将用于飞行其他短程航线,对于大型机来说无法最大化利用飞机
3 成本,航空公司飞行成本包括航线费,油费,检修费,员工费用,机场使用费,其中航线费是固定的,无法最大化利用航线,变相会上升每程成本。同时因为飞行员的飞行小时数限制,这样的航班上需要配备至少4个机组,人员成本远高于其他航线。
4 上座率,由于南美城市经济普遍没有欧洲和北美城市发达,需求也并不高,因此客座率不会太高,航空公司没钱赚当然也没兴趣开辟南美航线。
5 联盟,国内的大型航空公司基本都属于三大联盟中的一个(寰宇在大陆没有航空公司)航空公司利用联盟优势,将乘客运送至北美或者欧洲城市,再利用联盟航班将其转运到南美,不需要高额的航线扩展成本的同时还能赚取联盟航空公司的利润(类似中介费),同时还能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航线资源
中国为什么没有到南美的直达航班?
因为距离实在太远,各方面都不划算。
-
具体不划算在哪,可以参考下目前最远的航线:新加坡航空公司,新加坡-纽约,商务舱67座,高端经济舱94座,飞行时间19小时左右,空客350-900ULR执飞,飞机极限20小时不经停。
空客A350飞机按照常规布局,一般载客量在320人左右,新航的这个航线仅有161个座位,少了一半。
曾经也有过这样的长途不经停航线,迫于燃油价格和需求量等,被迫关闭。
-
从上面例子和实际经验可以看出来:
①高载客量可以降低人均票价。但长途飞行,高密度座椅会大大降低旅客舒适性,新航也正是因为这个大量降低了座位数量。
②长途不经停飞行,意味着会负载太多的燃油和不可预知的风险。飞机本身需要靠燃油来驱动,不经停等于得全程带着这个大油罐子飞。
③真的都愿意拿钱换时间吗?
长途直飞的票价会高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实际上大多数旅客都会选择中转但便宜很多的票。
愿意出高价格买时间的人,要不就是公费报销,要不就是真不差钱。但这类人实在太少,真不得已的时候他们会选择包机或者私人飞机。
而且这部分人,几乎全部是往返于经济繁华的两个城市之间,这部分航线目前也是几乎饱和了。
④事实上真的有那么多人需要直飞吗?
除去上面那部分人,剩下的大多就是普通的出门旅行者和回家的人,长途航线一般都在交通枢纽机场才有,很多人都需要再次中转到第三城市,直飞对他们来说节约不了什么时间。
⑤航空公司也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性,飞机造价昂贵,寿命短暂,每天盈利多少钱都是有计划的。投资同样的钱,在其它地方可以更赚钱,为什么要飞不赚钱的线路呢?
⑥每个航班,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起降,也是有计划的,如果不是真的很繁忙的路线,载客量不稳定,航空公司就要随时担着亏损的风险,长途不经停进一步扩大了这种风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