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这个问题很好回答。关键是你愿意听真话还是假话?

说假话可以让某些人产生一种报复性的快感。

如果说真话就麻烦了,可能会对一些精神脆弱的民族蛋白质们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

先说个网上流传的令一些半脑残比较振奋的吧:朱元璋下令,在其统治区内的蒙古女性必须嫁给汉族人。

是不是觉得很爽啊?是汉族人霸占了蒙古女人吗?咱们继续往下看。

朱元璋有没有下过这个命令呢?

确实有。

在《明会典》卷二二户部七就明确这样记载:这条禁令在《明会典》卷一四一刑部十六的《律令.婚姻》中也有明确的记录:这就对了,蒙古女人只能嫁给汉族了,好棒啊,伟大的朱八八,我们汉族男人能上蒙古女人喽!

那么,难道就没有人怯怯地问一下,那么蒙古男人又怎么结婚呢?

玻璃心碎!

这些蒙古男人当然是要娶汉族女人当老婆喽,这可是朱元璋定下的。

蒙古女人嫁给汉族男人,汉族女人嫁给蒙古男人,我就不明白了,这有啥可值得骄傲和吹嘘的?

我前文中嘲讽一些人是“半脑残”,我说的难道不对?他们脑袋瓜子里尽想蒙古女人了,就没注意到还有一群套马的汉子们?

省省心吧,这些套马的汉子不比你过得差。

明军俘虏了一个元朝的皇族,名叫买的里八刺。准备搞个献俘仪式,显示一下大明皇帝的威武,但朱元璋不同意。《明太祖实录》卷五十三有记载:朱元璋把元与明的关系比做隋与唐。还认为,自己的爷爷和父亲是全靠人家元朝的养活才得以生存,“享其太平”。自己又怎么能忍心对待元朝的亲贵后代呢?

于是,朱元璋把买的里八刺收在明朝,好吃好喝地供养了五年。五年后,朱元璋让买的里八刺返回蒙古,还苦口婆心地告别:买的里八刺回到北元,继承了大汗之位,他就是蒙古帝国的第十九任大汗。后来,他被土尔扈特部给干掉了。看来,朱元璋的谋划没得逞。

1387 年,据守辽东的蒙古贵族纳哈出投降了明朝,朱元璋对他加以封赏,封其为海西侯。

1388年,明军俘获了元顺帝的一个孙子,脱古思帖木儿汗的儿子,名字叫地保奴,这个地保奴出言不逊,颇有怨言,被朱元璋流放到了琉球。

为什么要流放到琉球?这是朱元璋严格遵守元朝的规矩――元朝皇族成员获罪,惯例流放属国。元顺帝当年也曾被流放到高丽。

那些投降了明军的蒙古士兵怎么办呢?――编入军中。后来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就调用了朵颜三卫,蒙古骑兵做为自己的主力。

朱棣夺取皇位以后,绘制了《长陵八骏图》,咱们看看他身边的这些护卫:大家看看这些将领的名字,是汉族还是蒙古人呢?

有人说,那个“童信”应该是汉族人吧?

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童信。

童信生前官至正一品前军都督府右都督,他是辽东三万卫人。三万卫,明洪武二十年初置于斡朵里,次年内迁开原,为辽东都司辖地,居民以蒙古、女真族人为主。

女真族多佟姓,有时也写为“童”,佟氏家族先祖佟答剌哈曾任从二品三万卫都指挥同知。

永乐元年,清肇祖猛哥贴木儿被赐姓“童”,改斡朵里部立建州左卫,为正三品指挥使。

知道童信是什么人了吧?

还有那个鸡儿,全名叫做童海鸡儿,胡人,疑似女真族。

总的来说,朱元璋这么干,无非是为了加快统治区内汉蒙两个民族的融合,采取的法律手段,至于谁吃亏谁占便宜,朱元璋没那么想,蛋白质也没必要沾沾自喜。让朱元璋这么一来,现在谁又敢保证,自己的身体里就没有流淌着几滴蒙古族的血液呢?

而且,朱元璋还把蒙古人改成汉姓,更是没法区别了。

顺便给大家看个图片:这人的名字叫朱瞻基。注意看耳环。

再看下面一幅:这位先生名字叫朱见深。这幅画叫《四季赏玩图》,上面是个局部,是明朝的宫廷画。就是从下图截取的:

这位明宪宗朱见深头上戴着的帽子,就是蒙古族风格的。

没必要大惊小怪,这就叫民族融合。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朱元璋进军大都,元顺帝仓惶北逃后,中原汉人欢呼雀跃,地方军民大多上书,要朱元璋严惩还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和元朝官员,彻底清算蒙元的罪恶事迹。

可朱元璋做法却出人意料,他不但进行大规模清洗,反而下了一道命令,要求各地保护好元朝宗室,留在大都的皇子买的里八剌,群臣要求在南京举行“献俘”仪式,庆祝胜利。

但朱元璋不同意,认为这是对前朝皇子的侮辱,对于俘获的元朝贵族也一律给予厚待,封给他们很高的爵位,提供优越的生活物品,在地方上依旧享受一些特殊待遇。

毕竟蒙古统治中原已经百年了,朱元璋极力推行汉化,消除蒙古文化的冲击,制定《大明集礼》,恢复汉姓、汉服和汉族礼仪,制定《洪武正韵》,杜绝外语,全说汉语。

对于蒙古人和色目人,却禁止他们改名换姓,以便和汉人区别,限制他们内部通婚,违反者杖责八十,不论男女入宫为奴,只有一些影响较小的民族,比如回回、钦察,才允许他们内部通婚。

对于蒙古女子,朱元璋并像我们所想的一样,把她们赶尽杀绝或者发配做奴隶,她们虽然没了四等制度中的特权,婚嫁必须嫁给汉人,但蒙古男子也可以娶汉女子。

一些高贵的蒙古王室,则被分配给明室皇子们,比如朱元璋的次子朱樉,他的王妃观音奴就是蒙古宗室女子,乃“天下奇男子”王保保的妹妹,甚至朱元璋自己都娶过蒙古女子,据说燕王朱棣的母亲,可能是一个蒙古人。

朱元璋对蒙元宗室实行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这有利于局势稳定和民族融合,对违反他命令、侵犯蒙古女子的将领也毫不留情,像蓝玉征元时,就因侵犯元室王妃,导致其自杀,而被朱元璋训斥,把他梁国公的爵位改为了凉国公。

作者/一贰一橙:天文地理,一概不懂;古今中外,都靠瞎掰,主要百度,然后乱编,喜欢点赞!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朱元璋在推翻元朝建立明朝过程中,他在如何对待蒙古女子问题上表现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卓识。

一,朱元璋在民族问题上不搞歧视政策

朱元璋早在北伐讨元时就阐明了他的民族政策,他在《奉天北伐讨元檄文》中说,蒙古少数民族虽然不是华夏民族,但我们同在一个蓝天下,如果愿意成为明朝的百姓,遵守汉族习俗,就可享受与汉人同等的国民待遇。早在大将徐达进攻大都时,就严令徐达不可屠杀蒙古人,包括元朝王公贵族,并亲自派人守卫宫殿,以保证殿内人身安全。徐达进城这天,城内生活如常,商店照常营业。

二,朱元璋采取保护蒙古妇女政策

明建立,除了不歧视蒙古族外,朱元璋对蒙古妇女采用了特殊保护措施。元朝被彻底打败之后,共俘获太子妃并公主内眷100多人,当时明朝大将蓝玉强奸了元朝皇帝的老婆,性格刚烈的元妃自杀。朱元璋知道这事后,大为恼火,成了后来他处斩蓝玉的证据之一。对被打倒的皇帝老婆都要和保护,以此警示,也对普通蒙古妇女起到了保护作用。

三,包容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汉蒙融合

朱元璋开明丶包容的民族政策,使蒙古人大量迁入中原,汉蒙友善交往,促进了汉蒙融合,这也是朱元璋的一大贡献。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朱元璋早就说过,无论是蒙古人还是色目人,只要遵守汉人的习俗,不同汉人为敌,就可以在大明生活。

《谕中原檄》谕旨中明确表示:如蒙古……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

蒙古人掌权时代,把汉人搞成三等人和四等人。处于最底层的南人,被第一等的蒙古人打了是不能还手的。如果蒙古人在斗殴中杀了南人,只要赔偿一些钱财,相反,南人斗殴杀死蒙古人,则要处死。

朱元璋并没有搞这种民族压迫,但还是进行了一些同化的政策。

具体为,蒙古人不得穿胡服,不得继续说胡语,也不能姓胡姓。

简而言之,蒙古人以后必须穿汉人的服饰,说汉语,将蒙古姓改为汉人姓氏。

其实,这一点都不难。

因为经过百年时间,蒙古贵族另当别论,但普通农耕的蒙古平民早已高度汉化,很多人本来就不会说流利的蒙古话,打扮和生活习惯都和汉人没有区别。

另外,朱元璋不允许蒙古人族内通婚,强调蒙古女人必须嫁给汉族或者回族男人,当然蒙古男人必须娶汉族或者回族女人。

不允许蒙古人只是娶蒙古人,不和其他民族通婚。

违者男女两家抄没,入官为奴婢。

当然,这只是法令而已,实际上也没有严格执行。

蒙古人族内嫁娶也是很常见的,不过由于法令毕竟存在,仍然有很多蒙古人娶了或者嫁给外族。

这样几代以后,血统也变了,其他同汉人没有区别,蒙古人逐步就溶于汉族,区别不出来了。

其实蒙古人是比较容易被同化的,因为他们总体是比较宽容的,对于外族通婚并不介意。其实就算冷战时期,很多外蒙古的高层都是蒙古人和俄罗斯人的混血,父亲是蒙古人,母亲是俄罗斯人。

至于蒙古人只要不是穆斯林,对于宗教也不是很坚持,不会强调族内通婚不被融合。

所以,明代本来有很多蒙古人,但也就几十年后就同汉人没有区别了。

我国河南等地,直到清代、民国还有个有趣的风俗。

就是看看这家男人,有没有浓重的体臭(狐臭),来判断是不是蒙古人。一说蒙古人的体味很重,而是有遗传性(萨沙是就事论事,没有攻击的意思)。

一旦发现这家男人体味非常重,汉人嫁女儿就要犹豫。因为蒙古人的后裔比较喜欢喝酒,脾气比较暴躁,不是优秀的农夫,怕女儿嫁过去会受罪。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这个问题问的朱元璋好像把蒙古女人怎么样了似的,其实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以后,虽然下了一道命令禁止了蒙古人互相嫁娶,但是这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宽容了。

蒙古人灭宋以后,以元朝的名义统治了中原大地。在元朝实行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将治下的人口按照征服顺序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其中汉人和南人在政治上最受歧视,处于社会的最底层,遭受了残酷的压迫。

这么极端、露骨的歧视政策最终逼迫任命起来反抗,元朝建立不到百年,就被起义军所推翻,朱元璋将蒙古人驱逐回了草原,建立了大明。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朱元璋抓获了不少蒙古人,此外还有很多散居各地的蒙古人来不及撤回草原,也滞留在了中原,成为明朝治下的臣民。

据记载,当时留在明朝统治下的蒙古人数量多达百万,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而且此时元朝的残余在北方还有很大的势力,他们建立的北元在很长时间内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所以如何处理这些滞留在中原的蒙古人,避免他们成为潜在的隐患,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古代处理这种问题不乏把这些异族当做威胁而屠杀,或者是当战利品瓜分。不过朱元璋对治下的蒙古人采取了比较缓和的同化政策,就是禁止他们同族通婚,迫使他们和汉族融合。

凡蒙古色目人,听与中国人为婚姻,务要两相情愿,不许本类自相嫁娶,违者杖八十,男女入官为奴。

这种政策按照现代的眼光看可能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在古代来说,这种方式却已经可以算是非常宽容了,因此没必要指责朱元璋。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样对待蒙古女子?

元朝在历史上一般人也就知道一个疆土广阔,其余大概就不是很清楚,甚至连元朝的很多历史故事,后人都知之甚少,就是这样一个存在感较弱的朝代,在末年时期,一样十分混乱,民不聊生。

就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朱元璋等人的红巾军起义不断扩大规模,并且打得元朝军队措手不及,收拾完元朝后,王室远逃他乡,只剩下一些元朝后宫女子流落民间,朱元璋一向以残忍出名,他对待这些流落人间的元朝女子是否一样采取一贯的残忍做法呢?

实际上朱元璋在对待元朝女子方面,做得还是十分可圈可点,他不仅没有杀害她们,还将她们保护起来,不允许人们欺负,但是对于这些元朝女子,朱元璋也是有要求的,主要要求就是以下三点。

一、蒙古女子必须学习汉语

蒙古女子原本说的都是蒙语,在以前元朝统治时期,本来皇族就是蒙古人,所以一切十分合理,但是如今元朝已经灭亡,这些女子流落民间,想要与民间普通人正常交流,她们必须学习汉语,因为天下当时毕竟也是汉人居多。

只有学习汉语之后,蒙古女子才能达到与民间汉人正常交流,这样一来,一切进行起来就会比较顺利,为朱元璋的下一步奠定基础。

二、蒙古女子不允许穿蒙古服

蒙古服是十分具有特色的衣服,在元朝时期十分流行,就连汉人也会被强迫穿上蒙古服,如今元朝灭亡,朱元璋断然不允许这些蒙古女子再穿蒙古特色民族衣服,一方面是这样不利于朱元璋对其进行同化,另一方面就是这些蒙古女子只要穿上蒙古服,就会想起来自己是一个蒙古人,是元朝子民,很可能会产生复国或者以朱元璋为敌的想法。

历朝历代,皇帝对于前朝子民的安排都是十分有意思的,尤其是那些皇室成员,一般都需要仔细看管,要么软禁,要么处决,朱元璋深知这些厉害关系,虽然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一个复国成功的朝代,但是这一点也是必须防范的,天下大乱对谁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三、将蒙古女子嫁给汉人

毫无疑问,嫁给汉人,应该是朱元璋同化蒙古女子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让蒙古女子与汉人结合,产生一个稳定的家庭,这样一来蒙古女子不仅会忘记或者说淡忘之前灭国的仇恨,同时也会因为新的生活而安分守己,这样一来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其中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现象,就是这些蒙古女子大多都成为汉人的小妾,而非正室,要是深入分析其中原因,应该是当初蒙古人对汉人的不公平对待,在元朝时期,蒙古人将汉人视为比较低等的人,要是蒙古人不小心将汉人弄死,只需要赔点丧葬费即可,要是汉人不小心将蒙古人弄死,那就得血债血还,十分残忍。

可以说正是这样的一些不公平待遇,让人数众多的汉人早就对元朝统治十分不满,后来才逐渐厚积薄发,终于揭竿而起,将元朝推向灭亡。历史上还有另外一个朝代清朝,满族也对其余民族比较藐视,尤其是汉人,所以清朝最后的结局可想而知。

结语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其实朱元璋的做法也没有错,至少他巧妙避免了一场流血事件的发生,并且将前朝蒙古女子妥善安排,最终实现同化,让汉人与蒙古人能够和谐相处,这何尝不是一件好事呢?

不管什么朝代,也不管皇室是什么民族,都应该将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只有这样,才是最聪明的表现,毕竟王朝所有子民都在为朝代发展做出贡献,要是中间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不可估量的灾难!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