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无论康熙还是乾隆,都没有微服私访过。

他们下江南,都是有很大的阵势。

乾隆曾经6次下江南,分别是十六年(1751年)、二十二年(1757年)、二十七年(1762年)、三十年(1765年)、四十五年(1780年)、四十九年(1784年)。

大家知道乾隆的架势有多大?

每次随行都在2500人以上,预先一年时间进行准备。

具体是派一位亲王打前站,负责勘查路线、铺路修桥、修建行宫等。

每次下江南,最起码也要100天时间,6次下江南跨度33年之久。

乾隆首次南巡,使用了数千人,除了皇太后、皇后、嫔妃、王公大臣以外,还有大量的章京侍卫、扈从兵丁、太监宫女。

这一堆人前呼后拥,每一位大臣需5匹马,章京侍卫一人3匹,护军主要人员一人2匹,其余两人合3匹。

此次随往江浙大臣33名,章京、侍卫、官员等611员,兵丁2559名,合计需要马匹6690余匹。运物品的骡车四百多辆,调用的骆驼八九百匹,征用的夫役不计其数。

在水路,则用船1000多只,旌旗招展,首尾衔接。乾隆的御用舟称作安福舻、翔凤艇,动用了3600个纤夫在陆地拉纤。

一般认为他六次南巡总花费在2000万两白银以上。

乾隆如此夸张,康熙就少了一点。康熙曾经6次下江南,每次的随从有二三百人。

由于康熙时期,国内战乱较多,比如三藩起兵席卷了大半个中国。满清胜利后,对三藩进行严惩,很多人被流放或者重罚,酝酿报复。

同时,当时天地会之流实力也很强,地方反清的力量众多。

康熙这样带着二三百人下江南,比较低调,也有隐藏行踪,保证安全的意思。

但即便如此,绝对不存在电视剧里面那种,康熙带着一个太监一个和尚就到处泡妞的情况。这是非常危险的。

比如康熙第一次下江南的1684年,前一年刚刚打败了台湾的南明政权,而南明残部众多,分散在沿海各省。

康熙带几个人到民间乱走,分秒就被杀了。

而康熙南下的目的,主要是视察江堤,以及看看反清情绪浓郁的江南地区到底如何,同时借此收买人心。

但康熙下江南并没有什么作为。

反而乾隆下江南,前后取消了江南地区约1000万两银子的赋税,对老百姓有很大的好处。

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康熙微服私访,对他了解民间疾苦,有很大的帮助,也因为了解到民间的真实情况,做了一些政策的调整,对维护江山社稷,有一定作用。也采取了一些利于生产,利于人民的政策。

康熙皇帝8岁登基,生于深宫,对民间极其不了解。为了防止被蒙蔽欺骗,康熙多次公开或者微服出宫,乃至出京巡视,了解民间疾苦和吏治好坏。曾经六下江南,还有三次东巡,一次西巡,上百次在京畿地区和蒙古视察,他还亲自巡视黄河河道,督察河工,并下令整修永定河河道。

据《全球通史》记载:

康熙曾有过几回巡视,他不但视察公共工程、宽赦囚犯、聆听民间疾苦,而且还亲自审阅那些有志向的举子的科考卷子。一位为此而吃惊的教士写道:“康熙甚至会召见那些地位低下的劳工和农夫,并以一种友善可亲的态度同他们交谈,这使他深得人心。”也许是因为经常外出巡行,并能亲临下层,康熙学会了识别18个省中的13个省的方言。

康熙的公开和微服出巡,对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民生、河道、科举、绘制地图等等,都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对治理好国家和利益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

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视擦民情,微服私访老百姓苦日子按抚慰劳致富,对清政策帝豪政策风光曙光灿烂辉煌成就梦想成真

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康熙微服私访倒还没什么,倒是他孙子借着微服之名到处游山玩水,“指点”江山(乱提字),真孙子啊!

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康熙微服私访并不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但却可以收买人心。清朝的症结不在于这些小事,而是在于当时中国人整个的世界观。世界主流强国都选择睁开眼看世界的时候,思想大爆炸,文艺复兴,工业革命,生产力大爆发。清朝却错误的认为江山不稳只是因为人心思变,觉得闭关锁国可保江山永固,却不知禁锢的民间思想的做法无法在这历史关头激起人们的创造力,于是被历史的车轮无情地压过。

康熙微服私访能保大清江山平安、人们幸福吗?你怎么看?

康熙一朝的人们幸福吗?二三百年前的人幸福吗,我们怎么知道呢!如果是有什么书籍记载康熙一朝的人们很幸福,那可能是有一些人幸福吧。大清的江山是康熙的先辈打下来的,通过微服私访保大清江山,这是不可能的。

下图此人可能很幸福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