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一种集火力与防护于一身,变态到极致的超级钢筋混凝土防空工事,在整个二战中,只要被这种庞大防空塔保护的区域,盟军的飞机就不敢来袭,即使到了二战末期,苏联百万大军围攻柏林,也从来没有成功占领并摧毁过一座德军防空塔!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一种BUG级存在呢?跟随吐槽君一起了解一下。

在二战中后期,随着战争的推进和盟军火力的不断加强,特别是1943年起,随着美英盟军开始对德国本土极其占领区发动高强度的空袭,希特勒意识到需要建造一种坚固而又火力凶猛的防空建筑来对付盟军空袭,于是他就授意手下的御用设计师德国军工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以及大型防空塔设计师设计并修建了闻名于世的德国大型防空塔。1940年到战争结束,总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3座在柏林,2座在汉堡,还有3座在希特勒的故乡维也纳。

这种防空塔一个战斗单元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L塔(指挥塔),一个是G塔(炮塔),G塔为39米高,75米宽的正方形结构,L塔则更细长一些,为55米长,宽高43米。不管是L塔还是G塔,整座建筑均是由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外墙厚度达到3.5米厚,可以抵御250公斤航弹的直接轰炸和当时250毫米口径以下大炮的正面轰击。

在L塔上通常布置有一部大型防空雷达以及测距仪和无线电等侦查指挥设施,防空火力则不是太强,一般装备16门20毫米四联装高射机关炮,主要用于近距离防空保护雷达。而在G塔上那火力就变态了,前期每座塔塔顶四角各布置一门105毫米Flak38防空炮,这门炮射程达到了12公里,105毫米口径的炮弹,别说是英国兰开斯特,就是美国人的B29,挨上一发那也是有去无回。而到了1944年,德国人更是换上了战斗力爆表的双联装128毫米Flak40高射炮,射程直接增加到14公里,射速也提升到可怕的12发/秒!除了这几门主炮外,在G塔上还布置有为数不少的88毫米防空炮以及四联装的20毫米小口径防空炮,基本上组成了一个涵盖远中近各个距离的完整防空体系,布置在柏林的三座防空塔成三角形相互支援基本上将柏林核心区全部覆盖!在战争期间,L塔与G塔分工合作,可以在五秒钟以内打出一个长宽240米的立方体弹幕,进入弹幕的轰炸机就相当于进入了地狱!

而除了防空外,防空塔还是一个大型的战时避难所,其内部储存有海量的弹药食物药品,还有医院、餐厅、生活区,以及独立的供电供水设施和两座电梯,保守估计可以容纳八千人同时生活,战时每座防空塔平均涌入超过两万人!

也正是因为德国防空塔的防护水平太高,火力过于凶猛,盟军飞机在轰炸机时经常选择避开,即使到了战争后期,依旧不敢对其进行正面轰炸。而到了二战末期,苏联围攻柏林期间,防空塔更是成为了顽抗红军的关键火力支撑点,其128毫米防空炮平射,一发就可以直接打爆T34坦克,而苏军20毫米的重炮却不能动摇其分毫,无奈之下,苏军只能选择精确炮击防守薄弱的装甲窗户,但是仍旧无法攻克任何一座防空塔,最后只好跳开这些巨无霸进行“跳塔进攻”。在1945年4月30日苏军对国会大厦的进攻中,侧翼的“动物园”防空塔进行递近火力压制,打的苏军直接抬不了头。

而到了战争结束,德国投降,英国人在爆破这些防空塔时也发生一个小插曲,证明了德国制造确实过硬。1947年8月,英军工兵部队使用25吨TNT从内部进行爆破作业,结果防空塔只是垮塌了一角,大部分结构根本没有损伤,这也让当时的德国人着实扬眉吐气了一把。而灰头土脸的英国人最后无奈,只能在塔身钻了几百个炮眼,最后填充了35吨炸药,才将防空塔炸塌。也正是因为爆破防空塔吃力不讨好,至今在德国境内依旧留存有不少保存完好的防空塔,不过现在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著名的旅游景区。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谢邀。

早在30年代,德国就推敲过在大型城市交通枢纽和重要工业区旁边安装固定高射炮塔来保卫这些设施,随着盟军空军火力开始波及欧洲大陆和德国本土,制造这种设备更成为当务之急,德国大型防空塔的总设计师是建筑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当然满身艺术细胞爆棚的希特勒本人也在塔姆斯的方案上进行了“魔改”,最终由军工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进行具体的设计。

这种大型防空塔在第三帝国境内历经了三代不同形态,第一形态共有四组,柏林三组,汉堡一组。第二形态两组,汉堡一组,维也纳一组,第三形态两组都在维也纳。

根据设计理念,防空塔的作用不仅在于直接用强大的对空火力对抗前来空袭的盟军飞机,也包括雷达探测与附近地区防空火力的协调与指挥,既是一个司令部,也是一个防空火力平台,以及战时难民的防空避难所。以第一形态防空塔为例,这是一个总重超过十万吨,高39米,边长为70米的正方形碉堡,四角各炮台设有四组2联装共八门128毫米口径高炮,12门37毫米高炮以及32门 (八座四联装)20毫米高射机关炮,旁边还有一座较小的“指挥塔”,装备16门(四座四联装)20毫米高射机关炮,还有雷达,火控系统和测距仪,两塔为一组,形成一个战斗单元,两者的距离为400到500米。

另外,每个塔群都有独立的供水供电和生活设施,还有避弹区,厨房,餐厅,以及休息区,广播电台等等。

关于各个战斗塔的防空击落数据,笔者没有找到太详细的,洪堡第一战斗塔群在1942年到1945年之间,累计击落过超过80架盟军各型飞机,其他防空堡的作战记录则付之阙如

在首层战斗平台下面,是武器与弹药储备区以及官兵生活区,利用电机驱动的链斗升降机,可以把弹药迅速送到顶层战斗部,战斗塔配置为6名军官,160名士兵,指挥塔配置为6名军官100名士兵。柏林的单组防空塔,耗资达到2400万帝国马克,为了搜集足够坚硬的石材,不惜从法国运来了优质花岗岩和石岩。防空塔的楼层之间,用设在四角的旋转楼梯链接,同时中央还有两部电梯,每座战斗塔原计划可为8000人的平民提供容身之处,但实际上,到了柏林之战时期,每座防空塔都涌入了超过3万名平民。

有趣的是由于防空塔自身的坚固可靠,一批柏林国立博物馆中收藏的珍贵艺术品也被安放到了防空塔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古埃及皇后尼佛尔提提的半身彩绘塑像。

防空塔的四层,还有一个拥有95张床位,两个手术室的大型医院,配属8名医生,50名医疗辅助人员。在战争的最后岁月里,能在这里享受治疗康复的第三帝国名人不少,包括德国著名女试飞员,在希特勒自杀前一刻冒险飞进柏林的汉娜.莱契,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王牌乌尔里希.鲁德尔,以及在1944年7月狼穴暗杀事件中受伤的席孟德中将等等。

驻扎在柏林动物园防空塔中的部队,是空军123高炮营第一连。由莱茵金属公司制造的双联flak40 128毫米高炮的射速为每分钟20到24发,最大射高14800米,最远射程20950米,给前来轰炸的盟军战略空军带来过不小的麻烦。在柏林围攻战中,128米毫米高炮改为平射,也给苏军的炮兵阵地和重兵集结地带来了不小的伤亡,累计向苏军重炮阵地发射了400发以上的炮弹,给苏军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摧毁火炮将近100门。

在柏林围攻战期间,动物园巨型防空塔内的电台,是狼穴指挥部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5月2日下午,防空塔也向苏军投降,苏军和随后而来的英美盟军观察员在参观防空塔后,断言,如果继续抵抗,防空塔还可以继续维持1周到3个月的时间,实在是一个很难攻克的顽强目标。

从5月到9月,防空塔依旧在发挥作用,变成了临时医院,到了60年代,动物园防空塔终于被拆除,现在此地依旧是柏林动物园,战斗塔的原址变成了鸟岛,指挥塔原址变成了河马馆。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德军建造防空塔主要就是为大城市提供强大的防空火力,由于城市高层建筑的众多,地面的防空火炮或多或少的会有射击死角,而且视野也不够开阔,为了更好的发挥高射炮的威力,尤其是那些数量少威力大的重型高射炮,于是便提出了建造防空塔的设想,这种建筑高于附近所有的建筑,高射炮可以拥有360度的射界,可以有效的射击从各个方向飞来的轰炸机群。至于其他的市民避难所、医院以及重要物品储藏等功能都是额外开发出来的,其最本质的建造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重型高射炮单位的射界。

这种防空塔分为两类,一种是射击塔,一种是指挥塔,一般两塔合在一起作为一个实际的防空单位。射击塔是大型塔,长宽各70米,高35米,顶部装备4门双联装的128㎜重型高射炮,以及其他37㎜高射炮和20㎜高射炮等,是主要的防空火力。指挥塔长50米,宽25米,高40米,主要装备雷达和其他各种射击瞄准计算仪器,为射击塔提供射击参数,只配备防御用的20㎜机关炮。两塔相距500米左右,有地下通道相连。

这种防空塔全部由钢筋混凝土构成,四周外墙厚达2.5至3.5米,顶部更是有5米后,基本上可以抵御来自任何方向上的直接火力打击。这种防空塔击落的飞机并不算太多,但是重要的是其对轰炸机群的干扰能力,由于畏惧防空塔的强大火力,大部分轰炸机群都选择绕开其火力范围,如此防空塔火力范围内的建筑得到了良好的保护,损失非常有限。

后期即使在苏军进攻柏林之际也没能直接攻占任何一个防空塔,即使是苏军最大的203毫米重炮也不能穿透防空塔的外墙,苏军只能通过对防空塔的装甲窗口进行瞄准射击,以求炮弹能打进防空塔内部,这里的门窗装甲只有6CM厚可以被苏军的重型直瞄火力击穿。

战后这些防空塔大部分都被爆破拆除了。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现在的“柏林防空塔”成了这个样子,由于建筑时所使用的材料和建筑标准非常高,战后已经70多年了,“防空塔”似乎仍旧坚不可摧!但是,目前大部分的“防空塔”都成了历史遗迹,少数大型“防空塔”经过修整改造后成了饭店、旅馆。

二战期间的德军防空塔可是由当时最著名的德国建筑师设计,最好的工程师加上最好的建筑队伍建成的!建筑标准以现代的眼光来看似乎可以“防原子弹”。著名的“莱茵128㎜高炮”是防空塔上的主要武器,被“元首”认为是世界上最优雅的高射炮!并且自动化、电气化水平非常高,高炮的:俯仰、横向转动、弹药的输送…都由电机来完成,也正是它这样先进的电气化设计水平,也影响到了二战后的火炮发展。“莱茵128”不但长滴好看,威力也十分巨大!柏林战役期间“动物园防空塔”上的四门双联“莱茵128”为了阻止苏军进攻“国会大厦”,对苏军部队进行了约半个小时的急促射,给苏军造成了一个机械化团规模的损失!战况传到了朱可夫元帅那里…命令:绕过“动物园塔”,另外打通去“国会大厦”的道路。

“防空塔”顾名思义就是防空用的,二战初期英国的各型战略轰炸机就频繁的出现在柏林上空,空军元帅格林所谓的“柏林上空不会出现美英飞机的承诺”破产了…为了确保柏林的安全,希特勒下令建筑大型防空堡垒,并且在堡垒上安装大中口径的高射炮…担当首都高空瞭望、指挥地面炮群反空袭、安置、医疗伤病员…等任务。随即,“首都防空核心任务”的三座大型防空堡垒建成:动物园堡垒、洪堡海因堡垒、弗雷德里希堡垒为柏林防空的核心,三角形布置布置在柏林政府部门的核心地带,“大型防空塔”的外观就是图片上这个样子(G塔),最顶层环360度布满了各种口径的高炮,对空射击没有死角,同时由约一个团的兵力把守,“防空塔”的其它楼层有:弹药室、医院、食品储藏室…甚至还有秘密仓库(装柏林博物馆内的珍贵文物)总之堡垒内设施非常齐全。整栋堡垒墙体厚度3~3.5米,完全由高标号水泥加粗钢筋灌注而成!按照当时的标准是:防盟军轰炸机经常使用的500磅航弹和苏军的203毫米榴弹炮(著名的斯大林之锤)。“防空塔”分为G塔和L塔,图片里近处的是G塔,也称:炮塔 ,正方形上面布置则各种高炮,是柏林的主要对空打击火力设施;远处是L塔,也称:指挥塔,外形像“板儿砖”上面布置有雷达、各种光学对空观察设备和大直径对空探照灯。

“柏林防空塔”建成之后也确实发挥出了较大的作用,很好的完成防空预警和打击盟军轰炸机的任务,由于对“莱茵128炮”的畏惧 英军的兰开斯特、美军的B17/24…在执行轰炸柏林时都要绕开“防空塔”的火力打击范围,因为“莱茵128”实在太可怕了!它的射速为12~20发/分钟并不高,但是它射高超过了一万米,并且高射炮属加农炮范畴,炮弹打出去之后弹道非常平直!128㎜弹爆炸后可形成400平方米的弹片杀伤范围,不论任何轰炸机如果被直接命中一发就会被炸烂,在弹片杀伤范围内也会重伤,所以任何轰炸机都会避开“防空塔”,不去触这个霉头。

柏林防空塔是德国二战期间的疯狂建筑,虽然它的建筑标准非常高,内部设施也非常完备,但是它毕竟是固定目标,苏军进攻柏林的时候也在各种情报当中知晓了它的厉害,在进攻国会大厦时虽说有一些损失,不过使用一些兵力将它围困、牵制住,“防空塔”也就没有多大的用途了,毕竟高炮是对空射击的,对地面会有很大的射击死角!只要进入死角塔上的炮也就杀伤不到多少目标了。战争结束了,由于太过坚固“防空塔”到现在仍然没有出现大的建筑疲劳现象,德国人也对它进行了改造,图片上就是改造后的“防空塔”内部的高级会所…人类最终还是要铸剑为犁。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大家如果去柏林旅游,还能看到这个防空塔。

防空塔其实是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要塞性防御工事,并不仅仅是用于防空,还有陆地防御功能。

这种防空塔,在德国还有5座,其中3座在柏林,2座在汉堡,另外还有3座在今天奥地利维也纳。

防空塔是多功能的,

其一是用于防空。

以柏林的防空塔为例,装备8门128毫米Flak40高射炮,还有多门20或者40毫米四联装高射炮,至于高射机枪当时可以随便添置,安装100挺也没有问题。

防空塔具有相当的防空能力。

其二是作为防空洞。

防空塔非常大,高度就有39米,长宽分别为75米,可以容纳1.5万平民在这里避免。

由于防空塔采用钢筋水泥结构,非常坚固,墙壁就厚达3.5米以上。

根据分析,它可以抵御250公斤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至于各种口径的航空火炮的扫射当然也不能对它有伤害。

其三是作为陆地要塞。

防空塔高达39米当然是有理由的。

因为传统防空洞都是在地下或者山内,不可能修成高楼。

修建的这么高,就是作为陆地要塞。

在楼顶的128毫米Flak40火炮也可以用于平射,射程高达15公里。因为是高炮,它的射速极快,可以达到每分钟20发。

而防空炮塔也非常坚固,可以抵抗苏军203毫米口径重炮的直接命中。想要摧毁它,必须使用更大口径的特种火炮甚至列车炮。

防空塔造价高昂,第一座就花费了550万马克,第二座造价更高,竟然达到2400万马克。

实际上,防空塔也是很牛的。

柏林战役中,4月30日,苏军进攻国会大厦,遭遇到来自靠近动物园的1座防空塔的128毫米火炮炮击,伤亡很大,被迫撤退。

苏军曾调动203毫米重炮轰击,但不能击毁,反而被德军炮火压制。

德国人修建的这些工事,都是货真价实,强度极高的。

后来报道这么写:1947年8月对柏林“动物园”防空塔爆破作业中,英国工兵部队低估了摧毁这个混凝土堡垒所需要的炸药当量,首次使用25吨炸药进行的爆破作业并未彻底摧毁该塔。在此之后,耗时4个月,在钻出数百个炮眼和填放了35吨炸药后,该防空塔才被彻底摧毁。

二战德军造的防空塔,是什么样的建筑?

随着战争强度的不断增大,武器样式逐渐繁多,威力也越来越大,1940年随着柏林上空一阵刺耳的空袭报警声划破整个天空,德国再也没有什么绝对安全的地方了。

为此希特勒要求建造一种大型武器来保障柏林上空的安全,务必打造一个鸟笼一样的空间让盟军有来无回,因此大型防空塔设计师弗里德里希•塔姆斯和德军军工部长阿尔伯特•施佩尔先后设计并修建了德国最著名的大型防空塔。

在飞机未发明之前,人类都是以陆战为主,对地面的防御主要依靠高大的城墙和堡垒来完成,高大的城墙只要一日不塌,后面的君主们则可以一直安枕无忧。

可是随着飞机的问世,这种地面的城墙似乎形同虚设,很多人还没从传统的地面战斗方式回过神来,就已经进入到了经纬度之上的空中打击。

德军从1940年到战争结束期间一共修建了8座大型防空塔,其中三座在柏林,三座在维也纳,另外两座则在汉堡,德军防空塔的建立,成了战争后期抵挡盟军进攻的重要组成部分。

防空塔一共分为两个部分,分为指挥塔和炮塔两部分,炮塔是一个高为39米,长宽为75米的正方形结构,指挥塔则是宽和高43米,长为55米的长方体结构。两座建筑相隔四百到五百米并且设有专门的地下通道,且均由钢筋混泥土浇铸而成,外墙厚度达到3.5米厚,可以抵御250公斤航弹的直接轰炸和当时250毫米口径以下大炮的正面轰击。

指挥塔楼顶放有一台大型防空雷达和测距仪、无线电等指挥设备。因为是指挥塔,所以相对来说火力并不是很强,一般装备16门20毫米的四联装高射机关炮,可以对付近距离的飞机,主要还是用来保护雷达。重火力的话就交给炮塔了,那火力才是真正的变态,楼顶四个角各布置一门105毫米Flak38防空炮,这门炮射程达到了12公里,不管你飞机性能多优越,护甲有多抗揍。只要挨上一炮,就叫你去见上帝。到了战争后期,1944年后,德国人甚至给他换上了双联装128毫米Flak40高射炮,射程直接增加到14公里,射速也提升到可怕的12发/秒!

防空塔最开始主要是为保护政府高官的政府区而建,指挥塔和炮塔配合甚至可以在五秒内打出240米的立方体弹幕,后来得到希特勒的满意评价后,除最开始的动物园防空塔外,又在洪堡海因和弗雷德里希修建了两座防空塔。他们之间正好构成一个三角,将德国一些重要建筑圈在其中,正是因为其凶猛的火力,和超强的防护水平,盟军的飞机基本上上绕着这些建筑飞。

这些防御塔除了超强的火力,防御程度也是相当变态。到了后期苏军进攻柏林时,这些防御塔也是bug级别的存在,就连苏军的“斯大林之锤”对上这个塔也得收起脾气。相反,防空塔上的128毫米防空炮,如果平射的话,一发就可报废一辆T34坦克。此炮,高可打飞机,低可射坦克,除了一些死角无法照顾到,简直就是神器一般的存在。在苏军进攻国会大厦时,附近的防空塔压的苏军根本抬不起头,而且还给苏军带来了一个机械团的损失。最后还是朱可夫下令寻找其它通往国会大厦的路径才没有继续扩大伤亡,否则这个损失可能还要严重。

防空塔除了火力凶猛,不能移动之外,还是一个避难所,正常情况之下一个防空塔可容纳8000人左右。

可是到了柏林之战时,一个防空塔至少容纳了两万人。防空塔一共有七层,里面设有学校、医院、粮仓、甚至还有博物馆。还设有专门的供电系统和电梯。可以独立养活塔内成员,正常情况下,坚持个一年半载不是问题。

直到战争结束,德国也没有任何一座防御塔被摧毁掉,都是在德军放弃抵抗后盟军才将其掌握的,盟军在参观防空塔之后甚至发出,如果不是他们自愿投降,盟军想要攻破这些独立的建筑最起码还要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

战争结束后,柏林的三座防空塔都被拆除。而在对其爆破之时,第一次因为炸药剂量不足只炸塌了一个角。第二次在塔身上开了无数孔眼才成功炸塌。毕竟造这个塔的材料都是上等材质,就连花岗岩都是精选自法国。“德国造,质量有保证”,因为防空塔太过难以拆除,至今仍有不少防空塔矗立在德国,他们要么被改造成饭店要么就成了夜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