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梁山被招安后,罪行当然全被赦免。在书中第八十二回《梁山泊分金大买市,宋公明全伙受招安》中,皇帝下的诏书已写得明明白白:

切念宋江、卢俊义等,素怀忠义,不施暴虐,归须之心已久,报效之志凛然,朕今特差殿前太尉宿元景亲捧诏书,到梁山水泊,将宋江等大小人员所犯罪恶尽行赦免。也就是说,对梁山108人的所有罪行,一律赦免。

诏书为什么要说得如此明白呢?因为此前曾下过一次招安的诏书,可惜被高俅等奸臣使坏,把诏书给念歪歪了,才导致前功尽弃。这次当然得吸取教训,避免出现上次的差错。

上次的诏书,说起来还有许多弯弯绕儿。

1、诏书的缘起

那天上早朝,殿头官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御史大夫崔靖启奏,梁山有一面大旗,上面写着“替天行道”四个字,这应该算是正能量。目前辽兵犯境,不如把梁山人马招安,让他们去抵御辽兵,岂不是两全其美。皇帝说这正合吾意,马上起草诏书,让殿前御史陈宗善带着诏书,携带御酒,前往梁山招安。

2、宣诏前的纠葛

听到这个大好消息,宋江乐坏了,立刻大张旗鼓准备招待御史听候宣诏。没成想,陈御史前来宣诏的队伍里,被蔡太师和高俅塞进了张干办和李虞候这两个坏蛋,他们来的目的就是要横挑鼻子竖挑眼,把这件事搞砸。到了水泊梁山,张干办和李虞候先是挑剌宋江为啥不前行二十里迎接,上船后又打骂划船的水军士兵。水军头领阮小七一气之下把船弄漏了,借故把陈御史一行转到另一条船先行,阮小七和水军士兵们把十瓶御酒都喝了,把普通白酒换装了进去,来了个偷梁换柱。

3、诏书的宣诏

到了水泊梁山大寨,开始宣读诏书。诏书中说,你等梁山人马犯有滔天大罪,本应出兵征讨。今诏书到时,要交出一切武器钱粮,捣毁巢穴(注意,是巢穴)。否则,大兵到时,鸡犬不留。

这哪里是招安诏书,分明是最后通谍的招降书。

梁山这些虎狼之辈岂能受得如此污辱,立刻闹了起来。李逵上前扯过诏书,当时就撕个粉碎,抓住陈御史举拳就打。宋江和卢俊义急忙上前拉开。张干办和李虞候受蔡太师和高俅密嘱,要的这是这个效果,见事情终于按照预想的发展,立即在一旁火上浇油,大声呵斥李逵,李逵正有气没地方撒,抓住李虞候就打,宋江和卢俊义又急忙上前拉开。

4、初次招安的失败

事已至此,宋江还是对这次招安抱有希望,张罗着进行下一步,喝御酒。结果,十瓶御酒全部打开,都是普通白酒。梁山好汉们都是喝酒的行家,见到朝庭拿次酒当御酒来唬弄他们,顿感受了屈辱,一齐叫起来。鲁智深最先操起了禅仗,接着武松和刘唐亮出尖刀,穆弘和史进也操起了武器。宋江最怕的就是鲁智深这伙三山来的人,再加上刘唐是晁盖智取生辰纲的元老级人物,他知道这次招安是要凉快了。赶紧把朝庭来宣旨的人马送下山了事。

综上所述足以说明,梁山最终被朝庭招安,是经过曲折回肠之后的结果。朝庭岂能不知,如果再像上次那样,势必还会不欢而散。所以这次在诏书中就写得明明白,将梁山所有人马的罪行,一律赦免。

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应该说宋王朝只要接受对梁山招安,就表明已经赦免了梁山所有人在此之前所犯罪行,或者在双方谈判招安事宜时,梁山一方必然要将此类梁山人员在此之前所犯的罪行问题提出来要求赦免,朝庭必然在谈判时有追不追究要赦免的明确答复,如要追究那招安就搞不成,双方协商答成统一,不再追究以前头领所如罪行的条件,必然明确在招安协议上有赦免的明确条件,这也是招安协定的重要内容。

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可以被赦免,但前提是必须为朝廷效力,立下战功。

大家注意,宋江在小说中攻打王庆、田虎的时候,他们是没有军衔的,属于戴罪立功。

甚至攻打方腊的时候,宋江只是一个先锋官,手下将领也是没有军衔。

到了攻破方腊,这些人才被封军衔和职务,也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其实,如果这些人都是张青这种杀人犯,曾经杀了光明寺所有僧侣;或者是孙二娘这种杀人卖肉的恶棍;再说李逵这种变态杀人狂,倒都是罪有应得,没有什么过分。

不过,梁山也有一些是并没有罪恶的人。

比如卢俊义根本就是被人陷害,被人救上梁山;再说顾大嫂这种人,因为兄弟阮氏双雄被陷害,不得已才劫狱;还有就是诸如林冲也是被人一直追着陷害,实在无法逃脱才杀人上山。

所以,他们都是很冤的。

其实宋代确实有戴罪立功一说。

真实历史的宋江就是在连云港接受招安,后来就从历史消失。

因为他率领几千土匪投降,也算为朝廷立功,就既往不咎了。

而北宋很多大将本来也都是土匪,后来被朝廷收编成为正规军。

尤其北宋灭亡的时候,这些武装最多,几乎支持了抗金斗争的半边天。

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招降和安抚向来是政府有效统治手段之一。

国家需要各种人才,而他们很多都藏在民间组织中,与政府为敌,制造冲突和麻烦。

剿灭费时费力,而且极易激化矛盾,引发新的动荡。

以一方势力,抗衡另一方势力,或者两败俱伤,消耗双方的有生力量,这是朝庭政府乐于见到的结局。

朝庭或政府不费一兵一卒,成为最后最大的赢家。

张青曾杀死光明寺全寺僧众,孙二娘开黑店害人无数,其中不乏朝庭官员。

按律例,他们罪大恶极,理应法律制裁。

但特殊时期,正用人之际,莫如让他们上前线去戴罪立功。

打赢了,以前罪行既往不咎。打输或战死,也没大的损失,只不过少了心腹大患或炮灰。

从这些层面讲,朝庭对张青、孙二娘之流,会网开一面,利用他们的自身优势和价值 抵御外敌,消除隐患,保卫江山稳固。

对朝庭有百利而无一害,又无成本投入,受益的是自己,何乐而不为呢?

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如果不是因为梁山好汉中的某些头领和高俅、蔡京、童贯等人有过节,那么不管他们怎么折腾,剿灭他们的最多只是地方官员,而不会惊动皇上,所以大聚义之后宋江才要进京找关节,第一次没找到,却找来了两奸臣的大军,在打退二人后,赵佶是看在李师师与宿元景的面子上才招安梁山的。

毫无疑问的是,在梁山投靠朝廷并焚毁山寨时,他们的罪行也就暂时一笔勾销了。更何况以赵佶的性格,他也没心思想太多,管你梁山有没有异心,朕已经把权力下放给下面的人,你们想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都可以。所以有朝廷官员就认为梁山是新降之人,未立寸功不宜让他们一直在京城逗留,不如让原朝廷官员官复原职,其他闲杂人等分为五路分别就职。

从常理角度来看,这些官员的建议与朝廷内部发展而言不算是错误的建议,但他们忽略了梁山108将此时还是完整的团体,他们并没有在朝廷为官的资本,倘若分开只会被奸臣们逐个击破。咱们就忽略奸臣与梁山头领的小矛盾,就大矛盾而言,高俅是定不会让柴进与林冲好活的。所以此时梁山只是得到了招安的资格,仍需要一些资本来增加为官的含金量。

所以这时候宿元景就站出来了,不仅当面开怼想要剿灭梁山兄弟的童贯,还建议梁山去征讨辽国为国建功。宿元景的建议一方面能让梁山不分裂,另一方面也是想最大程度的帮助这些有志之士“升级”。从历史角度来看,北宋时期并不存在一个叫宿元景的官员,因此这个角色都是施公原创的,但宿元景的姓氏却能和梁山108将的身世有所关联,梁山本就是妖星下凡,“宿”又有“星宿”之意,这也和“遇宿重重喜”相互关联,实在是妙。

后来梁山征辽、征北、征西都未折一人,征南回来已经死伤大半。在梁山外战期间。赵佶可并不关心他们的死活,更不会考虑你们招安之前的罪过。只是高俅、童贯等人盼着他们多死快死。等到梁山大军班师回朝后,高俅等人对他们其中的一些人进行了二次迫害,按道理讲宋江是有功之人,应该受到皇权的庇护,可残酷的现世告诉他们,这大宋从来不是老赵家的,而是谄谀之臣的。

全梁山惟一一个有皇帝亲笔赦书的人就是燕青了,但很不幸,就算燕青拿到了赦书,这免罪效力也没几年有效期了,因为金人马上要围城了,靖康之耻就要发生了…

文/逻辑文史游

梁山招安后,罪行可能被赦免吗?比如张青孙二娘杀人卖肉,柴进窝藏过罪犯等,为什么?

都说逼上梁山,梁山好汉几乎都是被逼无奈才上梁山的,说白了就是逃难,逃避被官府抓捕,因为好汉都有各种各种的官司,有的杀了人,有的抢劫偷窃,总之都犯过案,都有官司在身,连老大宋江还是杀了自己老婆阎婆惜才上了梁山!

朝廷要招安梁山好汉,肯定要赦免大家的罪名,不再追究以前的事,否则招安就不会成功。宋江和朝廷的谈判中,第一条肯定就是要朝廷赦免大家的罪名,不然宋江自己无法和兄弟交代啊,自己要带好部队就首先要安大家的心,那就是朝廷赦免大家的罪,这样大家才放心继续追随宋江,认为宋江还是很为兄弟考虑的嘛,宋江也必须那样做,没兄弟跟随你,你打仗靠谁啊,靠你宋江一个人打仗吗,那不可能的!所以赦免大家的罪名,宋江是必须要朝廷做到的,其他条件无所谓,这一条必须落实!朝廷也是狡猾的,你既然打不掉梁山好汉,你又需要梁山好汉当你的炮灰和马前卒,就必须赦免大家的罪,否则谁替你卖命啊!所以大家都清楚其中的厉害,所以宋徽宗很爽快就答应了,在招安的圣旨中,就明确表明了态度,说梁山好汉犯案杀人,是情有可原被逼无奈的,现在国家需要大家,因此赦免了所有人的罪名,希望大家好好出力保家卫国!皇帝都发话赦免大家罪名了,梁山好汉也就没有后顾之忧了,宋江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只是招安赦免了罪名,大家不用下牢,可走上了另一条不归路!朝廷完全是把梁山当炮灰,各地农民起义,都是派梁山好汉去剿灭,说白了就是让你去送死,打到最后,两败俱伤,得益的还是朝廷!其实招安的时候,许多好汉是反对的,比如武松就极力反对,朝廷明明是把梁山当枪使,最后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再说有的军官招安后的官职还比不上上梁山之前的职位,说白了,朝廷虽说赦免了大家的罪名,可还是不信任梁山,不得已才招安你,这是缓兵之计。宋江这个人是有着强烈的权力欲望的,为了个人之私欲不顾兄弟生死,坚决要招安为朝廷做鹰犬,为自己以后的仕途铺路,这确实很让人心寒,结果大家都知道,梁山打田虎,征伐辽国,最后打方腊,在和方腊的战争中,梁山好汉伤亡惨重,导致大家分崩离析,出走的出走,因为大家清楚,打下去没有好结果,还不如解散算了!

其实梁山好汉可以中途走的,可是因为心中还有道义,还有情义,所以明知是死也要一起去,这就是梁山好汉让人敬佩的地方,没错,好汉们的确杀过人,也犯过案,可他们还能讲情义,虽说最后没有几个有好下场,至少大家轰轰烈烈活过,就不枉此生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