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比如南部手枪性能不如鲁格手枪,三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不如马克辛重机枪,轻机枪还带有刺刀。100式冲锋枪只能打100发到300发子弹,在前线的日军军官应该对武器的缺点有所体会,为什么不向战时大本营反应。他号称日本的勃郎宁是不是过誉了。

处罚南部干啥咧?南部麒次郎中将要级别有级别,要地位有地位,要资历有资历,要家世有家世,在当时他可是被誉为“日本天才武器师”、“日本的勃朗宁””,皇军的那点装备,可都指着南部中将开发呢。

事实上也是如此,三八式步枪、三年式机关枪、十一年式机关枪、96式轻机枪、97式轻机枪、99式轻机枪、南部十四式手枪、九四式将校手枪、92式重机枪、百式冲锋枪……作为有坂成章的接班人,南部可谓是撑起了日本轻武器的一片天空。

要喷南部设计的话,恐怕第一个就会撞在三八大盖上,这种枪械的性能不必多说,精度、威力、射击舒适性俱为一流,简直是日军的最爱。

抛开对日本法西斯的厌恶偏见,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可谓都是日军的经典,放在二战的时代背景下并不就是真的差。在南部的主持和参与下,日本开发和山寨了大量的武器,好歹算是跟紧了世界潮流。

比如现在被嘲讽得狗血淋头的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什么弹斗供弹、外挂油壶、火力孱弱人员编制多等等,骂声不绝。

然而,当年日军并没有后世这么多牢骚。

相反,歪把子机枪是日军老兵相当喜欢的武器,他们能耍出一种绝活——灵活的运用弹斗不间断供弹,让轻机枪的火力长时间持续下去。这种搞法对人员素质要求很高,但确实让日本士兵将劣处玩成了长处。

相比之下,后期的96、97、99式轻机枪,采用了更可靠的弹匣供弹,甚至日军还装备了大量的缴获ZB26,但许多老兵却抱怨这些新装备失去灵魂了,打不了几下就得重新装弹,战况一激烈,就得多出个费力压弹的人手。

这些新的轻机关枪也都是南部搞出来的,96、97、99式轻机枪性能优异,不失为二战时代的利器,到99式的时候,基本问题都被解决了。南部总结经验的能力很强,他是有真才实学的人。

当然,南部还有个最大的污点——南部十四式手枪,这种手枪经常被认为是山寨鲁格,实际如何我就不在这里引战了。南部十四式设计性能并没问题,但实用性能极为低劣,瞎火率极高,常被人奚落为“自杀也不保险的破枪”。

可是这个锅还真不该全让南部背,日本的工业能力摆在那里,什么击针断裂、高寒不可靠、击发无力等等,大都是机械加工的问题。即便是渣子一样的南部十四式,也比之前更渣的明治二十六年式要强,何况南部十四式的精度在当年相当优秀,并非真的一无是处。

相同境遇的还有92式重机枪,这种武器仿造了法国哈奇开斯重机枪,被人嘲讽为“山寨到了对方的缺点,却没山寨来对方的优点”。

然而92式重机枪真有那么差么?这种机枪稳定性极好,精度高,压制能力也比较出色。虽然散热片让整枪质量较大,但相比国军的马克沁,92式没有容易被弹片和流弹打漏的水冷套,也不依赖水源,更不会因为过大的白汽暴露目标——可不是所有水冷机枪都标配蒸汽收集器的。

而且今天许多人把民24式给抬得太高了,虽然它是挺马克沁机枪,在抗日战争时也起了很大作用,但是就可靠性而言,民24式可能还不如92式。其做工本就参差不齐,许多军队还缺乏保养能力,再加上帆布弹带一贯的毛病,许多时候它表现的比92式差多了。

当然,南部确实在仿哈奇开斯这条路上走错了,但谁叫日本陆军以法国这“第一陆军”做模板呢?但至少在当年,92重机枪并没有与其它武器产生明显代差,我们也犯不着拿这玩意儿与M1919A4那些东西比,要比也是M1917A1。

日本的落后实在怪不得南部,工业能力不如人是整个日本国的问题。尤其是在陈旧的军事指导思想影响下,日本人对火力概念并不感冒,他们给机关枪装光瞄,给冲锋枪加脚架和刺刀,崇尚“一枪毙一人胜过十枪毙一人”,南部的武器便只能去迎合陆军马鹿们了。

这种陈旧的陆军指导思想荼毒甚重,什么机枪带刺刀、冲锋枪被鄙视等等都是如此,翻开百式冲锋枪的装备历史,就会发现日本军队有多么的顽固。

在手枪设计上,南部麒次郎可谓是个大师级人物,正因为他的设计,日本这方面的装备才得以统一制式,后来南部还开发出了比较先进的南部式自动手枪,这是个相当高水平的武器大师。

后期南部已经因为整日沉浸在枪械设计中的生活,几乎丧失了听觉,相当的劳苦功高。对于日本人来说,这是个为国家呕心沥血的可敬人物,岂止不会处罚,还要给他颁个大大的奖状呢。

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日本没有更好的枪械设计师。

南部麒次郎诚然设计的武器很多都比较烂,但毕竟解决了有武器和没有武器的根本性问题。

而且,他设计的很多武器也不能说很烂。

比如三八式步枪,综合性能在二战也算是一流的。

还有92式重机枪,虽然有诸如重量,持续火力弱,供弹不可靠的缺点,但射击性能还是不错的,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压制能力,实战基本够用。解放军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大量使用92式重机枪。

九九式轻机枪也是很强的,虽然它是上刺刀的轻机枪。

日本二战的武器完全自产,自己设计,自己形成体系。

这就比依靠购买五花八门别国武器的中国,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用聂荣臻的话来说,日本不缺武器,打开车床就能造出来。

而自行的设计,又比单纯的仿造厉害的多。

以十一式轻机枪也就是歪把子机枪为例,很烂很烂。

然而,根据捷克式机枪的特点,在歪把子机枪基础上改进的九六式轻机枪就要强得多。

到了再次改进的九九式轻机枪的总和性能,已经不亚于我军捷克式轻机枪,堪称当时二战最优秀的轻机枪之一。

这要给只会仿造的中国,就没有办法自己改进。

至于比如王八盒子手枪这类武器,确实很烂。但烂归烂,战场上也是有用的。王八盒子的指向性很好,子弹的穿透力不足但停滞力强,也算是近战利器,只是故障多了一些而已。

要知道,南部是1869年出生的老家伙,到二战时期已经接近70岁。这种人还在挑大梁设计,也算不容易。

日本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年轻优秀的枪械设计大师,可以接替南部麒次郎的位子。

优秀轻武器的设计没那么容易,而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涵盖手枪、步枪、冲锋枪、轻机枪、重机枪,也算非常非常牛逼了。

世界历史上,也没有几个这样的人。

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我们也不能以现代马后炮的视角去看南部麟次郎那个年代的枪械设计,就当时来说,结合日本的国情,让南部去背锅是不合适的。

就看南部的几个主要作品,一个个盘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总被戏称为王八盒子/山寨版鲁格之类,虽然在二战中经常作为日本军官的配枪,但实际上他在1902年就开始研发了,与鲁格P08属于同期开发的作品。

自动原理上是当时最流行的枪管短后座(开闭锁和枪机的结构与盒子炮C96类似),这枪本身是没啥大问题的,精度和可靠性也不错。但击针容易断,这赖日本当时冶金技术(确切的说,日本当时绝大多数武器都有击针易断的问题),另外则是8x22mm南部弹的动能比德国9x19,苏联7.62x25、美国.45ACP都要小,但也不至于说打不死人,毕竟将近300的动能还是有的,比当时主流的军官自卫手枪(比如.32 .38这类)威力还是要大的

南部九四式手枪相比十四式确实要差了,他本身设计目的就是丢给驾驶员、炮兵等二线士兵使用,因此需求量较大,降低成本是关键。他和十四一样使用枪管短后座原理,但开闭锁面在节套上,而不是十四式那样在枪机后边

他除了击针易断这个祖传毛病之外,走火这个毛病倒也被经常吐槽,因为这把枪左侧有一根外露的扣机阻铁,如果将这玩意压下去一点,就会释放击针,出现意外走火现象。但这种毕竟概率不高

讲道理,日本人自研这两款手枪从效用来说都马马虎虎过得去了,毕竟一个研发于1902年,一个研发于1935年,而且日本一向来对手枪的重视度也不够,手枪能够得着的距离他们更喜欢白刃猪突。

南部过手的机枪较多,诸如三式、九二式重机枪,但这都是哈奇开斯M1914山寨品,军方认为效用够了就行,这锅南部不背

傻不拉几的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从结构上来看就是三式、九二式的轻量版。但傻不拉几的弹斗供弹导致了一系列可靠性问题,这个需求同样是军方为了与步枪弹夹通用而制定的,锅轮不到南部。

另外哈奇开斯这一系机枪需要油润子弹的问题,这个在97式机枪时南部就要求取消油润设计,但军方一直不肯,直到99式时才终于放弃油润这个操作。机枪上刺刀同理,这压根不是南部要求,而是军方要求。

还有一挺百式冲锋枪,日本陆军没在一战的堑壕里玩过泥巴,对冲锋枪的认识很不足,因此优先级也很差。百式冲锋枪在两脚架、1500米标尺、带刺刀这些傻屌设计其实只是又一次的踩进了之前欧洲人在冲锋枪上入过的坑

但这是军方要求啊~ 好歹南部按照要求把这货做出来了啊~而且精度还不错~

总结

南部麟次郎:特么甲方怎么提要求,我就怎么造啊~ 怪我? 还有哪个山寨自媒体说百式冲锋枪只能发射1-300发子弹就坏的?

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网络上曾有一个五款名气大,性能差的二战名枪排行榜,日本人手里的就占了三款,分别南部式手枪、百式冲锋枪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南部式手枪,由枪械设计师南部麒次郎以其南部陆式手枪作为基础,加以改进并设计出来的手枪,发射同为由南部麒次郎设计的8×22mm南部手枪弹,有效射程60米。此枪外形几乎模仿德国鲁格P-08式手枪,但设计得比较失败,比如撞针硬度不够且较脆,击发时容易折断,高速射击时,弹着点有逐渐朝左上漂移的现象。此外,南部式手枪卡壳频繁,弹匣易脱落,且容易走火,连厚一点的木板门都无法击穿,还被美国大兵讽刺成自杀都不能保证,八路军称其是最差的手枪,实在是一款设计得很糟糕的手枪。百式冲锋枪,由南部麒次郎所建立的南部枪械制造所设计,发射规格与十四年式手枪相同的8×22mm南部手枪弹,含30发实弹匣时,全枪重4.2公斤,射速每分钟700发,有效射击距离120米。采用自由枪机原理的百式冲锋枪,由于始终处于没有保险的开膛待机状态,因此走火的危险很大,此枪不仅带军刺,而且装有两脚架,横向进弹模式,设计了可瞄准到1500米外的表尺,算是二战时期一把非常奇葩的冲锋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是日本陆军步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广泛使用的一种6.5毫米口径轻机枪,枪长1.10米,枪重10.2公斤,有效射程600米,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被抗战军民称为“歪把子”机枪。此枪的人机工程极差,装弹过程及其复杂,采用敞开式的漏斗供弹,一次性压进6只5发6.5毫米步枪弹,还得配备一个油壶为子弹刷油,否则就会卡壳。而且偏向一侧的供弹系统,使枪身偏重严重,射击时还要反向用力,射手非常的不舒服;风沙雨淋、高温高湿等,都会影响这挺机枪的射击精度,且故障率极高,对副手的依赖性也极高,在火力连续性方面也并不让人满意。南部麒次郎,工学博士,陆军中将,东京火炮制造厂的主管,日本的有名的枪械设计师,除了南部式手枪、百式冲锋枪和大正十一式轻机枪以外,九六式、九七式和九九式轻机枪,以及三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等。二战时期,日本陆军的主要制式装备,除了个别步枪以外,几乎都是南部中将所设计,客观地说是一位多产的枪械设计师,以一己之力,托起了战时日本陆军最主要的枪械,拥有“日本的勃朗宁”之美誉。但在外界看来,南部中将设计的几款枪械,感到都不是很好,有人称之为“烂枪”,可能是与德军、美军装备的同类枪械相比较,那肯定成了“烂枪”了,实际上南部设计的枪械都是成功的,能上战场能杀人,那就是一把好枪。至于南部设计的枪械成为某些人眼中的“烂枪”,关键还是日本整个军工体系,没有德国、美国先进,枪械制造工艺的落后,包括制造枪械的材料不如德国、美国,因此,成型的枪械就不如德械和美械了。

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我给您说个故事吧。

苏联划时代的大型飞机设计大师图波列夫,一生中曾研制出很多伟大的飞机,如轰炸机TB-3、图-2、图16,苏联第一架喷气客机图104,苏联第一、世界第二架超音速喷气客机图144等,他不仅一个人在几十年里挑起苏联大飞机设计大梁,还培养了许多下一代飞机设计大师,可谓德高望重。

但即便这样一位公认世界级的设计师,一生中也出现过两次莫名其妙的“鬼打墙”,第一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他莫名其妙地被TB-3框死,设计了一堆除了大其它都一塌糊涂、被世界潮流远远抛在身后的过时轰炸机,导致原本并不落后的苏联远程轰炸机群在卫国战争前期不堪大用,第二次是喷气时代早期,他顽固地继续尝试“活塞飞机喷气化”的小打小闹,差点在喷气时代成为过时的老古董。

对于这样一位伟大但一度“卡壳”的设计师,苏联也曾一度“下死手”,把他扔进大牢(当然还有别的原因,但总之是扔进去了),但苏联国内并没有任何一个在大飞机方面哪怕稍稍能与之匹敌的设计师,最终不得不继续信任图波列夫,图2就是图波列夫在监狱里设计的,他也借此艰难突破第一次“卡壳”,至于第二次“卡壳”,则是在几位成长起来的高徒帮助下,借图16的翻身仗一举突破的。

如果苏联当初不是继续重用图波列夫,而是随便拉个人出来,会怎样?图波列夫设计局里有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叫米亚西舍夫,他曾是TB-3的分系统设计师,公认是图波列夫以外最有潜力的大飞机设计师,可喷气时代早期他的“毕业作品"——米亚4重型轰炸机,却是个十足的“废物点心”,这还是图波列夫“第二卡壳时代”后期的事,如果图波列夫“第一卡壳时代”让米亚西舍夫挑大梁,后果如何可想而知。什么什么,换别人?别人还不如米亚西舍夫呢。

然后回到南部麟次郎身上。

南部虽然设计出很多不堪的轻武器,如“王八盒子”、“歪把子”,但当时日本轻兵器设计领域,并没有任何一位哪怕和他稍能比拟的轻武器设计师,另一位有才华的轻武器设计师有坂成章(“金钩步枪”的设计者),早在1915年就已经去世,剩下的都等而下之,日本军队自明治维新后一直在打仗,他们有时间等第二个有坂成熟么?

再说,南部也不是净设计烂武器,偶尔也还是有佳作的,比如“三八大盖”,虽然有不少缺陷,总体上仍可算得二战期间一支不错的步枪,至少是一支适合日本军队特点的步枪,换个人未必做得到。此外,您所诟病的两型重机枪,南部的仿制其实是不错的,性能下降是因为日本军部希望节约成本,且日本工业体系也生产不出和勃朗宁原型所用相匹敌的原料、进行不了相等水平的精加工,这是日本工业化不彻底和战略思路落后的结果,换个别的设计师,甚至把勃朗宁投胎到30年代的日本,也没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简单说,日本不替换南部,和苏联不替换“卡壳版图波列夫”,道理是一样的:在相应专业领域内,他们是该国当时无可替换的唯一人选。

有人说南部麒次郎设计的武器性能远远落后世界水平,为什么当时日本军部不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

照这种思路世界各国武器设计师得气到吐血,同时代各种环境和思路不同造出来的装备肯定互有高低,比别人差的就得下岗处罚以后就没人敢设计了。

日本是个矛盾综合体欺软怕硬,不过有个值得肯定的地方就在于好学,只要觉得好的有用的都会学习再创造。所以在经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之后逐步踏实了世界强国的地位,相应的武器装备生产制造也得到飞速提高。 南部麒次郎正是这个时间段内成长起来的枪械设计师,题中所说的南部手枪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王八盒子”正是他的杰作。

另外他还曾设计或参与设计三式重机枪、九二式重机枪、十一式轻机枪、九六式、九七式、九九式轻机枪,以及100式冲锋枪等,简直就是发明创造大王,这些装备成了日军标配,虽然有些质量性能并不先进但再怎么差也是能杀人的武器。

回到主题,日本在世界工业强国中毕竟是后起之秀,基础相对较薄很多武器装备都是源自对国外进口货的仿制起家。但是日本人善于学习从仿制到自主研制,至少解决了本国产和进口的区别,特别对于战时状态不会受制于人。

就如题目的所言日军装备下的这些武器并不一定好用,南部手枪性能确实太差连用于自杀都被嫌弃。其他如九二式重机枪重量大、火力持续性差、供弹不靠谱,但在实战中还是有较好的射击精度和压制能力。而上刺刀的九九式轻机枪虽然有点怪,但性能还是有保障的。综合一下毕竟是国产货,在大规模战争中能够作到有效的后勤保障,实战效果也是堪堪能用,再加上日本武士道精神下的狂热状态没人会去要求处罚给自己提供武器的设计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