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中国人越南人,都是喜欢武松有仇必报,甚至十倍报复的性格。
武松是个有仇必报的人,而且往往不顾一切。
哥哥武大郎被害死后,武松通过官府解决,但官员包庇西门庆和潘金莲。
见合法手段行不通,武松就自己杀死了奸夫淫妇,还砍头挖心,十倍报复。
在被张都监、蒋门神陷害,不但入狱还差点在飞云浦被杀后,武松没有逃走,而是返回张都监家里,杀了他全家,连妇女也不放过,十倍报复。
武松这两次报复,都有特点。
第一,都是通过合法手段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就是被官员欺压的情况下。
张都监利用手中权力,可以稳操胜券的整死武松。武松如果不是有武功加上运气好,早就在飞云浦被4个打手杀死了,人头还会被割去给张都监他们醒酒。
西门庆通过买通官员,明明谁都知道他杀了武大郎,但就是没事。
武松的报仇,有明确的反抗暴政和现有制度的意思。
这符合中越很多老百姓的心理。
第二,武松的报复手段很厉害。
武松绝非冤有头债有主之人,而是十倍报复。
以张都监陷害他为例,其实武松杀死张都监、蒋门神、张团练也就足够了。
但武松却是你狠,我比你还狠十倍。
你害我一个人的性命,我杀你全家。
武松的报复中,杀了张都监全家,包括张都监的夫人、养女玉兰还有几个不相干的丫鬟、妇女全部杀死,几乎将张都监家杀光。
这种今天我们看来过于残忍,但古代很多人有这种思维,就是对于恶人就要十倍报复。
武松的狠辣手段,也符合中越老百姓的心理。他们大部分不敢这么做,但喜欢这种性格。
其实,武松这个人物并不是很好,确实老百姓心目中的英雄。
他是一个以暴制暴的人。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水浒传》中的武松,十分让人喜欢。首先他出身草根,很接地气,另外,武松武艺高强、快意恩仇、为人仗义、直来直去,这些都是让人喜欢他的地方。
武艺高强武二爷的一对拳头,可谓是水浒中最硬的拳头,他天生神力,能扔得起三四百斤的石碑,玉环步、鸳鸯腿,是书中唯一命名的武功招式,景阳冈打虎,更是超越了人类极限,圈粉无数。
武松贡献了很多经典的打斗场面,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每每读到这里,这些都让读者心潮澎湃,难以忘怀。
快意恩仇武松的拳头硬,性格更硬。
武松并不是那种蛮不讲理的人,当初武大郎被毒害,武松一开始也是走法律途径,拿了何九叔的证物去报官,知县收了西门庆的贿赂,武松没办法,这才使用暴力手段,杀人报仇。
所谓的快意恩仇,无非就是个公平,但这个世道给不了武松公平,所以他就要用自己的手段,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为人仗义武松生平只打天下硬汉,是个可以用义气结交的汉子。
张青、孙二娘差点阴了他,但武松念着江湖义气,没有动手行凶,反而拜了张青做兄长。
牢城营里面,施恩明显存了利用他的心思,但武松感念照顾之恩,仍然和施恩称兄道弟,帮施恩夺回了快活林。
直来直去武松性格直来直去,他和鲁智深、李逵、阮小七等都是直汉。
所谓梁山好汉,但108人里面,敢于直来直去也没有几个。武松一开始也是支持招安的,但后来看破了这个世道,改变了态度,他敢当面质疑宋江的招安政策,和其他好汉形成了鲜明对比。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水浒传》里有几个普遍受欢迎的人物,比如武松,比如鲁智深,比如林冲,有意思的是,武松、鲁智深和林冲似乎是性格的两种极端,但是他三个绝对是水浒里面人气最高的好汉。这又是为何呢?
实际上,现实生活中,大部分人跟林冲比较接近,是林冲的弱化版,容易在林冲身上找到共鸣,所以同情喜欢林冲。而武松和鲁智深呢,他俩做了好多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所以内心对他两个更多的是佩服崇拜。
比起鲁智深来,我更喜欢武松,相信很多人也是喜欢武松多一些。武松除了可以满足个人意淫之外,他更有同理心,更加体贴弱小的想法。
武松是街头市井出身,由于爹妈死得早,哥哥又是个矮小的残废,所以武松小时候过得应当相当苦,这也养成了武松敏感而暴躁的性格。不过武松有诸多好处,一个是善于学习,人很聪明,二是同情弱小,知恩图报。在水浒里面有个细节,鲁智深跑路的时候被通缉,但是他不识字,实际上鲁智深出身远好于武松,是个提辖,但是他居然不识字。而武松虽然出身贫寒,是个街头混混,但是在景阳冈他却颇识几字,而且他还是书中唯一描写武功招式的好汉,叫做“玉环步鸳鸯脚”,这武功招式不会是他自创,而是他在某种机缘下学习所得。
武松打死老虎以后,受到当地县令抬举,赏给他一千两银子。这些银子本来就是当地富户集资给打虎英雄的赏金,按理说武松完全可以拿下。但是武松听说当地猎户因为抓不住老虎,多次受到县令责罚,于是他就建议县令把这些钱全分给当地猎户。正因为如此,县令愈发喜欢他,提拔他做了都头。这就是武松闪光的地方,他出身低寒,知道底层人的不容易,所以他可以把钱全部分给那些猎户,这也是他比鲁智深高明的地方,鲁智深估计从小养尊处优,大手大脚惯了,他完全体会不到李忠那样跑江湖的辛苦,还嘲笑人家小气。
当看到武松把本属自己的钱分给普通猎户的时候,相信很多读者都会为武松的侠肝义胆称赞不已。甚至会幻想如果身边有个武松一样的义士该多好,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实地位就类似于那些猎户,希望得到大人物的庇护,武松此举无疑俘获了一干读者的心。
当上都头以后,武松就像变了一个人,身上以前的小混混毛病全没了,一切干得井井有条,深得县令喜爱。武松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一来可能是他自小市井厮混,对于市井那一套很在行,而且都头主要就是处理市井治安的,二来就是武松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谓干一行会一行。
武松的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小时候厮混市井,对当差的有种本能的惧怕和向往,再加上宋江的言语,所以他是很希望在体制衙门里面混的。后面遇到了鲁智深受他影响颇深,再加上自身一系列不幸遭遇,他就彻底摒弃了当官思想。后来就算招安以后履历战功,得以幸存,他却宁愿出家也不回朝做官,最后得以善终。
武松这样的思想境界显然也是很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宋江积极谋求招安已经有很多读者骂他了,后来他自己也没什么好下场。而武松呢,作为梁山好汉一分子,他接受招安是听从老大安排的无奈之举,替朝廷出完力之后飘然出家,十分符合国人功成隐退的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武功更容易博得读者好感。
当然了,大家喜欢武松,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的知恩图报,快意恩仇。自己哥哥含冤被杀,他一开始希望走正规渠道为哥哥伸冤,没想到貌似重用自己的县令却为了金钱置之不理。武松这时候一方面是自己渴望已久的前程,一方面是哥哥的大仇,他毅然决然的选择抛弃自己前程,给哥哥报仇。现实生活中实际上大部分人都做不到武松这一点,但是大家却都希望有武松这样的人出现,武松成为偶像也就不足为奇了。
后面的事情无论是打孙二娘也好,打蒋门神也好,直到最后的血溅鸳鸯楼,都是看得读者血脉偾张,激动不已。多少人的生活充满苦难,多少人活得压抑,多少人受尽委屈而不敢出声,现实里的人生活太苦,而武松不一样,他不会忍也不等,关键本事又大,当场就报仇。在武松身上,很多人看到了自己想得到而得不到的东西,自然武松备受推崇了。大部分成为不了英雄,但是大部分人都会有个英雄梦。
现在这个社会,武松越来越少了,几乎绝迹,大家也不提倡去做武松。不过总有那么几个瞬间,人们会升腾起一股英雄气概,所以武松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这是因为小说中武松代表着具有中国正义感人的形象,同时也最能代表山东人的形象。
武松在《水浒传》中作者着墨最多,描写的最为丰满的一个人物,也是梁山108将中最贴近我们日常百姓生活的一个。他长相英俊、身材魁梧、武艺高强、坐怀不乱、行侠仗义、为兄弟两肋插刀,这些都是他给读者留下的印象。
首先,他在景阳冈三碗不过岗处豪饮十八碗酒赤手空拳打死猛虎为民除害。他打死这只虎可不是一般的虎,这只🐯个头大、战斗力强,已经伤害了当地百姓三十多条人命,官府都把打虎作为了一项重要工作提上课工作日程。派猎人打虎,结果老虎没打着,结果还被给吃了七八个。这还了得,但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把这个神一样存在的老虎赤手空拳给打死了,奠定了武松在百姓心中英雄形象。
其次,武松面对嫂子潘金莲的勾引保持冷静坐怀不乱,在哥哥武大郎被潘金莲和西门庆毒死之后为其报仇。武松这种有仇必报,绝不让杀害自已亲人的恶人逍遥法外。在当地官府被西门庆贿赂收买不能主持公道的情况下,用自己的刀结束了仇人的性命。这为遭受不公遭遇的百姓树立了一个快意情仇的榜样。这就是前段时间,为母报仇的张扣扣,虽然杀了人,但广大群众却不认为他是一个罪大恶极之人,反而同情他,觉得他是一个真男人的原因。
再次,就是武松见恶必除、除恶勿尽、敢做敢当。他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面对恶人绝不手软。他不像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老婆被高衙调戏还唯唯诺诺不敢反抗,结果把自己的老婆害死。如果是武松早就把高衙内一刀给结束了。武松的个人英雄事迹在《水浒传》中最多,时到今日我们仍被我们津津乐道、记忆犹新。
最后,就是武松形象影响了山东人的性格,特别是喝酒的作风。在酒桌上吃饭喝酒,只要有山东人,肯定就要提一提武松的酒量。山东人在酒桌上不喝酒是很困难的,因为全国人都知道,山东好汉武二郎能喝十八碗还赤手空拳打死猛虎,山东人的好酒量的宣传片,武松可谓是功不可没。
综上,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爱憎分明的山东汉子,大家能不喜欢吗!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包括两方面因素:对英雄形象的崇拜以及对无拘无束自由化的渴望。
具体阐述如下:
一、对英雄形象的崇拜在《水浒传》中,武松是一个快意恩仇的英雄,这一点毋庸置疑。
登场之后,先打死了打老虎。尽管这次行为有着一意孤行不听人劝的客观情况,但毕竟,为害一方的老虎被武松硬给打死了。
紧接着,对于权贵西门庆的欺压,孙悟空直接将其消灭。而且还整理出了充足的证据,堂堂正正地去自首。
武松的理念,不服,就打。
后期帮施恩夺回快活林,被陷害后血溅鸳鸯楼,都是这个理念。
甚至,好朋友孙二娘两口子,也是通过一顿胖揍结交的。
武松的英雄形象,霸气,痛快。
二、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的追求武松的直来直去的做法,造成了其洒脱(不管不顾)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在很多人看来,就是一种“自由”的体现。
严格来说,武松为人处世,很差根弦的。
《水浒传》中武松首次登场,差点扁了宋江,就因为宋江不小心碰到了武松的火盆,把他吓了一跳。这个情景的设定,和旧社会底层小混混找茬的情形,简直如出一辙。
而进一步,面对店小二的告诫(前面有老虎),武松依旧我行我素。看到了官方正式的告示,也不肯回头。
从对待朋友感情,到对待自己的小命,武松都是个一条道跑到黑的直性子。
加上小说中为其设定的主角(主角之一)光环,直性子的不当被弱化甚至忽略,而这种性格所彰显出的洒脱与自由,却被放大。最终,通过影视作品,被直观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综上,单说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艺术形象,我也喜欢武松呢。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包括越南人)都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喜欢《水浒传》中的武松?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武松这样的人,所以只能在水浒传里面找一点安慰了,武松出生普通,父母早亡,哥哥又是个侏儒,身世可以说是穷苦人们的标准模式了,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普通人,他可以打虎除害,为兄报仇。
快意恩仇,现实生活的人都太压抑了,很多时候不得不忍让的活着,武松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十分痛快凌厉。
武松哥哥大郎被冤枉后被杀了。起初,他希望通过正式渠道为哥哥报仇,但县令为了金钱并不秉公断案。 此时,武松决定亲自为哥哥报仇。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不会做武松,但每个人都希望有像宋武这样的人。宋武成为偶像并不奇怪。
接下来无论是冲击蒋门神还是孙二娘,还是甚至是最后血溅鸳鸯楼,都让读者热血沸腾 有多少人的生活充满了苦难,有多少人生活在抑郁之中,有多少人遭受了委屈,不敢出声,现实生活太苦了,和武松同,他不会忍受也不会等待,关键是本事大,当场报仇 在武松,许多人看到了他们想要的,但却得不到。自然,武松受到高度尊重。
大多数人不能成为英雄,但是大多数人都有英雄的梦想。
以此类推,读者还喜欢乔峰等等大英雄,每一个人都太渺小了,卑微的不及一只蚂蚁,西方人也是有佐罗,普通人的实力差,很多事都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纯手工作答,如果博而化易的回答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分享和关注博而化易来支持我吧!朋友的一评一转都是对博而化易最大的肯定和支持,感谢伙伴们的支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