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
1945年8月9日零时,150万苏联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界,对日本关东军发动了突然袭击,关东军被打的溃不成军,全面败北,8月16日,日本大本营向关东军下达了停战命令,此次战役,关东军共被击毙8.3万人,被俘59.4万人,战后,苏军除将被俘的1.9万名老弱病残者遣返回日本外,余下的57.5万俘虏,其中包括148名将官,编成若干个大队,悉数押解到苏联境内。
由于在二战中苏联的青壮年都参军上了前线,为此牺牲了4000万人的生命,导致二战后苏联出现劳动力极度匮乏现象,于是,苏联将这些日本战俘作为了战利品,全部送到西伯利亚充当苦力强制劳动。这些战俘在西伯利亚大多从事着伐木、挖煤、修路、建筑等重体力工作,当时苏联急于重建家园,恢复经济,对俘虏实行了超负荷的使用,苏军又没遵守《日内瓦公约》的意识,战俘在他们眼里只是个奴隶而已,致使战俘受到了死亡的威胁和肉体的折磨。
日本战俘在苏联西伯利亚的遭遇,一是寒冷,二是饥饿,三是劳累,四是虐待。首先是寒冷,西伯利亚是个极寒之地,而日本人没足够的御寒棉衣,苏联又一时提供不了,这在前期显的尤为严重,第一年就冻死了三千多人。其次是饥饿,由于前期物资匮乏,民众都缺衣少吃,更别提战俘了,所以日本战俘冻死、饿死了不少人。还有就是天天劳累,几乎没有休息日,再加上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这样也累死病死了不少人。最严重的是人为的虐待,苏军对日本战俘,轻则训斥,重则殴打,对于愉懒的、不听管教的,苏联军人甚至可以任意处决,这让战俘们个个自危,有些病人都不敢轻易声张,就怕被看成是装病偷懒的遭到处决。
在1949年7月进行核爆炸试验时,苏联未将参与工程劳动的战俘撤离安全距离,致使日本战俘遭到核幅射惨痛死去,这在外界被认为是苏联将战俘当作是人体活物进行的实验。据苏联老兵回忆,当时他所在连队,要接收150名日本战俘,结果上级送来了500名,连队一时也没食物和住处安排多余的战俘,于是,连队就留下了先到的150人,后来的全部拉到了野外就地枪决了。从以上可来看出,当时苏联政府没有把日本战俘当人看待,不过,这些都是日本人咎有自取的。
从1956年起,苏联政府开始陆续遣返日本战俘,大约有三十多万回到了日本本土,有近20万永远留在了西伯利亚,战俘死亡率超过了三分之一,在1967年,苏联还象征性地送了二船骨灰给日本,虽然现在苏联已经解体了,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遗产,和日本还有北方四岛归属的争端,恐怕两国恩怨还将长期存在,大家说是不是这回事?
谢谢阅读
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在苏联攻打日本关东军之前,日本政府实际就已经决定投降。
苏军进入东北并没有遭遇什么大规模战役,伤亡也不多,却俘虏了差不多60万日军(59.4万)。
这下子,叫做恶人尚有恶人欺了。
遇到比自己还要凶恶的苏联人,小鬼子傻了眼。
出于舆论讨论,苏联将几万名年龄不足16岁或者超过40岁的关东军士兵就地释放。
有人奇怪,关东军不是精锐吗?怎么会有几万少年兵老爷兵?
其实,当时关东军徒有虚名,大部分是在苏联进攻三个月内临时用当地侨民拼凑起来的,所有有老有少。
释放了这几万人以后,其余的小鬼子就倒大霉了。
当时苏联在战争中战死的男性青年军人就差不多1000万人,国内严重缺乏劳动力。
于是,这50多万日军战俘全部被押解到西伯利亚和远东不毛之地,从事各种苦役。
这里条件极为恶劣,常年气温零下三四十度。人暴露在野外只要有几分钟不注意,就会导致严重冻伤,因此残疾甚至送命。
而日军均要在这种严寒下,做比如抬石头、搬重物、砍木头等重体力活,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苦不堪言。
另外,战后苏联遭遇了饥荒,本国人民尚且有人饿死,哪里还管得了战俘。
很多时候,日军战俘每天只能得到1片黑面包,最好的时候也不过是每天350克黑面包和些许的白粥。
饥饿难忍下,战俘偷偷去冰雪覆盖的丛林寻找各种能吃的植物。然而,他们只要被苏联看守发现,立即会被开枪击毙。
而且,看守并不把日本战俘当做人看,随便殴打、侮辱甚至枪杀,根本没有人过问。
此时日本军人终于也体会到战败者的下场。
在整个被关押的10年期间,根本没有日本军人武装反抗过,他们像绵羊一样被虐待殴打致死。
他们也无法逃走。
在西伯利亚荒原,如果没有汽车等交通工具,徒步逃亡就是自杀,直接冻死、饿死在荒野中。
多年后,日本兵回忆当年:在满是冰雪的西伯利亚,大家缺衣少食每天劳作,还要接受赤色教育,苏联人要求日军士兵洗心革面,要互相揭发对方,如果揭发者“立功”,则可以减少劳动。曾经亲密如兄弟的士兵想方设法揭发对方,有些人为了得到多一点食物或者减少一小时劳动就去污蔑对方。那些被揭发的家伙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他们不但会被增加劳动时间还要挨打挨饿,大多数人被带走后很难活着回来。因各种方式死了的士兵被剥去单薄的破衣服后,成排的摆放在宿舍后面,他们仍有利用价值,就是当“柴火”被烧掉取暖。需要“柴火”的时候,活着的士兵就会推着平板车将几具“柴火”运到锅炉处,然后利用一个滑梯一样的斜坡投进去。皮肤下仅剩的油脂会烧的噼里啪啦响,烟筒里冒出奇怪的味道,久而久之也就习惯了。没人会因为自己的同乡战友死去而掉眼泪,而是期望得到苏联人的认可。因此,士兵会想方设法去讨好自己的苏联看守。
最终,10年后只有47万日本战俘活着回到日本。
前后一对比,超过6万日本战俘人间蒸发了,占战俘总数约10分之一,他们都死在了苏联。
据战后日本防卫省统计,死于西伯利亚的日军高级将领有36名,其中大将1名;中将14名;少将21名。包括日军第1方面军司令喜多诚一、关东宪兵队司令大木繁、关东军情报部长秋草俊、满铁调查部长谷部照俉等恶贯满盈人物。
据说日本政府为此曾经抗议,认为这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死了这么多,只有一种可能,被折磨致死。
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苏联俘获日本战俘,分为两个阶段俘获,第一次是苏日发生的诺门罕战役,而另一次则是二战末期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第一次俘虏的日军并不多,真正大规模俘虏日军的是第二次,苏联红军以3.2万人伤亡的代价,俘虏日军近60万。那么究竟苏联是如何对待日本俘虏的呢?主要有以下几种处理方式。
互换战俘第一次诺门罕战役中,苏联俘虏的日军并不算多,而且双方是停战,苏联也有俘虏在日本手中,所以在苏日停火谈判的过程中,便开始着手进行换俘。1939年9月27日,日方释放87名苏军被俘人员;而苏联则分27日、28日两日,释放日俘88名。此后,双方就一直进行不同规模的换俘,至1940年4月27日,双方完成所有换俘事宜。
编入苏联军队诺门罕战役苏日双方停战后,苏联并未释放全部的日本俘虏,而是留下了一部分日本俘虏在国内从事生产劳动,并接受共产主义教育。这部分主要是朝鲜藉日军,不愿意回到日本,反而决定投靠苏联,谋求反抗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当时苏联存在大量朝鲜的抗日力量,我东北抗联队伍在遭受严重损失后,也撤入苏联整修,这些队伍都曾编入苏联序列。
关入集中营在二战结束后,苏联俘虏的60万关东军中,因为是日本整体投降,不存在日本俘虏苏军的情况,所以就没有了换俘的需求。而这六十万俘虏中,其中的大部分人,都被关到了苏联位于西伯利亚的集中营。刚刚经过苏德战争的苏联,青壮年损失达到了1000万,国内人口劳力不足,正好使用这批被俘的日军用于重体力生产。
这些日本战俘主要从事矿石开采、煤炭开采、伐木等重体力活,努力恢复苏联的国民经济。但这些战俘的待遇那只能说是太爽了,衣不遮体,食不果腹。想逃跑苏联人都不会管他,茫茫的西伯利亚,人迹罕至,还有各种猛兽出没,活着逃出去是不可能的。有大约6万日军在这种人道待遇中死去,算是为他们在中国犯下得罪赎罪了。
遣返回国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并没有将所有的日本战犯收押,只是留下了青壮年。为了在国际上好看些,日本战俘中未满18周岁的和年满50周岁的少年兵和老年兵,都被直接遣返回了日本。这些日本战俘是第一批被释放返回日本的俘虏,侥幸逃过了与其他青壮年战俘一起被关押进西伯利亚的悲惨命运。
留给中国和朝鲜在二战结束后,我国东北仍有数量很多的苏联军队留下的日本战俘。这些日本战俘主要是医疗人员、飞行教练员、卡车坦克驾驶员等一线技术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思想教育,投入到了中国人民解放的事业当中。为我人民军队迅速成长为多兵种联合的军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而当时的朝鲜藉日本战俘,则被单独挑出来整编,由北朝鲜方面派人训练,组织思想学习,后编入朝鲜人民军。这些日本战俘,作战经验丰富,单兵素质高。成为朝鲜军队中的骨干力量,为新生的朝鲜政权快速获得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做出了重要贡献。
移交中国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苏联将一批重要的日本战犯移交我国。由我国成立法庭审理这些战犯的罪恶,并宣判他们罪行,然后在中国服刑。这些战犯总计969名,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我国,并没有折磨这些日本战犯,反而以教育和关怀逐渐从思想上改变他们,使他们从心里承认自己错了。
在宣判这些日本战犯后,这些战犯仍被施以人道主义对待,后被释放,遣返回日本。对比其他日本战俘,除了加入解放军为解放中国做出贡献的日本人,他们的结果应该算是最好的了。虽然对我国这种对待战犯的做法不太理解,但逐渐的又好像有那么一点理解了,新中国第一代领导人的智慧太高深了。
以上就是狼君的回答,如果您有其他内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
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关于对日作战计划,早在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之后,罗斯福就致电苏联希望其出兵对日作战,但是苏联此时依旧期望遵守《苏日中立条约》,斯大林的答复是:“我们认为,我们的主要敌人仍然是希特勒德国,如果削弱苏联对德国侵略的抵抗,就会加强轴心国的力量,会给苏联和我们所有的盟友带来损失”。
1942年,日军攻占阿留申群岛和阿图岛,罗斯福再次发出呼吁,期待苏联政府对日本采取联合行动,但苏军此时在哈尔科夫再次失利于曼施坦因,而其他战线的战争进行的也异常困难,为此苏联依旧拒绝放弃《苏日中立条约》,美国期望苏联在西伯利亚为其提供空军降落场地的愿望再次落空,苏联此刻对于远东地区依旧有心无力。
直到1943年10月,在战局已经出现明显变化的情况下,在德黑兰会议上,苏联第一次表示会对日本进行毁灭性打击,1945年雅尔塔会议之后,苏联统帅部已经开始了对日作战准备,4月份,华西列夫斯基被任命为远东军总司令,5月,苏联动员西线士兵前往远东,至8月份,所有物资、人员已经准备就位,苏联动员了150万军队,2.6万门大炮,5500辆坦克和5000余架战机,8月8日,苏联撕毁《苏日中立条约》对日宣战,8月9日,苏军分四路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全线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作战;8月14日日本宣布投降,8月18日,关东军宣布投降,至战争结束,苏军击毙日军8.37万人,俘虏59.4万人,其余物资无数。
至于这批战俘,他们没有被遣返、也没有被审判,他们被送到了遥远、荒芜、寒冷的西伯利亚,像大多数投降苏军的德国战俘一样,他们要为苏联战后经济、工业、基建等的恢复出力,因为卫国战争,苏联动员了所有能动员的人,妇女也要参与战争,大量的人口损失使得苏联需要这些壮劳力,他们廉价、便宜、成本几乎为零,所要付出的只有每人一天一块的黑面包,这既是对战俘的惩罚,也利于对远东的开发,很划算的买卖。
苏联当局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战俘被用来干重体力活,下矿井、伐木、搞建筑、铺公路,种种劳动当作是对战争期间苏联所遭受的损失的一种补偿。”“而且使用战俘只须提供最低水平的食宿生活条件,无需苏联政府太多的投入,就能迅速启动被战争摧毁的工业、能源、交通等国民经济重要部门………”
至1956年,苏日两国恢复正常的邦交,《日苏联合宣言》签订后苏联开始遣返这些战俘,他们在战俘营度过了11个冬天,根据统计,共有62068人在服役期间因为各种原因死亡,其余得以生还。
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从对待德国战俘就可以看出来,苏联对待日本战俘是非常残暴的,由于二战期间,苏联遭到了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入侵,将近四千万苏联军民战死,造成苏联男性劳动力严重不足。日本由于在关东驻扎大量部队,苏联在攻打日本关东军后将战俘带回了苏联,来增加大量的劳动力,并对战俘进行了各种虐待,导致大量日本战俘死亡,当苏联归还日本战俘后已无多少人。
苏联军队如何对待日军战俘?
第2次世界大战末期德国投降了,只剩下日本人在苟延残喘,为了减少人员伤亡,美国军队于1945年广岛扔下一颗原子弹,这对美日本本土造成了严重的打击,后来苏联于8月8日正式宣战。
苏联方面总共调集了150万大军,由华西列夫斯基挂帅。这些苏联军队瞄准的敌人就是日本的关东军。
很快关东军就被苏联人给俘虏了,而且一下子就俘虏了60万人,
面临如此庞大规模的日本俘虏苏联人,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首先明确一点,日本和苏联是有非常多的恩怨的,虽然在二战中没有怎么交手,主要是在19404年的日。俄军死伤16万,被俘8万
损失非常的惨重,在1934年的诺门罕对战中。苏联军队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也有3万的死伤。
这些日本的俘虏就成了苏联人的免费劳动力,苏联人成立了267个战俘营,把这些战俘送到了西伯利亚去挖矿。都是一些重体力活,但是吃的非常的少,一旦没有完成任务那就没饭吃。苏联如此残酷的压榨这些账户主要是第2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军队死伤惨重,国内劳动力严重缺乏。
这些日本战俘就是不要钱的劳动力,自然应该拿他们去参与伟大的建设。
除了让他们去干重体力活之外,苏联人还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
一些人为了活下去,接受了苏联人的思想,甚至成为苏联的间谍。很多战俘的境遇是非常的悲惨的,在天寒地冻的西伯利亚他们整日劳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最终回国的只有39万人。
日本人对此也是毫无办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