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民国是一个极端混乱的时期,从大体的概念上来说,我们可以将民国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1912年到1928年存在的北洋政府时期,第二部分就是1928年到1949年存在的国民政府时期。

因为是两股完全不同势力的原因,所以他们所使用的货币是有些不一样的。

国民政府的纸币和袁大头在民国的地位

在北洋政府控制时期,全国普遍使用以袁世凯头像为模本的银元,这种银元也就是我们所俗称的袁大头。

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取代了北洋政府之后,蒋介石因为忙于参与各种战争的原因,所以他一开始是没来得及全面更换货币的。

一直到了1935年,蒋介石才在市场中推出了纸币,全面禁止起了百姓们使用北洋政府的银元。

不过1935年之后的年代可不安稳,1935年之后没到两年,全面抗战的硝烟就弥漫了全国各地,在全面抗战历经八年结束之后,接下来更是经历了几年的大规模战争。

在这接连不断的战乱时代中,国民政府所发行的这些纸币是根本没有任何保障的,随着战火的越发升腾,这些纸币的贬值速度就越发迅速。

虽然有着蒋介石的命令限制,但是民间百姓们明显更喜欢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银元交易。

摸着那沉甸甸、白银铸造的袁大头,比那些轻飘飘的纸币更能给他们带来安全感。

即便后来蒋介石也铸造出了他自己的专属银元,但是从所含银的份量以及名声等种种方面来说,他所铸造的银元都是远远不如袁大头的。

黄鱼、大黄鱼、小黄鱼

因为意识到所发行纸币的不受欢迎,所以蒋介石后来就计划起了通过铸造金条的方法来挽救当时的货币。

当时他从美国进口了大量的金砖,命令手底下的官方造币厂用浇铸的方法浇铸成了各种规格不一的金条。

这些金条在铸造的时候主要分为了几种不同的规格,当时的规格是这样子的:十两、五两、三两、二两、一两、五钱。

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民国时期的两和我们现如今的两是不一样的,现在一两是50克,但是在民国时期,一两却等于31.25克。

这些当时铸造出来的金条后来被人们统称为了黄鱼,其中规格最大的十两金条被人们称为了大黄鱼,作为基础存在的一两金条则被人们起了一个小黄鱼的外号。

在战乱的民国时期,继人们最为信任的袁大头之后,这种国民政府铸造出来的金条成为了当时另一种比较重要的流通货币。

在人们进行大宗交易的时候,这些金光闪闪的大黄鱼、小黄鱼就能起到他们的作用了。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手中提着一个西式的皮箱,箱中装满着沉甸甸的大黄鱼、小黄鱼,猛然打开时,那突然映射出来的闪亮金光,想让人不动心都难。

黄鱼金条在现如今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这些黄鱼在现如今的价值,因为这些黄鱼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历史,所以我们是不能用普通金价去衡量这些黄鱼价值的。

接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拍卖案例来粗略计算一下这些黄鱼在现如今的价值。

在2012年的时候曾经拍卖过一组规格为五两、数量有五根的黄鱼金条,那五根金条在当时一共被拍卖了74.75万人民币的价值。

接下来我们用74.75万人民币除以五根金条、再除以五两,可以得出一两黄鱼金条大概价值2.99万人民币。

然后再以民国每两31.25克计算,可以得出每克黄鱼金条的价值大概在950块左右。

时至今天,黄金的价格一直在每克280块左右徘徊,然后凭此可以计算,民国的黄鱼金条每克比普通的黄金多上三倍的价值。

这样我们就可以算出其他规格的黄鱼大概价格在多少了,通过计算,如果是十两的大黄鱼, 价值应该在26万左右徘徊,一两的小黄鱼价值应该在2.6万左右徘徊。

要是那个年代的人有先见之明的话,可能他们用上几条大黄鱼就可以在寸土寸金的北京购置一座四合院了。

但是放在这个一座四合院价值已经过千万、接近上亿的时代,没有个数百根大黄鱼金条,是根本没有那个底气对北京四合院入手的。

所以说民国时期的黄鱼金条应该每两价值26000人民币左右,附加上的古董价值,使得它们比普通的金价多上了三倍的附加值。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和带鱼一起,被称为我国三大海产。野生大黄鱼由于越来越罕见,价格最近几年炒作的非常高,早已背离了食品的属性,几万块几十万一条,普通百姓根本都吃不起!

题目中所说的黄鱼,是金条的旧称,现在不怎么值钱,并没有违背它贵金属的属性,要知道,盛世收藏、乱世黄金,只有在乱世时节,大家对钞票没信任感,这才会储备黄金这种硬通货,文物古玩反倒不值钱。如今这盛世如你所见,文物古玩倒翻了身,不断创出天价,而金条的收藏,却是不温不火。民国传下来的金条“黄鱼”,除了本身具备贵金属保值属性,还稍微沾点文物属性,所以现在的价格要稍微在贵金属价格上有所溢出。

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开始推行黄金储蓄存款,抗战结束后,国府命令中央造币厂生产金条,以备民间的黄金兑现需求。金条的原材料主要来自于美国进口的大金砖,切割之后,再制作成各种规格的小金条。

当时的金条规格有十几种之多,从两钱、四钱、一两、二两一直到十两,流通最多的是一两、五两和十两。

国府时期的两是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折算一下,可以得出,一两的金条等于31.25克,这种金条被称为小黄鱼。

五两等于156.25克,十两等于312.5克,这两种都被称为大黄鱼。由于取材一致,它们与小黄鱼一样,成色都是991。

为什么把金条称为黄鱼,民间有个段子,与戴笠有关,说有一个想给戴笠送礼的同乡,送金条不仅被戴笠拒收,还被戴笠骂了一顿,说他罔顾国计民生,道德不行,这位同乡无奈之下,只好多方打听戴笠喜好,后来得知戴笠所爱者,不是“大黄鱼”,乃是真正的野生大黄鱼。等到戴笠同乡买来大黄鱼孝敬戴笠一番后,果然得偿所愿。

在金条黄鱼流行之际,一条小黄鱼的价值大约相当于30块银元,建国之前只要一二百银元,就能够在北京南城买一座小院子,一根五两的大黄鱼,就可以实现在北京买房置业的这个小目标。

由于我国民间一贯有制作金首饰的习惯,市面上的这些金条在建国后又被银行收回熔铸,导致黄鱼在大陆地区存世很少,即便如此,它们的价格也远不能让持有者惊喜。

按现在的价格计算,每克黄金350元左右,每条小黄鱼黄金价格不到11000元,几年前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条小黄鱼估价一万四,最终拍出了近一万六人民币的成交价,其文物价值几十年才上涨50%,溢价很有限, 不足以体现出文物价值。

那位说了,能把一根大黄鱼藏七八十年到现在,这七八万刚好购买一平米房子,早知道当年买套小院子该多好!说这话的还是不了解当年的形势,黄鱼好藏,房子在运动中却无处可躲。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民国时期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军阀混战,百姓民不聊生,“乱世黄金,盛世古董”这些不适合普通百姓,在那个年代他们只有最普通的货币,但那个时候的货币没有今天的这么统一。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电视里面关于民国时期使用比较多的就是袁大头,虽然后来还有其他的一些货币流通,但是相较于袁大头,显然都是效果甚微。

但是在当时这种货币也并不是大家心里最信任的。要知道中国传统观念里面最信任的其实还是拿在手里的金子,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所以在当时就算是手中有足够的钱,很多的大户人家手中还是会有一些金子之类的,就是为了防止时局动荡,或者是发生意外要逃跑,拿着金子还是比较实用的。

在当时求人办事的时候也会送一些钱财,当然还是金子居多了。当时人们手中就有大小黄鱼的说法。这可不是普通的一些可以食用的小黄鱼,这可都是金子。

戴笠非常喜欢吃这个品种的鱼,而且那个时候他正是官运亨通的时候,所以就有一个故人动了歪心思。送了几条金条给他,但是他看到这些东西的时候非常的生气,大骂这个人与其有这些钱,不如换成粮食给现在的百姓。

那个人一看惹怒了他,急忙就是送了几条炸好的黄鱼送去,这才熄了他的火。后来人们就会用黄鱼来代指金条了。

在当时的金条规格其实还是很多的,但是对于它来说分的是大和小这两种类型的,大的一般都是十两左右的,但是这种的一般都是很重,而且平时的一些商家也是负担不起的。

所以他们经常就选择小的黄鱼,只有一两,这样的小黄鱼不仅是制作非常的方便,而且还非常容易些携带在当时进行大交易的时候,人们一般都是用这样的黄鱼装满一箱,沈甸甸的想不动心都是难得,所以大家都很乐意储存一些这样的黄鱼。

但是很多人又该好奇了在当时金条还有白银都是不可以在市面上流通的,更别提是这种的金条了,那么肯定这种的一定是可以兑换的,这种货币到底值多少钱呢?

在2012年的时候曾经有人拍卖过这种五个金条,总共七十四万,每个一两的小金条基本也就是三万左右这个样子的,但是在民国时期的世面之上,就算是金条也没有这么高的价钱,毕竟那个时候物资匮乏,所以金子虽然值钱,但是没有现在的这么高,大概每克的金条也就是六百五十左右。

到了今天,物价飞涨。黄金的价格更是越来越高了,一直都是在三百左右徘徊的。所以按照现在的这个黄金计算,当时的一个大黄鱼基本就是二十六万了,比当时高的不止是一点点呢。一个小的也值两万六。

再加上他们的收藏价值,所以比普通的一些金价贵了更多,有三倍的附加值,但是由于后来新中国成立了,这种印着民国时期章的金条很多被融化了,现在基本上就没有了,所以这种金鱼的价值已经不是我们可以计算的出来的,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都是拿出来拍卖的。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在很多民国戏中,台词“黄鱼”屡屡出现,每当发生战争,那些大门大户的有钱人不是带大量钞票出逃,而是带上足量的“黄鱼”,这个黄鱼基本意思大家都懂,就是金条嘛,在任何朝代任何年景那都是硬通货,毕竟钞票真的是纸,一旦发生战争,是没有任何实际价值的,唯有这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才是值钱货。

接下来咱们聊聊题主所说的这个“黄鱼”的价值,首先需要澄清的是黄鱼的规格并不是统一的,由重量划分的话,其实什么规格都有,但基本上市面上有2种是常见的,一个是所谓的大黄鱼(重量为10两一条)一个所谓的小黄鱼(重量为1两一条),但这里有一个容易出错的知识点,大家请拿出小本做好记录,民国度量衡和建国后的现在可不一样,那阵子一斤为十六两,也就说一两比现在小,(现在一斤等于10两,一两呢就是50克。那阵子需要除以16,一两核算为31克),所以大黄鱼合算成克数的话,大黄鱼为312克左右,小黄鱼为31克左右~

以民国北平(现在的北京)房地产为例,1924年,咱们熟知的鲁迅先生在北平看中一个四合院,从房东手中以大洋800块成交,当时的兑换大概是一两黄金能兑30块银元,也就是说,3条大黄鱼包重新装修足足够了,黄金不要太值钱哦!家里有个10条大黄鱼就是如今的千万富翁了。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诚邀,如题。民国时期通货膨胀严重,其实“钱”不值钱,所以民国市面上最受欢迎的是硬通货——由银和金做成的银元(大洋)以及金条(黄鱼),那么当时的”黄鱼值多少钱呢?上世纪30到60年代,黄鱼有大黄鱼和小黄鱼之分。

大黄鱼是由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成色极好的(储备金)5市两金条(也有旧制度十两一根的),重158克左右。金条的正面图案雕刻的为孙中山的头像,并铸有“中央造币厂制”的字样,背面铸有金条重量、成色、编号、等字样,现在金价还是250左右徘徊,也就是说当时的一根大黄鱼价值现在的40000元左右。

小黄鱼也是由民国中央银行发行的金条,只是重量略少,只有1市两,31克左右,价值7750元。

民国中期,一根小黄鱼大约可以兑换30—40块银元,对了。一个银元就是由1两银子熔铸而成,民国稳定期一银元大概可买70斤大米,而最值钱的军用武器,老式步枪一支约30块大洋,中正式步枪价值60块大洋,亮剑中出名的捷克造轻机枪要600大洋左右。大家可以以此衡量一下当时黄鱼的购买力。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民国时期的俗称“黄鱼”的金条值多少钱?

如果你经常看一些近代民国题材的剧或者文学作品,想必对“大黄鱼”这个词儿应该不会感觉到陌生,这是当时对于大块金条的一种称呼。

在1946年的时候,当时国内发行了一种被称作是“黄鱼”的金条,因为其外形非常精美闪亮,分成五钱到十两不等的成色重量,最大的十两重的金条,也就被称作是大黄鱼。

抗战结束之后,国内因为长期的战乱遭受到的巨大破坏尚未平息,新的战争又出现了苗头,而那时候的当局陷入了很深的经济困难,国内的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物价也惊人飞涨。

掌握经济的宋子文,为了平抑物价,开始动用非常手段,那就是黄金。

那时候虽然国内百姓很穷,但当局却有很多的黄金,大概在八百万两以上,按照宋子文等人的想法,将其抛售回笼法币,保管能够将物价给压下去,完美处理经济问题。

反正就是想一出是一出,这个想法很快就得到了支持,在1946年的时候,上海的证券交易所也成立了,而金条的铸造发行工作也加速进行。

终于就在这一年的年底,1946年12月23日的时候,被称作“黄鱼”的金条正式出现。

当时每条“大黄鱼”重量在十两,一条的价格达到400万法币,整个上海的黄金交易市场被大量的“黄鱼”弄得沸腾不止,金价就在一天之内,断崖式跌掉了一成半。

可就在宋子文等人打着如意算盘的时候,意外的事情发生了,黄金暴跌的第二天,价格急速飙升,人们为了争抢黄金买红了眼,被抛出去的黄金,被瞬间一抢而空。

短短两个月,大黄鱼的价格从400万法币每条,飙升到960万法币。

当初用抛售黄金的办法回收法币的计划,不但成为梦幻泡影,更可怕的是,物价不仅没有能被压下来,原本就不值钱的法币,价值更加狂跌,经济问题已经无法收拾。

那时候,十两的金条被称作是大黄鱼,而一两一条的被称作是小黄鱼,但要搞清楚,当时的一斤还是十六两,换言之,现在一两是50克,而那时候一两则是31克。

这么折算的话,大黄鱼是312克的金条,而小黄鱼是31克的金条。

民国大多数时候,一两皇家大概能兑换三十块的银元,黄金是非常值钱的,如果家里有十条大黄鱼的话,用现在的话来说妥妥的千万富豪。

那时候,市面上流通的大黄鱼其实并没有那么多,几乎都是小黄鱼与其他成色的,而在1949年的时候,三根小黄鱼,就足够在北平买一处小点的四合院。

如果用现在的黄金价格折算,一条大黄鱼大概价值十万以上。

虽然纸币后来成为了主流,但是在战争等特殊时期,纸币随时可能变成废纸,那些珠宝字画古玩什么的,也全都没有真金白银来的靠谱,因此大黄鱼其实更加值钱。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