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恰恰相反,当年像大衣这种基本物资,往往都是缴获部队自己拿来充实装备了,所以日本军大衣这种好东西从来只有缴获少,从来不嫌穿的人少,我军穿的相当多。

当年的八路军在长期与日本的作战中,也缴获了大量的日军被装,许多还合用的衣物、帽子、鞋子都被部队所消化。要知道当年的中国是非常困难的,有洋布细布料子算是顶好的东西了,不用才叫奇怪。

与许多人想象的不同,什么“八路军打死也不穿日本军装”其实是不存在的。八路军毕竟是正规军,有自己的制服军装和被服厂,所以一般不存在故意要去穿日本军装的情况。但是日军的东西也不会浪费,依然会穿在人身上。

只是毕竟军队的数量较多,消灭的鬼子有限,不可能说杀掉一个日军就扒光一身衣服。何况即便干掉了鬼子,也因为鬼子常常会夺走尸体,让这种掠取军服的行为很难进行。

再说了,战斗中服装的损耗相当快,即便缴获过来,这里几个血窟窿,那里一片焦痕,也不存在什么穿着价值了。过于破烂的衣料往往拆碎做了补丁,或者干脆纳成了鞋底。

日本军装如此难弄,军大衣就更难得到了。我们所谓的“日本军大衣”主要分98式兵用外套和防寒外套,使用了羊毛、羊毛呢材料,制作非常精良,即便在日军中也不是所有的部队都有。像普通的日军穿的只是98式冬装罢了,普通的棉袄而已。

正因为少见,质量又好,所以大部分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和呢子风衣都按照“一切缴获归公”的规定上缴了,然后又被分配给各级首长和指挥员以及站岗人员等使用。分散到军队中后,如同沧海一粟,哪里还还有个的“多”字?

后来这些“上缴”被命令便宜从事后,许多部队便开始慢慢留下了这些军大衣,有的部队因为战果丰硕,竟可以达到从首长到战士人手一件的程度。

在当年的革命队伍里,一件日本军大衣是很时髦、很嘚瑟的事儿。我家关系好的一位老前辈,当年解放战争的时候进驻武汉,他时常回忆那段岁月:“那会儿别人都没来,进武昌老子最大,地上都是石板路,街头一个人都没有,老子骑着高头大马踩得咯噔咯噔响,身上的日本军大衣往后面一甩,别提多潇洒了...”

上图,陈赓和周希汉在阵地上,注意他们身上日本军装(1940年)

陈赓在攻破的日本堡垒前,准备给周希汉办喜事

这种穿日本军装的风气在当时的确存在,八路军出关后,接收了东北的日本装备,连带着还有许多被服厂。这些被服厂的日本军装在那个年代都是极好的东西,因此当时的东北八路军更换了大量的日本军装,提着全套的日本武装带、轻重枪械,挂着日本牛皮枪套,搞得不知道的老百姓还以为鬼子又回来了。

言归正传,穿日本军大衣其实是个普遍现象,只是能获得这种服装的人相比整个革命队伍并不算多而已。再加上后期东北工厂的转产,大量的中国式军服被生产出来,日军的被服也就很快消失了。

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我军缴获的日本大衣谁说没人穿?这纯属瞎说。我们跟日本有仇,但跟日本的大衣绝对没仇。

抗战时期八路军的物资装备极度缺乏,战士们的衣服都是补丁摞补丁,寒冬腊月御寒的棉衣,那就更是紧缺了。

而日本的军大衣都是羊毛或羊毛尼制作的,质地精良,非常保暖。就这样的军大衣,在日本军队那也不是人人都有的。

要是能缴获这样的大衣,怎么可能让它闲置着。能裹着这样一件羊毛大衣,在寒冷的冬夜眯上一觉,做梦都能笑醒来。

那为何会给大家造成不穿的印象了?

有人说穿上敌军的大衣,在战场上会引起混乱和误伤。这种情况确实存在,比如林彪曾穿着缴获的日本军大衣,就被阎锡山的兵给误伤了。

但这不是主要原因。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整个抗战期间,我们和日军打了大大小小上万场战斗,但总体情况我们是处于弱势的,所以很难完整的歼灭日军的一支部队。

就算日军战斗失败了,他们也是尽量带走尸体掩埋。所以弹药可以缴获很多,随身穿的大衣这些缴获的就很有限。

再者八路军有严明的纪律和规定。一般缴获的物资都要统一上交,然后统一分配和处理。所以就算缴获了军大衣,也不是谁想穿就能穿的。

但是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当缴获的物资还没来得及上交,就遇到敌军侵袭,这时候像军大衣等物资来不及带走,怎么办?留给敌军吗?肯定不可能,所以只能紧急烧毁。

上级发现了这个问题,及时做了调整。命令每一次只要缴获了日军的军大衣,就第一时间发放给士兵。

1939年在黄土岭大捷之后,八路军的一些部队缴获了不少日本的物资,其中就有不少日本军队配发的黄呢子大衣,因此这些部队的八路军战士几乎身上都穿上了日本的黄呢子大衣。

主要是缴获的数量少。很多缴获的军大衣磨损严重,上面尽是枪弹窟窿和血迹污渍,基本没法穿。只能送到被服厂进行再加工。

有一个战士有一件缴获的军大衣,因为穿的时间太久,上面打满了补丁,多达296处,已经基本辨认不出这是一件日本军大衣。即使这样,他还舍不得丢弃。

可想而知军大衣有多珍贵,不是不穿,是根本分配不到。

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呦,这是谁跟你说的?你别跟我说这是看电视剧知道的。

首先筱晨要给大家澄明一点,对于这样的问题,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如果要说缴获的日军头盔没人佩戴我信,但你如果要说大衣没人穿,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没有枪没有炮,鬼子给我们造”武器装备通常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日军的,更何况是军大衣呢。而之所以我军不会佩戴日军钢盔,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因为当时的日军个子矮,头小,所以日军头盔许多时候我军士兵是不能佩戴的。其次,日军头盔是日军一个明显的标志。据悉,此前就有我军军官骑着高头大马,佩戴日军头盔招摇过,然而换来的是差点被打伏击的士兵给嘣掉,从此之后,为防止误伤,所以是不允许佩戴日军头盔的。

在说说缴获的军大衣,抗战期间,由于物资短缺,士兵被褥都不能严格按照规定给装足分量,一到冬天战士手上都是冻疮,所以在缴获日军大衣之后,我军都会将军大衣换成天蓝色布料,然后在足够多的情况下,在军队中进行分发。

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战场上有很多注意事项,不要随便捡敌人的枪用,不要随便穿敌人的衣服,不要随便吃敌人的东西……否则后果很危险,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相当有讲究的。

为什么不能随便捡敌人的枪用?战斗过程中,整个战场是很复杂糟乱的,在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士兵在很多时候并不是依靠对方的服装判断是敌是友,而是依靠枪声,如果随手捡了敌人的枪使用,很可能被战友判断为敌人,导致友军误伤。

再说缴获敌人衣服穿着,就更危险了。

打仗很危险,但有一天和足球比赛类似,那就是双方穿着不同颜色、款式的服装,目的是为了区分,军队制服也有这样一个作用,所以我们在影视剧中经常可以看到,一方想要冒充另一方军队,首先就是穿着对方的制服,然后是使用对方的武器装备。

如果在战场上直接缴获敌人服装,当场就穿上,就相当于把自己打扮成了敌军,在战斗的紧张节奏下,此举无疑把自己置于十分危险的地位,简直就是找死。

如果在战后打扫战场,缴获了敌人枪支、服装后,能不能私下穿着使用呢?

应该说这是可行的,因为“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特别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武器装备极其落后,自己又缺乏生产制造能力,缴获成为获取武器物资的重要途径。

八路军主要活动在北方,北方冬季天气寒冷,八路军御寒保暖主要靠棉衣,但棉衣供给有限,并不是人人都有,而且棉衣厚度不够,保暖效果不好,不过总比没有强。

至于穿在外面的大衣,更属于“奢侈品”,限量供应,只有到了一定级别的将领才有资格配发,这一点就算是国军也是这样,不是人人都能披军大衣的,所以八路军缴获日军大衣后,绝对不会浪费,都是发放给将领穿着,或者使用里面的棉絮加工棉衣。

始料未及的是,仍有人因为穿缴获大衣受到伤害,比如林彪。

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主力配合阎锡山作战。1938年1月15日,林彪按照毛主席的部署,率军行进经过山西隰县以北的千家庄,为行军方便,林彪派人提前联系了驻防此地的阎锡山晋军部队,但晋军往下通知时出了点岔子,最底层的哨兵没有得到通知。

林彪的队伍一直远远跟着日军走,而且队伍中有不少将士穿着缴获日军的黄呢大衣,也有将领骑着马,林彪就骑着马走在前面。

晋军的哨兵先看见日军的大部队过去,没敢放枪,结果发现后面又来了一支“穿黄呢大衣,骑大洋马”的队伍,很像是日军后续部队。

哨兵一看后面是支小部队,就瞄准骑马领头的“日军将领”,砰!给了一枪。

将领应声而倒,倒下的不是别人,正是林彪。

林彪本人当时穿的其实不是日军的黄呢子大衣,但由于部队中有一些人穿了黄呢大衣,使得晋军哨兵误认为这是一支日军小部队,进而连累了走在队伍最前头的林彪,而且就是这次误伤让林彪受累终身,可真是始料未及啊!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实际上,我军确实缴获很多日本大衣,但是在抗战结束以后。

在抗战期间,除了平型关战斗打掉第5师团一个辎重运输队,缴获了一批向前线运输的军大衣以外,没有大规模缴获日寇军大衣的记录。

而实战中,八路军实际上也无法缴获很多敌人的军大衣。

因为游击战的特点,你一次消灭不了几个敌人。

规模最大的百团大战歼灭日寇的数字也是有限的。

这里有个概念,歼灭和缴获不能划等号。

这是因为,歼灭包括打死和打伤。打伤的敌人并不在你的控制下,还是被日军带走了。

只有被打死的,日军一时来不及转移尸体,你才能在尸体身上进行缴获。

这样一来,你能够缴获的军大衣就很少了。

而游击战又需要打完就走,没有办法深入去打扫战场,主要是拿走武器弹药,根本没有时间去扒衣服。

况且,既然是被打死的,衣服上面肯定不是枪眼、大量血迹,就是被手榴弹撕裂的痕迹。

这衣服能不能穿也是个问题!

所以,抗战期间,我们没有什么缴获,当然没法穿。

多说一句,很多人认为林彪是穿着日本军大衣被误伤的。实际上,根本不是这样。

林彪是穿着八路军普通的棉衣被误伤的,有很多当事人可以作证。林彪只是倒霉的骑马走在最前面。

至于抗战结束以后,我军在东北接受了苏联转交的六十万关东军和三十万伪满洲国军的大量武器装备以及被服,这才有了大量的军大衣。

当时刚出关的一些部队,鸟枪换炮,不但清一色的日式装备:三八大盖、歪把子机枪、掷弹筒甚至92式重机枪,从头到脚也都是日军的军服,只是不带日军的徽章而已。

我军曾缴获许多日本大衣,为何却很少有人穿?

当下正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感慨祖国伟大繁荣的同时,也不要忘却那段屈辱的过去,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此时,关于战争的话题,就不得不被我们这些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又提起了。

当年在二战这个世界大背景之下,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我军于是与日本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无数革命先烈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的条件下,才换来了这么一场来之不易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当年的战争残酷无情,我们八路军不仅装备差,就连过冬穿的棉衣都是缝了又补。有的历史博物馆曾展出八路军当年的用品,其中一件大衣上,一共缝补数百的补丁,令人震撼。

军需物资如此匮乏的八路军,完全不穿缴获的日本军大衣,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果能有,肯定就是会穿的,毕竟这是胜利的缴获品,又不是日本人主动送的,没人会嚼耳根,反而穿上能够备有面子。

那为何会很少人穿呢?有人或许会说,穿敌军的衣服,容易导致八路军整体混乱,敌友不分,这应该不是主要原因。对于这种情况,我军大可以在上面弄些标记用于区分,或者休息之时穿,打仗之时选择不穿。

所以这原因还是不太准确的,其实之所以很少,主要原因还是在于这东西真不好缴获。

首先,日本人在自己队友死亡之时,通常都会把尸体带走,这我们在很多影视剧里面也可以看到,所以这就导致一般情况下掠取军服的行为很不容易,因为日军也不愿意看到自己人的装备落在敌人手里。

不过对于那些被大炮机枪打的稀烂的日军,队友可能不会管,但对我们来说作用也不大了,毕竟烂的不成样子了,再说从这样血肉模糊的日军身体上剥,普通人心理也是很难以接受的。

而普通的日本军装尚且不易得到,军大衣就更难了,毕竟军大衣制作是使用多种材料,即便是日军中也比较稀缺。

说完日军,咱们再说八路军,日军不给,其实相互作用下,八路军也不好拿。八路军因为装备差,正面交手肯定吃亏,大多时候都是以借助地形打游击为主,靠着游击战术给予敌人最大的杀伤。但没有什么是完全占优势的,游击战虽好,但劣势也有,比如不好像正面战场上那些无所顾忌的打扫战场。

正面战场打扫战场是往往已经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可以无所顾忌些,但游击只是打完就跑,消灭敌人小股势力后,很是担心其增援部队,这就导致打扫战场比较粗略,马虎一些。

有人会说只要有耐心,什么都是可以积少成多的,而这么多年的抗战,即便是每天缴获点,在后来也还是不会在少数的。这样说确实没错,随着战争的推进,大衣数量只会越来越多。但为何穿大衣的依旧是少数呢?

个人则认为与八路军的特性有关,八路因为混杂的人员,有各式各样,为了保证整体性,八路军的纪律相当的严明。而根据相关的规定,这些收缴的物资要统一上交的。然后,再由司令部将其再分配给最急需装备的军队。

而这些军队,大多都是刚经历了战斗,从一线战场上下来的伤兵和疲惫士兵,能提供温暖的是他们休息最为迫切想得到的。

但想法是美好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有时候操作起来就不容易了,离物资统一地近还好,但若离的远,靠当时八路军的交通工具,能够有现在快递这么快吗?显然是没有的,所以很多时候压根就达不到想要的效果,这也是导致一个穿的不多的原因,因为很难到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