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换太子案"的?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狸猫换太子大概是这样一回事:
北宋宋真宗无子,而他的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真宗许诺,谁先生了个儿子,就可以做皇后。当时李妃怀孕较早,应该会早一步产子。刘妃非常嫉妒,就按照收买宫中太监总管郭槐以及接生婆尤氏,准备暗算李妃。
如果李妃生了个女儿,他们就不动手。但如果是儿子,务必设法除掉。
结果,李妃果然先生了一个男孩,因为生产出血太多而晕倒。
郭尤两人急忙将一狸猫剥去皮毛,血淋淋地换走了刚出世的太子。
真宗听说李妃生了孩子,高兴赶来,却发现是个怪胎。他认为李妃生了妖孽,恼怒之下将她打入冷宫。
刘妃命令心腹宫女寇珠将太子抱出宫外勒死,丢入护城河内。
然而,寇珠天性善良,不忍残杀婴儿,就将他交给宦官陈琳,送到八贤王处抚养。
刘妃事后派人去查看太子尸体,但并没有找到,就严刑逼问寇珠。
寇珠一言不发,撞墙而死,线索由此断绝,天下只有宦官陈琳、八贤王和李妃三人才知道真相。
不久,刘妃生了个儿子,被立为太子,刘妃也被册立为皇后。
然而,刘妃的儿子几年后就因病夭折。
刘皇后说服真宗,从八贤王出过继一个儿子为太子,这个太子其实就是李妃的儿子。
这边,刘皇后认为李妃活着,对她是个威胁,就派人放火将她烧死。
然而李妃被忠心的太监秦凤救出皇宫,秦凤则被烧死。因为尸体焦黑,无法辨认,刘皇后认为李妃已经死了,放下心来。
这边李妃在陈州无法生活,只落得住破窑、靠乞食为生。幸亏包拯在陈州放粮,得知真情,与李妃假认作母子,将李妃带回开封。
此时,太子已经成为仁宗皇帝,对养母刘皇后非常孝顺。
包拯认为事情重大,不能隐瞒,就设法将李妃带进宫中,李妃才得以与自己的亲生儿子仁宗见面,并道出了真相。
然而,仁宗不能接受养育自己二十年的刘皇后,竟然是要杀死自己、谋害生母的仇人。
他斥责包拯胡说,将其赶了出去。
然而,仁宗逐步回想起童年时期,刘皇后一些反常举动,也不相信有青天之誉的包拯会信口开河。
于是,仁宗装作情感夜访刘太后寝宫,故意说话试探。结果,刘皇后果然惊慌失措。仁宗认为刘皇后心虚,必然有隐情,决定放手让包拯侦办此案。他传旨如有任何人阻碍办案,先斩后奏。
仁宗抓住刘皇后的心腹郭槐等人,查清了当年的真相。
刘皇后直到阴谋败露,被迫自尽,李妃则成为皇太后。
以上是小说,真实历史却也有些相同。
刘妃是个民间绝色美女,家里是开铺子做小生意的。在真宗身为太子出宫游荡时候,睡了刘妃,将她带回皇宫,很是宠幸。
然而,真宗父亲认为刘妃出生太卑贱,将她逐出皇宫。
真宗恋旧情,经常出宫和刘妃同居。直到真宗父亲去世,他自己做了皇帝,才将刘妃带回皇宫成为皇后。
然而,当时刘皇后随时已经不小,无法生育了。而他的侍女李氏也被真宗看上,怀孕生了个儿子,就是仁宗。
刘皇后为了自己的地位,强迫李氏将儿子过继给他,随后不允许李氏和仁宗相见。
仁宗从小认为,刘皇后就是自己生母。
李氏因长期不能同儿子见面,又失去皇帝宠爱,忧愁之下年纪轻轻就病逝。
刘皇后知道她病死,心也软了,让皇帝封他为李宸妃,以一品礼厚葬。
仁宗长大以后才知道,原来刘皇后不是生母,而李宸妃才是,非常恼怒,一度想要杀死刘皇后。
然而,刘皇后毕竟对仁宗有养育之恩,仁宗也下不了手,最终不了了之。刘皇后在宋真宗死后,仁宗又年幼,她实际上控制着当时的朝政。
这事同包拯完全没有关系。
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换太子案"的?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出版小说戏剧的编撰,如元代杂剧《金水桥陈琳抱妆盒》,清代的小说《七侠五义》等。
戏剧小说中的故事虽不完全一样,但大同小异,说宋真宗的皇后去世不久,刘妃和李妃差不多同时怀孕,为了能当上皇后,刘妃买通太监郭槐,在李妃生子时,将李妃的儿子抱走,而换成一个鲜血淋漓的狸猫,并安排宫女勒死这个孩子。宫女不愿意助纣为虐,将孩子转交一个叫陈琳的太监,陈琳又送给了八王爷抚养。
宋真宗因为李妃生下了妖物,正如刘妃所设计的,宋真宗把李妃打入了冷宫。而刘妃因此当上了皇后。因为刘后的儿子不久夭折,宋真守法我子,便将八王爷的养子接来宫中抚养,后继位为宋仁宗。宋仁宗做太子时,刘妃还杜撰谗言,使宋真宗要赐死李妃,但又被太监救下,送往陈州避难。
那么,包公又是怎么断这个惊天大案的呢?剧中说,包公正在陈州放粮,巧遇刘妃,刘妃知道包公清正,就哀求包公给自己昭雪申冤。包公一听,义愤填膺,立即着手破案,经过小心细致的侦察,反复查证,当庭审问了那些相关的太监和宫女,使案件告破,最后,李妃与儿子宋仁宗母子团聚,而刘妃害怕惩罚,畏罪自杀。包公因此破获了这桩大案。
然而,能过对史料的检索,发现历史上的包公,根本没有破获这个案子的条件。
因为,时间不对。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是刘妃(后来当了太后)去世之前的事情,然而,刘妃去世时,已经是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年),这时,包公才刚刚考上进士,而且,他还没立即赴任,而是在家里侍奉双亲。
职务也不许。景祐三年(1036年),包公才出来做官,任天长知县,别说这时刘妃已经去世,就是她没去世,以知县这样一个小官,包公是无论如何不能去审这个案子的,因为他的官太小了。
而历史的实际,与这个故事也不符。虽然宋仁宗不是刘后所生,他的母亲也姓李,但历史上的刘妃并非阴险毒辣之人,反而是个顾全大局的人。
同时,宋仁宗的母亲,开始也不是妃子。宋真宗的原配郭皇后去世后,就以刘妃为皇后。刘后多年无子,宋仁宗也没有其他儿子,于是,在刘皇后的运作下,宋真宗与一李姓宫女生下一子,由刘皇后恭亲抚养,拉扯成人,这就是后来的宋仁宗。
而且,刘后非但没有谋害李妃,反而在李妃的有生之年,给予了很好的照顾,李妃去世,还以皇太后的礼仪给予厚葬。
从这些情况来看,刘妃没有谋害李妃,包公也没机会审这个案子。
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换太子案"的?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曲折离奇,因为涉及帝王家事、权利宫斗,在古代也像现在的宫斗剧一样吸引人不断追更。所以由原始故事衍生出来的各种版本不断上市,一版再版,每出一版,当时的百姓就像追暑假电视剧一样,津津乐道。
其实这个故事已经算得上是一个大IP了,可以说养活了各朝各代的说书人、戏剧家、诗词人、小说作者,当然现代的导演也是非常喜欢这个题材的。
关于这个故事的历史史实其实已经难以考究,咱们先来说说比较“实在”的版本吧。
话说宋真宗老来无子,恰好一宫女(或低阶嫔妃)李氏怀上了真宗的儿子,按理说母凭子贵,帝王长子、独子应该就是皇子了,皇子的母亲就是皇后了。
不过现实原因加上皇权争斗,这个李氏的身份是没有机会当上皇后的。倒是家族背景深厚的刘妃统领后宫,但是刘妃又没有子嗣。所以刘妃运用手腕,把李氏的儿子过继了过来。
这样操作过后,过继的男孩也就成了仁宗皇帝。刘妃也就顺理成章、名正言顺地当上了皇后。
李氏并没有因为生了儿子而改变命运,依然独居深宫,也因为思子成病,郁郁离世。
其实皇宫中人都知道仁宗是李氏所生,出于政治考量,以及仁宗长大有了自己的判断,所以追授了李氏李宸妃的名号。
这个版本呢,没有狸猫换太子的情节,也没有包拯断案的情节,但是也涉及权利争斗,所以能够衍生出这么个故事。
而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小说戏剧中演义颇多,比较有趣的是这样的故事:
宋真宗年间,辽兵南侵,年近半百的宋真宗膝下无子。朝中大臣纷纷逼宫,如果宋真宗无子,那只能是推八贤王的儿子做太子。
当时的宋真宗身体已经出现问题,同时面临着外强入侵的压力,大家都得考虑宋朝的前途命运。
宋真宗以及他周围的利益集团当然不想把政权拱手让人,所以也迫切希望有子嗣继承皇位。
妃子们也都想尽各种方法想要让自己怀孕。
当时有一个刘妃贴身侍女李馨月怀上了龙种,被真宗封为贵妃,赐住玉宸宫。
刘妃当然也不能落后,想着各种方法要怀上孩子,其中一计就是假“怀孕”。
但是李妃先怀的孕,很有可能先生产。如果是这样,李妃先生下的儿子就是太子了。
刘妃实施假怀孕计策的时候,又让太监郭槐指示宫女寇珠用死狸猫换走了李妃刚刚生下的孩子。
让人想不到的是,李妃生下的儿子没有被杀死,而是被送出皇宫流落民间,最后阴差阳错成了包拯身边的书童。
而刘妃假怀孕生下的孩子是托人抱来的庞太师的孩子(庞太师也想借次机会让自己的孩子成为皇子)。更反转的是,郭槐最后说,其实刘妃的孩子并不是庞太师的孩子,是自己偷偷换成了自己的侄子。
当然,在包拯断案的时候,各方势力的阻挠成了狸猫案最吸引人的地方。
包拯在陈州放粮救灾的时候,遇到逃出皇宫的李妃上前诉冤,于是决定帮助李妃沉冤得雪。
包拯联合八贤王追查案件始末,最后得知郭槐是刘皇后的执行人。以郭槐为突破口了解了事件的始末。
而郭槐发现事情危急,想要让自己的侄子当上皇帝,于是怂恿庞太师刺杀真宗。(庞太师一直以为自己的儿子是皇子,所以消灭老皇帝,自己的儿子才能登基。)
庞太师果然勾结辽国,想要刺杀真宗。还好包拯和八贤王挫败了庞太师的计划,护驾有功。
同时能够把狸猫换太子的实情告诉宋真宗。
而寇珠得知李妃下落,前来相认,也道出实情,自己当时并没有杀死太子。而是将他交予亲戚抚养。也就是包拯身边书童。
自此太子得以回到皇宫。
不过,演义就是演义,版本众多,大家看看哪个版本是你喜欢的呢?
我是柳老师,关注我,学历史,品文化!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换太子案"的?
"狸猫换太子案"包拯是将案情一步步展开的,先是让宋仁宗生母李后去见之前的好姐妹狄后,让狄后向仁宗提起此事,使仁宗深信不疑;紧接着就是关键的第二步,使郭槐招供。太监郭槐就是当初"狸猫换太子"的主谋,他是受了刘太后的指使,又对刘后特别忠诚,所以死不招供。于是包拯跟公孙策就想了一个办法,用鬼魂来吓郭槐。古时候的人特别迷信,做了坏事就害怕有报应,所以这一个方法可以说得到了奇效。
包拯可是铁面无私包青天呀,他不可能由这种冤屈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于是包拯和老太婆商量好了先在仁宗面前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然后又将刘妃身边的一个公公抓器来严刑拷打,试图问出点什么线索、但没有想到这个公公对刘妃非常忠心,不管怎么逼问都没有出卖他的主子。包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去青楼里找了一个妓女、在半夜里装鬼去吓唬这个公公。这个公公被吓得屁滚尿流,最终把事实全部招供了。据说后来这个公公知道后把这个妓女灭口了。但是这个版本应该是被后来百姓加工过的戏曲版本,真正的历史应该没有这么的戏剧性。毕竟古代的时候、妃嫔怀孕生子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件事,不可能说用狸猫随便就可以把太子换了,即使用民间的女孩换太子也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吧。
包拯是如何审理"狸猫换太子案"的?
据说有一天包拯外出路过一个地方,发现一个眼睛不好老太婆在告状。这个老太婆称呼自己为哀家、叫包拯为包卿。
包拯觉得这个老太婆有点不一般,然后就听她开始讲她的冤屈,后来这个老太太说她是当今万岁爷的亲生母亲。
原来这位眼神不好的老太婆,就是当时的李妃,李妃生下仁宗之后遭到刘妃的陷害,有一天、刘妃趁李妃不注意用一只狸猫换走了仁宗,还说李妃是妖女。
皇帝听后非常生气,把李妃给赶出了宫,结果李妃就流落成包拯见到的时候的样子了。
包拯可是铁面无私包青天呀,他不可能由这种冤屈在他的眼皮子底下发生
于是包拯和老太婆商量好了先在仁宗面前演了一出狸猫换太子的戏。
然后又将刘妃身边的一个公公抓器来严刑拷打,试图问出点什么线索、但没有想到这个公公对刘妃非常忠心,不管怎么逼问都没有出卖他的主子。
包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先去青楼里找了一个妓女、在半夜里装鬼去吓唬这个公公。这个公公被吓得屁滚尿流,最终把事实全部招供了。据说后来这个公公知道后把这个妓女灭口了。
但是这个版本应该是被后来百姓加工过的戏曲版本,真正的历史应该没有这么的戏剧性。
毕竟古代的时候、妃嫔怀孕生子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一件事,不可能说用狸猫随便就可以把太子换了,即使用民间的女孩换太子也应该是非常不容易的吧。
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交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