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同能力无关,主要是没有丝毫兴趣。

大家注意,满清起家是在东北,而不是在西伯利亚。

以外兴安岭为例,努尔哈赤早在起兵的时候,就曾带兵攻打过库页岛,扫平地方的反叛。

然而,在雅克萨战役之前或者之后,满清并没有在库页岛驻军。

虽然根据《尼布楚条约》,库页岛归属满清,然而满清实则是放弃了。

在随后的200年,库页岛是在日本和沙俄的反复争夺下,压根没有满清的份。

库页岛距离满清控制的东北,所谓的龙兴之地不远,满清尚且放弃,完全不重视,何谈更远的西伯利亚地区。

说来说去,满清不过是土包子而已。

作为渔猎游牧民族后裔,他们认为苦寒之地不适合渔猎,也不适合游牧,这些领土毫无意义。如果占领了以后,还需要派军人和官吏管辖,额外花费巨款,是得不偿失的。

所以,干脆就放弃就是了。

试问,连自己起家的地盘都放弃了,又怎么可能去占领之前从没有涉足的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

当年沙俄向东扩张,其实并没有花费什么力量。叶尔马克的哥萨克骑兵也不过几百人,粮食补给都是自己筹建。实际上,当时沙俄东扩除了皮毛以外,也没有什么收入,开销比收入大得多。

只是东扩难度很小,比如西伯利亚汗国人口总数只有10到20万,分散为无数部落,征服他们难度很小。

而远东那么辽阔的地区,雅库特人也只有几万,落后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只要满清愿意,不说西伯利亚,控制远东还是很有把握的。

可惜,不要指望当年的野蛮民族有什么领土意识,未来意识,能够守住自己眼皮下的一亩三分地就算不错了。

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说白了,在清朝那个经济模式下,政府根本没兴趣去跟沙俄夺取西伯利亚的土地。

我们先看看西伯利亚有什么值得考虑的资源。

在西伯利亚,主要出产的资源便是木材和兽皮,这些东西在东北地区也很丰盛,足够清帝国使用,所以没必要额外去占据,就算不够,也可以通过贸易获取。

然后就是石油,不过西伯利亚的油田多在西西伯利亚,而且清帝国那时候也用不到石油。

那我们再看看清帝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不错,就算农业。是想西伯利亚酷寒地带,就连上世纪六十年代赫鲁晓夫大面积玉米种植计划都没成功,放在农业水平更低的17世纪,清帝国又能在这里种什么呢?

一般来说,一个政权占领土地,要么是有经济目的,要么是作为战争缓冲地带消除战争隐患。很显然西伯利亚这种地方,对于清帝国来说只能是第二种情况的存在。

但是呢在清帝国的核心控制区和西伯利亚之间,还隔着看似和大清同心同德实则各怀鬼胎的喀尔喀蒙古。

对于清帝国来说,喀尔喀蒙古需要被牢牢的控制住,不然虽是都会成大清内地的隐患。

而控制最好的办法,就是减少喀尔喀的人口,并让他随时处于需要被大清保护的状态。

也就是说,喀尔喀蒙古已被大清作为战略缓冲地带,无需在西伯利亚另设据点。

况且把喀尔喀作为缓冲地带,都不需要自己派兵出军费,只要派使者和利用和亲、控制宗教稳住蒙古人心就好,不比在西伯利亚战脚靠谱。

那俄罗斯为什么要征服西伯利亚呢?

早期的主要一点是为了获取大量皮毛,因为沙俄工业水平相对西欧较落后,最有竞争力的商品便是皮草。而西伯利亚广阔的丛林以及和东欧平原的地理位置之近,都是俄罗斯所需要的。

再后来,毛子急需在东北亚寻找出海口,并且是不冻港。而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入海口则是东北亚唯一一个不冻港,故而毛子才不顾一切的也要拿下这里。

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当时清王朝对西伯利亚完全没有兴趣。

古代王朝和近代国家不是一回事,不能用近代国家的标准去评判古代王朝。

别说清王朝对西伯利亚完全没兴趣,在此之前的明朝连玉门关以西都不想要,洪武十三年濮英至苦峪而还,洪武二十四年刘真、宋晟破哈密而还。

明朝还在成化与弘治年间两次出兵哈密时,也没有进行什么大的动员,只动用了甘肃一镇的军队,完全是打到哪儿算哪儿的态势。

要知道哈密距离玉门关可说不上远,而雅克萨到宁古塔的距离可不亚于从南京到西安。

从这个角度说,明朝对待占领了哈密的蒙古人态度还不如清朝对待俄国人的态度,好歹清朝调动了东三省八旗兵以及福建军队。

当然,我绝不是“围明救清”,而是想说明对于古代王朝来说,其实是没有特别强烈的领土意识的;当然,要是打到长江边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但是对于西伯利亚这种边疆中的边疆,明清都没有任何兴趣对这块地区进行直接统治。

别说清朝初期,就是外患已经十分严重的同治年间,在海防与塞防讨论中,以李鸿章为首的汉人士大夫是是倾向于放弃乾隆帝恢复的土地的,反而是一群满蒙勋贵支持左宗棠不放弃的主张。

这主要是古代王朝性质决定的。

按照儒家“天下观”,王朝其实是没有国界或者说边境概念的。

理论上王朝是一个套一个的圆,皇帝是圣人,是道德上的完人,所以皇帝住的地区叫首善之区。而包围着首善之区的叫“王土”,而围绕着“王土”的就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

在儒家看来,从蛮荒到“王土”是一种全方位的进化和升级,是大好事,这种大好事是应该蛮夷们哭着喊着求着让皇帝同意接受这些酋长的土地,用皇帝的“圣德”把这块蛮荒之地感化为“王土”。

所以理论上,如果某一个蛮夷太过于愚昧,不能体察到升级为“王土”的美妙和好处,那么皇帝就不应该再管它,应该让这块蛮夷之地自生自灭。

如如果蛮夷入侵到一块公认的“王土”,试图把“王土”再变成“蛮夷之地”,那么皇帝就有义务和责任派兵去恢复王土的秩序和文明,不能让蛮夷把“王土”给污染了。

这才是古代王朝的国家逻辑。当然,我说的是理论上的逻辑。

但是也正因为有这样的理论存在,士大夫们对于放弃边疆从来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古代王朝在对边疆的开拓或者放弃也没什么心理负担,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量力而行。

比如明朝当然大臣们都知道河套地区在汉朝就是王土了,但是现实就是河套地区“蛮荒化”上百年了,要恢复成本太高,而不恢复似乎也没什么问题,所以我们就能看到明朝在对待哈密问题上显得三心二意,精打细算。

同样清朝也是如此,别说西伯利亚,就是黑龙江流域清朝也要到19世纪才开始慢慢实际控制住,在此之前,黑龙江地区清朝最多也就控制几个交通点,这种情况下,清朝怎么可能有动力去西伯利亚和俄国人争雄?

说难听点,两次雅克萨之战清朝花的军费,可能清朝200多年一直到辛亥,朝廷都没能从黑龙江地区赋税里给挣回来。

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简而言之,沙俄征服西伯利亚时,清朝还没成立,后金、蒙古(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大明还在互相争斗。

清朝建立后,俄罗斯已经消化差不多了,侵略的步伐到了外兴安岭,双方经历了雅克萨之战,最后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划定了双方的界限,已经承认沙俄对西伯利亚的主权了。

俄罗斯起源于莫斯科大公国,为诸多罗斯公国之一。13世纪被蒙古金帐汗国征服,金帐汗国又叫钦察汗国,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建立的汗国,为蒙古四大汗国之一。莫斯科公国通过取得代理征收诸罗斯的贡纳,逐渐成为一个强大的力量。而钦察汗国政权不稳,逐渐分裂,莫斯科公国时叛时服,经过多次交锋,于1480年击败钦察汗国转化的大帐汗国取得独立地位,并夺去了其领土。

俄罗斯开始对钦察汗国分裂出来的诸汗国的征服,于1552年攻陷喀山,征服喀山汗国,1556年征服阿斯特拉罕汗国,1598年征服西伯利亚汗国。1732年甚至征服美洲的阿拉斯加。

在征服西伯利亚汗国的过程充满了冒险和投机,派出被判刑的哥萨克首领为其开疆扩土,由于双方武器存在着代差,征服者带着先进的火枪,西伯利亚汗国则基本上还是大刀长矛。1581年攻陷西伯利亚汗国都城,老汗王坚持了将近20年的游击斗争,1598年最终失败。而俄罗斯也在1630年左右到达太平洋沿岸。

而这个时候,后金还没入关,清朝尚未建立。蒙古各个部落各自为战,林丹汗的势力仅限于察哈尔附近,试图重现祖先的荣光。而大名刚经过三大征,国库空虚,面对着后金和西北农民军两线斗争的压力。

1644年,清军入关,经过多年战争,最后平定三藩之乱,已是1680年之后了。而俄罗斯已经侵入外兴安岭,修筑了雅克萨城,并开始向周围居民收税了。清政府经过与俄罗斯侵略者的战争,双方签订了尼布楚条约,通过条约约定了双方边界,承认了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占领。

还有一个因素就是,当时的清朝虽然征服了林丹汗的东蒙古,西部的准格尔崛起,与清朝争夺对蒙古的领导权。清政府为避免两线作战,必须与俄罗斯修好,默认了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征服。清政府与准格尔交战几十年,才最终征服了准格尔部,取得了新疆。

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俄罗斯吞并西伯利亚是明朝的事吧 1598年伊凡雷帝就灭掉了西伯利亚汗国并且宣称自己为西伯利亚皇帝,1632年在勒拿河建立城堡据点,1643年进入兴安岭和黑龙江地区,直到尼布楚条约签订后才退出该地区……这事怎么还甩清朝头上了 真的搞笑

当时的清朝是没兴趣还是没能力?为何清朝对沙俄鲸吞西伯利亚视而不见?

一个恶搞的提问者把一群伪学者搞的团团转,呵呵。

清朝建立的时候沙俄都扩张到远东了,西伯利亚跟清朝根本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谈不到视而不见,也别扯什么尼布楚雅克萨了,也别喷索额图康熙了,康熙和索额图一个国家元首,一个国家总理,说他俩没有你一个平民聪明你自己信吗?

我也有一问,朱允炆为何与永乐皇帝一样支持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寻找建文帝下落吗?

来吧各位回答了题主问题的大师,帮我解答一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