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还有那个穿蓝衣服的大人,“新佑卫门”和“总兵大人李武靖”究竟哪个翻译的正确? 还有那个女孩,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叫“小叶子”还是“小妍妹妹”? 为什么还会有“桔梗店”?日本人买这个做什么?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一休哥的动画片,里面都是大人物。

将军

动画片中那个有些呆笨的将军,就是赫赫有名的室町幕府第三任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

真实的足利义满,是日本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人之一。

他具有很强的组织力和领导力,也具有大局观。

在他们的领导下,明德三年(1392年)日本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成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缔造者。

所以,真正历史上的足利义满比一休哥聪明多了。

他的地位比天皇还高,是日本最有权势的人物,类似于当年的王莽。

1402年,明朝建文帝在给日本的圣旨中,称足利义满为“日本国王源道义”。足利义满在致明朝皇帝的国书中也自称“日本国王臣源”,幕府将军已成为国家最高权力的代表。

足利义满自称“源道义”是因为足利氏是清河源氏的后裔,即清和天皇的嫡派子孙。就是后来的德川幕府家也是来自清河源氏,所以幕府将军的掌权不过是天皇的彼一支代替此一支而已。

新佑卫门

呆头呆脑的新佑卫门,真名叫做蜷川新佑卫门。

他不是足利义满的部下,而是他的后代足利义教的亲信武士。

将军派蜷川新佑卫门始终留在一休哥身边,绝对不是当保镖的。新佑卫门的任务是负责监视一休哥,随时汇报。

一旦一休哥有什么异动,蜷川新佑卫门就会向将军报告,必要时候会亲手杀掉一休哥。

当然,新佑卫门同一休哥没有私人仇恨,只是工作罢了。

一休哥

为什么一休哥如此重要?

因为他是天皇的儿子。他的父亲是父亲是后小松天皇,是当时日本天皇,做了28年。

可惜,一休的母亲是被大将军足利义满击败的南朝权臣藤原氏人,也就是将军敌人后代。

根据日本古代传统,足利义满不允许一休哥可能成为天皇。同时,一休哥从小天资颖敏,也让天皇感到威胁。他逼迫后小松天皇将一休哥逐出宫廷,从小就在京都安国寺出家,以免有后代。一休从未受过皇子的待遇,也从未以皇子自居。

其父亲倒是承认这个儿子,在位期间曾数次召其入宫。

一休哥一生生活很好,虽然是和尚却有情人多人,一辈子逍遥自在。日本和尚可以吃荤,所以一休哥甚至不用保持素食。

桔梗店老板

他可不一般,按照今天来说他就是未来的大财阀。

桔梗店老板,不是说店是卖桔梗花的,而是老板姓氏为桔梗。桔梗是日本常见的一种花,日本不少农户都喜欢种植。这个老板应该是以花为姓氏,店名就叫做桔梗屋。

桔梗店其实就是综合商店,经营包括粮食杂货在内各种用品,甚至还从事洋物贸易。

卖给将军的洋娃娃,也是桔梗店的商品。

桔梗店老板是非常有钱的商人,在日本古代商人地位不高,但却是比较重要的人物。

即便是足利义满将军,也需要商人帮助筹集必要的军用物资,包括基本的军粮。

桔梗店一项任务是为将军筹集军粮的商店。

将军如果没有商人的帮忙,往往无法筹集足够军粮来打仗。

桔梗店老板是非常有钱的。

到了动画片的后期,连将军都不得不像他借钱250贯。

日本的货币同我们不同,250贯是一笔天文数字般的巨款了。

甚至,桔梗店老板还可以左右当时的社会。

资料这么写:有一次京城大雪下了三天三夜,积雪把道路全都埋没了,送米粮的货车完全无法通行,即便要扫出人走的通道也很难,要扫出车走的通道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下桔梗店老板的机会来了,除了他家别人家都没有存米了,连将军的库房里也只剩一点点。

有一位主妇家里的三个孩子快要饿死了,主妇当然只能拿出能凑到的钱来桔梗店买米。在平常的时候,这钱是能买足够吃的米的,但现在?米价涨十倍!

所以,当时老板地位不高,但实力很强。

表面上,他对将军和新佑卫门都要尊敬,因为他们是社会统治阶层。

甚至弥生小姐对新佑卫门还有好感。

新佑卫门虽然是个穷武士,但地位很高,商人女人原则上是没有资格嫁给他的。

对于宗教界的和尚们,他也是不能得罪的。除此以外,老板谁也不怕。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动画片《一休》里面的将军,是足利义满,室町幕府的第三任征夷大将军。

足利义满

1366年,光明天皇赐名义满,10岁的足利义满继任征夷大将军,虽然年幼成为将军,但在其亲政后,却有着非常大的成就。

首先是将幕府移居京都室町,足利幕府也就正式的成了室町幕府,足利义满也被看作是室町时代的始创者。

足利义满先后征讨东海大名土岐赖康、山阴大名山名氏清,最终结束了日本南北分裂的局面,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是日本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幕府将军之一。

和一休的关系

再说说一休哥,一休在日本历史上是非常著名的高僧,世人称他为“狂云子”。

一休的身世,却大有来头,是小松天皇的私生子,所以在动画片里,足利义满老是和一休作对,其实也是符合历史的,因为他很害怕一休哥知道自己是皇子的身份。

所以,一休之所以能当和尚,也是出于足利义满这方面的忌惮,他将年幼的一休送到了寺庙,让一休哥很小就出家为僧,并且警告一休的母亲,永远不能和一休哥相见。

所以,在动画片中的新右卫门还有其它一休身边的朋友,实际上都带着足利义满将军监视一休的使命。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他叫足利义满,是室町幕府第五代将军,相当于我国古代的曹操,但比曹操权力更大,因为曹操每次上朝还是要拜见皇帝的,实际上将军有自己的幕府,天皇在另一个地方,谈论国家大事在将军那里,完全不鸟天皇。

公元 1192 年到 1867 年,在日本历史上是武士阶级掌握政权、实行军事封建统治的“幕府政治”时期。这一时期天皇权威基本丧失,国家主要由武士掌控。

而这个武士集团的最高领袖,也就是幕府将军,是实际上的国家最高统治者,天皇在当时来说只是一个摆设。

下面我介绍一下足利义满:

贞治五年(正平二十一年,1366年)后光明天皇赐名义满,10岁继任征夷大将军,亲政后充分显示领导与统治才能。永和四年(天授四年,1378年)移居京都室町,正式称室町幕府,同时他也被看作是室町时代的开创者。永和五年(天授五年,1379年)征讨东海地方实力守护大名土岐赖康,明德二年(元中八年,1391年)镇服山阴地方守护大名山名氏清,震慑其他的守护大名。 明德三年(1392年)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完成国家统一,成为室町幕府最盛期的缔造者。

明德五年(1394年),让将军职于子足利义持,出家为僧,法名鹿苑院天山道义, [2] 公家及武家实权仍握在手。应永六年(1399年)制服最后一个有力的守护大名大内弘义,使其权威无限增高。 在经济方面除繁荣本国商品经济外,努力发展明日贸易。应永八年(1401年),遣使祖阿与肥富赴明,在国书中奉明正朔,称臣纳贡,建立明日贸易关系。明成祖即位后,确立勘合贸易的明日官方贸易关系。 [2] 这种贸易关系继续近一个半世纪之久。

应永十五年(1408年)突发疾病死去,享年51岁,葬于相国寺鹿苑院。死后朝廷追赠“鹿苑院太上法皇”,足利义持在斯波义将的反对下拒绝此称呼,但相国寺则接受了这个称号。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我们爱你,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咯叽,聪明伶俐……这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的主题曲,对于上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出生的人而言:这应该算是较为熟悉的旋律。小时候看这部动画片还不了解日本文化,就感觉里面那位将军大人似乎面子挺大的。直到有一集里面将军接见了来自中国明朝的使节,当时我就纳闷了:难道日本没皇帝吗?怎么将军接待起外交使节来了?当时在我的思维里就是把这位将军大人和中国历史上的将军对于理解为一种武职,怎么还管起外交工作来了?当时觉得挺费解的。当然以我当时的心智实际是上是不可能如此逻辑缜密地把这个问题表述出来的,只是隐约感觉到由将军接待外国使节这事有点不伦不类。后来才知道这位将军大人和中国历史上的将军可是大有区别。

日本古代的将军一职全称为征夷大将军。这一职务在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记载始于延历13年(公元794年),初代征夷大将军是坂上田村麻吕,这时的征夷大将军的主要职责在于征讨东北地区的虾夷人。当时日本正效法中国唐朝构建律令制国家,而征夷大将军一职实际上属于律令制体系之外的非常设官职。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公元1192年源赖朝成为“征夷大将军”为止。源赖朝之所以能成为征夷大将军事实上是和日本律令制国家的崩溃密不可分的:日本尽管效法中国唐朝构建自己的律令制度,然而日本毕竟不同于唐朝——唐朝通过削弱贵族等级制度、强化皇权从而实现中央集权,然而古代日本社会却是一个典型的等级森严的贵族社会。日本的大化改新一度曾试图通过借鉴中国的科举制打破贵族阶层对朝廷政治的世袭垄断,然而即使在推行科举制之后朝廷官吏的选拔仍是优先考虑出身门第,而在1177年之后科举制更是彻底在日本销声匿迹。在日本的神话传说中天皇是创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后裔,天皇一直是以在人间的现人神身份出现,就理论上而言:天皇是日本国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实际上自天皇制确立以来后的相当漫长的时间里天皇其实是不掌握实权的:日本皇室曾有相当漫长一段时间是不和臣民之女联姻的,这造成皇室堂兄妹乃至亲兄妹之间世代乱伦。随着遣唐使不断向日本传播中华大唐文明,这种野蛮风俗日益受到诟病。而日本皇室想出的解决应对之道居然是和国内最大的贵族世家世代通婚,尽管用今天的医学观念看:这属于表兄妹通婚,不过在那个年代已经算是很大的进步了,要知道即使在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在一些边远山区依然存在姑表结亲的现象。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天皇谁也没考虑到表兄妹通婚对后代基因的影响,他们所操心是另一件事——世代联姻意味着历代天皇的舅舅、外公出自同一家族。那么这是怎样一个家族呢?这个家族姓藤原。藤原家族不仅世代与皇室联姻,更是长期把持朝政——天皇年幼藤原家就为摄政,天皇成年后就为关白成为定制,日本历史上称这种政治模式为摄关政治。一时间天皇废立、国政大事无不出自藤原家,地方领主也纷纷寄进。藤原家被世人直接称呼为摄关家。摄关对天皇来说等于将政权拱手相让,天皇自然不甘心此种局面,于是天皇发明了院政与之抗衡:院政始于白河天皇时期——白河天皇在位13年,他于1086年主动退位,传位给太子崛河天皇,新天皇当时只有8岁,白河天皇退位后就出家为僧,成为法皇。法皇以太上皇的身份设立院厅继续执政——白河天皇此举实际上是皇室和寺院僧侣势力结盟对抗以藤原家为首的世家贵族。由法皇亲自辅佐新天皇也避免了藤原家利用天皇年幼之机专擅朝政。此后鸟羽和后白河天皇也仿效此举,于是日本政坛出现了摄关和院政博弈的局面。而在摄关和院政博弈的格局之下日后日本历史的真正主角武士阶层开始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武士阶层的最初起源于日本平安时代的庄园公领制:在效法大唐的大化改新过程中日本借鉴均田制而制定自己的土地制度,其基础建立在公地公民的经济关系上——土地公有,国家按“班田收授法”分给公民口分田,公民则必须向国家交纳租、庸、调,并为国家服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无主荒地被开垦出来。奈良时期实行的“三世一身法”和“垦田永年私财法”实际上意味着朝廷对土地私有化的承认。新兴的私田地主出于免税和寻求庇护的考虑往往将土地所有权名义上捐献给皇室、贵族或寺社,因为这些特权阶层享有免税特权,如此一来形成了大量世家贵族名下的寄进制庄园。随着寄进制庄园的大量涌现,贵族们实际并没足够的精力打理自己名下的所有庄园土地,于是就任命那些开发土地的原主为庄官,负责实际管理和经营土地,自己收租即可,这样一来就形成了土地名义所有权和实际管理权的分离。后来日本为限制土地私有,又推行了知行国制:授予部分贵族特定国的国司推荐权,并给予公领地的收益,是为“知行国”,国司原本为律令制下管理地方的行政官员,至此而一变为公领的受领者。国司进一步将土地经营权和行政权分给乡司、惣司、保司实际执掌。庄园和公领由于互相争夺土地资源而产生了尖锐的矛盾。事实上无论是庄园还是公领都出现了名义拥有权和实际经营权的分离,形成了日本特有的庄园公领制。在这种制度下原本律令制的班田和租庸调制崩溃了。担任国司和庄官的人都要承担向中央或领主交纳税收的义务,为了保护自身的经济利益,他们将领地内的部分人武装起来,同时朝廷出于安定地方社会治安的需要,也把捕盗、征税等权力下放给国司,形成了“国衙军制”。因此地方的国司和庄官逐渐演变为军事贵族,武士集团形成了。到11世纪武士已经成为日本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与此同时日本全国的武士阶层被分割为两大集团:桓武天皇的后裔桓武平氏和清和天皇的后裔清和源氏。1180年阴历十月源氏的源赖朝在战胜平氏和源氏内的反对势力后进京,朝廷任命他为权大纳言兼右大将职。1183年源赖朝建立东国政权,同年朝廷颁布《寿永宣旨》,承认其在东部之统治权。1184年源赖朝派其弟源义经率军西征消灭了自己在源氏内部最大的竞争对手源义仲。次年源义经在坛之浦之战中消灭平氏。至此源赖朝已成为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他并没废黜皇室,而是自己在镰仓成立了同京都的皇室朝廷并立的武士政权。1192年朝廷正式册封源赖朝为征夷大将军,从此征夷大将军就成为日本武士政权最高领导人的头衔,日本实际上形成了皇室朝廷和武士阶级的幕府政权两套权力机构。

那么皇室朝廷与武士阶级的幕府政权这两套权力机构谁的权力更大呢?承久三年(1121)后鸟羽天皇号召讨伐幕府执权北条义时,镰仓武士们集结起十九万大军,最终挫败了万余名朝廷军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幕府就占领了京都、设立了新天皇,将后鸟羽天皇流放,参与反对幕府活动的贵族和武士被悉数处死。此后幕府在京都设六波罗府,由六波罗探题负责京都治安和监视朝廷。天皇失去了掌握军队的权力,也失去了夺回朝政的可能。此后幕府的地位进一步上升——任何力量若要挑战幕府的权威,哪怕是天皇也被认为是叛逆不道,在日语中出现了“天皇御谋叛”一词。在和皇室作战前幕府执权北条义时甚至放话道:“天皇陛下既然好战,那我们就献上十万大军作战给陛下观看”。但也该看到:这些实力派新兴武士的内心深处虽藐视皇室的军事实力,但对其残留在人们心中的威望始终有所忌惮:皇室在精神上所具有的不可侵犯性在此后延续七百余年的幕府时代其实一直存在——尽管新兴的武士政权可以架空皇室,但却没任何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废黜皇室。北条义时本人就时常害怕遭受天谴,他甚至偶尔会魂不守舍——曾因一个霹雳震坏府上的厨房而特地向幕僚咨询吉凶。1324年后醍醐天皇举兵倒幕,1333年下野豪族足利尊氏响应,5月上野豪族新田义贞攻入镰仓,至此由源赖朝建立的、后期由北条家实际掌握的镰仓幕府灭亡。后醍醐天皇开始实行以天皇为权力中枢的建武新政,然而后醍醐天皇之所以能推翻镰仓幕府在相当程度上是得到了地方上反对北条家的武士阶级的支持,这些武士阶级其实对恢复天皇的权威并无大多兴趣,不过是借用天皇的大义名分实现他们推翻镰仓幕府的计划。后醍醐天皇为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推行以文制武的方针——重用朝廷文官打压武士阶级。这让武士阶级深感不满,1335年这种不满情绪以足利尊氏的倒戈反叛爆发出来,1336年京都被足利尊氏攻占。足利尊氏在京都立光明天皇作为傀儡,然后以光明天皇的名义在在京都室町开设幕府,日本历史上第二大幕府政权室町幕府由此诞生。后醍醐天皇携带象征天皇权威的三神器逃到吉野另立朝廷,由此形成了室町幕府扶植的北朝和以后醍醐天皇为核心的南朝对立的局面。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时代结束南北朝对立状态,在形式上完成了日本的统一。

《聪明的一休》这部动画片中的将军大人就是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历史上真实的足利义满可不是像动画片里那样成天嘻嘻哈哈的没个正经样,实际上他是室町幕府历代将军中心机城府最深的,也是最有作为的。室町幕府政权是由足利义满的祖父足利尊氏建立的——当时的后醍醐天皇推翻了架空自己的镰仓幕府,然而足利尊氏又开创了新的室町幕府并打算继续架空天皇。后醍醐天皇逃出京都并在吉野山另立朝廷,由此形成南北朝对立的格局。1358年足利义满出生,此时恰好是其祖父足利尊氏逝世后的第100天。义满年幼的时候,室町幕府同南朝的战争仍在继续。而在室町幕府内部又发生了足利尊氏和其弟足利直义、其子足利直冬之间的纷争,在幕府内部的权力之争中落败的细川清氏等有力武将先后投奔南朝。1361年细川清氏引导楠木正仪所率的南朝军攻占京都,年幼的足利义满前往赤松则祐的居城播磨国白旗城避难。翌年,室町幕府和北朝军夺回了京都,足利义满在回京途中路过了摄津国的一个地方(可能是尼崎市),对当地的景色叹为观止,下令家臣们把这里的景色扛回京都。家臣们对此感到万分惊讶。1367年足利义满之父义诠逝世,10岁的义满继任将军。1368年阴历4月足利义满正式元服成年,以管领细川赖之为乌帽子亲——按当时日本武士的习俗:男子成年时要行加冠元服之礼,届时要从和本家世代交好的家族中挑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亲自为其加冠——也就是为其戴上帽子。当时日本武士家族的男子成年一般戴乌色的帽子,所以称这位为自己戴帽子的长者为乌帽子亲,名义上加冠者和受冠者就是义父子,以当时日本武士的礼仪而言:乌帽子亲是仅次于生身父亲和岳父泰山的第三位长辈。而这位细川赖之不仅是足利义满的乌帽子亲,更是义满之父义诠辞世时指定的托孤大臣。足利义满在元服成年后的第二年正式接替其父的征夷大将军职务(之前是在足利家族内部集成族长的地位,尽管征夷大将军一职是由足利家世袭,在义诠死后天下人都知道接替征夷大将军一职的就是足利义满,但还需要完成朝廷正式认证的最后一道手续)。由于义满年幼,细川氏一门独揽了室町幕府的大权:细川赖之实施应安大法,强化了土地的支配,并对京都和镰仓的五山制度进行整备,强化了对宗教的统治。同时向南朝的势力圈九州岛派遣今川贞世(了俊)、大内义弘,弱化了南朝在这些地区的统治。1374年(文中3年 / 应安7年)足利义满迎日野业子为妻室。为了强化对京都的支配权,1370年(应安3年)足利义满给予了朝廷对山门公人(延历寺及其支配下的诸势力)的取缔权。1378年足利义满迁往室町的花之御所居住,人称室町殿。1385年他参拜东大寺和兴福寺,1388年又游览富士山,1389年参拜安艺的严岛神社等地。这一系列视察增强了他的威信。

1379年反对细川赖之派的守护大名斯波义将、土岐赖康包围了义满的邸宅,要求罢免赖之。因此赖之被免去了管领一职,以斯波义将代之。此后幕府中的人事全被斯波一派取代,斯波义将下达了讨伐赖之的命令。但足利义满却在翌年以赖之是元老为由赦免了他,让细川和斯波两派并存互相牵制,借此增强了将军的权力。1390年土岐赖康死后美浓国的土岐氏陷入了内乱,义满下令讨伐土岐氏。1391年足利义满又介入了山名氏的内部纷争。当时山名氏兼任11国守护之职,时人称为“六分一殿”。义满巧妙地让山名氏清起兵,同年12月派兵讨伐他,史称明德之乱。义满在1378年阴历3月兼任右近卫大将,五个月后兼任权大纳言,受到了关白二条良基的支持,积极参加朝廷的事务;翌年就发生了兴福寺僧众抬着春日大社的神木入京强诉的事件。由于春日大社是藤原氏的家寺,朝中的藤原氏公卿十分畏惧,不敢入宫供职。义满认为自己是源氏后人,依旧出仕如前。此后义满扶持朝廷,对寺社势力进行严厉打击。义满超越了祖父尊氏和父亲义诠,先后升任内大臣和左大臣。而1382年后圆融天皇退位,亲义满的后小松天皇即位。后圆融虽名义上开设院政,但实权都归义满执掌。1383年担任源氏长者,兼任淳和奖学两院别当,受封“准三后”的称号,成为了公家和武家双方势力的首领,朝廷中几乎没有反对义满的势力。足利义满清晰地意识到室町幕府的统治存在哪些问题,于是他开始对统治上的各种漏洞进行修补:他改变了以往幕府政权置身朝廷之外的政策,把自己和朝廷紧密地捆绑起来——他以征夷大将军的身份兼任右近卫大将、左大臣,后来又辞去征夷大将军,出任太政大臣。相比其他幕府将军,他的政治地位高得多——源赖朝当过征夷大将军,但是所有源氏将军都没有担任过太政大臣;包括后来的德川幕府历代将军最高的职位也就做到左大臣和右大臣。征夷大将军尽管是日本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但名义上的官位是低于朝廷公卿的。而原来的摄关藤原家做过太政大臣,但是当不上征夷大将军。足利义满却把日本文武两个最高官职都攥在了自己手里。足利义满在日本的地位其实就可以类比于我国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唯一的区别在于曹操至少还要在面子上以臣子自居,而足利义满却公然接受了明成祖朱棣赐予的日本国王金印,这是完全以一国之君的身份自居了。

如果说足利义满这位将军大人是当时日本实际上权力最大的人物,那么实际上作为动画片主角的一休也是大有来历的:上文已提到室町幕府的成立导致日本皇室朝廷分裂为南北两朝,而恰恰正是足利义满实现了南北两朝的统一。一休的父亲后小松天皇就是北朝的第6代天皇,而关于一休的母亲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一休之母是日野中纳言的女儿伊予局,其二则是说一休之母是出自世家藤原氏的藤原照子。目前史学界比较公认的观点是:一休之母出自南朝权贵家庭。也许有人会费解:出自南朝的一休之母为什么会嫁给作为敌人的北朝天皇呢?原来1392年室町幕府第3代将军足利义满迫使南朝将象征皇权的三神器交予北朝,日本历史上的南北朝对峙由此终结,此后日本历代天皇皆出自北朝天皇后裔。1394年1月1日一休出生于京都,这时日本的南北朝时代刚结束不久,成为统一的日本的实际掌权者的足利义满对来自南朝的一休之母充满敌视。事实上敌视一休母子的还不只是足利义满一人,后小松天皇的其他妃子、皇子以及本朝的元老们无不视一休母子为自己的威胁,于是他们联合起来把一休母子逐出了皇宫,小一休被足利义满送往京都安国寺强制出家。足利义满就是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那位威风八面的将军大人,而蜷川新右卫门看起来大大咧咧地跟在一休身边,其实却是奉将军之命负责监视一休。至于说有的版本将蜷川新右卫门翻译为总兵大人李武靖其实是进行本土化处理的结果,同样的例子还有野比大雄被翻译为叶大雄。小叶子在日文原版里写作“さよちゃん”,直译为小夜酱,经过本土化处理后翻译为小叶子。至于桔梗店其实并不是卖桔梗的,而是因为这家店的老板叫桔梗屋利兵卫,所以用自家姓氏作为店名——就相当于我国的店铺起名叫张记、李记、陈记等等。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在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里,将军就是室町幕府的三代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幕府大概是个什么东西呢?举个例子,有点类似于汉末三国曹操的幕府这样,只是和中国不同,日本的幕府虽然取得实权,但是基本都没有取代皇族的野心。

将军其实是官职的简称,在朝廷的正式官名是“征夷大将军”,是一个令外官,也就是理论上的不常设的官职,并不算什么大官。但是征夷大将军经常会兼有一个称号“武家栋梁”,也就是全日本的武士里最大的,所有武士都得听征夷大将军的,所以虽然这个官职并不大,但是理论上权力很大。

实际上幕府的首脑之所以是“征夷大将军”,这个例子是源赖朝开创的,非常偶然。源赖朝本人有着非常强的夺嫡意识,所以在统一日本以后要求朝廷给自己封个带“将军”的官,因为河内源氏的祖先就曾是镇守府将军,朝廷给了源赖朝四个选项,最终源赖朝选择了征夷大将军。第二代幕府室町幕府的建立者足利尊氏自认为是镰仓幕府的继承人,所以就也出任征夷大将军。

新佑卫门是通称,他的全名叫蜷川新佑卫门亲当,在动画里他的职役(幕府的“官”叫职役)是“寺社奉行”,也就是管理寺院的。历史上寺社奉行是江户幕府的职役,当时蜷川亲当其实是政所(幕府的一个机构)执事伊势氏的家臣,出任政所执事代。并且历史上蜷川亲当比一休要小,是一休的连歌弟子。

至于总兵大人,是以前担心中国的小孩子不理解动画内容进行的本土化翻译。毕竟总兵大人比按原名翻译幕府寺社奉行蜷川新佑卫门要好理解。同样的例子还有以前的哆啦A梦(铜锣卫门)翻译成小叮当,野比伸太翻译成叶大雄,出木杉英才翻译成王聪明。

小叶子在日文版里被称为“さよちゃん”,也就是小夜酱,翻译过来时把小夜改成了小叶子。

桔梗屋是商店的名字,在室町幕府时期有许多和幕府勾结的豪商,这些人通过一个叫“座”的联盟垄断一些商品的销售、发放高利贷、协助幕府与明朝贸易,从中赚取暴利,非常有钱。桔梗屋老板就是当时豪商的一个缩影。

在《一休》中,那个将军是个多大的官?相当于中国古代的什么人物?

《一休》中的将军就是就是当时室町幕府的“老大”,时任征夷大将军的足利义满。也是在他手中结束了日本南北朝战乱。

“征夷大将军”这个职务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朝廷官位。甚至可以说并非常设职位。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政权制度是以借鉴隋唐为主。那么我们就不难理解“征夷大将军”这个职务:就是国家在战时设置的全权负责对外战争的人。名义上征讨日本东北以及北海道地区的虾夷人。

这算是以公家与皇家为代表的上层政权和以武家为代表的地方政权相互妥协的产物。武家不改变公家和皇家的崇高象征地位,公家和皇家给予武家所需要的全部政治权力。

征夷大将军法理上可以控制全国的军队。可以建立幕府,成立一整套行政、理事班子。幕府里面的随员按照中国特色的称呼为“主公”

没错,如果说天皇对应我国的“皇帝”,公家对应我国的“朝廷大臣”。征夷大将军就是所谓的“权臣”就是曹操、杨坚那样的人物。只是,中国的古代是“取而代之”成立新的政权体系。而日本的幕府则是“另起炉灶”建立两套行政体系。一套强,一套弱。

其实我更喜欢用现代社会的体系来理解。就像英国的虚位君主制。天皇是国家名义上的“元首”却没有任何的实权。总理大臣为代表的内阁才是权力的核心就像征夷大将军的幕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