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主要还是海军准确说水军实力的差距。
很多人认为大明的战斗力很烂,水军也好不到哪里去。
其实,明朝水军从建立到灭亡始终是东亚最强大的水军。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靠鄱阳湖大仗,水战打败打死了陈友谅。
从明军建立以来,就非常重视水军。
郑和的船队在当年来说,绝对是今天超级核动力航母战斗群的标准。
这客观说明大明水军的建造水平。
有意思的是,朝鲜水军也有一定实力。
这主要是朝鲜北部都是山区,女真等民族想要杀进来是很困难的,被一些城镇要隘就可以阻挡。
但倭寇长期骚扰朝鲜南部,所以朝鲜必须建立强大的海军。
就当时双方的战斗力来说,中朝水军都在日本水军之上。
日军的水军主要是体型较小的关船。关船就是收关税的船,其实就是倭寇拦截商船的快船。
这种船体积很小,只是速度快(不然怎么抢劫?),在海战中没什么战斗力。
日本水军主力是体积较大的安宅船。
安宅船虽比较大,可以搭乘上百人的军队。但它航行速度很慢,航行能力很差,并不适合水战,尤其不适合对付更强的军舰。
更惨的是,日本水军的武器射程不足。日本水军当然压根没有火炮,射程最远的就是火绳枪了,精确射程不会超过100米。
火绳枪发射弹丸,只能杀伤敌人水兵,不能摧毁敌船。
所以日本水军仍然采用落后的跳到敌船肉搏的模式,使用长矛、倭刀、弓箭等近战。
相反,无论中朝的水军首先航海性能好得多,船也大得多,更重要的说火力强。
如中国军舰有仿造西方轻型舰炮的佛郎机、中国资产的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
朝鲜水军虽较差,也是很强的。
朝鲜龟船与常见的板屋船一样,能够搭载大约30门火炮。通常龟船的两边各有11座炮门,前后各有2座。各种不同型号的龟船搭载了24至36门火炮。龟船的龙口中也能装设一门火炮。由于龟船的四面八方都有炮口,它可以向任何方位射击。
龟船搭载了天、地、玄、黄以及胜字铳筒。胜字铳筒是最轻型的火炮,射程约200米,而最重的天字铳筒射程为600米。玄字与黄字铳筒是中型的火炮,通常发射火矢而非炮弹。
所以说,中朝水军实力是大大强于日本水军的,露梁海战双方战力其实是日本占下风,输了也是正常!
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露梁海战(韩文:노량대첩,译文:露梁大捷),是发生于公元16世纪末的一场海战,该战役因发生地露梁而得名。露梁海战是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最后的一场海战,交战双方为中国明朝与朝鲜联军和日本军队的岛津立花一部,指挥官分别为:陈璘(中国)、邓子龙(中国)、李舜臣(朝鲜)、小西行长(日本)、岛津义弘(日本)等。战争结果以中朝联军获胜而结束 。
明万历年间,日本国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日本全国。但国内仍有一些拥兵自重的封建主难以控制。为了缓和国内矛盾,巩固自己的统治,丰臣秀吉把国内的注意力引向国外,制定了占领朝鲜,征服中国,进而向南洋扩张的军事侵略计划。
作为第一步,向朝鲜提出了"借道入明"的狂妄要求,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朝鲜政府的拒绝。 c
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十三日,丰臣秀吉发动了侵朝战争,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中国称为"万历朝鲜之役",朝鲜称为"壬辰倭乱"以及"丁酉再乱"。
日本侵略军乘大小舰船700余艘,由对马岛渡海,翌日晨在釜山登陆,分北、南、中三路发起进攻。只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就占领了汉城、开城和平壤。朝鲜面临着亡国的危险。于是,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朝求援。朝鲜当时是我国的藩属国,且"关白(指日本首相丰臣秀吉)之图朝鲜,其意实在中国。"(明援朝经略宋应昌语,见《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二)鉴于这种情况,明朝廷遂决定发兵援朝抗日。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二十三日,李如松率领明军入朝参战。翌年初,连克平壤、开城。四月二十日,收复汉城。日军退据南部诸道,并提出议和。不久,实现了停战。万历二十五年正月(1597年),日军再次侵略朝鲜,次年八月,丰臣秀吉病死,遗命从朝鲜撤军。
东南会战后,侵朝日军被压缩在东南沿海的顺天、泗川、南海一带。十月,日本关白丰臣秀吉死讯传至朝鲜,日军全线撤退。当时,盘踞在朝鲜东南一隅之日军,除驻蔚山之第一军主力已先期撤退外,尚有兵力4.6万余人,其撤退部署是:东部驻西生浦、梁山、竹岛各部,于十一月先行撤退,在釜山集结,候船返国;中部居昌之敌,就地上船迳返本国;西部驻顺天、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待东部日军撤离后,分头到巨济岛集结,再乘船回国。
1598年11月,日军无心恋战,由蔚山出逃,明军分道进击。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军由陈璘提督水师,副将邓子龙、游击马文焕等皆由其统属。以战舰数百,分布忠清、全罗、庆尚各个海口。
就在日军将领撤退之时,陈璘派遣邓子龙偕同朝鲜名将李舜臣联合出击,在露梁海上截击想援救小西行长的日军援军立花宗茂、岛津义弘、小早川秀包、高桥统增、宗义智、寺泽广高等部。
邓子龙年逾七十,仍然意气风发,率三巨舰向日军进攻,并自为前锋,与日军决战。战斗时曾携壮士三百人跃入朝鲜战舰以救援,直前奋击,日军死伤无数。但其他战舰却误掷火器于邓子龙的战舰,使战舰起火,结果邓子龙无路可退,壮烈牺牲。
而李舜臣领兵来援,率龟甲船冲入敌阵,但却被日军包围,结果不幸身中流弹而亡,他死前叮嘱侄子李莞:"战方急,慎勿言我死,毋令惊军。"并把军旗交给部下代为发号施令,以继续战斗。
随后副将陈蚕、季金等领军赶至,夹击日军,日军则因为成功让小西行长脱困而且战且退。而得以逃脱登岸的日军又为明朝所歼,而有大批的日军焚溺而亡。这时刘綎方进攻小西行长,并夺取桥寨,陈璘以舰队一同攻击,再焚烧日军战舰百余艘。小西行长的友军岛津义弘引舰队来援,陈璘亦将其击败,结果来援日军只得扬帆退去,立花宗茂则作为殿后接应小西行长让其余日军成功撤退。然而对日军而言,此战的目的仅是救出被围困在顺天的小西行长并撤退回日本,并非求战胜 。
日本水军在开战时,拥有1000余艘舰船,到战争末期已发展到3000艘左右,其中体型较小的关船居多,另有一部分体型较大的安宅船。数量虽然可观,但构造简单,性能较差。装备的武器为铳(即原始的滑膛枪炮)、枪、弓矢、倭刀等。
而明朝在朝鲜战场投入的兵力约4.5万人。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栢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据史料记载,明军火炮的射程最远可达3000米,而日军的只有100-200米。
朝鲜水军兵力约4.8万多人(占朝鲜总兵力的1/4),拥有船舶488艘,包括战船80艘(每船80人),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其中最具特色的当属李舜臣创造的"龟船"--这是一种大型战船,上复盖板,板上有十字小槽,不是小槽的地方,遍插利刃及锥尖。前为龙头,龙口是铳穴;后为龟尾,尾下亦有铳穴。两舷各有6个铳穴,铳穴下有橹8-10支。龟船甲板坚固,机动灵活,攻击和防护能力均较好。日水军呈秀吉之曾说:"朝鲜人水战大异陆战,且战船大而行速,楼牌坚厚,铳丸俱不能入。我船遇之,尽被撞破。"可见朝鲜水师在李舜臣领导下,不仅武备精良,而且训练有素,是一支累败日军的海上劲旅。
明朝水师提督陈璘最先获悉日军撤退的情报,决定在海上阻击日军,并作出了相应的部署:
一、联军水师主力由古今岛向前推进,前出到左水营、猡老岛以东海面;
二、在左水营建立基地和联合作战指挥所;
三、以一部兵力占领猫岛(今韩国全罗南道顺天东南),封锁光阳湾(顺天东南),控制露梁津海峡(今韩国庆尚南道西南),截断小西行长所率第三军之退路;
四、以一部兵力在露梁海峡及其以东海域巡逻,监视泗川、南海、固城各地日军之动向。
驻朝鲜西部日军接到撤退命令后,拟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十一月十一日起开始撤退。驻顺天之第二军先撤,接着,驻泗川、南海、固城之日军,依次到巨济岛集结,候船回国。十一日晨,第二军部队登船待发。其先遣部队驶至光阳湾口的猫岛附近海面时,受到中朝联军水师的拦击,退路被截断。为了突破重围,第二军编组了一支冲锋船队,连日向联军水师发起攻击,均未能奏效,只得向驻泗川、南海之日军求援。
此时,驻泗川、新城之日军第五军主力,在岛津义弘率领下,已经登船,只待涨潮出发,驶往巨济岛。岛津义弘接到小西行长的求援信后,当即率领这支庞大的船队,于十八日夜乘月色向露梁海峡疾驶,企图突入光阳湾,解小西行长之围。中途与从南海开来之宗义智部船队会合。两支船队会合后,共有兵力万余人,舰船500余艘,于午夜开始通过露梁海峡。
陈璘、李舜臣获悉日援军西进的情报后,立即着手调整部署,决心在露梁以西海域,包围和歼灭救援之敌。其作战部署是:
一、以副将邓子龙率兵1000人,驾3艘巨舰为前锋,埋伏于露梁海北侧,待日船队通过海峡后,迂回到侧后发起攻击,切断其归路;
二、以陈璘率明朝水师主力为左军,泊昆阳之竹岛与水门洞港湾内正面阻击,待机出击;
三、以李舜臣率朝鲜水师为右军,进泊南海之观音浦,待机与明军夹击日军。
十九日丑时,石曼子(即岛津义弘)率军万余、战船500只西上,进入露梁海明军预伏地,遭陈璘部阻击,调头南下。天亮,日军发现前有伏兵,又向北回师,遭到北岸邓子龙部截击。联军三面合围,在露梁海与日军展开激战。
联军驾船逼近日舰,跃上敌船,短兵肉搏。北岸邓子龙率士卒300登上朝鲜船,奋勇冲杀,由于众寡悬殊,邓子龙部旋即被日船包围。"子龙素慷慨,年逾七十,意气弥厉,欲得首功,急携壮士二百,跃上朝鲜船,直前奋击,贼死伤无数。他舟误掷火器入子龙舟。舟中火,贼乘之,子龙战死。"(《明史·邓子龙传》)
战至中午,陈璘派水师副将陈蚕、游击季金率部来援。与此同时,中朝联军水师左右两路分别从南北两个方向,向大岛以东海面之日船队主力,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朝鲜李忠武公行述》对这场战斗作了生动的描述:"两军突发,左右掩击,炮鼓齐鸣,矢石交下,柴火乱投,杀喊之声,山海同撼。许多倭船,大半延燃,贼兵殊死血战,势不能支,乃进入观音浦,日已明矣。"
陈璘率主力与李舜臣夹击日舰,施放喷火筒,焚毁日军大部分战船。日军跳水登岸,又遭陆上明军截杀,死伤大半。石曼子(岛津义弘)不支,仅率50余只战船溃逃。李舜臣率朝鲜水师跟踪追击,进入观音浦,再度与日军血战。陈璘也率中国水师赶来支援,用虎蹲炮连续轰击,日船纷纷起火。在一片混乱之中,日军仍垂死挣扎,拼命反击。
李舜臣领先督战,中弹牺牲。其侄李莞秘不发丧,鸣鼓挥旗,代叔父指挥,继续同中国水师并肩战斗。陈璘乘胜挥师西进,焚毁日军准备撤退的船只百余艘,并与陆路刘綎军夹攻顺天日军。小西行长率余部逃脱。
1598年,中朝联合水师在露梁海面以800艘战船包围500艘日本战船,几乎全歼,日军死亡非常惨重。
露梁海战是在近400余年前由中朝水军单独进行的,以切断敌人海上退路为目的的海上战役。这次战役给侵朝日军一部以重大打击、对战后朝鲜200年和平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中朝联军水师在这次海战中,密切配合,善于准确判断情况,并根据敌情变化,及时调整部署,迅速转移兵力,依托岛岸、隐蔽待机,适时出击。先对一部从海上撤退的敌军实施严密封锁,迫其求援;在另一部敌军来援时。又迅速与其交战,达到了歼灭岛津和立花家军队目的。但是在岛津与立花家军(共一万七千)受毁灭打击的同时(具体损失人员则史书未有很明确记载 ),困守在顺天城的小西行长部一万三千人则从南海岛另一端跑掉了,同时日方主将岛津立花也得以全身而退,则参战的岛津立花军应当还有残部脱离战场。冲破封锁线的日军又与早在釜山等待的加藤清正一万人,黑田长政与毛利吉成各五千人会合,撤回日本。
中朝两国水师在统一指挥下,密切协同,英勇奋战,是露梁海战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朝鲜水师统帅李舜臣身先士卒,中国老将邓子龙奋不顾身,都在激战中英勇牺牲,牺牲后,其子仍"麾旗督战,向前不已",表现了中朝两国军队勇敢善战,前仆后继,同敌人血战到底的英勇气概。
有一种说法认为的是在露粱海战中被消灭的是岛津家的萨摩精锐,这导致了在关原合战时岛津家几乎无兵可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原合战的结局。 但根据NHK历史秘话中表述,关原合战时岛津义久只让弟弟岛津义弘带1500人前去,主力留下其实是为了对付之后可能的德川前来兴师问罪。故露梁海战与关原合战关系不大。
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之后,野心更大,矛头直指朝鲜和中国,丰臣秀吉用了20天的时间就攻陷了朝鲜汉城,遭到朝鲜军队和朝鲜游击队的反击。
1.朝鲜名将李舜臣率领朝鲜水师兵力约8万多人,拥有船舶488艘,包括战船80艘(每船80人),辅助战船192艘(每船30-60人),勤务船26艘。和明朝邓子龙率领兵力约10万人,后来逐渐增加到14万人。其中水师1.3万人,战船500余艘。战船的种类繁多,有福船、楼船、百槽、沙船、苍船、铜绞艄、海舫、八喇虎等,战船的武器精良,除弓、弩、刀枪、矛等冷兵器外,还有大量火器,如佛郎机、虎蹲炮等。和日军水师在开战时,日军拥有1000余艘船船,到战争末期已发展到3000艘左右。数量虽然可观,但构造简单,性能较差。装备的武器为铳(即原始的滑膛枪炮)、枪、弓矢、倭刀等。
2.经过露梁海战日军损失战船约400艘,阵亡人数超过一万,露梁津一带海域尽是日军船只留下的残骸,岛津义弘所率的第五军主力几乎完全被消灭,在海上激战的同时,小西行长趁己方压力减轻的机会,率领第二军的残余部队逃脱,但其精锐部队消耗殆尽,露梁海战给侵朝日军以歼灭性重大打击。
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准确的说是被明朝海军吊打,明军为什么有这些大船,因为万历开海税有一条税法,按整船数来收税,船就越做越大,明朝差点把郑和宝船造了出来 。开始抗倭援朝,明军就直接征用这些船上阵,才能吊打日军。
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这只能说明日本的海军的战斗力并不怎么样,而明朝的水军的战斗力还是相当强大的,因为明朝就是靠着水军起家的,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的水军就大败了陈友谅的水军,获得了以少胜多的大捷,也正因为这个关键性的胜利,明朝才则已建立,朱元璋才能够顺利得到天下,否则在当时看来,朱元璋在陈友亮面前根本就不是一个合格的对手 。
也正因此明朝非常重视水军的建设,郑和下西洋建造的宝船就相当的庞大,在当时就是庞然大物,所以说永乐皇帝才建造这些船到下西洋去炫耀自己的国威 。
既是为了找到失踪的建文皇帝,又是为了让自己得到其他国家的承认,让这些国家前来朝拜自己。
而朝鲜水军实力也还是不错的并且当时有中国强大的水军帮助朝鲜,所以说双方的水军联合在一起,日本的水军就显然不是对手了,日本的船只都比较的小自然没有太强的战斗力,
而日本人比较大的安宅船,虽然在日本来说是比较大了,却不适合水战,而且日本的火炮并不强大,日本人主要用的还是火绳枪,依靠近距离作战来摧毁敌人,而中朝海军的火炮性能非常强大,,明朝的水军通常装备了佛朗机炮,而朝鲜的龟船也能搭载30门火炮火炮的威力显然要强于日军的所谓的铁炮,日本人被打败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了。
为什么日本海军在露梁海战中被朝鲜打得那么惨?
日本海军规模虽然比朝鲜海军大得多,按照总体实验也可以说强很多,但是,日本海军那个时候才成立多久?还是一股海盗气息,划船的时候所有人一股脑子一起划,开打的时候所有的人一起上。而朝鲜海军虽然比日军规模小得多,但是却继承了明军水师的体制。炮手水手舵手等等各司其职,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旦开打,机动性完全不是刚刚成立的日本水师可以比的。还有就是船只的性能优势,以民军水是为蓝本的舰船也绝非日本的海盗船可以比。还有就是日军也才刚刚结束战国时代,对日本战国史有了解的应该清楚,刚刚结束战国时代内,日本内部其实还是由领主统治,海军内部也分为多派,相互之间不配合作战。再就是当时的朝鲜水师将领指挥得当,利用战术优势,综上,朝鲜赢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