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20直升机怎么样?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直20直升机外观上跟美国黑鹰非常神似,主要是因为直20在研发之初就认真考虑过美国黑鹰直升机和欧洲NH-90两种不同的设计思路。通过对比后,黑鹰明显更适合中国陆航的实际需要,因为它是一款非常专业的中型多用途通用直升机。可能人会感到奇怪,黑鹰已经问世40多年,为何美国依然如此器重黑鹰,打算让它服役到本世纪中叶,而且不急于给黑鹰寻找接替者。原因就是黑鹰的气动设计和结构设计非常优良,是当今世界迫降战损率最低的飞机。比黑鹰出来迟的飞机很多,但比他好的很少。

中国一直缺乏这样一种稳定性极佳的中型直升机。如果遇到战地运输和迫降,大型运输直升机风险太大,小型运输直升机又存在诸多不足,难以胜任。只有黑鹰这种飞机,能够在战场的中心区域降落救人,或者投送物资。

上世纪中后期,美国为了表示改善关系的诚意,卖给中国少量的黑鹰,直到现在依旧小心使用,成了陆航的宝贝飞机。但直20的出现,改变了这个局面,我们也有了自己的高质量通用直升机。

直升机本身的制造难度是很大的,可以说涉及到诸多专业技术,这些技术只能一点点的试验和攻克。是无法用激进的方式来解决的,因此历经几十年,我们才研发出了类似黑鹰这样的中型通用直升机,这期间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其实研发直20时,还曾经考虑过采用NH-90的气动布局。欧洲之所以爱用NH-90,主要是因为该飞机用途广泛,少量90就能执行多种任务,可以减少飞机的列装数量。而中美俄更需要专业化的多种机型,因此敲定了黑鹰模式。直20意义重大,补上了木桶的最后一个短木条。

直-20直升机怎么样?

中国装备近几年如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见惯了不少新型装备,有点变得审美疲劳,网友们说,只有看到轰-20才会尖叫,魂舞大漠不贪心,今年大阅兵能见到直-20就挺满足的。个人的想法,作为三军通用的一款直升机型号,长期以来要么用体形硕大的直-8替代,要么大量购买俄制米-17等,总在想,我国陆军要完成飞行化的目标,海军舰艇要有合适的舰载救援直升机,什么时候才能拥有我们自己的通用直升机呀?随着直-20的频频出现在网络上,我们看到了,就是它,人称“入云龙”,其实叫个“及时雨”也挺合适的呗,陆军和海军多年祈盼的一场甘霖,有与没有完全不一样,可以说它的出现,具有填补空白性质,代表着我国直升机工业的重大技术跨越。

试与“黑鹰”比翼

直-20的出现已有五、六年的功夫,网友纳闷,怎么迟迟不见装备?其实直-20是按第四代直升机标准而打造的。如果说直-8重大改型直-18是第三代直升机的话,那么,直-20就标志着我们正式迈向第四代,可与世上任何同型直升机等类比肩了呢。可以说成绩非常娇人,

我们从长期的直升机落后,经过了数十年的努力,现在一跃得与强者并列。有网友说看似与“黑鹰”差不多少呀,其实借鉴参照设计,是国际直升机设计领域通常的做法。若问比之“黑鹰”如何?个人觉得直-20未来的路还很漫长,直-20入役不过第一步,各种型号都要有,装备之路正长呢。直升机技术的特殊性,在于是用出来的装备,一切靠实践而得,直-20不过刚刚开始。

通向未来之旅

国际直升机的发展并未停步,如今有高速直升机,无人直升机,倾转旋翼机等型号,纷纷问世,网友有的不大自信地问,直-20技术是否符合未来呢?魂舞大漠以为是的,高速型号,无人型号,以及倾转旋翼机,我们同样在发展,做好直-20,我们即有了很大的技术基础。

直-20直升机怎么样?

直升机这一概念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乌克兰裔西科斯基在经过多次尝试后成功研制出了人类第一架直升机VS300,直升机的出线与发展契合了现代战争中的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运输、侦察、支援、掩护发面都发挥出了难以取代的出色效果,后来再次基础上搭载武器的武装直升机更是战绩卓越。

我国的直升机项目起步相对西方国家来说是比较晚的,基础也较为薄弱,但是在充分认识到直升机实战价值的我军一直以来都在紧追猛赶,最近网上已经出现了数张新式直20通用直升机的照片,此前关于该项目的消息虽然层出不穷但一直没有具体列装的消息,广大军迷也纷纷猜测直20的服役时间,此次曝光的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直20的机身上已经可以看到战术编号,这意味着这款被寄予厚望的直20正式列装解放军部队,我国的陆航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根据以往项目进度判断,直20应该仍处于小批量试用期,而涂刷战术编号则证明它已经进入了批量装备阶段,它将接过直8和米17的接力棒成为未来陆航的主力装备之一。

而此前外界一直担忧直20搭载的设备会因为成本和经费问题有所减少,进而影响了综合作战性能,目前结合资料来看应该不必再有类似的担心了,通过照片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机头搭载的气象地形雷达,还是光电吊舱两侧的导弹预警系统,或是发动机后方安装的红外主动干扰机都一应俱全。

这些装备将成为量产型直20全天候执行突击任务的有力保障,未来战场中肩扛式防空导弹是直升机最大的威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直20在警告和自卫干扰系统上面下足了功夫。

这也是为什么直20从立项那天起就被广大军迷朋友们称为中国的黑鹰。而后来居上的直20得益于最新的技术将实现对美国黑鹰的全面超越。

外界曾经推测直-20装备部队之后,中国陆军航空兵可能会象美国陆军航空兵一样,采用模块化编组,搭配不同的部队执行不同任务,美国陆军航空兵基本模块就是攻击直升机营、突击运输直升机营,中国陆军航空兵未来可能也会以攻击直升机营、突击运输直升机营为主,前者装备直-10武装直升机、后者装备直-20通用直升机,根据任务不同、对抗激烈程度,搭配不同的部队,执行不同的任务,考虑到陆航替代,直-20未来装备数量可能非常可观,应该在千架以上。

直-20直升机怎么样?

海事先锋认为,直20直升机将会是我国生产数量最大的直升机,因为这种直升机在任何国家都应该是生产量最大的,原因很简单,这种通用、中型、多用途的直升机,在任何地方都是受欢迎的,你可以把他看做是飞行的吉普车。

陆军对吉普车的需求有多大,陆航对直20的需求就有多大。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陆军要发展成为美国那种可以飞行的陆军,除了要装备攻击直升机、侦查直升机和大型运输直升机外,最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这种通用直升机的数量,因为他们什么事情都能干,而且简单易维护,皮实耐用,直20可以看做是国产黑鹰直升机,美国制造了多少黑鹰直升机?2000架左右,正是他们撑起了美军的飞行陆军。

美国一共生产了4500多架各类型黑鹰直升机,因为他们除了供美军使用外,还供其他国家和民用航空使用。这种中型通用直升机的优点很多,首先一个就是多任务。他可以作为救援直升机,他的载重足够,空间充沛,用来进行战场紧急救护再合适不过。他们可以用来作为后勤直升机,他们油耗少、载重中等、速度中等,可以支撑一个长期和高效的空中运输系统。

他们皮实耐用,可以在海洋和高原、沙漠环境使用,即便是条件再艰苦的地区,只要你会给他抹润滑油,他就能好好的用上很长时间不出故障。他还能作为攻击直升机使用,给他加上武器挂架,他可以使用反坦克导弹、火箭巢、机枪吊舱等武器,作为火力支援非常好用。他可以作为空中突击力量使用,运载突击部队,连人带武器一起扔到作战区域,然后快速起飞撤离。

这样的直升机会让步兵变成飞行步兵,会克服各种地形困难,使得部队后勤和运输变得直接、简单、精准,他们的存在让战场成为彻底立体的空间,而他们是这一切的基础,因此直20很好,很不错,很普通,但是他足够好,足够便宜和简单,可以大量的制造使用,这就是他的最大特点。

直-20直升机怎么样?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不用谈大道理,看看黑鹰直升机就知道。

解放军80年代正式创建陆军航空兵,但当时我国直升机都是苏制,以落后过时的直5为主,性能非常差。

尤其当时几乎所有的直升机,不能在高原飞行。

而我国西藏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其实无论军民都很需要直升机。

军中流传,70年代曾经有特殊任务,一架苏制直升机强行飞到墨脱地区后返回。

回到四川以后,发现直升机部分机体竟然拉长了一尺,导致飞机直接报废。

维修人员大惊失色,认为飞到墨脱期间没有坠机本身就是奇迹了。

所以,在1984年,我国以单价700万美元的天价,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签订购买24架S-70民用黑鹰直升机。

1架直升机等于5000万人民币,在80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巨款。

然而,多年后解放军认为,这次购买是历史上最精明的军购之一。

从1985年开始,黑鹰直升机就开始在我军高强度的服役,一直用到30多年后的今天。

时至今日,我国对于黑鹰是相当满意的。

资料中这么写:89年以后,由于无法得到更多的S-70黑鹰,陆航很快转向购买俄罗斯的米-17直升机。大量的米-17缓解了陆航紧迫的需求问题。但总的来看,S-70的先进性是无容置疑的。例如,在S-70上的T700发动机只有两个保险丝,改进型甚至取消了保险丝。而米-8的发动机有很多处需要用到保险丝,调整点20多处,随机工具甚至多达45件。在我军中S-70的维护要大大易于米-8与米-17。在高原性能和防腐蚀方面,S-70更是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直到汶川大地震期间,我国仍然第一时间使用黑鹰直升机飞入战区。

可见,我军对于黑鹰性能的肯定。

至于黑鹰直升机配备T700涡轴发动机,我国曾经用尽心思试图仿制。可惜不要说我国,就连苏联也没有这个能力。直升机发动机绝非逆向就可以仿制的。

至少30年内,我国没有仿制成功T700涡轴发动机。

现在我国仿制的直20,其实就是用于取代黑鹰的地位,大家可以想象到有多么重要。

美军装备有超过1500架现役的黑鹰!

直20作为我国第一款10吨级通用直升机,对我国陆、海、空都有重要意义。

直-20直升机怎么样?

直—20和直—10按照中国全新军标耐坠毁标准设计的军用直升机。直-20的耐坠毁设计包括:具有惊人缓冲行程的后三点式重型吸能起落架、机腹溃缩吸能结构、坚固的机舱防变形框架,最保障飞行员安全的就是机舱内乘员耐坠毁座椅。直—20的乘员舱帆布座椅看似简陋,实则充分考虑到坠毁动能的吸收:座椅被固定在背后两根粗壮的缓冲支柱上,发生坠机时,乘员座椅沿支柱向下移动,依靠支柱内部的液压缓冲机构来吸收大部分"机—地"撞击能量,大幅降低作用在人体上的垂直过载,增加人员生存概率;此外,该座椅配备战斗机式的五点式安全带,它主要将乘员固定在座椅上,避免坠机时在机舱内翻滚碰撞导致受伤。

美国陆军的MIL-STD-1290军用直升机标准:直升机能够在12.8米/秒下降率的重着陆或坠机中实现乘员幸存率95%,中国直—20大概率参照这个技术标准进行抗坠毁设计:谁让兔子是鹰酱的铁粉呢!

除此之外,直—20的主、副驾驶员、机枪射手座椅除了拥有类似乘员座椅设计外,出于作战安全、作战时间长的考量:他们的座椅背后、两侧增加装甲板,乘坐性也会比帆布座椅更加舒适。

(黑鹰系的主副驾驶员座椅设计)

直—20拥有起落架、座椅、机身的吸收坠毁能量的设计之后,它的保护成员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中国空突旅、陆航等兵种建立强大的可持续作战能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