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名将麦可阿瑟曾说过,老兵不死,只是凋零。歼-7战斗机就是军中老兵,自1966年首架下线,前后共生产了40余年,有超过4000架各种型号的歼-7陆续装备空军序列,或援助或外销到亚非拉友好国家,甚至遥远的欧洲罗马尼亚、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等国。

在原先空军某些领导人喊出“歼-6万岁!”口号,歼-6一招鲜吃天下,量产高达5200余架的背景下,军工依然上了歼-7项目,可见此型战机有其独特之处。

歼-7是中国空军第一型高空高速战斗机,最大高空飞行速度超过了2倍音速,是刚跨过音速的歼-6战斗机所无法比拟的,不仅身轻如燕,而且机动灵活,其机动能力远在歼-6之上。

尽管歼-7也采用了米格早期战斗机传统的机头进气,但要比歼-5、歼-6要小许多,外观也更加刚毅俊朗,也更加帅气,更富有战斗气息。

当歼-7战斗机服役空军时,在军中掀起了阵阵波澜,济南空军飞行员包括地勤人员穿的白色汗背心上“济南空军”四个红字大字下面,印上的就是歼-7图案,可见歼-7在军中受欢迎程度,以及在空军中的地位,当时的歼-7就是空军的绝对主力战斗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离首架歼-7服役已经过去50余年了,歼-10、歼-11、歼-16等先进的战斗机成了我空军的主力战斗机,具备世界先进水平的第4代隐形战斗机歼-20也在2018年春节前正式服役,空军昂首阔步进入了全球第一方阵,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在空军新型主力战斗机包括隐形战斗机都已经服役的大前提下,老骥伏枥50余载的歼-7战斗机依然在空军中发挥余热,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那就是歼-7是执行日常巡逻、查证,遂行本土防空作战的有力机种。

因为歼-7是轻型战斗机,尽管航程短、滞空时间短,但起飞重量轻、机内燃油少,使用成本低,且数十年的累积,维护维修方便,空军使用起来非常顺手。

后期生产改进型歼-7战斗机,被外界誉为米格-21的终极改进版,战斗力有了极大的提高,配上新型空空导弹,在体系内作战时,甚至有了和国外第3代战机的对抗能力,特别是在空中狗斗状态时,歼-7具备非常优异的性能。

而国产第3代高性能战斗机包括最新型的歼-20战斗机,不仅价格昂贵,使用成本极高,而且维护保养费用也极高,因此在应对紧急状态、边境巡逻等日常的空中例行任务,就由价格低廉、皮实耐用、口碑较好的歼-7、歼-8等较为老旧的机种承担起来了。

新型战斗机则更多是实施前出西太平洋远航、掩护战轰巡飞,用于东海、南海方向战备巡航,甚至绕宝岛飞行等重大的训练和战备任务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力的强盛,新型战斗机的不断服役,歼-7、歼-8等老旧型号的机种,将最终彻底退出现役,完成自身的历史使命。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不是老兵不死,是没有新兵!

作为从1961年就开始引进的歼-7系列战斗机,中国算是使用、制造、生产歼-7系列战斗机达到了58年!歼-7本身作为米格-21的延伸型号,其特点也是继承了苏式战机:性能有特点,价格便宜,生产简单,可大批量生产。但歼-7战机如何改进都是一款二代机,永远成不了三代机。特别是机头进气道,影响了机载的雷达安装和使用、升级。所以歼-7战机仍然是一款近距离格斗战机,但近距离格斗在现代空战中发生几率太小了。

空军时代早已经进入体系对抗,歼-7战机性能单一,根本不适合我们现代化的空军。但却是没有办法,我们战机产量脱了后腿:成飞每年至少生产24架歼-20、48架歼-10C战斗机,但这个数量根本来不及生产和替换歼-7庞大的数量。而指望沈飞,本身在重型战斗机技术都消化不干净,特别是歼-16多用途战斗机产量十分低下,就靠“吹”产量达到100,200多架。但实际上我们根本没有那么多,而沈飞别的战机产能更是完蛋,歼-15舰载机多年不见一架新机,一架都没有。歼-11系列慢慢悠悠的才生产出第7批次,歼-8战机虽然刚刚停产,就不停产的时候产量也十分一般。

所以要想全面替换歼-7战斗机,作为中国空军二线主力战机,显然指望沈飞是不可能了,当下歼-7战斗机还会在中国空军至少服役10年。虽说是老兵,但透着中国航空工业的无奈,特别是产能和代差问题。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主要是现实问题。

歼6目前已经全部退役,主要是该机型实在已经无法用于现代化战争,哪怕作为攻击机。

至于歼7至今还没有退役,原因如下:

第一,军费问题。

目前中国军费表面上似乎很大,但要主要火箭军、海军都有大量的建造任务。

一般认为,空军每年的军费大约是1000亿人民币的份额。

而目前现代化战机,比如歼16、歼20之内都极为昂贵,就算相对便宜的歼10也价值数千万美元。

西方认为,中国空军每年可以更换五六十架现代化战斗机。

这的速度已经很快,但更换所有的战机还需要漫长的时间。

一般认为现役歼7还有三百多架,包括72架2006年才服役的歼7G。

显然,想要迅速淘汰不显示,更别说还有200架歼8也需要淘汰。

这至少还需要六七年时间,甚至更久。

第二,现实问题。

宣传是宣传,至少15年内中国开战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比如2006年装备的歼7G执行日常的巡逻任务和地面攻击任务,还是没有问题的。

即便是近距离空战,它也可以顶一顶。

在最近的印巴冲突中,印度也经常使用米格21。飞机虽老,还是有一定作战能力的。

反正不可能打仗,歼7也够用了。

第三,淘汰太可惜。

就比如2006年装备的歼7G,你淘汰还是不淘汰。

如果淘汰,才服役13年,太可惜了。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歼7系列早已停产,除了非常少量的单座歼7,其它大部分还在服役的歼7主要是双座的歼教7系列,这个和我国海空军的训练选拔机制有关系。

歼7作为一种轻型单座单发战斗机,性能上早已不能满足我国目前的空中作战要求。因为其机头进气的缘故,无法布置高性能火控雷达,因此无法进行超视距的中远距离空对空作战。而且机体小,改进潜力小,航程短,载弹量不足,所以明显是种过时机型。

但歼教7的情况不同,我国战斗机飞行员在经过初教6的初步体验飞行,教练8的喷气体验飞行选拔后,在向战斗机部队输送前,还要经过歼教7的超音速战斗机飞行体验和学习,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入战斗机部队,在双座教练机上进行空中战斗学习和训练。

采用教练8和歼教7双机种进行飞行训练是我国飞行训练一大特色。教练8平直翼布局,速度慢,飞行性能一般,操纵品质好,设备简单。对比国外喷气式教练机,属于一种较为初级的机种。而歼教7则于教练8对比非常强烈,速度快,可以达到超音速,能够做出一些战斗机的动作,但操纵品质非常差,可以说是最不像教练机的教练机。但因为双座型战斗机的运行成本昂贵,数量较少,为了进行战斗训练还不够用,无法再分出宝贵的飞行小时和机体寿命来进行高端的喷气式飞行训练。

所以歼7,特别是歼教7还在空军序列中服役是个很无奈的现象。起码说明我国空军在训练体制上还存在一定问题。教练8和战斗机之间的性能差异太大,而歼教7是种非常难飞的飞机。所以像歼教9这样歼7魔改才占领了一定市场,而教练10的装备数量和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但很明显的是,如果这两种机型大量装备部队的时候,整个歼7系列必将全部退役。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三个原因,一是钱,二是军事环境,三是发展策略。

先说钱的问题。

2018年中国国防预算是11069.51亿元,其中装备采购费大概占三分之一,也是就是3600亿元左右。然后海陆空和二炮这4个军中分下来,空军差不多能分到1000亿,毕竟海空军的采购要占大头。

然而,这1000亿是空军全部武器弹药的采购费用,不能全部用来购买战斗机。尤其是中国空军更为急缺的运-20和轰-6K这些大型飞机,单机采购价十几亿,都是吞金巨兽。目前空军战斗机的换装速度是每年六七十架左右,包括歼-10C、歼-16和歼-20。这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仅次于美帝的存在了。

而歼-7目前还有四三百多驾在役,包括90年代服役的260架歼-7E、2006年才服役的72驾歼-7G,以及部分数量的歼-7B/H等型号。而且歼-8还有近200架的规模,同样需要替换。按照这个速度,要替换掉全部歼-7和歼-8,至少需要七八年的时间。

再说军事环境。

虽然中国被强敌包围,周边形势并不太好。不过,在未来几年内,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不大,毕竟没有哪个国家胆敢挑战一个五常流氓。

而就算是爆发一次小规模的冲突,目前中国空军的1000多架的三代机规模以及正在逐渐增加的歼-20已经足够应对。

因此,在没有太大军事威胁的情况下,没有必要穷兵黩武般的去快速更新二代机。毕竟,最新的歼-7G是在2006年才服役的,按照20年寿命算,至少能用到2026年。

还有就是发展战略。

过去半个多世纪,中国空军长期处于追赶的状态,武器装备一直落后世界先进水平一个时代。尤其是在七八十年代,F-15、F-16、苏-27、幻影-2000等三代机都已形成战斗力

而中国空军此时连歼-7和歼-8都还没有整利索,只能大量生成歼-6。由于产量实在过于庞大,这些歼-6一直用到2006年才退役,而此时F-22都服役了。

现在情况不一样,歼-20已经是与强敌处于同一代的飞机,中国空军暂时缩小了自己的差距。可是世界航空科技发展的速度也是相当快的,美帝那边已经在下发下一代战斗机了。不出意外的话,下一个5年就能看到样机出来。

如果中国空军这时候还采取以前的做法,用落后一代的三代机(歼-10等)去替换落后两代的二代机(歼-7),等把二代机替换干净了,你会发现你的规模最大的三代机又落后时代了,然后又要开始新一轮的追赶。

因此在预算有限和外部威胁不足的情况下,目前没有必要去加速换掉二代机。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在下一代战斗机的研发上,等到5年后新机出来,顺势给集体到期二代机部队换上,那才是一举多得。

老兵不死,歼7在中国空军使用了50年,为何仍没有退役?

我军已经使用了歼七多年,不是没有淘汰,早已开始退役,只不过还没有全部退役,还将继续属于使用数年,现在直接淘汰它们不现实,那种想法单纯的从技术角度考虑问题,压根不是从现实情况来考虑。

现代军队考虑的问题不仅仅只有装备,更的要考察实际问题,谁也不知道战争何时发生,不可能作出现在不打仗,就是可以马放南山的安排。

一款装备的列装至淘汰,不是单纯考虑问题,实际涉及到很多方面的考虑,我们在生产新战机来替代旧机,但是新机生产的速度没有想象那么快,现在的旧机主要是保持编制,进行人员训练等等。

战斗力不是简简单单有装备就可以,还有人员素质的问题,没有装备就没有人员了。保持编制也很重要,一支部队直接裁撤会带来一大堆附带性的效果,比如:相关的机场到底怎么样?相关的单位是否保存,实际上,重新组建一个单位成本过于高昂,高到不敢轻易撤编。

各国空军都有类似的情况,为了保持一定的编制,保持某些旧型号战机的维持运作,目前的歼7数量已经非常少了,在数年内被淘汰干净,也许很快就从一线消失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