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谢邀回答:
在回答这一问题时,我们须先浏览一下书中对此景的描述:“……武松道:‘哥哥灵魂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叫士点把纸钱点着。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她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咔嚓’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四家邻舍,吃了一惊,都掩了脸,见他凶了,又不敢动,只得随顺他。……”
书中对此情此景的描写,不难看出,四家邻舍面对凶神恶煞般的武松,没人敢说半个不字,是被吓得,一个个掩面连看也不敢看,让还有胆量劝说武松呢?再者,武松杀潘金莲就那么两三分种的时间,劝说武松也没有时间。就连潘金莲想喊叫都没有喊出声来。
此外,按书中某些片断的交待,众人对淫妇的淫乱,下药害死丈夫武大郎也是死有余辜!
《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这个问题问到了要害。武松杀嫂的时候,那么多人在场,是真的不敢劝。
因为他们不是主动来的,而是被武松生拉硬扯拖来的。
俗话说,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西门庆和潘金莲在王婆的导演下勾搭成奸且害死武大郎,街坊邻居都看在眼里心知肚明,都知道终有一天,武松回来岂肯善罢干休,定会为兄报仇大闹一场。而人们碍于西门庆的的淫威,敢怒不敢言,对这种事情躲还来不及,谁还敢来凑这个热闹。尤其当武松亮出了寒光闪亮的尖刀,那些人就是借给他个胆子,也不敢上前相劝啊!
那么,武松主演的这场为兄报仇精彩纷呈的大戏,是怎么开场的呢?其实,这绝非单纯杀嫂那么简单,而是有许多鲜为人知的过节。
一、武松此前曾调查研究并先行报官,争取走法律途径,可惜未能走成
武松出差回来,见到兄长灵位,便心生疑惑。听嫂子说,兄长是患心疼病死的。王婆这个二把刀的导演也过来帮腔,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谁也保不齐会生病”。
武松岂能偏听她们的鬼话,又找到出殡的何九叔和郓哥,很快便弄到了何九叔为防不测留下的武大殖骨和西门庆贿赂他的银两。同时郓哥也提供了王婆掩护西门庆和潘金莲通奸的证据。可是,当武松带着这两个证人来到县衙告官时,县官却因事先受了西门庆贿赂,用”捉奸捉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的老话搪塞武松,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拒不立案。
由此可见,武松是在法律途径走不通的情况下,才迫不得已作出杀嫂的下策。
二、武松找来街坊邻居,既作证人,又兼作笔录,其筹划可谓周全
请看武松找来的证人都有何人:
1、隔壁王婆,这是罪魁祸首,当然必不可缺。
2、嫂子潘金莲,害夫主犯,与王婆相对而坐。
3、下邻开银铺的姚二郎姚文卿。姚二郎推脱不愿前往,被武松拖了过来。
4、对门开纸马铺的赵四郎赵仲铭,四郎以买卖缠身为由推脱不来,也是被武松硬扯了过来。
5、斜对门开冷酒店的胡正卿,这个人很重要,曾经在衙门里做过吏员,可以写字作笔录。胡正卿当时也是百般推脱。但武松哪容他二话,直接拖了过来。
6、王婆的邻居,卖餶饳(音:骨垛,是一种面食)的张公。张公照样不愿前来,照样被武松拖起就走。
三、杀嫂过程惊心动魄,在场之人魂飞魄散
邻居们岂能不知,武松这是要做人命关天的大事,这种事谁也不愿往前凑。可是,事到临头,来也得来,不来也得来,事情的发展已由不得他们了。
到场这六个人,两个是犯人,四个是邻居证人加书记官。都是有身份有作用的人。
闲言少叙,废话少讲,三杯酒落肚,武松卷起双袖,从衣裳底下掣出闪亮的尖刀,砰地一声插到桌上,众人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武松首先揪过潘金莲,再指着王婆,喝令她们如实招来。事到如今为了活命,王婆和潘金莲只能竹筒倒豆子,乖乖把他们通奸杀人害命的罪孽一五一十地供了出来。并且由胡正卿作了笔录。
接下来的细节就不罗嗦了。需要说明的是,事情到了这个节骨眼儿上,人们都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谁还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上前相劝呢?
《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众人都唯恐惹祸上身,避之不及哪里还敢劝说。
武松回到家中得知自己家哥哥竟然已经死了,万分伤心的他怀疑自己哥哥死因有蹊跷之处,经过他一番调查后,果然他从何九那里知道自己哥哥是非正常死亡。武松万分愤怒,但他已不是当初那个冲动的毛头小子了,他首先想到的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可是无奈官府收了西门庆的钱,官老爷以证据不足为由拒绝了武松的报案。
法律行不通,武松只好选择犯罪了。武松杀潘金莲的时候,他并不是悄悄地进行的,而是请了左邻右舍的邻居们来做个见证。所以武松杀潘金莲那么多人围观不是他们主动的,而是武松邀请过来的。而武松这么做目的就是想让大家知道他武松不是平白无故的杀人,是事出有因,他想在大家的见证下,可以摆脱谋杀的罪名。
邻居们眼看着武松把潘金莲给开胸掏肠了,他们只吓得躲在一旁,无人敢上前阻止。其实这很好理解。邻居们本都是一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人,要不然当初武大郎死得不明不白地,竟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质疑。再者,武松又是习武之人,他还带着几个兵,邻居们都是手无寸铁之人,他们就是想拦也拦不住的。
都说武松是一个好冲动的人,可是在这件事情上,既使武松因武大郎去世十分的伤心,可是他却十分完美的实施为兄报仇计划,连杀两人的他,最后不需要填命只是被发配充军而已,不得不说,武松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
《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还有这么无聊的问题?那我也就无聊一回!真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如果你在现场,你也不敢劝。
首先看看现场都有谁。武松手底下的士兵,王婆,开银铺的姚二郎,卖纸马的赵四郎,冷酒店的胡正卿,王婆隔壁的张公。除了王婆,剩下这些都是些街坊邻居,是武松请来作见证的。
武松的名声相比这些人都听说过,那可是用拳头打死了老虎的人,虎背熊腰,谁不怕他?这些人在武松请他们上门吃酒时个个都不想去,为什么呢?都是武大郎或者王婆的邻居,潘金莲和西门庆那档子事儿谁不知道?武松这个冷面杀神找上门来,没有什么好事?躲都来不及,还敢去吃他请的酒?所以这帮人都是武松硬请的。既然是被武松硬请过来的,那肯定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
而且这帮邻居估计也想不到武二郎这么狠。“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供养在灵前。肐查一刀,便割下那妇人头来,血流满地 。”(摘选自《水浒传》)先踩住胳膊,防止反抗。再扯开胸脯,瞄准位置。尖刀往里一剜,口衔尖刀就把潘金莲的心肝掏出来了。这动作稳准狠,一看武松不是跟镇关西学过杀猪就是自己以前杀过人,老练得很。
首先,这帮知道武松脾气的兵士肯定不会劝,其次王婆更不敢劝,自己屁股都没擦干净敢去劝武松?这不是粪坑边上打地铺——找死(屎)吗?最后就只剩这帮邻居了。这帮邻居本来就是武松硬请的,而且武松也声明了冤有头债有主,请他们只是请他们做个见证,大家刚才又亲耳听潘金莲供述的毒杀亲夫的过程,而且还都签字画押了。整个过程大家都已经知道有大事要发生,就是没想到潘金莲的死相有点惨。一个是毒杀亲夫的淫妇,一个是阎王一样的武松,谁敢去劝?况且武松动作这么凶狠,劝不成把小命搭进去怎么办?
所以如果你是现场的某一个人,你会劝吗?当然不会!
《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个问题很搞笑。
大家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是我们自己在现场,看到武松杀死潘金莲,还砍头、破腹、挖心。
别说你敢不敢劝,能当场不吓尿出来,就算不错了。
大家注意,当时武松下手如此狠毒,说明是恨急了。
有经验的人都知道,犯罪分子没杀人之前,你可以用尽办法劝他投降。
但如果犯罪分子刚杀了人,警方最好尽快将他击毙。
因为一个人杀了人,就会处于一种莫名兴奋状态,俗称杀红了眼,有可能会再乱杀人。
萨沙几个看过一个案子,是个校园暴力。
3个中学生围殴1个学生,那个学生被打得头破血流以后,抢过路边一个水果摊的刀,将3人全部捅倒,造成2死1重伤。
期间,曾有1个人站的很近看热闹(是这3个人的同班同学),还和其中1个人说了几句闲话。
结果这个学生杀红了眼,顾不上分辨就认为这人也是他们一伙的,几刀将其捅死。
道理就是这样。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就是什么都不说,况且潘金莲也该死,杀了就杀了,你还劝什么。
再说,当时武松请来的几个人都是中老年人。说笑话,这些人没有被当场吓得中风、瘫痪,已经算是不错了,你还让他们去劝吗?
《水浒传》武松杀嫂的时候,为什么那么多人来那看着,难道那些人不敢劝武松吗?
别说劝了,就问你敢不敢动?反正,我要在场肯定不敢动。好家伙,一劝不要紧,再被当成王婆同伙一起宰了咋整?
武松杀嫂的原文是这样的:
“武松道‘哥哥灵魂不远,兄弟武二与你报仇雪恨!’叫土兵把纸钱点着。那妇人见头势不好,却待要叫,被武松脑揪倒来,两只脚踏住他两只胳膊,扯开胸脯衣裳……”明离子估计看热闹的人多半是等着看这么个瞬间,就像现在的人最爱看那种“少妇偷情被抓”之类的小短文一个心态,明明觉得主人公丧尽天良,但还是想搜索点猎艳情节,满足一下自己的别样心思。
但接下来的事情就把这帮八卦爱好者们吓坏了,武松剖开了潘金莲的胸脯,挖出五脏六腑,然后把头砍下来,又把西门庆人头砍下来,一起拜在武大灵位前。
一瞬间,伦理香艳片成了恐怖片,美艳妇成了一地碎尸。围观的群众立马懵逼,这也能理解,就好比你正兴致勃勃的看着一部韩国伦理剧,突然就插播了一条杀人现场报道,你也肯定立马懵逼。
所以武松杀嫂现场不可能有人敢劝,一是武松突然杀嫂的举动太快,二是一个被激怒的打虎英雄,谁都不敢在这个节骨眼上发表任何言论,毕竟没人有信心认为自己比老虎更耐打。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